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杰;徐羊阳;张龙;王国琛;王玉峰;杨津兰;王华
目的:建立妇科清糜气雾剂中的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RP-HPLC法,分析色谱柱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Shim-Pack VP-ODS,250 mm×4.6 mm,5μm),柱温25℃,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50:50,每1000 mL流动相含十二烷基硫酸钠1.7 g)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5 nm。结果盐酸小檗碱与其它各组分基线分离良好,在所试浓度5.064~253.200 mg·L-1范围内与峰面积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11728X-14416,相关系数r=0.9999(n=6);精密度试验 RSD 为0.70%(n =6);重复性试验 RSD 为0.68%(n =6);平均回收率为99.40%(n =6),RSD 为0.45%;三批妇科清糜气雾剂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为5.78~5.82 g·L-1。结论该法样品处理简单,准确性高,精密度好,适合妇科清糜气雾剂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作者:朱邦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 G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在肾病综合征复发患儿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激素敏感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95例患儿在停用激素后复发或治疗期间复发,将重新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或上调激素剂量治疗的患儿纳入GC组,采用ACTH治疗的患儿纳入ACTH组,观察治疗前与治疗期间两组患儿激素用量、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变化。结果 ACTH 组35例(83.3%)治疗期间未再复发,7例(16.7%)患者因感染导致频繁复发,治疗无效。 GC组41例(77.4%)治疗有效,12例(22.6%)单纯激素治疗效果不明显。 ACTH组与GC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 ACTH组患儿GC用量显著高于GC组(P<0.05)、身高增加显著高于高于GC组,体重增加显著高于低于GC组、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显著低于GC组(P均<0.05)。结论 ACTH 方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复发患儿效果肯定,可降低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改善患儿生长发育的抑制、减轻避免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
作者:赵天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建立生发胶囊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Shim Pack CLC ODS C18柱(150 mm×4.6 mm,5μm),乙腈-水(17:8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20 nm,流速为1.0 mL·min-1,色谱柱温度30℃。结果二苯乙烯苷在5.42~54.2 mg·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n=6)。平均回收率为97.93%,RSD为1.23%。结论该法准确可靠,可用于生发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日成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调查干预前后该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1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36份(干预前组),2012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46份(第一阶段干预后组),2013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33份(第二阶段干预后组),对比分析持续干预前后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结果经积极持续干预,与2011年相比,该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7.2%下降到18.2%、术后24 h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40.0%上升到83.3%,人均抗菌药物总费用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也由13.66%降为2.66%。结论经过2个阶段的积极干预措施是可行的、有效的,该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刘敏;徐小芳;朱春黎;康圆超;安志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胃气痛片中芍药苷与橙皮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 ODS2(1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30 nm;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25℃。结果芍药苷在0.1652~1.156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橙皮苷在0.1698~1.188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芍药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5%(n=6),RSD=1.8%;橙皮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n=6),RSD=1.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稳定,适用于胃气痛片中芍药苷与橙皮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张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患者的情绪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该院213例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评问卷(包括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一般资料问卷等)的方式收集患者的人口社会学资料以及抑郁、焦虑、工作压力源等资料,再采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患者的情绪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在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患者中抑郁的发病率为45.0%;焦虑的发病率为42.6%。影响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患者抑郁情况的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和抑郁史,而影响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患者焦虑情况的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和焦虑史。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病人中抑郁或焦虑者的血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和血甲状腺素水平都较非抑郁或非焦虑者低。结论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增加了抑郁和焦虑的发病率。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患者并发情绪障碍的风险与其个体特征有关。
作者:钱科威;李红;钱丽雅;戴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该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实施的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应用医院信息系统,对专项整治期间(2012年1-11月份)和整治实施期间(2013年1-11月份)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门诊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急诊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及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平均预防使用率等与整治期间相比分别下降8.6%、22.58%、4.43%、30.84%,且都已达标或接近达标。限制级与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标本送检率未达标。结论该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抗菌药物指标不稳定,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未达标,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等问题,需继续落实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达到长效化的目的。
作者:范秀英;刘洪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上皮性钙黏蛋白( E-cadherin)在小肠腺癌、小肠腺瘤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小肠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42例小肠腺癌组织、16例小肠腺瘤组织及21例癌旁正常组织中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E-cadherin在小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8.1%)明显低于腺瘤组织(87.5%)和癌旁正常组织(90.4%)(P<0.01)。 E-cadherin低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部位均无关(P>0.05)。结论 E-cadherin表达下调可能与小肠腺癌发生、发展有关,在小肠腺癌的恶性演进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新的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李小燕;卢可;张志;廖东卫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进展预后(指标)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53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均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TURBt)后联合膀胱灌注化疗,随访3~96个月了解复发进展情况。结果153例患者中复发58例(37.9%),其中Ta期36例复发9例(25%),T1期117例复发49例(41.9%),G1期52例复发13例(25%),G2期91例复发35例(38.5%),G3期10例复发10例(100%)。结论浅表性膀胱癌的患者的复发进展及预后与肿瘤的体积、分期、分级、肿瘤多灶性有关,术后膀胱灌注化疗药物虽可有效降低复发率,但不同药物之间差异不明显。
作者:龚强;朱金海;张小马;方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CVI)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既往认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是治疗CVI的经典方式,近年随着众多微创技术的不断涌现这一观点逐渐被打破。新兴的透光直视旋切术( Trivex)、经内镜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 SEPS)、血管腔内射频消融术( RF)、腔内激光闭塞术( EVLT)、经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注射术( UGFS)等逐渐在临床广为开展,有关技术细节和疗效的报道众多,每种方法均有自己的优缺点,到底孰优孰劣尚无定论。 UGFS因其安全性高、操作简单、费用低、恢复快、创伤小等优点在各种微创方法中脱颖而出,且其疗效因操作方法的改进较既往有很大提高。该文就UGFS的现有研究进行文献综述。
作者:李俊;司小毛;朱化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和炔雌醇对去卵巢大鼠子宫内膜的作用,为绝经后妇女雌激素补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3月龄雌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40只,实验分为Sham组(假手术组)、Ovx组(去卵巢组)、A组(炔雌醇组)、B组(戊酸雌二醇组)。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均切除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去势后4周开始A组炔雌醇(0.1 mg·kg-1·d-1)、B组戊酸雌二醇(0.4 mg·kg-1·d-1)灌胃。4组均在90 d对大鼠称重,取大鼠子宫进行称重,子宫内膜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用药12周后各组间大鼠体重无统计学差异。 B 组子宫湿重及子宫指数明显低于A组(P<0.05),与Ovx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子宫湿重及子宫指数明显升高,与Ovx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组与Ovx组相比均显示子宫内膜增厚,上层单层柱状,肌层肌纤维排列规则一致,浆膜层光滑。 B组可见内膜增厚,但低于A组,两组均未见内膜增生过长、核异性和非典型增生样改变。结论戊酸雌二醇与炔雌醇用于绝经后雌激素补充治疗,虽对子宫内膜均有生长作用,但均未见过度生长及异型性改变。
作者:武巧珍;徐珺;诸葛飞;张晓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探讨提高SAP临床疗效的治疗措施。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该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0例SAP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腹部体征,监测血液生化指标、炎症指标、氧合指数、APACHEⅡ、CT严重度指数( CTSI),分析两组病死率。结果CBP组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氧合恢复正常值所占比率较常规组升高;CBP组腹痛消失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均较常规组缩短;CBP组氧合指数、肝肾功能较常规组改善;CBP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血淀粉酶、APACHEⅡ评分及CTSI较常规组降低。 CBP组抢救成功率93%,病死率6.7%;常规组抢救成功率80%,病死率20%。结论 CBP改善和维持患者重要脏器功能,能有效救治临床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改善SAP的预后。
作者:王立娟;查君敬;白兆青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调查该院2011-2013年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分析该类药物的用药情况及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该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的中药注射剂使用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对2011-2013年该院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 DDDs)、日均费用( DDDc)等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1-2013年该院中药注射剂品种数变化不大,肿瘤、心脑血管、肝病类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和DDDs上所占比例很大,肿瘤类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和所占比例3年中排序均稳居首位。结论近几年该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以肿瘤、肝病用药为主,心脑血管用药也日益增多,符合该院的诊疗特色和办院方针。临床使用应加强管理,确保合理用药,重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曹辉;殷萍萍;燕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闭孔无张力尿道悬吊( TO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该院行TOT治疗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45例,分析患者术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尿失禁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1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6 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的出现。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无尿失禁复发,手术治愈率达100%。结论 TO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可靠,安全,创伤小,患者恢复快。
作者:江长琴;梁朝朝;施浩强;张翼飞;郝宗耀;周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年轻急性心肌梗死(≤40岁)患者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年龄≤40岁的年轻心肌梗死患者22例作为年轻组,随机选取同期年龄>40岁且完成冠脉造影的心梗患者46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结果年轻组患者严重吸烟史、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家族史及肥胖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对照组患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比例明显高于年轻组患者(P<0.05)。年轻心梗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单支病变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而多支受累者在对照组患者中多见(P<0.01)。年轻组患者心肌梗死发作较对照组有更高的明确诱因、典型胸痛症状及STEMI心电图征象。与对照组相比,年轻患者严重心脏事件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吸烟、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家族史及肥胖是年轻心梗的主要危险因素;与老年患者相比年轻心梗具有更典型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特征,且单支病变较多,预后较老年患者佳。
作者:高传发;马礼坤;李家保;宋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房水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1(TIMP-1)系统的变化。方法实验组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B组),对照组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C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房水和血浆中MMP-2,TIMP-1的浓度,并计算各样本的TIMP-1/MMP-2的比值。结果 A、B、C组房水MMP-2质量浓度为(20.33±1.83)、(18.00±2.07)、(18.53±1.63)μg·L-1,房水TIMP-1质量浓度(12.65±3.02)、(8.28±1.72)、(12.58±4.01)μg·L-1,以上指标比较,房水中MMP-2、TIMP-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MP-2和TIMP-1与闭角型青光眼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刘强;顾永昊;孙思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危重脑卒中患者胃潴留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比较营养支持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2010年1月-2013年5月在该院住院的危重脑卒中患者共54例,调查患者胃潴留的发生率,并按照是否发生胃潴留将患者分组,研究胃潴留发生的影响因素,并给予两组患者不同营养方式,比较不同营养方式的疗效。结果肠鸣音减弱、低血压或休克史、低血钾、低GCS评分、机械通气治疗、亚低温治疗、镇静治疗及感染等为导致危重脑卒中患者发生胃潴留的相关因素。发病7d内胃潴留的发生率为51.9%,给予营养支持4周后胃潴留肠内及肠外联合营养组和非胃潴留肠内营养组比较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高于胃潴留肠外营养组(P<0.05)。结论胃潴留是危重脑卒中患者常见的消化系统并发症,对于有胃潴留的危重脑卒中患者给予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方式效果较好。
作者:孙宏;邱振汉;陈冬;丁帅;何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可视喉镜在急诊抢救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在该院急诊行抢救气管插管患者8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普通喉镜组(对照组:不锈钢弯喉镜)和可视喉镜组(观察组:通视达可视喉镜),每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喉镜暴露声门时间、C/L喉镜显露分级、插管操作耗时( s)、首次插管成功率、总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暴露声门时间(5.23±0.56)s, C/L喉镜显露分级(Ⅰ~Ⅱ/Ⅲ~Ⅳ)35/5例,插管操作耗时(19.64±2.04)s,首次插管成功率达82.5%,总成功率为100%,出现并发症7例(17.5%),而对照组则分别为(7.84±0.68) s,27/13例,(38.79±2.23) s,62.5%,90%,18例(4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视达可视喉镜可提高急诊抢救气管插管的成功率,缩短插管时间,赢得抢救时间。
作者:王贵梅;孙立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埃克替尼用于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江苏省肿瘤医院慈善赠药点接受埃克替尼治疗90例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可评价疗效的9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55例(61.1%),疾病稳定(SD)28例(31.1%),疾病进展(PD)7例(7.8%),客观缓解率(ORR)为61.1%,疾病控制率(DCR)为92.2%。90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0.5(1.3~22.3)个月。已知EGFR突变阳性的40例患者中CR 0例,PR 28例(70.0%),SD 12例(30.0%)。 ORR为70.0%,DCR为100%。结论埃克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马祥垒;史美祺;寇莹莹;汤依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近3年住院患者的止吐药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止吐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2011-2013年住院患者止吐药用药金额、用药构成比以及用药频度( DDDs)排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该院3年来止吐药的DDDs呈上升趋势;止吐药的应用主要为5-HT3受体拮抗剂,以格拉司琼应用广,其次是昂丹司琼和托烷司琼;帕洛诺司琼的日均费用( DDDc)值高,限制了其临床使用。注射剂是常用给药形式。结论该院住院患者止吐药应用基本合理,5-HT3受体拮抗剂占主导地位。
作者:许瑞;张建杰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