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俨;曹辉
互联网是药品信息发布的重要平台,对普及药品知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互联网方便涉药单位、科研单位检索新药品领域的信息,便捷公众获取药品信息,也为执法部门开展药品领域的监管提供了线索.但是,互联网普及的同时也给虚假药品信息、假药销售信息的发布提供了平台.从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大案要案来看,有不少违法者通过互联网违法发布信息实现假药的销售.
作者:朱春妹;臧恒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血小板糖蛋白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GPⅡb/Ⅲa)已经广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治疗中,但是目前对于(GPⅡb/Ⅲa)类药物如替罗非班所引起的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并发症未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报道近期安徽省立医院心脏内科1例因替罗非班使用所导致的血小板严重减少个案.探讨(GPⅡb/Ⅲa)类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机制及治疗方案,提出替罗非班应用过程中早期进行血小板监测是关键.
作者:郁秀娟;丁晓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超高龄老人(≥90岁)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特点和安全性.方法 对华东医院心内科1998年1月-2009年12月间植入永久起搏器的超高龄(≥90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31例,年龄范围90~104岁,其中植入单腔起搏器(VVI)14 例,植入双腔起搏器(DDD)17例.结果 31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永久起搏器,术中及术后6月随访,未发生气胸、电极脱位、心包填塞、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只要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谨慎操作,超高龄(≥90岁)患者行永久起搏器治疗是安全的.
作者:焦昌安;邱朝晖;陈阳;郭新贵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由肾皮质近曲小管周围的间质细胞或基底产生,通过调节和维持循环中红细胞生理水平,提供有效的组织供氧的细胞因子.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具有与EPO相同的生物学活性,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减少输血比例,改善预后.在过去的十余年里,EPO的生物多效性被证实,在缺血再灌注、炎症、神经保护、创伤愈合等多种动物模型中被广泛的研究.局部产生的EPO通过与不同于介导红细胞生成的EPO受体结合,激活多条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减少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发挥组织保护作用.然而,相对于在大量动物实验中的得到的有效结果,EPO在临床实验中的应用却并不让人满意.该文将简要介绍EPO的组织保护作用及机制,讨论其在近期临床试验中的应用和所存在的问题.
作者:皮欣灵;甘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单次30 Gy照射制备大鼠放射性肝纤维化模型的可行性、科学性及实用性.方法 清洁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照射组(A组)40只、对照组(B组)8只.VARIN 21-EX直线加速器对A组大鼠右肝进行单次照射(30 Gy/次),于照射后第4、8、12、26周处死,每时相点处死8只,B组于第4周末处死.观察大鼠活体外观及肝脏的大体标本,检测大鼠血清中AST、ALT活性,ELISA法测大鼠血清中TGF-β1、HA、PC-Ⅲ、LN含量、HE染色于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组织胶原沉积改变;碱水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Hyp含量,免疫组化法测肝脏组织TGF-β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B组)比较,A组受照射肝组织表现出放射性肝炎及肝纤维化,照射组大鼠血清中AST,ALT酶活性和TGF-β1水平自第4周明显升高(P<0.05或P<0.01),分别于第8周和第12周达到高峰;照射组大鼠血清中HA、PC-Ⅲ、LN含量和肝脏组织中Hyp含量于照射后第4周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一直呈上升趋势,照射后26周值高;照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于照射后第4周也明显升高(P<0.05),照射后第12周达到高峰,第26周开始下降.光镜下可见肝脏病变呈慢性进行性肝纤维化改变.结论 单次剂量照射制备的大鼠放射性肝纤维化模型稳定可靠,动物死亡率较低,可以用于实验研究.
作者:胡宗涛;高世乐;秦峰;朱杰;黄德武;董六一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手术中放置肠梗阻导管行肠排列术对反复发作的黏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普外科2008年3月-2011年3月术中应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内排列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3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术后并发症.全部病例随访1~4年,除1例因肠梗阻再次入院治疗,余随访期间均无肠梗阻复发.结论 肠梗阻导管小肠排列术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是治疗黏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反复发作的复杂的肠梗阻患者.
作者:李贺;张从雨;许国梁;田国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支气管扩张等大咯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3例非肿瘤性大咯血的支气管动脉造影及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评价.结果 23例中22例患者BAE术后咯血完全停止,1例BAE术后3 h再发少量咯血,予内科保守治疗3 d后咯血停止,总有效率100%.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不仅是治疗支气管扩张等大咯血有效方法,而且安全、微创,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手段.
作者:方江平;石奇;戴家应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模式,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学服务.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评估,重点关注治疗过程中药物选择、药物间相互作用及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同时告知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项.结果 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有力保证了治疗方案的及时实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结论 临床药师以药学监护作为切入点与临床接轨,实现与临床医师、护士知识互补与协作,是临床药师的重要工作之一.
作者:徐治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泌尿生殖道标本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状况及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应用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试剂盒,对2011 年1月-2012 年6月间641份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半定量计数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41例标本中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检出率,共分离出阳性155例,总阳性率24.2%,其中单纯Uu阳性122例(19.0%),Uu合并Mh阳性18(2.8%),Mh阳性15例(2.3%).Uu药物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是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克拉霉素和交沙霉素;Mh敏感性和Uu+Mh敏感性从高到低的是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和交沙霉素;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均较低.结论 支原体感染以单纯Uu为主,其次是Uu+Mh混合感染和单纯Mh感染,3种感染抗生素敏感率有差异,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报告和不同患者身体状况选择用药,才能有效治疗和控制支原体感染,选择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作为首选用药.
作者:刘美清;林玮;朱晓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电视纵隔镜手术后综合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近2年行电视纵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遵医嘱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术前、术后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6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病理均明确诊断.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实验组无1例并发症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视纵隔镜手术后采用及时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有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君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依那西普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32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皮下注射依那西普每次0.4 mg·kg-1,每周2次,记录患儿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观察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 依那西普治疗6个月后患儿的泼尼松用量显著降低,并有8例患儿停用泼尼松治疗;患儿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ESR、CRP以及血清蛋白(SF)较之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多关节型患儿的平均受累关节数由(6.5±1.2)个降至(1.4±0.3)个,治疗中未见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依那西普对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有显著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小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翼红;俞海国;张雅媛;马慧慧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128例经桡动脉和124例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手术情况及并发症作对比分析.结果 经桡动脉手术操作时间较长,手术成功率较股动脉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桡动脉较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止血时间短,肢体制动时间短,住院时间短,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并发症(穿刺部位血肿、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前臂疼痛,血管动脉痉挛)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尿潴留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动脉闭塞等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创伤小,术后无需严格卧床休息,止血容易,并发症少等优点,操作成功率高,安全有效.
作者:张朝君;汪芳松;陈义林;张荣;岳文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该省综合性三甲医院的医院感染现患率情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调查日当天所有在院病人为研究对象,对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该地区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39%,例次率为2.53%;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是医院感染常见部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7.75%,其中治疗用药的抗菌药物送检率为31.70%;常见的分离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结论 安徽省13家三甲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略低于全国水平,但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送检率较低,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和控制工作.
作者:张磊;苏虹;吴俊华;秦凤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聚桂醇原料药中环氧乙烷和二氧六环的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法.方法 以水为溶剂,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平衡温度100℃,平衡时间40 min.使用DB-1(30 m×0.32 mm×0.25 μm)毛细管柱,检测器为FID,进样口温度150℃,检测器温度250℃.程序升温,初温35℃,10 min,30℃·min-1至230℃,10 min.结果 环氧乙烷在1.01~10.14 mg·L-1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1.044 0X + 1.159 8(r=0.999 2),回收率为102.6%,RSD为2.3%(n=9).二氧六环在4.98~49.8 mg·L-1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0.410 5X-0.915 6(r=0.999 7),回收率为101.8%,RSD为2.9%(n=9).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能有效控制聚桂醇原料的质量.
作者:王发;徐春燕;王嫦鹤;张秉华;王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分析关节镜下利用自体腘绳肌及同种异体肌腱单束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关节镜下利用自体肌腱或异体胫前肌腱及跟腱辅以endo-button系统及生物型可吸收界面螺钉治疗50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45年,按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与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标准,术前患者术前平均56.4分(Lysholm),3.0分(Tegner),术后80.3分(Lysholm),6.2分(Tegner).结论 自体半腱肌、股薄肌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强度好,植入后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王瑞;徐斌;徐洪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检测良恶性胸腔积液中TK1(Thymidine Kinase 1,细胞质胸腺嘧啶核苷激酶)的浓度并与当前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相比较,探讨TK1在胸腔积液性质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50例恶性胸腔积液(MPE)患者和55例非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积液和血清样本.以电化学免疫发光法测定TK1、CEA(癌胚抗原)浓度,连续监测法测定LDH(乳酸脱氢酶)浓度,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并以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诊断价值.结果 取截断值为4.07 μmol·L-1和5.43 μg·L-1时,积液中TK1、积液中CEA浓度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和84%、68%和95%.检测积液中TK1浓度诊断MPEs的灵敏度较检测CEA高,但在特异性和原发肿瘤病理类型的鉴别方面不及CEA.结论 TK1作为一种新的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高灵敏度的标志物,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作者:田添;李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肾上腺结节是在当今CT高分辨力成像下十分常见的病变.目前CT能显示许多肾上腺良性结节的特征,但仍有一部分肾上腺结节性质不能明确,例如转移瘤、肾上腺皮质癌(ACC)和嗜铬细胞瘤.在文献中,种种CT成像技术已经被提倡用来区分良恶性肾上腺病变,该文对这些区分肾上腺结节良恶性的CT成像技术做一综述,一般形态学影像特征也会加以强调.
作者:吴春茂;余永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该院氨溴索注射类药物的利用情况,了解目前该药的用药趋势,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该院2012年7月非儿童住院患者应用氨溴索注射类药物处方,以限定日剂量值、用药频度,药物利用指数为主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7月份氨溴索注射类药物的用药频度为2 986,药物利用指数为0.95;呼吸科用药频度高为1 274,心胸外科药物利用指数高为2.68.结论 该院氨溴索注射类药物用药基本合理.在用药合理性判定时,除依据常规判断指标外,尚需考虑药物的新研究进展及用药趋势,正确做出评价.
作者:朱熙;胡伟;刘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医学院校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该文以近20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奖项和化学奖为例,论述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生命医学领域前沿的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老师在教学中肩负着培养创造性思维与高层次生物医学创新人才的责任.文章从教师必须具备科学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兴趣、建立创新教学模式和加强创新实践教学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在医学院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进行科学创新教育的方法.
作者:秦宜德;许功林;顾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8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用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10 g,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加入液体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共治疗4周.结果 治疗组在症状改善及肝功复常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门冬氨酸鸟氨酸可广泛用于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确切,应用安全.
作者:王永英;赵敬武;徐学君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