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腺嘧啶核苷激酶检测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田添;李俊

关键词:恶性胸腔积液, 诊断, 肿瘤标志物
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良恶性胸腔积液中TK1(Thymidine Kinase 1,细胞质胸腺嘧啶核苷激酶)的浓度并与当前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相比较,探讨TK1在胸腔积液性质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50例恶性胸腔积液(MPE)患者和55例非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积液和血清样本.以电化学免疫发光法测定TK1、CEA(癌胚抗原)浓度,连续监测法测定LDH(乳酸脱氢酶)浓度,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并以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诊断价值.结果 取截断值为4.07 μmol·L-1和5.43 μg·L-1时,积液中TK1、积液中CEA浓度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和84%、68%和95%.检测积液中TK1浓度诊断MPEs的灵敏度较检测CEA高,但在特异性和原发肿瘤病理类型的鉴别方面不及CEA.结论 TK1作为一种新的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高灵敏度的标志物,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药师参与开展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药学监护的实践体会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模式,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学服务.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评估,重点关注治疗过程中药物选择、药物间相互作用及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同时告知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项.结果 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有力保证了治疗方案的及时实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结论 临床药师以药学监护作为切入点与临床接轨,实现与临床医师、护士知识互补与协作,是临床药师的重要工作之一.

    作者:徐治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探讨影响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疗法预后的相关因素

    目的 探讨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和硬化剂注射(Endoscopic Injection Sclerotherapy,EIS)治疗后影响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95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接受内镜下套扎或硬化剂注射治疗后随访2年,根据2年内疾病转归将病例分为2组,死亡组24例,存活组71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影像学、生化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法评估性别、年龄、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因素在2组间的差异性,并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内镜治疗后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2组患者在年龄、肝功能分级、出血程度、腹水程度、术后感染、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水平、治疗方法、早期再出血情况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后感染(OR=2.938,P=0.045)、白蛋白(OR=0.887,P=0.019)、早期再出血(OR=4.268,P=0.015)在2组间差异显著.结论 术后感染、白蛋白、早期再出血是影响内镜治疗后与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其中术后感染和早期再出血为危险因素,白蛋白为保护因素.

    作者:王敏;孔德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靶动脉灌注维拉帕米联合化疗药物对晚期胃癌介入疗效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靶动脉灌注维拉帕米联合化疗药物对晚期胃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38例晚期胃癌患者,用Seldinger穿刺技术经靶动脉灌注维拉帕米联合化疗药物,每月介入治疗1次,每例介入治疗3~4次,介入治疗2次后判断疗效.结果 38例患者,胃癌原发灶可测定35例,其中病灶完全消失(CR)4例,占11.4%;肿瘤缩小在50%以上(PR)26例(74.2%);病灶稳定者(SD,缩小在50%以下)3例(8.57%),病灶进展者(PD)2例(5.71% ),有效率(CR+PR)85.6%;6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淋巴结改变有效率(CR+PR)100%;32例远处转移灶临床治愈或明显好转(CR)10例,好转(PR)14例,稳定(SD)5例,进展或恶化(PD)3例,有效率(CR+PR)为75%;介入治疗后评价KPS评分及体重稳定,临床受益稳定;38例患者治疗后均可评价毒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均短时间内缓解,未发现BUN/Cr升高及过敏反应;心电图在介入前后未表现出显著差异.结论 经晚期胃癌患者的靶动脉灌注维拉帕米联合化疗药物可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使得病灶缩小,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尉浩斌;张腾跃;范平生;李继德;童少明;俞修坤;魏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影像学技术在川崎病动物实验中的应用

    川崎病是儿科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全身性血管炎,并好发于冠状动脉,从而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冠状动脉损害,是构成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其病因至今尚不明确,临床研究其发病机制也存在诸多限制,所以,川崎病动物实验的开展对于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就相关影像学技术在动物实验中所起的作用作一简单综述.

    作者:苏新星;范晓晨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替罗非班引起严重血小板减少1例

    血小板糖蛋白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GPⅡb/Ⅲa)已经广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治疗中,但是目前对于(GPⅡb/Ⅲa)类药物如替罗非班所引起的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并发症未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报道近期安徽省立医院心脏内科1例因替罗非班使用所导致的血小板严重减少个案.探讨(GPⅡb/Ⅲa)类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机制及治疗方案,提出替罗非班应用过程中早期进行血小板监测是关键.

    作者:郁秀娟;丁晓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亚砷酸治疗兔类风湿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亚砷酸对卵蛋白诱导性关节炎滑膜细胞Caspase-3、细胞色素C的影响.方法 将48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亚砷酸低剂量组(1.0 mg·kg-1·d-1)、亚砷酸中剂量组(2.0 mg·kg-1·d-1)、亚砷酸高剂量组(4.0 mg·kg-1·d-1),激素组醋酸尼松龙(10 mg·d-1),每组8只.建立卵蛋白诱导关节炎兔模型,给药2周后,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滑膜细胞中的Caspase-3活性及免疫组化染色测定细胞色素C.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膝关节直径、表面温度均显著升高,与正常组比较由显著性差异(P<0.01);亚砷酸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均可显著性提高滑膜细胞Caspase-3、CytC水平(P<0.01或P<0.05).结论 推测亚砷酸作用于线粒体,使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C释放,激活Caspases,诱导滑膜细胞凋亡发生.

    作者:曹俊;胡宾;沈敬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下肝组织活检术在轻度慢性乙型肝炎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简易肝组织自动活检术在轻度慢性乙型肝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112例轻度慢性乙肝患者在行生化及超声检查后,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分析.结果 112例轻度慢性乙肝患者中,肝脏超声声像图表现未见明显异常者56例(占50%),脂肪肝表现30例(占27%),慢性肝炎表现26例(占23%);生化实验室检查ALT测值均在50~100 U·L-1,病理检查结果:轻度慢性乙型肝炎100例(占89%),中度慢性乙肝11例(占10%),重度慢性乙肝1例(占1%).结论 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在轻度慢性乙肝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常丽娜;王金萍;施卫兵;窦红漫;胡大庆;伍宏兵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一例Debakey Ⅲb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隔绝术的临床护理体会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主动脉内膜破裂,血液从内膜破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血肿[1].是心血管外科为凶险的疾病.此病来势凶猛、死亡率极高.未经治疗的AD,50%的患者于48 h内死亡,70 %于1周内死亡,90%于3个月内死亡[2].按目前使用广泛的Debakey分型方法将主动脉夹层分为3型,I型:主动脉夹层内膜裂口在升主动脉,夹层累及范围自升主动脉到降主动脉甚至到腹主动脉;Ⅱ型:主动脉夹层内膜裂口在升主动脉且夹层累及范围仅限于升主动脉;Ⅲ型:主动脉夹层内膜裂口在降主动脉,夹层累及降主动脉[3].近期我科收住一例Debakey Ⅲb型危重患者,现将其临床观察及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陈洪让;章新琼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循环肿瘤细胞研究进展

    循环肿瘤细胞(CTCs)存在于患者外周血中,是造成肿瘤转移和复发的主要原因.外周血中的CTC是非常罕见的,要求检测方法具有高敏感性及高特异性,成为临床常规检测的巨大挑战,但是检测CTC在协助诊断、早期发现肿瘤的微转移、指导个体化治疗、评价治疗效果及预后方面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文将对其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作者:任文君;孙国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胸腺嘧啶核苷激酶检测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目的 通过检测良恶性胸腔积液中TK1(Thymidine Kinase 1,细胞质胸腺嘧啶核苷激酶)的浓度并与当前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相比较,探讨TK1在胸腔积液性质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50例恶性胸腔积液(MPE)患者和55例非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积液和血清样本.以电化学免疫发光法测定TK1、CEA(癌胚抗原)浓度,连续监测法测定LDH(乳酸脱氢酶)浓度,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并以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诊断价值.结果 取截断值为4.07 μmol·L-1和5.43 μg·L-1时,积液中TK1、积液中CEA浓度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和84%、68%和95%.检测积液中TK1浓度诊断MPEs的灵敏度较检测CEA高,但在特异性和原发肿瘤病理类型的鉴别方面不及CEA.结论 TK1作为一种新的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高灵敏度的标志物,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作者:田添;李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及治疗策略探讨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方法治疗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探讨Lisfranc损伤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研究6年间11例Lisfranc损伤患者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1例)、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9例)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1例)的结果.平均随访3年,按照AO-FAS中足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结果 螺钉内固定疗效优良,保守治疗和单纯克氏针内固定疗效差.结论 特殊的解剖关系及生物力学特点决定了除移位轻微的单关节半脱位患者可保守治疗外,绝大多数Lisfranc损伤均应提倡早期手术治疗,解剖复位和稳定的固定是获得佳疗效的关键.

    作者:王斌;罗毅文;胡年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电视纵隔镜手术后并发症预防的综合护理

    目的 探讨电视纵隔镜手术后综合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近2年行电视纵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遵医嘱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术前、术后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6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病理均明确诊断.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实验组无1例并发症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视纵隔镜手术后采用及时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有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君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

    目的 了解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起始剂量10 mg·d-1),同时服用尼莫地平(每次30 mg,3次/天);对照组单一口服艾司西酞普兰,用法、用量同研究组.两组疗程均为6周.抗抑郁效果使用HAMD减分率评定,不良反应使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CSS评定.结果 治疗6周后,研究组抗抑郁总有效率为77.14%,对照组52.7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23,P<0.05),治疗后研究组CSS评分为(12.8±4.2)分,对照组为(14.8±2.1)分,两组评分有统计学差异(t=2.55,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效果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和神经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邹显巍;余建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泮托拉唑肠溶片的健康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泮托拉唑的高效液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泮托拉唑肠溶片在男性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行为,评价其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 18例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组自身交叉对照试验设计,单剂量口服泮托拉唑肠溶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40 mg,HPLC法测定服药后12 h内不同时间血浆中泮托拉唑的浓度,BAPP药动学程序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评价2种制剂生物等效性.结果 受制剂试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3.4±0.6)h和(3.3±0.4)h;Tmax为(3 435.11±1 101.72)μg·L-1 和(3 312.37±987.50)μg·L-1;T1/2分别为(1.60±0.31)h和(1.73±0.47)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36 h)分别为(7 805.88±2 390.66)μg·h-1·L-1和(7 459.61±2 641.25)μg·h-1·L-1.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7.30±20.20)%.结论 建立的分析方法准确灵敏,测得的数据可靠,统计学分析表明2种制剂生物等效.

    作者:扈本荃;廉江平;李小川;张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VEGFA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目的 构建VEGFA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VEGFA,并检测其在人胚胎肾细胞(HEK293T)中的表达.方法 以人脐血单核细胞的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扩增VEGFA基因,并将其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l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VEGFA.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glII和SalI酶切和DNA测序鉴定后,用脂质体法将pEGFP-VEGFA转染HEK293T细胞,转染后24 h和48 h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pEGFP-VEGFA的表达.结果 pEGFP-VEGFA被双酶切为4 697 bp和1 251 bp两条条带,测序结果证实VEGFA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VEGFA mRNA序列完全一致.在经转染的HEK293T细胞内观察到较强的绿色荧光,表明pEGFP-VEGFA成功转染HEK293T细胞,并在其中得到了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VEGFA,为进一步研究VEGFA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吴勇;刘学刚;郭嘉诚;李慧敏;丁周志;王亚明;宋伟;徐家丽;赵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83例脑卒中后癫痫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卒中后癫痫患者的发作时间、发作类型与卒中性质、卒中部位的关系.结果 83例患者中,出血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54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10例,脑梗死后继发癫痫29例.皮层病变发生癫痫58例,皮层下病变发生癫痫15例.早发癫痫57例,迟发癫痫26例.结论 皮质病变发生癫痫高于皮层下病变,早发性癫痫中出血后癫痫高于梗死后癫痫,以部分性发作多发,迟发癫痫中出血和梗死发生率无差别,以全身性多发.

    作者:王庆祝;李宇;司有伟;杨山;王青银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盐酸美金刚胺的合成工艺改进

    目的 改进盐酸美金刚胺的合成工艺.方法 以1,3-二甲基金刚烷为原料,在叔丁醇、乙腈、浓硫酸存在下,经Ritter反应生成1-乙酰胺基-3,5-二甲基金刚烷,再以聚乙二醇为溶剂,加入氢氧化钠水解得到美金刚胺,然后在异丙醇溶剂中盐酸化得到盐酸美金刚胺.总收率:70%.结果 合成了具有良好化学纯度的盐酸美金刚胺(纯度99.9%,总收率70%).结论 改进的工艺明显提高了反应收率,工艺条件温和,合成步骤简洁,适合工业化生产.

    作者:黄正义;田磊;程杰;崔颖;王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我院383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分析

    目的 对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该院2009-2010年收集到的383例ADR报告进行分析,采用Excel表格,对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严重ADR、合并用药情况、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383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7类113种,其中抗感染药引发的ADR多,有232例(占60.57%),其次是中药制剂,有29例(占7.57%);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有312例(占81.46%);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常见临床表现,有234例(占58.49%);严重的ADR有7例(占1.03%).结论 医务人员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与报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马洪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大骨瓣开颅术对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大骨瓣开颅术对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50例患者分为手术组以及保守组,保守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手术组采用大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结果 手术组其GOS预后评价明显优于保守组(P<0.05);手术组患者其脑干功能衰竭3例,多器官功能损伤2例.保守组对应分别为4例以及5例,2组患者死亡原因、劳动力降低、头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 对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采用大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王辉;魏忠;刘万荣;方有利;郭中国;焦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厄多司坦胶囊在4种不同介质中的溶出度比较

    目的 考察3个厂家厄多司坦胶囊的体外溶出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以水、盐酸溶液(pH=1.0)、磷酸盐缓冲液(pH=5.8)及磷酸盐缓冲液(pH=6.8)为介质,测定样品累积溶出度,并选择相似因子f2法判定溶出曲线的相似性.结果 3个厂家厄多司坦胶囊在各介质条件下的溶出曲线均具有相似性,且15 min内的溶出均超过85%.结论 3个厂家厄多司坦胶囊体外溶出无显著性差异,均具有快速、均一、良好的溶出行为.

    作者:刘春平;袁波;欧阳百发;许冬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