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红;张立新
目的:研究免钉合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安全性、临床效果,为临床上治疗腹股沟疝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将该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255例随机分成观察组130例和对照组125例,观察组采用免钉合腹腔镜修补术,对照组采用钉合腹腔镜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手术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后各种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复发率、慢性疼痛、感觉异常、阴囊血肿、血清肿、术区感染、睾丸鞘膜积液、大出血、尿路感染等指标上均无明显差异,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钉合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与钉合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相比具有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的优势,同时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和术中出血量。
作者:李念;李天梁;邓超;付振宝;李蜀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踝肱指数( ABI)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 PAD)中临床意义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胫后动脉与肱动脉血压的比值,以ABI<0.9为切割点分成PAD组和非PA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检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21例(19.8%),其中无临床症状者10例。和非PAD组比较,PAD组患者年龄大,病程长,餐后2 h血糖(2 hPB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踝肱指数可用于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且无创、价廉、简单,患者易接受。高龄、病程长、高血糖、高TG、LDL-C是引起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作者:黄海泉;赵静;藏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可视喉镜在急诊抢救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在该院急诊行抢救气管插管患者8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普通喉镜组(对照组:不锈钢弯喉镜)和可视喉镜组(观察组:通视达可视喉镜),每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喉镜暴露声门时间、C/L喉镜显露分级、插管操作耗时( s)、首次插管成功率、总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暴露声门时间(5.23±0.56)s, C/L喉镜显露分级(Ⅰ~Ⅱ/Ⅲ~Ⅳ)35/5例,插管操作耗时(19.64±2.04)s,首次插管成功率达82.5%,总成功率为100%,出现并发症7例(17.5%),而对照组则分别为(7.84±0.68) s,27/13例,(38.79±2.23) s,62.5%,90%,18例(4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视达可视喉镜可提高急诊抢救气管插管的成功率,缩短插管时间,赢得抢救时间。
作者:王贵梅;孙立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干预效果。方法分析于该院就诊的125例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护理常规,干预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电磁波治疗器照射及特定饮食等综合干预处理,采用字2检验及t检验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术后便秘的发生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切口恢复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尿道下裂术后予以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喻丽丽;栾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近3年住院患者的止吐药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止吐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2011-2013年住院患者止吐药用药金额、用药构成比以及用药频度( DDDs)排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该院3年来止吐药的DDDs呈上升趋势;止吐药的应用主要为5-HT3受体拮抗剂,以格拉司琼应用广,其次是昂丹司琼和托烷司琼;帕洛诺司琼的日均费用( DDDc)值高,限制了其临床使用。注射剂是常用给药形式。结论该院住院患者止吐药应用基本合理,5-HT3受体拮抗剂占主导地位。
作者:许瑞;张建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蛋白磷酸酶2A-B56ε亚基(PP2A B56ε,由PPP2R5E基因编码)的表达在苯并芘诱导细胞转化过程中对DNA损伤修复功能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BEAS-2B细胞(人正常肺上皮细胞)、和BEAS-2BT细胞(苯并芘诱导恶变的人肺上皮细胞)中PPP2R5E的mRNA转录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 B56ε编码蛋白的水平;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彗星实验,SCGE)检测喜树碱( camptothecin,CPT)处理的细胞DNA断裂损伤及修复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 CPT 处理诱导γH2AX(磷酸化组蛋白 H2AX)水平。结果与 BEAS-2B 细胞相比较,BEAS-2BT 细胞中PPP2R5E其mRNA水平及B56ε蛋白水平均显著高表达(P<0.05)。与BEAS-2B细胞相比,经CPT处理恢复后,BEAS-2BT细胞尾距显著降低(P<0.05)。表明BEAS-2BT细胞中H2AX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在苯并芘诱导细胞转化过程中PP2A B56ε通过介导γH2AX去磷酸化影响DNA损伤修复功能。
作者:南阿若;赖延东;蒋义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18 F-FDG PET/CT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术( TACE)手术与患者生存预后相关性。方法对入住该院介入科,51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的18 F-FDG PET/CT资料、影像学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以RECIST标准为判断肿瘤治疗疗效参考,分析肿瘤大小、数量、门癌癌栓、SUV参数等多种因素与患者术后生存预后的关系,后期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并对既往各评价的情况做出正确判断。结果能反映18 F-FDG PET疗效的参数为Tsuvmax/Lsuvmax, Tsuv-max/Lsuvmax比值低的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明显长于Tsuvmax/Lsuvmax比值高的组,与肝癌患者TACE手术预后相关的因素为是否存在门脉癌栓以及Tsuvmax/Lsuvmax值,P值分别为0.009,0.007。结论 TACE是一种有效的肝癌的姑息治疗方法。18 F-FDG PET/CT的SUV参数是预测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昕;汪世存;吕维富;潘博;展凤麟;倪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评价生长抑素在恶性肠梗阻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效果,以探索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以2010年7月-2012年7月来院治疗恶性肠梗阻或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两组均有41例患者。予对照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直至患者恢复肠功能。治疗14 d仍无效或者病情加重,可对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行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统计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的差异。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各项症状、体征好转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t检验,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和胃肠减压量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X线片和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和胃肠减压量较对照组下降更多,经t检验,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临床疗效为痊愈和好转的人数多于对照组,且有效率也较高,有效率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肠梗阻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中,生长抑素结合常规治疗较单纯采用常规治疗,能更好地缓解患者肠梗阻症状,并提高治疗成功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季良;涂建成;屈陈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常规护理方法的60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选择接受围术期整体护理的62例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加强对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睡眠质量,采用生存质量核心量表(QOL-C30)评估生活质量。比较两组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6.1% vs 55.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PSQI量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QOL-C30量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睡眠及生活质量。
作者:刘玉莲;闻利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认知训练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 AD)病人情绪障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轻、中度AD病人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及照护指导,研究组给予认知训练:注意训练、同时性言语及图形加工任务训练、继时性加工任务训练、计划系统训练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应用 MMSE、HAMA、HAM量表每3个月评估一次。结果干预后6个月,研究组的HAMA、HAMD分值开始比对照组及干预前低( P<0.05),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干预后9、12个月,研究组的MMSE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训练可以大大减轻AD病人的情绪障碍,延缓其智能减退的过程。
作者:孔晓明;王莹;吴晓平;杜远;王玉梅;张许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影响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 CAPD)患者腹透液蛋白丢失的相关因素及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06年5月-2013年4月入院的52例CAPD患者,根据血清白蛋白( ALB)含量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为营养良好,ALB含量正常;B组为合并低白蛋白血症患者。比较两组间C反应蛋白( CRP)、和主观营养评估法( SGA)的变化及其与临床并发症的关系。结果52例CAPD患者中,B组患者CRP含量显著高于A组[(8.43±1.32)mg·L-1 vs(2.11±0.87)mg·L-1,P<0.01];B组腹膜炎发生率为6.9%,肺炎发生率为12.3%,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为17.8%,均明显高于A组(腹膜炎发生率为0,肺炎发生率为9%,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为5.6%)(P均<0.05)。结论 CAPD合并低白蛋白血症患者并发炎症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皆高于营养良好者,低白蛋白血症与并发症有关。采取有力措施可改善和预防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
作者:俞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第一代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s)伊马替尼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慢性期的一线标准治疗。伊马替尼通过直接靶向作用于BCR-ABL激酶,极大的改善了CML病程。现在,第二代TKIs药物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已被美国FDA批准为CML的一线治疗。2013年NCCN指南及ELN指南关于CML-CP治疗的疗效问题作了新的调整。该文主要就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一线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莹莹;曾庆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对单病种医疗质量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出院并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5个单病种作为临床路径管理组和同一时期未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对应5个病种为对照组,对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及抗生素的使用费用、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综合比较。结果临床路径的实施降低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临床路径对提高单病种的医疗质量和增加患者满意度有显著提高作用,值得深入实施和推广。
作者:朱晖;李炎;匡建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 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并发右心功能不全( RVD)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该院门诊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收治的40例中度OSAS并发RVD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前瞻性的临床对照研究:CPAP组和对照组。比较每组治疗前后的FiO2、动脉血气、心功能指标,以及两组之间治疗前后的FiO2、动脉血气、心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FiO2、动脉血气和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FiO2、动脉血气和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治疗前后的FiO2、动脉血气和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AP可改善OSAS并发RVD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秦福兵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暴发的原因,为更好防控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庐江县某小学86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资料进行描述,并对这些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此次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持续时间长,覆盖面广,发病班级占班级总数的76.19%,学生总罹患率为6.94%,其中男生罹患率为7.32%,女生罹患率为6.46%,男女生罹患率无明显差异。病例多未接种腮腺炎疫苗,接种率仅为5.81%。发病年龄以6~11岁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4.19%。结论腮腺炎疫苗接种率低、未采取严格的隔离、消毒以及应急接种措施是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的主要原因。疫情处理中,应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应急接种疫苗和严格隔离是预防、控制疫情扩大、蔓延的有效措施。
作者:左登敏;潘发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的影响,给糖尿病母亲婴儿的临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50例糖尿病母亲婴儿的临床资料,同期正常孕妇所生新生儿1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150例糖尿病母亲婴儿中大于胎龄儿、巨大儿、红细胞增多症、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症等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有较大的危害,糖尿病母亲婴儿较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出生后应严密监测,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各种并发症。
作者:汪家安;王慧琴;张舒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国产AK-JPX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1月-2014年4月,该科室对使用国产AK-JPX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19例19膝,比较术前术后患者膝关节 HSS 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访时间1~17个月,平均10个月。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余切口均Ⅰ/甲愈合。随访X线片检查所有手术病例均未出现假体松动情况。疗效评估采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总分100分,大于85分为优,小于59分为差,评估内容包括关节疼痛、功能以及活动度,还包括关节的稳定性、肌力、屈膝畸形等。经术后随访显示本组 HSS 评分平均86分。结论使用国产AK-JPX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早期临床疗效满意,中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谢贵杰;甘伟伟;何森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烧伤患者外周血CD64和 C-反应蛋白( CRP)水平变化,探讨其与烧伤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80例中、重度烧伤患者不同时期、不同诊断210份外周血样进行CD64和CRP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并行ROC曲线分析CD64和CRP对烧伤感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CD64和CRP水平均与烧伤感染相关,CD64和CRP联合应用,其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达到95.0%。结论 CD64、CRP表达水平与烧伤感染病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两者联合应用,特异性、敏感性均较高,可以作为烧伤感染早期诊断指标。
作者:陆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上皮性钙黏蛋白( E-cadherin)在小肠腺癌、小肠腺瘤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小肠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42例小肠腺癌组织、16例小肠腺瘤组织及21例癌旁正常组织中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E-cadherin在小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8.1%)明显低于腺瘤组织(87.5%)和癌旁正常组织(90.4%)(P<0.01)。 E-cadherin低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部位均无关(P>0.05)。结论 E-cadherin表达下调可能与小肠腺癌发生、发展有关,在小肠腺癌的恶性演进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新的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李小燕;卢可;张志;廖东卫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建立妇科清糜气雾剂中的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RP-HPLC法,分析色谱柱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Shim-Pack VP-ODS,250 mm×4.6 mm,5μm),柱温25℃,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50:50,每1000 mL流动相含十二烷基硫酸钠1.7 g)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5 nm。结果盐酸小檗碱与其它各组分基线分离良好,在所试浓度5.064~253.200 mg·L-1范围内与峰面积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11728X-14416,相关系数r=0.9999(n=6);精密度试验 RSD 为0.70%(n =6);重复性试验 RSD 为0.68%(n =6);平均回收率为99.40%(n =6),RSD 为0.45%;三批妇科清糜气雾剂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为5.78~5.82 g·L-1。结论该法样品处理简单,准确性高,精密度好,适合妇科清糜气雾剂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作者:朱邦胜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