刘敏;徐小芳;朱春黎;康圆超;安志红
目的:探讨研究针对急性哮喘患者的采用新抢救护理方案后的实施效果。方法对该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哮喘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患者采用专针对急性哮喘制定的新抢救护理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以往传统的统一抢救方案,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生命体征等数据进行对比,判断其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在抢救后比较,治疗组患者抢救后恢复情况良好,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对照组虽死亡率与治疗组比较无差异,但经抢救后24 h观察无效患者为28例,明显高于治疗组。结论对于急性哮喘患者采用新制定的抢救护理方案有利于缓解哮喘的发作,降低了急性哮喘的死亡率,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大力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彭为;张罡;周云霞;韩从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建立生发胶囊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Shim Pack CLC ODS C18柱(150 mm×4.6 mm,5μm),乙腈-水(17:8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20 nm,流速为1.0 mL·min-1,色谱柱温度30℃。结果二苯乙烯苷在5.42~54.2 mg·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n=6)。平均回收率为97.93%,RSD为1.23%。结论该法准确可靠,可用于生发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日成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常规护理方法的60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选择接受围术期整体护理的62例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加强对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睡眠质量,采用生存质量核心量表(QOL-C30)评估生活质量。比较两组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6.1% vs 55.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PSQI量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QOL-C30量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睡眠及生活质量。
作者:刘玉莲;闻利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金属内固定术后双源CT( DSCT)双能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5例金属内固定术后CT复查的患者进行双能扫描,用Dual Energy软件的Monoengergetic程序进行处理后行VR、MPR、MIP重建,对图像质量、伪影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VR、MPR、MIP图像均可满足临床诊断,图像质量优良者分别占92%、90%、88%,无明显伪影图像分别占88%、86%、88%。结论 DSCT双能扫描能有效去除金属内固定物的金属伪影及线束硬化性伪影,清晰显示内固定物及其周围结构细节,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作者:程广金;梅尧;苏萱;祥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18 F-FDG PET/CT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术( TACE)手术与患者生存预后相关性。方法对入住该院介入科,51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的18 F-FDG PET/CT资料、影像学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以RECIST标准为判断肿瘤治疗疗效参考,分析肿瘤大小、数量、门癌癌栓、SUV参数等多种因素与患者术后生存预后的关系,后期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并对既往各评价的情况做出正确判断。结果能反映18 F-FDG PET疗效的参数为Tsuvmax/Lsuvmax, Tsuv-max/Lsuvmax比值低的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明显长于Tsuvmax/Lsuvmax比值高的组,与肝癌患者TACE手术预后相关的因素为是否存在门脉癌栓以及Tsuvmax/Lsuvmax值,P值分别为0.009,0.007。结论 TACE是一种有效的肝癌的姑息治疗方法。18 F-FDG PET/CT的SUV参数是预测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昕;汪世存;吕维富;潘博;展凤麟;倪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评价生长抑素在恶性肠梗阻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效果,以探索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以2010年7月-2012年7月来院治疗恶性肠梗阻或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两组均有41例患者。予对照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直至患者恢复肠功能。治疗14 d仍无效或者病情加重,可对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行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统计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的差异。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各项症状、体征好转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t检验,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和胃肠减压量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X线片和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和胃肠减压量较对照组下降更多,经t检验,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临床疗效为痊愈和好转的人数多于对照组,且有效率也较高,有效率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肠梗阻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中,生长抑素结合常规治疗较单纯采用常规治疗,能更好地缓解患者肠梗阻症状,并提高治疗成功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季良;涂建成;屈陈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药材在煎煮前后重金属转移率的研究,为评估制剂安全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将铅( Pb)、镉( Cd)、砷( As)、汞( Hg)、铜( Cu)标准溶液加入到甘草、当归、白芷3种饮片中,分别用水、70%乙醇回流提取,将提取液浓缩制成浸膏;采用AAS和AFS法测定浸膏中重金属的残留量。结果3种饮片经提取制成浸膏后,铅、镉、砷、汞、铜5种重金属元素的转移率在5.4%~80.7%之间。结论重金属在伴随饮片煎煮前后有部分减少,转移量不容忽视。因此控制制剂中重金属的残留量才能更好的反映药品的安全性。
作者:王国海;郭耀武;乔蓉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的影响,给糖尿病母亲婴儿的临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50例糖尿病母亲婴儿的临床资料,同期正常孕妇所生新生儿1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150例糖尿病母亲婴儿中大于胎龄儿、巨大儿、红细胞增多症、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症等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有较大的危害,糖尿病母亲婴儿较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出生后应严密监测,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各种并发症。
作者:汪家安;王慧琴;张舒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评估测试( CAT评分)与预后因素的相关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共纳入2009年1月-2013年9月该院诊断为稳定期COPD患者220例,详细记录患者相关信息,积极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措施,于治疗前、治疗后3月行CAT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WT),生活质量评估问卷(mMRC)等,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220例COPD患者中CAT评分轻微影响24例,中等影响95例,严重影响76例,非常严重影响25例。随CAT评分的增加,患者FEV1/FVC、FEV1及6MWT均有明显下降,而吸烟指数及mMRC明显上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等影响、严重影响、非常严重影响吸烟指数高于轻微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者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FEV1/FVC、FEV1、6MWT及mMRC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治疗后FEV1/FVC、FEV1、6MWT、CAT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RC比较均无差异(P>0.05)。 CAT评分与FEV1/FVC、FEV1、6MWT呈负相关关系,与mMRC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CAT评分可以对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估,同时与患者的肺功能,吸烟、耐力及呼吸困难指数等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存在密切相关性,可作为COPD患者预后评价的指标之一。
作者:李永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可视喉镜在急诊抢救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在该院急诊行抢救气管插管患者8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普通喉镜组(对照组:不锈钢弯喉镜)和可视喉镜组(观察组:通视达可视喉镜),每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喉镜暴露声门时间、C/L喉镜显露分级、插管操作耗时( s)、首次插管成功率、总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暴露声门时间(5.23±0.56)s, C/L喉镜显露分级(Ⅰ~Ⅱ/Ⅲ~Ⅳ)35/5例,插管操作耗时(19.64±2.04)s,首次插管成功率达82.5%,总成功率为100%,出现并发症7例(17.5%),而对照组则分别为(7.84±0.68) s,27/13例,(38.79±2.23) s,62.5%,90%,18例(4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视达可视喉镜可提高急诊抢救气管插管的成功率,缩短插管时间,赢得抢救时间。
作者:王贵梅;孙立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该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实施的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应用医院信息系统,对专项整治期间(2012年1-11月份)和整治实施期间(2013年1-11月份)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门诊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急诊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及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平均预防使用率等与整治期间相比分别下降8.6%、22.58%、4.43%、30.84%,且都已达标或接近达标。限制级与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标本送检率未达标。结论该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抗菌药物指标不稳定,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未达标,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等问题,需继续落实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达到长效化的目的。
作者:范秀英;刘洪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血浆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和血小板糖蛋白CD63、CD62p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在保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免受损伤和抑制血小板激活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2月-2012年8月因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入院患者320例,所有患者均行急诊PCI治疗。将32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55例)和丹参多酚治疗组(165例)。常规治疗组予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等药物口服。而丹参多酚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予以注射用丹参多酚400 mg静点,此后一天一次,持续7 d。入院时及治疗7 d末取静脉血6 mL分离血浆和血小板,通过生物化学、ELASA、流式细胞仪等方法检测血浆MDA、NO、ET-1和血小板糖蛋白CD63、CD62p的变化。结果治疗7 d末,两组患者血浆MDA、ET-1水平均较入院前明显降低(P<0.01);血浆NO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小板糖蛋白CD63、CD62p水平较入院前显著降低(P<0.01);而与常规治疗组比,治疗7 d末丹参多酚治疗组,血浆MDA、ET-1水平和血小板糖蛋白CD63、CD62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血浆NO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能保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小板活化,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叶明;艾辉;曾玉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近3年住院患者的止吐药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止吐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2011-2013年住院患者止吐药用药金额、用药构成比以及用药频度( DDDs)排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该院3年来止吐药的DDDs呈上升趋势;止吐药的应用主要为5-HT3受体拮抗剂,以格拉司琼应用广,其次是昂丹司琼和托烷司琼;帕洛诺司琼的日均费用( DDDc)值高,限制了其临床使用。注射剂是常用给药形式。结论该院住院患者止吐药应用基本合理,5-HT3受体拮抗剂占主导地位。
作者:许瑞;张建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踝肱指数( ABI)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 PAD)中临床意义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胫后动脉与肱动脉血压的比值,以ABI<0.9为切割点分成PAD组和非PA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检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21例(19.8%),其中无临床症状者10例。和非PAD组比较,PAD组患者年龄大,病程长,餐后2 h血糖(2 hPB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踝肱指数可用于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且无创、价廉、简单,患者易接受。高龄、病程长、高血糖、高TG、LDL-C是引起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作者:黄海泉;赵静;藏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干预效果。方法分析于该院就诊的125例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护理常规,干预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电磁波治疗器照射及特定饮食等综合干预处理,采用字2检验及t检验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术后便秘的发生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切口恢复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尿道下裂术后予以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喻丽丽;栾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寻找适合消瘦患者的皮下注射依诺肝素钠的方法,探讨注射后局部压迫时间对消瘦患者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以体重指数<18.5 kg·m-2标准选取该科注射依诺肝素钠的消瘦患者50例,同一患者在每天的两次注射时分别采用同样的注射方法和两种不同的按压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注射后按压10 min,对照组注射后按压3 min,对注射后12 h的皮下出血情况作出记录与分析,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找出按压时间与皮下出血发生率的关系。结果在该实验中,试验组发生皮下出血6例,对照组发生皮下出血15例,二者经字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统一的标准方法注射依诺肝素钠后按压时间大于10 min可有效降低消瘦患者的皮下出血发生率。
作者:汪忆珍;孟桂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国产AK-JPX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1月-2014年4月,该科室对使用国产AK-JPX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19例19膝,比较术前术后患者膝关节 HSS 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访时间1~17个月,平均10个月。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余切口均Ⅰ/甲愈合。随访X线片检查所有手术病例均未出现假体松动情况。疗效评估采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总分100分,大于85分为优,小于59分为差,评估内容包括关节疼痛、功能以及活动度,还包括关节的稳定性、肌力、屈膝畸形等。经术后随访显示本组 HSS 评分平均86分。结论使用国产AK-JPX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早期临床疗效满意,中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谢贵杰;甘伟伟;何森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 G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在肾病综合征复发患儿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激素敏感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95例患儿在停用激素后复发或治疗期间复发,将重新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或上调激素剂量治疗的患儿纳入GC组,采用ACTH治疗的患儿纳入ACTH组,观察治疗前与治疗期间两组患儿激素用量、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变化。结果 ACTH 组35例(83.3%)治疗期间未再复发,7例(16.7%)患者因感染导致频繁复发,治疗无效。 GC组41例(77.4%)治疗有效,12例(22.6%)单纯激素治疗效果不明显。 ACTH组与GC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 ACTH组患儿GC用量显著高于GC组(P<0.05)、身高增加显著高于高于GC组,体重增加显著高于低于GC组、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显著低于GC组(P均<0.05)。结论 ACTH 方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复发患儿效果肯定,可降低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改善患儿生长发育的抑制、减轻避免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
作者:赵天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上皮性钙黏蛋白( E-cadherin)在小肠腺癌、小肠腺瘤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小肠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42例小肠腺癌组织、16例小肠腺瘤组织及21例癌旁正常组织中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E-cadherin在小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8.1%)明显低于腺瘤组织(87.5%)和癌旁正常组织(90.4%)(P<0.01)。 E-cadherin低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部位均无关(P>0.05)。结论 E-cadherin表达下调可能与小肠腺癌发生、发展有关,在小肠腺癌的恶性演进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新的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李小燕;卢可;张志;廖东卫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及肝素结合型表皮生长因子( HB-EGF)对孕早期滋养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体外培养的孕早期绒毛滋养细胞进行研究,采用不同浓度肝素及不同用药搭配进行培养,比较其滋养细胞增殖、侵袭和HCG分泌能力。结果低分子肝素浓度在0.25 U·mL-1和2.5 U·mL-1时则对孕早期滋养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起促进作用(P<0.05),而在25 U·mL-1及250 U·mL-1时,低分子肝素明显降低滋养细胞侵袭及增殖能力(P<0.05)。联合组对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的促进强于另外两组(P<0.05)。低分子肝素组对滋养细胞HCG分泌起抑制作用,而HB-EGF及联合组对HCG分泌具有促进作用(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对孕早期滋养细胞的侵袭、增殖以及HCG分泌具有重要作用,而HB-EGF对低分子肝素发挥功能起促进作用。
作者:姚吉;刘淑岩;陈乐林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