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三甲医院2011-2013年住院患者止吐药用药分析

许瑞;张建杰

关键词:止吐药, 用药频度, 用药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近3年住院患者的止吐药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止吐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2011-2013年住院患者止吐药用药金额、用药构成比以及用药频度( DDDs)排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该院3年来止吐药的DDDs呈上升趋势;止吐药的应用主要为5-HT3受体拮抗剂,以格拉司琼应用广,其次是昂丹司琼和托烷司琼;帕洛诺司琼的日均费用( DDDc)值高,限制了其临床使用。注射剂是常用给药形式。结论该院住院患者止吐药应用基本合理,5-HT3受体拮抗剂占主导地位。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某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该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实施的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应用医院信息系统,对专项整治期间(2012年1-11月份)和整治实施期间(2013年1-11月份)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门诊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急诊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及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平均预防使用率等与整治期间相比分别下降8.6%、22.58%、4.43%、30.84%,且都已达标或接近达标。限制级与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标本送检率未达标。结论该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抗菌药物指标不稳定,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未达标,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等问题,需继续落实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达到长效化的目的。

    作者:范秀英;刘洪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与肺功能、血气分析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与肺功能、血气分析的关系。方法收集海南省人民医院和琼海市人民医院2008年10月-2013年3月COPD患者85例,其中急性加重期45例( AECOPD组),COPD稳定期40例( COPD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正常对照组。应用Immage特定蛋白分析仪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各组血清CRP的浓度,并对入选COPD患者进行肺功能和血气检查。结果 AECOPD组患者血清hs-CRP浓度显著高于COPD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5),COPD组患者血清hs-CR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AECOPD组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及氧分压(PaO2)显著低于COPD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高于COPD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COPD组患者FEV1、FEV1/FVC及PaO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aCO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AECOPD组、COPD组患者血清hs-CRP浓度与肺功能及血气指标中的FEV1%、FEV1/FVC及PaO2均呈负相关(P<0.05),而与PaCO2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hs-CRP浓度可作为判断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炎症反应程度的辅助诊断指标,且与患者的气流受限、肺功能下降及动脉血气分析恶化密切相关。

    作者:王志峰;符之月;王春刚;吴腾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免钉合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130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免钉合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安全性、临床效果,为临床上治疗腹股沟疝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将该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255例随机分成观察组130例和对照组125例,观察组采用免钉合腹腔镜修补术,对照组采用钉合腹腔镜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手术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后各种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复发率、慢性疼痛、感觉异常、阴囊血肿、血清肿、术区感染、睾丸鞘膜积液、大出血、尿路感染等指标上均无明显差异,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钉合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与钉合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相比具有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的优势,同时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和术中出血量。

    作者:李念;李天梁;邓超;付振宝;李蜀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定量研究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干预效果。方法分析于该院就诊的125例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护理常规,干预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电磁波治疗器照射及特定饮食等综合干预处理,采用字2检验及t检验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术后便秘的发生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切口恢复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尿道下裂术后予以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喻丽丽;栾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N-乙酰半胱氨酸对急性乙醇暴露致小鼠睾丸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在成功建立乙醇诱导小鼠睾丸损伤模型的基础上,该研究主要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 NAC)对急性乙醇暴露致小鼠睾丸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该研究由2个实验组成。实验1:28只雄性小鼠被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和乙醇(1、3、6 g· kg-1)处理组;实验2:24只雄性小鼠被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乙醇组、NAC组和NAC+乙醇组。2个实验均于乙醇处理后24 h剖杀小鼠,取睾丸称重,各组小鼠睾丸用MDF液固定,制作石蜡切片,以备后续睾丸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3和6 g·kg-1乙醇暴露明显引起小鼠睾丸内多核巨细胞并向管腔内生殖细胞脱落等组织病理学改变;1和3 g·kg-1乙醇暴露明显抑制小鼠睾丸生殖细胞增殖;NAC明显保护3 g·kg-1乙醇暴露所致小鼠睾丸病理学损伤,显著减轻3 g·kg-1乙醇暴露对小鼠睾丸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 NAC明显保护乙醇急性暴露对小鼠睾丸组织病理学损伤。

    作者:冯玉杰;徐羊阳;张龙;王国琛;王玉峰;杨津兰;王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HPLC法测定生发胶囊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生发胶囊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Shim Pack CLC ODS C18柱(150 mm×4.6 mm,5μm),乙腈-水(17:8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20 nm,流速为1.0 mL·min-1,色谱柱温度30℃。结果二苯乙烯苷在5.42~54.2 mg·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n=6)。平均回收率为97.93%,RSD为1.23%。结论该法准确可靠,可用于生发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日成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E-cadherin在小肠腺癌、小肠腺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上皮性钙黏蛋白( E-cadherin)在小肠腺癌、小肠腺瘤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小肠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42例小肠腺癌组织、16例小肠腺瘤组织及21例癌旁正常组织中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E-cadherin在小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8.1%)明显低于腺瘤组织(87.5%)和癌旁正常组织(90.4%)(P<0.01)。 E-cadherin低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部位均无关(P>0.05)。结论 E-cadherin表达下调可能与小肠腺癌发生、发展有关,在小肠腺癌的恶性演进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新的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李小燕;卢可;张志;廖东卫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维生素D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维生素D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其分子作用机制较为复杂,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维生素D过多或过少均会引起疾病,如骨质疏松症、佝偻病、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等。该文将近年来研究维生素D的分子作用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邱艳;赵凌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烧伤患者外周血CD64和 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分析

    目的:观察烧伤患者外周血CD64和 C-反应蛋白( CRP)水平变化,探讨其与烧伤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80例中、重度烧伤患者不同时期、不同诊断210份外周血样进行CD64和CRP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并行ROC曲线分析CD64和CRP对烧伤感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CD64和CRP水平均与烧伤感染相关,CD64和CRP联合应用,其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达到95.0%。结论 CD64、CRP表达水平与烧伤感染病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两者联合应用,特异性、敏感性均较高,可以作为烧伤感染早期诊断指标。

    作者:陆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一起小学流行性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及暴发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暴发的原因,为更好防控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庐江县某小学86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资料进行描述,并对这些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此次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持续时间长,覆盖面广,发病班级占班级总数的76.19%,学生总罹患率为6.94%,其中男生罹患率为7.32%,女生罹患率为6.46%,男女生罹患率无明显差异。病例多未接种腮腺炎疫苗,接种率仅为5.81%。发病年龄以6~11岁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4.19%。结论腮腺炎疫苗接种率低、未采取严格的隔离、消毒以及应急接种措施是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的主要原因。疫情处理中,应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应急接种疫苗和严格隔离是预防、控制疫情扩大、蔓延的有效措施。

    作者:左登敏;潘发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两地区不孕症患者中盆腔结核发病情况研究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症患者中盆腔结核的发病情况,为结核性不孕症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四川省眉山市妇幼保健院和兰州天伦不孕症医院不孕症患者中盆腔结核确诊病例,对其在眉山和兰州两个中心的发病情况进行对照性研究。结果两组不孕症患者中盆腔结核确诊病例表现出明显差异(P<0.01),兰州组发病率为6.39%(206/2880),眉山组2.52%(42/1672);两组盆腔结核患者中,年龄35岁以下、职业为农民的汉族患者居多,年龄和职业在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民族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兰州组中少数民族患者构成比明显高于眉山组;两组原发性盆腔结核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继发性,兰州为155/51,眉山为36/6,但是两组间原发性和继发性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卵管结核的构成比高于其他亚型,原发性比例明显高于继发性(P<0.05)。子宫内膜结核和混合型结核原发性与继发性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类型结核所占比例不高,但在继发性多于原发性(P<0.01)。各个亚型在眉山和兰州两组间比较,无论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均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结论盆腔结核在原发不孕患者中高发,发病率在地域、年龄、职业、民族以及临床类型等方面表现出流行病学特征,提高不孕症医师对盆腔结核的敏感性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辛亚兰;游润芳;秦琦;王卡娜;李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TKI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新目标转换

    第一代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s)伊马替尼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慢性期的一线标准治疗。伊马替尼通过直接靶向作用于BCR-ABL激酶,极大的改善了CML病程。现在,第二代TKIs药物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已被美国FDA批准为CML的一线治疗。2013年NCCN指南及ELN指南关于CML-CP治疗的疗效问题作了新的调整。该文主要就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一线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莹莹;曾庆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蛇床子素温敏型原位凝胶的研制及含量测定

    目的:蛇床子素温敏型凝胶剂的研制,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建立用HPLC法测定制剂的含量及体外释药量。采用搅拌子法测定相变温度并测定其动态黏度,从而确定处方。用转篮法进行处方的体外释放实验。结果确定蛇床子素温敏型凝胶的佳基质配比是质量分数为25%的泊洛沙姆407和质量分数为10%的泊洛沙姆188的组合。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进入体内形成凝胶并且24 h累计释放药物约83%。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

    作者:孙平飞;常忆凌;朱军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某院单病种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对单病种医疗质量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出院并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5个单病种作为临床路径管理组和同一时期未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对应5个病种为对照组,对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及抗生素的使用费用、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综合比较。结果临床路径的实施降低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临床路径对提高单病种的医疗质量和增加患者满意度有显著提高作用,值得深入实施和推广。

    作者:朱晖;李炎;匡建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某三甲医院2011-2013年住院患者止吐药用药分析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近3年住院患者的止吐药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止吐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2011-2013年住院患者止吐药用药金额、用药构成比以及用药频度( DDDs)排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该院3年来止吐药的DDDs呈上升趋势;止吐药的应用主要为5-HT3受体拮抗剂,以格拉司琼应用广,其次是昂丹司琼和托烷司琼;帕洛诺司琼的日均费用( DDDc)值高,限制了其临床使用。注射剂是常用给药形式。结论该院住院患者止吐药应用基本合理,5-HT3受体拮抗剂占主导地位。

    作者:许瑞;张建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认知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认知训练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 AD)病人情绪障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轻、中度AD病人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及照护指导,研究组给予认知训练:注意训练、同时性言语及图形加工任务训练、继时性加工任务训练、计划系统训练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应用 MMSE、HAMA、HAM量表每3个月评估一次。结果干预后6个月,研究组的HAMA、HAMD分值开始比对照组及干预前低( P<0.05),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干预后9、12个月,研究组的MMSE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训练可以大大减轻AD病人的情绪障碍,延缓其智能减退的过程。

    作者:孔晓明;王莹;吴晓平;杜远;王玉梅;张许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2011-2013年某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分析

    目的:通过调查该院2011-2013年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分析该类药物的用药情况及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该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的中药注射剂使用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对2011-2013年该院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 DDDs)、日均费用( DDDc)等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1-2013年该院中药注射剂品种数变化不大,肿瘤、心脑血管、肝病类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和DDDs上所占比例很大,肿瘤类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和所占比例3年中排序均稳居首位。结论近几年该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以肿瘤、肝病用药为主,心脑血管用药也日益增多,符合该院的诊疗特色和办院方针。临床使用应加强管理,确保合理用药,重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曹辉;殷萍萍;燕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生长抑素对恶性肠梗阻和术后早期炎症的作用分析

    目的:评价生长抑素在恶性肠梗阻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效果,以探索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以2010年7月-2012年7月来院治疗恶性肠梗阻或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两组均有41例患者。予对照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直至患者恢复肠功能。治疗14 d仍无效或者病情加重,可对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行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统计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的差异。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各项症状、体征好转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t检验,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和胃肠减压量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X线片和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和胃肠减压量较对照组下降更多,经t检验,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临床疗效为痊愈和好转的人数多于对照组,且有效率也较高,有效率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肠梗阻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中,生长抑素结合常规治疗较单纯采用常规治疗,能更好地缓解患者肠梗阻症状,并提高治疗成功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季良;涂建成;屈陈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肝素抗凝血浆用于生化检验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通过观察两种对血液处理方式的生化检验,分析肝素抗凝血浆在生化检验中是否可行,为奠定肝素抗凝血浆在检验科的地位做好准备。方法将随机并自愿受试的、生理情况正常的120例做生化检验的患者选出,所有患者均接受采血6 mL,分别注入两种颜色(标签颜色分红、蓝两组颜色,红色为真空普通试管,蓝色为真空肝素抗凝血浆试管)不同的试管,分别进行生化分析,仪器型号为西门子2400,生化分析完毕后将两组所测定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通过观察,两组分别得到了测定值,血清组和血浆组组间比较,存在差异的(P<0.05)指标有K+、Na+、GLU 、LDH、CO2,而相比之下所剩下的其他指标则差异不大(P>0.05),如:Cl-、CR、BUN、AST、UA、B-AMY、CK、CK-MB、LPS。结论分析结果证实了肝素抗凝血浆在生化中的可行性,为检验科今后应该继续使用该技术做了更为确定性的表达,血液凝固过程延长、标本分离时间缩短、血液互溶情况减少等都是肝素抗凝血浆在生化中应用的特异性优点,该技术推广可以更为清晰准确的测量出指标的浓度,关于钾离子测量的微小差异也能因此而得到纠正,故在临床中反应出患者真实的病情,这一点是十分有意义的。

    作者:徐震;吴继华;钮丽萍;陆小芳;朱同华;沈国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姜黄消痤搽剂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痤疮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观察姜黄消痤搽剂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4月-2013年4月于该院就诊的20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试验组为联合应用姜黄消痤搽剂和阿达帕林凝胶,对照A组为单独使用姜黄消痤搽剂,对照B组为单独使用阿达帕林凝胶。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4.6%,而对照A组和对照B组分别为45.6%,68.7%,试验组的治愈效果增强(P<0.05)。试验组的复发率为10.8%,明显降低于两组对照组,同时试验组未见刺激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83.1%、81.5%,降低了单独使用两种制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姜黄消痤搽剂联合阿达帕林凝胶,相比于各自单独用药,其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不良发应少,是治疗痤疮较好的外用药物方案。

    作者:廖薇;王晓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