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发;徐春燕;王嫦鹤;张秉华;王涛
目的 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7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结果 术后按Harris评分标准判断,优良率为82.6%.患者基本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 对高龄骨质疏松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如果适应证把握得当,操作熟练,可以作为临床上一种理想的、有效的治疗选择.
作者:申才佳;范海涛;赵勇;于胜峰;申才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构建VEGFA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VEGFA,并检测其在人胚胎肾细胞(HEK293T)中的表达.方法 以人脐血单核细胞的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扩增VEGFA基因,并将其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l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VEGFA.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glII和SalI酶切和DNA测序鉴定后,用脂质体法将pEGFP-VEGFA转染HEK293T细胞,转染后24 h和48 h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pEGFP-VEGFA的表达.结果 pEGFP-VEGFA被双酶切为4 697 bp和1 251 bp两条条带,测序结果证实VEGFA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VEGFA mRNA序列完全一致.在经转染的HEK293T细胞内观察到较强的绿色荧光,表明pEGFP-VEGFA成功转染HEK293T细胞,并在其中得到了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VEGFA,为进一步研究VEGFA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吴勇;刘学刚;郭嘉诚;李慧敏;丁周志;王亚明;宋伟;徐家丽;赵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该省综合性三甲医院的医院感染现患率情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调查日当天所有在院病人为研究对象,对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该地区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39%,例次率为2.53%;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是医院感染常见部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7.75%,其中治疗用药的抗菌药物送检率为31.70%;常见的分离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结论 安徽省13家三甲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略低于全国水平,但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送检率较低,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和控制工作.
作者:张磊;苏虹;吴俊华;秦凤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肾上腺结节是在当今CT高分辨力成像下十分常见的病变.目前CT能显示许多肾上腺良性结节的特征,但仍有一部分肾上腺结节性质不能明确,例如转移瘤、肾上腺皮质癌(ACC)和嗜铬细胞瘤.在文献中,种种CT成像技术已经被提倡用来区分良恶性肾上腺病变,该文对这些区分肾上腺结节良恶性的CT成像技术做一综述,一般形态学影像特征也会加以强调.
作者:吴春茂;余永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该院胆囊炎、胆结石手术住院病人用药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依托<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该院外科93份胆囊炎、胆结石手术病人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平均用药品种数为12.7种,基本药物使用率约71.7%,抗菌药物中基本药物使用率约占48.8%,存在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时间过长、不合理联用、不必要联用和给药次数不合理等问题.结论 该院胆囊炎、胆结石手术住院病人用药存在一些问题.应加强<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和<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的学习,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
作者:徐成恒;陆留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医学院校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该文以近20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奖项和化学奖为例,论述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生命医学领域前沿的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老师在教学中肩负着培养创造性思维与高层次生物医学创新人才的责任.文章从教师必须具备科学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兴趣、建立创新教学模式和加强创新实践教学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在医学院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进行科学创新教育的方法.
作者:秦宜德;许功林;顾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传统制片与液基制片在乳腺肿块细针穿刺中的诊断准确率的差异,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在乳腺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在肿瘤细胞室行细针细胞学检查并同时采用传统和液基两种制片方法制片的患者268例,有术后病理对照患者的99例,无病理对照的随访大于6个月的患者169例,对两种制片方法所得玻片进行分别阅片得出结果,分别与术后病理结果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比较两种制片方法在对乳腺肿块诊断符合率的大小;对乳腺恶性肿瘤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准确率等方面的优劣.结果 液基制片方法对乳腺肿块有更高的诊断符合率,对乳腺恶性肿瘤有更高的诊断敏感性及阳性准确率(P<0.05).结论 传统制片和液基制片方法均能应用于检测乳腺肿块的性质,鉴别其良恶性.液基制片方法有对乳腺肿块有更高的诊断符合率(传统制片79.9%,液基制片90.7%;P<0.001);对乳腺恶性肿瘤有更高的诊断敏感性(传统制片75.0%,液基制片92.6%;P<0.05)和阳性准确率(传统制片87.8%,液基制片96.3%;P<0.05).
作者:陈东波;黄勇;张科芝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泌尿生殖道标本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状况及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应用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试剂盒,对2011 年1月-2012 年6月间641份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半定量计数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41例标本中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检出率,共分离出阳性155例,总阳性率24.2%,其中单纯Uu阳性122例(19.0%),Uu合并Mh阳性18(2.8%),Mh阳性15例(2.3%).Uu药物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是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克拉霉素和交沙霉素;Mh敏感性和Uu+Mh敏感性从高到低的是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和交沙霉素;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均较低.结论 支原体感染以单纯Uu为主,其次是Uu+Mh混合感染和单纯Mh感染,3种感染抗生素敏感率有差异,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报告和不同患者身体状况选择用药,才能有效治疗和控制支原体感染,选择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作为首选用药.
作者:刘美清;林玮;朱晓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支气管扩张等大咯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3例非肿瘤性大咯血的支气管动脉造影及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评价.结果 23例中22例患者BAE术后咯血完全停止,1例BAE术后3 h再发少量咯血,予内科保守治疗3 d后咯血停止,总有效率100%.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不仅是治疗支气管扩张等大咯血有效方法,而且安全、微创,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手段.
作者:方江平;石奇;戴家应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种以慢性关节滑膜炎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形成侵袭性滑膜血管翳,破坏软骨、骨与周围组织为基本病理改变,发病2年内即可能出现全身性骨量减少及小关节的破坏,Wnt信号通路在在类风湿关节炎慢性炎症和骨质破坏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Wnt信号通路作用,能为我们理解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分型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能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刘超;肖涟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血小板糖蛋白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GPⅡb/Ⅲa)已经广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治疗中,但是目前对于(GPⅡb/Ⅲa)类药物如替罗非班所引起的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并发症未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报道近期安徽省立医院心脏内科1例因替罗非班使用所导致的血小板严重减少个案.探讨(GPⅡb/Ⅲa)类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机制及治疗方案,提出替罗非班应用过程中早期进行血小板监测是关键.
作者:郁秀娟;丁晓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晚发的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该院106例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中的39例晚发的卒中相关性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晚发的SAP尤为明显的高危因素有:年龄大于70岁,糖尿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均在15分以上,长期使用鼻饲管,机械通气,不正确的体位,反复应用抗生素、抑酸剂等药物.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 晚发的SAP是脑卒中患者病情加重、反复住院的重要原因,预后差,死亡率高.应针对其高危因素和临床特点综合诊治.
作者:郑磊;郭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泮托拉唑的高效液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泮托拉唑肠溶片在男性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行为,评价其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 18例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组自身交叉对照试验设计,单剂量口服泮托拉唑肠溶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40 mg,HPLC法测定服药后12 h内不同时间血浆中泮托拉唑的浓度,BAPP药动学程序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评价2种制剂生物等效性.结果 受制剂试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3.4±0.6)h和(3.3±0.4)h;Tmax为(3 435.11±1 101.72)μg·L-1 和(3 312.37±987.50)μg·L-1;T1/2分别为(1.60±0.31)h和(1.73±0.47)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36 h)分别为(7 805.88±2 390.66)μg·h-1·L-1和(7 459.61±2 641.25)μg·h-1·L-1.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7.30±20.20)%.结论 建立的分析方法准确灵敏,测得的数据可靠,统计学分析表明2种制剂生物等效.
作者:扈本荃;廉江平;李小川;张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考察3个厂家厄多司坦胶囊的体外溶出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以水、盐酸溶液(pH=1.0)、磷酸盐缓冲液(pH=5.8)及磷酸盐缓冲液(pH=6.8)为介质,测定样品累积溶出度,并选择相似因子f2法判定溶出曲线的相似性.结果 3个厂家厄多司坦胶囊在各介质条件下的溶出曲线均具有相似性,且15 min内的溶出均超过85%.结论 3个厂家厄多司坦胶囊体外溶出无显著性差异,均具有快速、均一、良好的溶出行为.
作者:刘春平;袁波;欧阳百发;许冬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临床实习医生的培养是为医学事业培养后备人才,是医学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循证医学理念的发展和完善,目前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已经包括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并且逐渐拓展到临床教学中来.利用EBM理念指导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临床实习带教是发展血液学科、提高诊疗水平的重要途径.
作者:徐双年;陈洁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剖宫产指征构成,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 对该院2006-2011年间4 955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2)剖宫产主要指征按所占比率排名前5位为社会因素、瘢痕子宫 、胎儿窘迫、胎膜早破、羊水过少,而且社会因素、瘢痕子宫剖宫产率上升快.巨大儿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3)剖宫产率上升并未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及围生儿死亡率.结论 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妊娠合并症及巨大儿的发生率,正确处理难产,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重视与孕妇及家属的沟通宣教是降低剖宫产率的主要措施.
作者:何辉;张英英;李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超高龄老人(≥90岁)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特点和安全性.方法 对华东医院心内科1998年1月-2009年12月间植入永久起搏器的超高龄(≥90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31例,年龄范围90~104岁,其中植入单腔起搏器(VVI)14 例,植入双腔起搏器(DDD)17例.结果 31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永久起搏器,术中及术后6月随访,未发生气胸、电极脱位、心包填塞、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只要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谨慎操作,超高龄(≥90岁)患者行永久起搏器治疗是安全的.
作者:焦昌安;邱朝晖;陈阳;郭新贵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亚砷酸对卵蛋白诱导性关节炎滑膜细胞Caspase-3、细胞色素C的影响.方法 将48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亚砷酸低剂量组(1.0 mg·kg-1·d-1)、亚砷酸中剂量组(2.0 mg·kg-1·d-1)、亚砷酸高剂量组(4.0 mg·kg-1·d-1),激素组醋酸尼松龙(10 mg·d-1),每组8只.建立卵蛋白诱导关节炎兔模型,给药2周后,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滑膜细胞中的Caspase-3活性及免疫组化染色测定细胞色素C.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膝关节直径、表面温度均显著升高,与正常组比较由显著性差异(P<0.01);亚砷酸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均可显著性提高滑膜细胞Caspase-3、CytC水平(P<0.01或P<0.05).结论 推测亚砷酸作用于线粒体,使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C释放,激活Caspases,诱导滑膜细胞凋亡发生.
作者:曹俊;胡宾;沈敬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手术中放置肠梗阻导管行肠排列术对反复发作的黏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普外科2008年3月-2011年3月术中应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内排列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3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术后并发症.全部病例随访1~4年,除1例因肠梗阻再次入院治疗,余随访期间均无肠梗阻复发.结论 肠梗阻导管小肠排列术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是治疗黏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反复发作的复杂的肠梗阻患者.
作者:李贺;张从雨;许国梁;田国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和硬化剂注射(Endoscopic Injection Sclerotherapy,EIS)治疗后影响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95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接受内镜下套扎或硬化剂注射治疗后随访2年,根据2年内疾病转归将病例分为2组,死亡组24例,存活组71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影像学、生化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法评估性别、年龄、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因素在2组间的差异性,并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内镜治疗后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2组患者在年龄、肝功能分级、出血程度、腹水程度、术后感染、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水平、治疗方法、早期再出血情况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后感染(OR=2.938,P=0.045)、白蛋白(OR=0.887,P=0.019)、早期再出血(OR=4.268,P=0.015)在2组间差异显著.结论 术后感染、白蛋白、早期再出血是影响内镜治疗后与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其中术后感染和早期再出血为危险因素,白蛋白为保护因素.
作者:王敏;孔德润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