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子宫内膜的影响

武巧珍;徐珺;诸葛飞;张晓群

关键词:雌激素补充治疗, 补佳乐(戊酸雌二醇), 炔雌醇, 动物实验
摘要: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和炔雌醇对去卵巢大鼠子宫内膜的作用,为绝经后妇女雌激素补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3月龄雌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40只,实验分为Sham组(假手术组)、Ovx组(去卵巢组)、A组(炔雌醇组)、B组(戊酸雌二醇组)。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均切除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去势后4周开始A组炔雌醇(0.1 mg·kg-1·d-1)、B组戊酸雌二醇(0.4 mg·kg-1·d-1)灌胃。4组均在90 d对大鼠称重,取大鼠子宫进行称重,子宫内膜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用药12周后各组间大鼠体重无统计学差异。 B 组子宫湿重及子宫指数明显低于A组(P<0.05),与Ovx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子宫湿重及子宫指数明显升高,与Ovx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组与Ovx组相比均显示子宫内膜增厚,上层单层柱状,肌层肌纤维排列规则一致,浆膜层光滑。 B组可见内膜增厚,但低于A组,两组均未见内膜增生过长、核异性和非典型增生样改变。结论戊酸雌二醇与炔雌醇用于绝经后雌激素补充治疗,虽对子宫内膜均有生长作用,但均未见过度生长及异型性改变。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HPLC法测定生发胶囊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生发胶囊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Shim Pack CLC ODS C18柱(150 mm×4.6 mm,5μm),乙腈-水(17:8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20 nm,流速为1.0 mL·min-1,色谱柱温度30℃。结果二苯乙烯苷在5.42~54.2 mg·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n=6)。平均回收率为97.93%,RSD为1.23%。结论该法准确可靠,可用于生发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日成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NMDAR/PSD-95/nNOs复合体及其解偶联剂在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疾病。目前认为,脑卒中是由各种血管性病因引起的急性或局灶性脑功能障碍,且持续时间超过24 h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随着对脑卒中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其治疗药物也日新月异,该文综合国内外文献,根据NMDAR/PSD-95/nNOs复合体结构特点及其如何在缺血性脑卒中产生病理作用,阐明新型解偶联药物在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贾艳菊;季晖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通视达可视喉镜在急诊抢救气管插管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可视喉镜在急诊抢救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在该院急诊行抢救气管插管患者8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普通喉镜组(对照组:不锈钢弯喉镜)和可视喉镜组(观察组:通视达可视喉镜),每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喉镜暴露声门时间、C/L喉镜显露分级、插管操作耗时( s)、首次插管成功率、总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暴露声门时间(5.23±0.56)s, C/L喉镜显露分级(Ⅰ~Ⅱ/Ⅲ~Ⅳ)35/5例,插管操作耗时(19.64±2.04)s,首次插管成功率达82.5%,总成功率为100%,出现并发症7例(17.5%),而对照组则分别为(7.84±0.68) s,27/13例,(38.79±2.23) s,62.5%,90%,18例(4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视达可视喉镜可提高急诊抢救气管插管的成功率,缩短插管时间,赢得抢救时间。

    作者:王贵梅;孙立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与肺功能、血气分析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与肺功能、血气分析的关系。方法收集海南省人民医院和琼海市人民医院2008年10月-2013年3月COPD患者85例,其中急性加重期45例( AECOPD组),COPD稳定期40例( COPD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正常对照组。应用Immage特定蛋白分析仪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各组血清CRP的浓度,并对入选COPD患者进行肺功能和血气检查。结果 AECOPD组患者血清hs-CRP浓度显著高于COPD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5),COPD组患者血清hs-CR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AECOPD组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及氧分压(PaO2)显著低于COPD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高于COPD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COPD组患者FEV1、FEV1/FVC及PaO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aCO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AECOPD组、COPD组患者血清hs-CRP浓度与肺功能及血气指标中的FEV1%、FEV1/FVC及PaO2均呈负相关(P<0.05),而与PaCO2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hs-CRP浓度可作为判断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炎症反应程度的辅助诊断指标,且与患者的气流受限、肺功能下降及动脉血气分析恶化密切相关。

    作者:王志峰;符之月;王春刚;吴腾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双管喉罩通气在老年高血压患者LC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比较双管喉罩与常规气管导管应用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行LC手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ASA I~Ⅲ级,随机分为双管喉罩组( L组)与气管插管组( T组),每组60例,观察插管(喉罩)前后以及拔管(喉罩)即刻患者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气道峰压( PPeak )、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并记录术中及术后的相关并发症。结果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L组在置入期和拔除期HR、MAP的变化与T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通气效果:两组的SpO2、PetCO2、PPeak数值随麻醉手术影响变化一致,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并发症:L组苏醒期躁动、拔出时呛咳、术后咽喉不适发生率与T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管喉罩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LC手术操作简便,心血管应激反应轻,通气满意,苏醒快,咽喉部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作者:郑建武;饶翔;周斌;谢亚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MMP-2和TIMP-1在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房水中的定量研究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房水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1(TIMP-1)系统的变化。方法实验组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B组),对照组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C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房水和血浆中MMP-2,TIMP-1的浓度,并计算各样本的TIMP-1/MMP-2的比值。结果 A、B、C组房水MMP-2质量浓度为(20.33±1.83)、(18.00±2.07)、(18.53±1.63)μg·L-1,房水TIMP-1质量浓度(12.65±3.02)、(8.28±1.72)、(12.58±4.01)μg·L-1,以上指标比较,房水中MMP-2、TIMP-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MP-2和TIMP-1与闭角型青光眼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刘强;顾永昊;孙思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生长抑素对恶性肠梗阻和术后早期炎症的作用分析

    目的:评价生长抑素在恶性肠梗阻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效果,以探索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以2010年7月-2012年7月来院治疗恶性肠梗阻或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两组均有41例患者。予对照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直至患者恢复肠功能。治疗14 d仍无效或者病情加重,可对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行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统计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的差异。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各项症状、体征好转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t检验,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和胃肠减压量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X线片和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和胃肠减压量较对照组下降更多,经t检验,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临床疗效为痊愈和好转的人数多于对照组,且有效率也较高,有效率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肠梗阻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中,生长抑素结合常规治疗较单纯采用常规治疗,能更好地缓解患者肠梗阻症状,并提高治疗成功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季良;涂建成;屈陈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危重脑卒中患者胃潴留的影响因素及营养支持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危重脑卒中患者胃潴留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比较营养支持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2010年1月-2013年5月在该院住院的危重脑卒中患者共54例,调查患者胃潴留的发生率,并按照是否发生胃潴留将患者分组,研究胃潴留发生的影响因素,并给予两组患者不同营养方式,比较不同营养方式的疗效。结果肠鸣音减弱、低血压或休克史、低血钾、低GCS评分、机械通气治疗、亚低温治疗、镇静治疗及感染等为导致危重脑卒中患者发生胃潴留的相关因素。发病7d内胃潴留的发生率为51.9%,给予营养支持4周后胃潴留肠内及肠外联合营养组和非胃潴留肠内营养组比较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高于胃潴留肠外营养组(P<0.05)。结论胃潴留是危重脑卒中患者常见的消化系统并发症,对于有胃潴留的危重脑卒中患者给予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方式效果较好。

    作者:孙宏;邱振汉;陈冬;丁帅;何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常规护理方法的60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选择接受围术期整体护理的62例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加强对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睡眠质量,采用生存质量核心量表(QOL-C30)评估生活质量。比较两组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6.1% vs 55.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PSQI量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QOL-C30量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睡眠及生活质量。

    作者:刘玉莲;闻利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CPAP治疗OSAS并发右心功能不全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 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并发右心功能不全( RVD)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该院门诊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收治的40例中度OSAS并发RVD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前瞻性的临床对照研究:CPAP组和对照组。比较每组治疗前后的FiO2、动脉血气、心功能指标,以及两组之间治疗前后的FiO2、动脉血气、心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FiO2、动脉血气和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FiO2、动脉血气和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治疗前后的FiO2、动脉血气和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AP可改善OSAS并发RVD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秦福兵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温脾汤颗粒剂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温脾汤颗粒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大黄,人参,当归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处方大黄中的大黄素与大黄酚,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采用薄层色谱法均能检出大黄,人参,当归的特征斑点,分离度好;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出在大黄素0.0105~0.1048μg,r=1.0000,大黄酚0.0201~0.2013μg,r=1.0000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大黄素与大黄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9%,98.81%;RSD分别为1.29%,0.25%。结论建立的质量标准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温脾汤颗粒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贾丽娜;汪祥;汪涛;张慧;沈志滨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某院单病种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对单病种医疗质量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出院并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5个单病种作为临床路径管理组和同一时期未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对应5个病种为对照组,对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及抗生素的使用费用、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综合比较。结果临床路径的实施降低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临床路径对提高单病种的医疗质量和增加患者满意度有显著提高作用,值得深入实施和推广。

    作者:朱晖;李炎;匡建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一起小学流行性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及暴发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暴发的原因,为更好防控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庐江县某小学86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资料进行描述,并对这些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此次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持续时间长,覆盖面广,发病班级占班级总数的76.19%,学生总罹患率为6.94%,其中男生罹患率为7.32%,女生罹患率为6.46%,男女生罹患率无明显差异。病例多未接种腮腺炎疫苗,接种率仅为5.81%。发病年龄以6~11岁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4.19%。结论腮腺炎疫苗接种率低、未采取严格的隔离、消毒以及应急接种措施是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的主要原因。疫情处理中,应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应急接种疫苗和严格隔离是预防、控制疫情扩大、蔓延的有效措施。

    作者:左登敏;潘发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经包皮入路治疗儿童隐匿阴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经包皮入路治疗儿童隐匿阴茎的疗效并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采用经包皮入路方法治疗的68例中重度小儿隐匿阴茎患儿的临床资料,评估该手术方法的疗效。将其分成2组,A组(38例)分型为重度,B组(30例)分型为中度。结果术后3~5 d 去除阴茎包扎,保留美皮贴,4~6 d去除美皮贴,拔除尿管出院。所有病例随访3~6个月,阴茎显露均较满意。5例有包皮内板轻度水肿,阴茎予以稍加压包扎1周左右均恢复正常;3例阴茎轻度回缩,未予特殊处理。包皮内板水肿、阴茎回缩发生率A组、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包皮入路治疗儿童先天性隐匿阴茎效果满意,且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可以适用于各种分型的隐匿阴茎病例,值得推荐。

    作者:蒋加斌;蔡盈;范登信;潮敏;张殷;李道龙;唐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烧伤患者外周血CD64和 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分析

    目的:观察烧伤患者外周血CD64和 C-反应蛋白( CRP)水平变化,探讨其与烧伤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80例中、重度烧伤患者不同时期、不同诊断210份外周血样进行CD64和CRP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并行ROC曲线分析CD64和CRP对烧伤感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CD64和CRP水平均与烧伤感染相关,CD64和CRP联合应用,其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达到95.0%。结论 CD64、CRP表达水平与烧伤感染病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两者联合应用,特异性、敏感性均较高,可以作为烧伤感染早期诊断指标。

    作者:陆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并发低白蛋白血症52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影响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 CAPD)患者腹透液蛋白丢失的相关因素及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06年5月-2013年4月入院的52例CAPD患者,根据血清白蛋白( ALB)含量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为营养良好,ALB含量正常;B组为合并低白蛋白血症患者。比较两组间C反应蛋白( CRP)、和主观营养评估法( SGA)的变化及其与临床并发症的关系。结果52例CAPD患者中,B组患者CRP含量显著高于A组[(8.43±1.32)mg·L-1 vs(2.11±0.87)mg·L-1,P<0.01];B组腹膜炎发生率为6.9%,肺炎发生率为12.3%,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为17.8%,均明显高于A组(腹膜炎发生率为0,肺炎发生率为9%,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为5.6%)(P均<0.05)。结论 CAPD合并低白蛋白血症患者并发炎症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皆高于营养良好者,低白蛋白血症与并发症有关。采取有力措施可改善和预防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

    作者:俞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两种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子宫内膜的影响

    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和炔雌醇对去卵巢大鼠子宫内膜的作用,为绝经后妇女雌激素补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3月龄雌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40只,实验分为Sham组(假手术组)、Ovx组(去卵巢组)、A组(炔雌醇组)、B组(戊酸雌二醇组)。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均切除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去势后4周开始A组炔雌醇(0.1 mg·kg-1·d-1)、B组戊酸雌二醇(0.4 mg·kg-1·d-1)灌胃。4组均在90 d对大鼠称重,取大鼠子宫进行称重,子宫内膜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用药12周后各组间大鼠体重无统计学差异。 B 组子宫湿重及子宫指数明显低于A组(P<0.05),与Ovx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子宫湿重及子宫指数明显升高,与Ovx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组与Ovx组相比均显示子宫内膜增厚,上层单层柱状,肌层肌纤维排列规则一致,浆膜层光滑。 B组可见内膜增厚,但低于A组,两组均未见内膜增生过长、核异性和非典型增生样改变。结论戊酸雌二醇与炔雌醇用于绝经后雌激素补充治疗,虽对子宫内膜均有生长作用,但均未见过度生长及异型性改变。

    作者:武巧珍;徐珺;诸葛飞;张晓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重症中暑20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总结2013年夏季该院重症中暑患者的抢救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20例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中17例好转或治愈出院,2例自动出院,1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重症中暑是急诊危重症,及时有效的综合治疗,包括早期采取迅速有效的降温措施,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治疗合并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陶红;张立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制剂辅料对注射用葛根素溶血的影响

    目的:探讨制剂辅料对注射用葛根素体外溶血的影响,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改良体外试管法评价注射用葛根素及其制剂辅料对家兔红细胞的溶血作用。结果注射用葛根素可引起家兔红细胞溶血,甘露醇和碳酸氢钠混合液也可以引起家兔红细胞溶血。结论葛根素以及甘露醇和碳酸氢钠之间交互作用可能是引起注射用葛根素溶血的主要原因。

    作者:蔡海峰;丁选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TKI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新目标转换

    第一代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s)伊马替尼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慢性期的一线标准治疗。伊马替尼通过直接靶向作用于BCR-ABL激酶,极大的改善了CML病程。现在,第二代TKIs药物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已被美国FDA批准为CML的一线治疗。2013年NCCN指南及ELN指南关于CML-CP治疗的疗效问题作了新的调整。该文主要就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一线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莹莹;曾庆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