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凯
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和炔雌醇对去卵巢大鼠子宫内膜的作用,为绝经后妇女雌激素补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3月龄雌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40只,实验分为Sham组(假手术组)、Ovx组(去卵巢组)、A组(炔雌醇组)、B组(戊酸雌二醇组)。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均切除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去势后4周开始A组炔雌醇(0.1 mg·kg-1·d-1)、B组戊酸雌二醇(0.4 mg·kg-1·d-1)灌胃。4组均在90 d对大鼠称重,取大鼠子宫进行称重,子宫内膜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用药12周后各组间大鼠体重无统计学差异。 B 组子宫湿重及子宫指数明显低于A组(P<0.05),与Ovx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子宫湿重及子宫指数明显升高,与Ovx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组与Ovx组相比均显示子宫内膜增厚,上层单层柱状,肌层肌纤维排列规则一致,浆膜层光滑。 B组可见内膜增厚,但低于A组,两组均未见内膜增生过长、核异性和非典型增生样改变。结论戊酸雌二醇与炔雌醇用于绝经后雌激素补充治疗,虽对子宫内膜均有生长作用,但均未见过度生长及异型性改变。
作者:武巧珍;徐珺;诸葛飞;张晓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轻、中度眼表烧伤的疗效。方法选取该科收治的眼化学烧伤、热烧伤患者41例(54眼)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组(APG组)和对照组,APG组19例(26眼),对照组22例(28眼)。对照组采用常规局部和全身药物治疗,APG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外用滴眼。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创面的愈合时间、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率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6眼(21.4%)出现感染,APG组1眼(3.8%);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为(24.7±6.5) d,APG 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9.1±3.5) d,APG 组平均愈合时间、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3个月后各有1眼出现角膜斑翳和角膜云翳,6眼出现角膜新生血管;APG组未出现角膜斑翳和角膜云翳病例,2眼出现角膜新生血管。 APG组角膜新生血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APG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视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可缩短眼表修复时间,降低感染率和角膜新生血管发生率,不影响视力恢复,是轻、中度眼表烧伤治疗的新选择。
作者:吴建斌;黄任强;贾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的影响,给糖尿病母亲婴儿的临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50例糖尿病母亲婴儿的临床资料,同期正常孕妇所生新生儿1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150例糖尿病母亲婴儿中大于胎龄儿、巨大儿、红细胞增多症、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症等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有较大的危害,糖尿病母亲婴儿较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出生后应严密监测,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各种并发症。
作者:汪家安;王慧琴;张舒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 G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在肾病综合征复发患儿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激素敏感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95例患儿在停用激素后复发或治疗期间复发,将重新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或上调激素剂量治疗的患儿纳入GC组,采用ACTH治疗的患儿纳入ACTH组,观察治疗前与治疗期间两组患儿激素用量、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变化。结果 ACTH 组35例(83.3%)治疗期间未再复发,7例(16.7%)患者因感染导致频繁复发,治疗无效。 GC组41例(77.4%)治疗有效,12例(22.6%)单纯激素治疗效果不明显。 ACTH组与GC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 ACTH组患儿GC用量显著高于GC组(P<0.05)、身高增加显著高于高于GC组,体重增加显著高于低于GC组、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显著低于GC组(P均<0.05)。结论 ACTH 方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复发患儿效果肯定,可降低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改善患儿生长发育的抑制、减轻避免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
作者:赵天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后无复流现象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的关系。方法检测70例AMI患者PCI术出现无复流组和再灌注组术前外周静脉血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D-二聚体(D-D)、NT-proBNP的水平。结果比较无复流组和再灌注组的hs-CRP、D-D、NT-proBNP值,无复流组的hs-CRP (25.44±19.95) mg·L-1、D-D(537.47±165.07)μg·L-1、NT-proBNP(1350.71±658.07) ng·L-1,水平PCI术前明显高于再灌注组hs-CRP (5.31±1.91) mg·L-1、D-D(363.91±225.65)μg·L-1、NT-proBNP(496.81±240.13) ng·L-1水平(均P<0.05)。无复流AMI患者NT-proBNP与hs-CRP有明显相关关系(r=0.973,P<0.05),与D-D有明显相关关系(r=0.972,P<0.05)。而再灌注AMI患者NT-proBNP与hs-CRP无明显相关关系(r=-0.199,P>0.05),与D-D无明显相关关系(r=-0.077,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无复流现象的发生与NT-proBNP密切相关。
作者:方石虎;毛蓓;李起栋;廖凯;张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影响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 CAPD)患者腹透液蛋白丢失的相关因素及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06年5月-2013年4月入院的52例CAPD患者,根据血清白蛋白( ALB)含量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为营养良好,ALB含量正常;B组为合并低白蛋白血症患者。比较两组间C反应蛋白( CRP)、和主观营养评估法( SGA)的变化及其与临床并发症的关系。结果52例CAPD患者中,B组患者CRP含量显著高于A组[(8.43±1.32)mg·L-1 vs(2.11±0.87)mg·L-1,P<0.01];B组腹膜炎发生率为6.9%,肺炎发生率为12.3%,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为17.8%,均明显高于A组(腹膜炎发生率为0,肺炎发生率为9%,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为5.6%)(P均<0.05)。结论 CAPD合并低白蛋白血症患者并发炎症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皆高于营养良好者,低白蛋白血症与并发症有关。采取有力措施可改善和预防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
作者:俞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评价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在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 HPV)基因型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例临床确诊宫颈癌病例的石蜡组织标本,采用液相芯片法对所有标本进行HPV基因分型。考虑到HPV16亚型在宫颈癌组织中检出率较高,设计针对HPV16 E6区通用型引物采用PCR方法对其进行HPV DNA检测,然后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在20例组织病理学确诊为宫颈癌组织中,液相芯片和PCR法HPV检测率均为90%(18/20)。所有液相芯片检出的单一型感染经基因测序验证准确率为94.4%(17/18)。结论 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可用于检测人组织中HPV基因型,是HPV分型检测及大规模筛查的理想方法。
作者:李明;邓芳;张扬;陈少华;王保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疾病。目前认为,脑卒中是由各种血管性病因引起的急性或局灶性脑功能障碍,且持续时间超过24 h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随着对脑卒中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其治疗药物也日新月异,该文综合国内外文献,根据NMDAR/PSD-95/nNOs复合体结构特点及其如何在缺血性脑卒中产生病理作用,阐明新型解偶联药物在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贾艳菊;季晖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可诱导肿瘤的血管新生,在肿瘤生长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VEGFR)酪氨酸激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的生长, V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成为现在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对VEGF和VEGFR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简述了V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和主要化学结构类型。
作者:江刘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心率对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影响,研究其应用价值。方法对该院2012-2013年间确诊为冠心病的80例患者进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所有患者按照心率差异分为A、B、C三组。检查后按照AHA分段标准将冠状动脉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估。结果80例患者共计显示血管1102节段,图像质量能够完全满足管腔评价共1036节段(94.01%),不能满足要求的共66个节段(5.99%)。三组成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率变化对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影响较小,适合临床冠心病筛查中的应用,对冠心病患者早期诊断的意义重大。
作者:骆柏青;孟宪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蛋白磷酸酶2A-B56ε亚基(PP2A B56ε,由PPP2R5E基因编码)的表达在苯并芘诱导细胞转化过程中对DNA损伤修复功能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BEAS-2B细胞(人正常肺上皮细胞)、和BEAS-2BT细胞(苯并芘诱导恶变的人肺上皮细胞)中PPP2R5E的mRNA转录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 B56ε编码蛋白的水平;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彗星实验,SCGE)检测喜树碱( camptothecin,CPT)处理的细胞DNA断裂损伤及修复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 CPT 处理诱导γH2AX(磷酸化组蛋白 H2AX)水平。结果与 BEAS-2B 细胞相比较,BEAS-2BT 细胞中PPP2R5E其mRNA水平及B56ε蛋白水平均显著高表达(P<0.05)。与BEAS-2B细胞相比,经CPT处理恢复后,BEAS-2BT细胞尾距显著降低(P<0.05)。表明BEAS-2BT细胞中H2AX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在苯并芘诱导细胞转化过程中PP2A B56ε通过介导γH2AX去磷酸化影响DNA损伤修复功能。
作者:南阿若;赖延东;蒋义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建立HPLC-DAD法测定“武当三号金银花”藤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Fortis Xi Phenyl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5%冰醋酸溶液(B)进行线性梯度洗脱;马钱苷、绿原酸、芦丁、木犀草苷检测波长分别为236、327、354、348 nm;柱温:30℃。结果马钱苷、绿原酸、芦丁、木犀草苷4个化合物在各自测定的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平均回收率为98.9%~99.9%。结论该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为较全面控制“武当三号金银花”藤的质量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作者:郑芳;李鹏;李志浩;李聪;黄麟杰;朱雪松;刘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对单病种医疗质量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出院并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5个单病种作为临床路径管理组和同一时期未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对应5个病种为对照组,对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及抗生素的使用费用、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综合比较。结果临床路径的实施降低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临床路径对提高单病种的医疗质量和增加患者满意度有显著提高作用,值得深入实施和推广。
作者:朱晖;李炎;匡建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CVI)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既往认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是治疗CVI的经典方式,近年随着众多微创技术的不断涌现这一观点逐渐被打破。新兴的透光直视旋切术( Trivex)、经内镜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 SEPS)、血管腔内射频消融术( RF)、腔内激光闭塞术( EVLT)、经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注射术( UGFS)等逐渐在临床广为开展,有关技术细节和疗效的报道众多,每种方法均有自己的优缺点,到底孰优孰劣尚无定论。 UGFS因其安全性高、操作简单、费用低、恢复快、创伤小等优点在各种微创方法中脱颖而出,且其疗效因操作方法的改进较既往有很大提高。该文就UGFS的现有研究进行文献综述。
作者:李俊;司小毛;朱化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烧伤患者外周血CD64和 C-反应蛋白( CRP)水平变化,探讨其与烧伤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80例中、重度烧伤患者不同时期、不同诊断210份外周血样进行CD64和CRP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并行ROC曲线分析CD64和CRP对烧伤感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CD64和CRP水平均与烧伤感染相关,CD64和CRP联合应用,其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达到95.0%。结论 CD64、CRP表达水平与烧伤感染病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两者联合应用,特异性、敏感性均较高,可以作为烧伤感染早期诊断指标。
作者:陆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胃气痛片中芍药苷与橙皮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 ODS2(1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30 nm;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25℃。结果芍药苷在0.1652~1.156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橙皮苷在0.1698~1.188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芍药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5%(n=6),RSD=1.8%;橙皮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n=6),RSD=1.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稳定,适用于胃气痛片中芍药苷与橙皮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张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与肺功能、血气分析的关系。方法收集海南省人民医院和琼海市人民医院2008年10月-2013年3月COPD患者85例,其中急性加重期45例( AECOPD组),COPD稳定期40例( COPD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正常对照组。应用Immage特定蛋白分析仪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各组血清CRP的浓度,并对入选COPD患者进行肺功能和血气检查。结果 AECOPD组患者血清hs-CRP浓度显著高于COPD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5),COPD组患者血清hs-CR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AECOPD组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及氧分压(PaO2)显著低于COPD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高于COPD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COPD组患者FEV1、FEV1/FVC及PaO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aCO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AECOPD组、COPD组患者血清hs-CRP浓度与肺功能及血气指标中的FEV1%、FEV1/FVC及PaO2均呈负相关(P<0.05),而与PaCO2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hs-CRP浓度可作为判断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炎症反应程度的辅助诊断指标,且与患者的气流受限、肺功能下降及动脉血气分析恶化密切相关。
作者:王志峰;符之月;王春刚;吴腾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症患者中盆腔结核的发病情况,为结核性不孕症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四川省眉山市妇幼保健院和兰州天伦不孕症医院不孕症患者中盆腔结核确诊病例,对其在眉山和兰州两个中心的发病情况进行对照性研究。结果两组不孕症患者中盆腔结核确诊病例表现出明显差异(P<0.01),兰州组发病率为6.39%(206/2880),眉山组2.52%(42/1672);两组盆腔结核患者中,年龄35岁以下、职业为农民的汉族患者居多,年龄和职业在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民族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兰州组中少数民族患者构成比明显高于眉山组;两组原发性盆腔结核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继发性,兰州为155/51,眉山为36/6,但是两组间原发性和继发性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卵管结核的构成比高于其他亚型,原发性比例明显高于继发性(P<0.05)。子宫内膜结核和混合型结核原发性与继发性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类型结核所占比例不高,但在继发性多于原发性(P<0.01)。各个亚型在眉山和兰州两组间比较,无论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均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结论盆腔结核在原发不孕患者中高发,发病率在地域、年龄、职业、民族以及临床类型等方面表现出流行病学特征,提高不孕症医师对盆腔结核的敏感性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辛亚兰;游润芳;秦琦;王卡娜;李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探讨提高SAP临床疗效的治疗措施。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该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0例SAP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腹部体征,监测血液生化指标、炎症指标、氧合指数、APACHEⅡ、CT严重度指数( CTSI),分析两组病死率。结果CBP组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氧合恢复正常值所占比率较常规组升高;CBP组腹痛消失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均较常规组缩短;CBP组氧合指数、肝肾功能较常规组改善;CBP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血淀粉酶、APACHEⅡ评分及CTSI较常规组降低。 CBP组抢救成功率93%,病死率6.7%;常规组抢救成功率80%,病死率20%。结论 CBP改善和维持患者重要脏器功能,能有效救治临床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改善SAP的预后。
作者:王立娟;查君敬;白兆青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血浆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和血小板糖蛋白CD63、CD62p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在保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免受损伤和抑制血小板激活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2月-2012年8月因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入院患者320例,所有患者均行急诊PCI治疗。将32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55例)和丹参多酚治疗组(165例)。常规治疗组予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等药物口服。而丹参多酚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予以注射用丹参多酚400 mg静点,此后一天一次,持续7 d。入院时及治疗7 d末取静脉血6 mL分离血浆和血小板,通过生物化学、ELASA、流式细胞仪等方法检测血浆MDA、NO、ET-1和血小板糖蛋白CD63、CD62p的变化。结果治疗7 d末,两组患者血浆MDA、ET-1水平均较入院前明显降低(P<0.01);血浆NO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小板糖蛋白CD63、CD62p水平较入院前显著降低(P<0.01);而与常规治疗组比,治疗7 d末丹参多酚治疗组,血浆MDA、ET-1水平和血小板糖蛋白CD63、CD62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血浆NO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能保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小板活化,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叶明;艾辉;曾玉杰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