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芳;李鹏;李志浩;李聪;黄麟杰;朱雪松;刘杰
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和炔雌醇对去卵巢大鼠子宫内膜的作用,为绝经后妇女雌激素补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3月龄雌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40只,实验分为Sham组(假手术组)、Ovx组(去卵巢组)、A组(炔雌醇组)、B组(戊酸雌二醇组)。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均切除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去势后4周开始A组炔雌醇(0.1 mg·kg-1·d-1)、B组戊酸雌二醇(0.4 mg·kg-1·d-1)灌胃。4组均在90 d对大鼠称重,取大鼠子宫进行称重,子宫内膜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用药12周后各组间大鼠体重无统计学差异。 B 组子宫湿重及子宫指数明显低于A组(P<0.05),与Ovx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子宫湿重及子宫指数明显升高,与Ovx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组与Ovx组相比均显示子宫内膜增厚,上层单层柱状,肌层肌纤维排列规则一致,浆膜层光滑。 B组可见内膜增厚,但低于A组,两组均未见内膜增生过长、核异性和非典型增生样改变。结论戊酸雌二醇与炔雌醇用于绝经后雌激素补充治疗,虽对子宫内膜均有生长作用,但均未见过度生长及异型性改变。
作者:武巧珍;徐珺;诸葛飞;张晓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18 F-FDG PET/CT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术( TACE)手术与患者生存预后相关性。方法对入住该院介入科,51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的18 F-FDG PET/CT资料、影像学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以RECIST标准为判断肿瘤治疗疗效参考,分析肿瘤大小、数量、门癌癌栓、SUV参数等多种因素与患者术后生存预后的关系,后期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并对既往各评价的情况做出正确判断。结果能反映18 F-FDG PET疗效的参数为Tsuvmax/Lsuvmax, Tsuv-max/Lsuvmax比值低的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明显长于Tsuvmax/Lsuvmax比值高的组,与肝癌患者TACE手术预后相关的因素为是否存在门脉癌栓以及Tsuvmax/Lsuvmax值,P值分别为0.009,0.007。结论 TACE是一种有效的肝癌的姑息治疗方法。18 F-FDG PET/CT的SUV参数是预测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昕;汪世存;吕维富;潘博;展凤麟;倪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后无复流现象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的关系。方法检测70例AMI患者PCI术出现无复流组和再灌注组术前外周静脉血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D-二聚体(D-D)、NT-proBNP的水平。结果比较无复流组和再灌注组的hs-CRP、D-D、NT-proBNP值,无复流组的hs-CRP (25.44±19.95) mg·L-1、D-D(537.47±165.07)μg·L-1、NT-proBNP(1350.71±658.07) ng·L-1,水平PCI术前明显高于再灌注组hs-CRP (5.31±1.91) mg·L-1、D-D(363.91±225.65)μg·L-1、NT-proBNP(496.81±240.13) ng·L-1水平(均P<0.05)。无复流AMI患者NT-proBNP与hs-CRP有明显相关关系(r=0.973,P<0.05),与D-D有明显相关关系(r=0.972,P<0.05)。而再灌注AMI患者NT-proBNP与hs-CRP无明显相关关系(r=-0.199,P>0.05),与D-D无明显相关关系(r=-0.077,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无复流现象的发生与NT-proBNP密切相关。
作者:方石虎;毛蓓;李起栋;廖凯;张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血浆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和血小板糖蛋白CD63、CD62p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在保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免受损伤和抑制血小板激活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2月-2012年8月因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入院患者320例,所有患者均行急诊PCI治疗。将32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55例)和丹参多酚治疗组(165例)。常规治疗组予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等药物口服。而丹参多酚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予以注射用丹参多酚400 mg静点,此后一天一次,持续7 d。入院时及治疗7 d末取静脉血6 mL分离血浆和血小板,通过生物化学、ELASA、流式细胞仪等方法检测血浆MDA、NO、ET-1和血小板糖蛋白CD63、CD62p的变化。结果治疗7 d末,两组患者血浆MDA、ET-1水平均较入院前明显降低(P<0.01);血浆NO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小板糖蛋白CD63、CD62p水平较入院前显著降低(P<0.01);而与常规治疗组比,治疗7 d末丹参多酚治疗组,血浆MDA、ET-1水平和血小板糖蛋白CD63、CD62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血浆NO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能保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小板活化,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叶明;艾辉;曾玉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CVI)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既往认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是治疗CVI的经典方式,近年随着众多微创技术的不断涌现这一观点逐渐被打破。新兴的透光直视旋切术( Trivex)、经内镜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 SEPS)、血管腔内射频消融术( RF)、腔内激光闭塞术( EVLT)、经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注射术( UGFS)等逐渐在临床广为开展,有关技术细节和疗效的报道众多,每种方法均有自己的优缺点,到底孰优孰劣尚无定论。 UGFS因其安全性高、操作简单、费用低、恢复快、创伤小等优点在各种微创方法中脱颖而出,且其疗效因操作方法的改进较既往有很大提高。该文就UGFS的现有研究进行文献综述。
作者:李俊;司小毛;朱化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建立妇科清糜气雾剂中的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RP-HPLC法,分析色谱柱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Shim-Pack VP-ODS,250 mm×4.6 mm,5μm),柱温25℃,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50:50,每1000 mL流动相含十二烷基硫酸钠1.7 g)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5 nm。结果盐酸小檗碱与其它各组分基线分离良好,在所试浓度5.064~253.200 mg·L-1范围内与峰面积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11728X-14416,相关系数r=0.9999(n=6);精密度试验 RSD 为0.70%(n =6);重复性试验 RSD 为0.68%(n =6);平均回收率为99.40%(n =6),RSD 为0.45%;三批妇科清糜气雾剂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为5.78~5.82 g·L-1。结论该法样品处理简单,准确性高,精密度好,适合妇科清糜气雾剂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作者:朱邦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调查干预前后该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1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36份(干预前组),2012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46份(第一阶段干预后组),2013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33份(第二阶段干预后组),对比分析持续干预前后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结果经积极持续干预,与2011年相比,该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7.2%下降到18.2%、术后24 h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40.0%上升到83.3%,人均抗菌药物总费用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也由13.66%降为2.66%。结论经过2个阶段的积极干预措施是可行的、有效的,该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刘敏;徐小芳;朱春黎;康圆超;安志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 G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在肾病综合征复发患儿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激素敏感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95例患儿在停用激素后复发或治疗期间复发,将重新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或上调激素剂量治疗的患儿纳入GC组,采用ACTH治疗的患儿纳入ACTH组,观察治疗前与治疗期间两组患儿激素用量、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变化。结果 ACTH 组35例(83.3%)治疗期间未再复发,7例(16.7%)患者因感染导致频繁复发,治疗无效。 GC组41例(77.4%)治疗有效,12例(22.6%)单纯激素治疗效果不明显。 ACTH组与GC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 ACTH组患儿GC用量显著高于GC组(P<0.05)、身高增加显著高于高于GC组,体重增加显著高于低于GC组、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显著低于GC组(P均<0.05)。结论 ACTH 方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复发患儿效果肯定,可降低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改善患儿生长发育的抑制、减轻避免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
作者:赵天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观察两种对血液处理方式的生化检验,分析肝素抗凝血浆在生化检验中是否可行,为奠定肝素抗凝血浆在检验科的地位做好准备。方法将随机并自愿受试的、生理情况正常的120例做生化检验的患者选出,所有患者均接受采血6 mL,分别注入两种颜色(标签颜色分红、蓝两组颜色,红色为真空普通试管,蓝色为真空肝素抗凝血浆试管)不同的试管,分别进行生化分析,仪器型号为西门子2400,生化分析完毕后将两组所测定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通过观察,两组分别得到了测定值,血清组和血浆组组间比较,存在差异的(P<0.05)指标有K+、Na+、GLU 、LDH、CO2,而相比之下所剩下的其他指标则差异不大(P>0.05),如:Cl-、CR、BUN、AST、UA、B-AMY、CK、CK-MB、LPS。结论分析结果证实了肝素抗凝血浆在生化中的可行性,为检验科今后应该继续使用该技术做了更为确定性的表达,血液凝固过程延长、标本分离时间缩短、血液互溶情况减少等都是肝素抗凝血浆在生化中应用的特异性优点,该技术推广可以更为清晰准确的测量出指标的浓度,关于钾离子测量的微小差异也能因此而得到纠正,故在临床中反应出患者真实的病情,这一点是十分有意义的。
作者:徐震;吴继华;钮丽萍;陆小芳;朱同华;沈国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暴发的原因,为更好防控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庐江县某小学86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资料进行描述,并对这些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此次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持续时间长,覆盖面广,发病班级占班级总数的76.19%,学生总罹患率为6.94%,其中男生罹患率为7.32%,女生罹患率为6.46%,男女生罹患率无明显差异。病例多未接种腮腺炎疫苗,接种率仅为5.81%。发病年龄以6~11岁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4.19%。结论腮腺炎疫苗接种率低、未采取严格的隔离、消毒以及应急接种措施是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的主要原因。疫情处理中,应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应急接种疫苗和严格隔离是预防、控制疫情扩大、蔓延的有效措施。
作者:左登敏;潘发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房水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1(TIMP-1)系统的变化。方法实验组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B组),对照组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C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房水和血浆中MMP-2,TIMP-1的浓度,并计算各样本的TIMP-1/MMP-2的比值。结果 A、B、C组房水MMP-2质量浓度为(20.33±1.83)、(18.00±2.07)、(18.53±1.63)μg·L-1,房水TIMP-1质量浓度(12.65±3.02)、(8.28±1.72)、(12.58±4.01)μg·L-1,以上指标比较,房水中MMP-2、TIMP-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MP-2和TIMP-1与闭角型青光眼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刘强;顾永昊;孙思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可视喉镜在急诊抢救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在该院急诊行抢救气管插管患者8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普通喉镜组(对照组:不锈钢弯喉镜)和可视喉镜组(观察组:通视达可视喉镜),每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喉镜暴露声门时间、C/L喉镜显露分级、插管操作耗时( s)、首次插管成功率、总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暴露声门时间(5.23±0.56)s, C/L喉镜显露分级(Ⅰ~Ⅱ/Ⅲ~Ⅳ)35/5例,插管操作耗时(19.64±2.04)s,首次插管成功率达82.5%,总成功率为100%,出现并发症7例(17.5%),而对照组则分别为(7.84±0.68) s,27/13例,(38.79±2.23) s,62.5%,90%,18例(4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视达可视喉镜可提高急诊抢救气管插管的成功率,缩短插管时间,赢得抢救时间。
作者:王贵梅;孙立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常规护理方法的60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选择接受围术期整体护理的62例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加强对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睡眠质量,采用生存质量核心量表(QOL-C30)评估生活质量。比较两组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6.1% vs 55.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PSQI量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QOL-C30量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睡眠及生活质量。
作者:刘玉莲;闻利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建立温脾汤颗粒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大黄,人参,当归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处方大黄中的大黄素与大黄酚,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采用薄层色谱法均能检出大黄,人参,当归的特征斑点,分离度好;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出在大黄素0.0105~0.1048μg,r=1.0000,大黄酚0.0201~0.2013μg,r=1.0000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大黄素与大黄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9%,98.81%;RSD分别为1.29%,0.25%。结论建立的质量标准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温脾汤颗粒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贾丽娜;汪祥;汪涛;张慧;沈志滨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及肝素结合型表皮生长因子( HB-EGF)对孕早期滋养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体外培养的孕早期绒毛滋养细胞进行研究,采用不同浓度肝素及不同用药搭配进行培养,比较其滋养细胞增殖、侵袭和HCG分泌能力。结果低分子肝素浓度在0.25 U·mL-1和2.5 U·mL-1时则对孕早期滋养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起促进作用(P<0.05),而在25 U·mL-1及250 U·mL-1时,低分子肝素明显降低滋养细胞侵袭及增殖能力(P<0.05)。联合组对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的促进强于另外两组(P<0.05)。低分子肝素组对滋养细胞HCG分泌起抑制作用,而HB-EGF及联合组对HCG分泌具有促进作用(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对孕早期滋养细胞的侵袭、增殖以及HCG分泌具有重要作用,而HB-EGF对低分子肝素发挥功能起促进作用。
作者:姚吉;刘淑岩;陈乐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与肺功能、血气分析的关系。方法收集海南省人民医院和琼海市人民医院2008年10月-2013年3月COPD患者85例,其中急性加重期45例( AECOPD组),COPD稳定期40例( COPD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正常对照组。应用Immage特定蛋白分析仪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各组血清CRP的浓度,并对入选COPD患者进行肺功能和血气检查。结果 AECOPD组患者血清hs-CRP浓度显著高于COPD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5),COPD组患者血清hs-CR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AECOPD组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及氧分压(PaO2)显著低于COPD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高于COPD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COPD组患者FEV1、FEV1/FVC及PaO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aCO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AECOPD组、COPD组患者血清hs-CRP浓度与肺功能及血气指标中的FEV1%、FEV1/FVC及PaO2均呈负相关(P<0.05),而与PaCO2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hs-CRP浓度可作为判断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炎症反应程度的辅助诊断指标,且与患者的气流受限、肺功能下降及动脉血气分析恶化密切相关。
作者:王志峰;符之月;王春刚;吴腾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总结2013年夏季该院重症中暑患者的抢救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20例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中17例好转或治愈出院,2例自动出院,1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重症中暑是急诊危重症,及时有效的综合治疗,包括早期采取迅速有效的降温措施,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治疗合并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陶红;张立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激活蛋白-2α的表达与鼻咽癌预后的关系,为指导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激活蛋白-2α在鼻咽癌组织切片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激活蛋白-2α在129例鼻咽癌组织切片中,阳性表达率为87.6%(113/129),阴性率、低度表达率、中度表达率、高度表达率分别为12.4%(16/129),21.7%(28/129),40.3%(52/129),25.6%(33/129)。单因素分析显示激活蛋白-2α表达性质与鼻咽癌的总生存时间相关,激活蛋白-2α表达阳性的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表达阴性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是鼻咽癌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2)。结论激活蛋白-2α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激活蛋白-2α在分期较高的组织中阳性率更高,同时阳性表达的患者更易发生远处转移。提示激活蛋白-2α可能是鼻咽癌的一个预后分子指标。
作者:肖丽;孟祥玲;赵恩锋;陈亦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胃肠肿瘤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该院收治的26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131例。第一次化疗即开始不同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为综合护理。采用血象分析和采用通用不良事件术语标准4.0版(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Adverse Events Ver-sion 4.0,CTCAE v4.0)评价化疗的不良反应。结果与常规护理组相比,综合护理组血红蛋白的含量较常规护理组升高,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35),白细胞、血小板和粒细胞含量的比较,综合护理较常规护理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组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人数与常规护理组相比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常规护理组(12.97%)化疗结束后患者死亡率高于综合护理组(5.34%)(P=0.043)。结论对术后化疗的胃肠肿瘤患者进行系统性的综合护理,能更好的保护胃肠道肿瘤患者。
作者:金海花;朱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76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该科行剖宫产术,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病例,以该组病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内76例单纯性剖宫产病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恶露干净时间及术后发病率。结果研究组中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为术前及术中确诊,单发肌瘤48例(63.16%),多发28例(36.84%),术中测肌瘤直径大于5 cm 52例,小于5 cm 24例,其中黏膜下肌瘤4例,肌壁间肌瘤22例,肌壁间合并浆膜下肌瘤18例,浆膜下肌瘤32例,对比观察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恶露干净时间及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发热2例,切口感染1例,对照组术后发热4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术前充分评估、备血、备垂体后叶素,术中合理选择肌瘤剔除方法、有效止血、缝合,剖宫产术中同时剔除子宫肌瘤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许冬娣;汪艳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