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超;肖涟波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的测试手段的提高,使波谱解析在天然化合物结构测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作用,已成为我们认识微观分子的重要手段之一[1-4],它也是我院药学类、中药类及研究生等专业学生必需学习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任务主要是讲述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的基本原理与一般解析方法,熟悉紫外与共轭系统,红外与官能团,氢谱与质子状态,碳谱与碳骨架,质谱与分子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教与学,使学生能运用基本原理和知识对有机化合物进行结构片断剖析,进而提高学生解读图谱能力[5],为后续的学习、工作奠定深厚的基础.在教学工作中也发现了普遍存在于学中的一些共性问题,针对出现的情况,对如何提高波谱解析教学效果,结合自身的教学过程中的做法,从下面几个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作者:刘劲松;王刚;吴德林;王举涛;李云志;汪路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川崎病是儿科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全身性血管炎,并好发于冠状动脉,从而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冠状动脉损害,是构成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其病因至今尚不明确,临床研究其发病机制也存在诸多限制,所以,川崎病动物实验的开展对于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就相关影像学技术在动物实验中所起的作用作一简单综述.
作者:苏新星;范晓晨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异氟醚在老年患者全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上腹部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RP组)和瑞太尼复合异氟醚组(RI组).比较2组患者的气管插管反应、血液动力学、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术中知晓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RP组术中血液动力学相对平稳,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气管插管反应、术后不良反应小于RI组.结论 TCI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能及时调节和维持有效麻醉深度,更适合老年患者全麻.
作者:严俨;曹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医学院校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该文以近20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奖项和化学奖为例,论述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生命医学领域前沿的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老师在教学中肩负着培养创造性思维与高层次生物医学创新人才的责任.文章从教师必须具备科学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兴趣、建立创新教学模式和加强创新实践教学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在医学院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进行科学创新教育的方法.
作者:秦宜德;许功林;顾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单次30 Gy照射制备大鼠放射性肝纤维化模型的可行性、科学性及实用性.方法 清洁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照射组(A组)40只、对照组(B组)8只.VARIN 21-EX直线加速器对A组大鼠右肝进行单次照射(30 Gy/次),于照射后第4、8、12、26周处死,每时相点处死8只,B组于第4周末处死.观察大鼠活体外观及肝脏的大体标本,检测大鼠血清中AST、ALT活性,ELISA法测大鼠血清中TGF-β1、HA、PC-Ⅲ、LN含量、HE染色于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组织胶原沉积改变;碱水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Hyp含量,免疫组化法测肝脏组织TGF-β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B组)比较,A组受照射肝组织表现出放射性肝炎及肝纤维化,照射组大鼠血清中AST,ALT酶活性和TGF-β1水平自第4周明显升高(P<0.05或P<0.01),分别于第8周和第12周达到高峰;照射组大鼠血清中HA、PC-Ⅲ、LN含量和肝脏组织中Hyp含量于照射后第4周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一直呈上升趋势,照射后26周值高;照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于照射后第4周也明显升高(P<0.05),照射后第12周达到高峰,第26周开始下降.光镜下可见肝脏病变呈慢性进行性肝纤维化改变.结论 单次剂量照射制备的大鼠放射性肝纤维化模型稳定可靠,动物死亡率较低,可以用于实验研究.
作者:胡宗涛;高世乐;秦峰;朱杰;黄德武;董六一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肾上腺结节是在当今CT高分辨力成像下十分常见的病变.目前CT能显示许多肾上腺良性结节的特征,但仍有一部分肾上腺结节性质不能明确,例如转移瘤、肾上腺皮质癌(ACC)和嗜铬细胞瘤.在文献中,种种CT成像技术已经被提倡用来区分良恶性肾上腺病变,该文对这些区分肾上腺结节良恶性的CT成像技术做一综述,一般形态学影像特征也会加以强调.
作者:吴春茂;余永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该院氨溴索注射类药物的利用情况,了解目前该药的用药趋势,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该院2012年7月非儿童住院患者应用氨溴索注射类药物处方,以限定日剂量值、用药频度,药物利用指数为主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7月份氨溴索注射类药物的用药频度为2 986,药物利用指数为0.95;呼吸科用药频度高为1 274,心胸外科药物利用指数高为2.68.结论 该院氨溴索注射类药物用药基本合理.在用药合理性判定时,除依据常规判断指标外,尚需考虑药物的新研究进展及用药趋势,正确做出评价.
作者:朱熙;胡伟;刘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8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用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10 g,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加入液体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共治疗4周.结果 治疗组在症状改善及肝功复常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门冬氨酸鸟氨酸可广泛用于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确切,应用安全.
作者:王永英;赵敬武;徐学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急支平喘软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 采用平皿法、培养基稀释法,通过5种阳性对照菌的回收率试验进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采用阳性菌对照与阴性菌对照的方法进行药品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结果 采用培养基稀释法,5种试验菌的回收率均高于70%;控制菌可用常规法检查.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急支平喘软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作者:方李;吴晶晶;钱琳娜;苏华;王玉喜;王曙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溶血葡萄球菌(MSH)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中的重要一种,近年来,临床上溶血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日益增多,尤其是耐甲氧西林的溶血葡萄球菌(MRSH),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加强对溶血葡萄球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分离的32株溶血葡萄球菌耐药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康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检测的血糖水平高低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在该科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临床资料.入院时检测血糖均采用手指末端毛细血管血糖(CBG)和静脉血清糖(VSG)两种方法,按照血糖的高低分为血糖正常组和血糖升高组,分析CBG方法和VSG方法测定的血糖值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1)VSG测定方法下,VSG正常组与VSG增高组患者梗死后疼痛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是VSG增高组中KillipIII-IV级人数,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以及死亡均明显高于VSG正常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CBG测定方法下,CBG正常组与CBG增高组患者梗死后疼痛差异不明显(P>0.05);但是CBG增高组中KillipⅢ-Ⅳ级人数,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以及死亡均明显高于CBG正常组(P<0.05).(3)ROC分析显示,VSG预测急性心梗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准确率可达到85%,CBG预测心血管事件准确率达81%,两种方法的比较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VSG方法或者CBG方法下,血糖增高及KillipⅢ-Ⅳ均是急性心梗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空腹血糖水平升高可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血糖升高患者,应注意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高风险性,及早进行降糖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邹宗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靶动脉灌注维拉帕米联合化疗药物对晚期胃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38例晚期胃癌患者,用Seldinger穿刺技术经靶动脉灌注维拉帕米联合化疗药物,每月介入治疗1次,每例介入治疗3~4次,介入治疗2次后判断疗效.结果 38例患者,胃癌原发灶可测定35例,其中病灶完全消失(CR)4例,占11.4%;肿瘤缩小在50%以上(PR)26例(74.2%);病灶稳定者(SD,缩小在50%以下)3例(8.57%),病灶进展者(PD)2例(5.71% ),有效率(CR+PR)85.6%;6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淋巴结改变有效率(CR+PR)100%;32例远处转移灶临床治愈或明显好转(CR)10例,好转(PR)14例,稳定(SD)5例,进展或恶化(PD)3例,有效率(CR+PR)为75%;介入治疗后评价KPS评分及体重稳定,临床受益稳定;38例患者治疗后均可评价毒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均短时间内缓解,未发现BUN/Cr升高及过敏反应;心电图在介入前后未表现出显著差异.结论 经晚期胃癌患者的靶动脉灌注维拉帕米联合化疗药物可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使得病灶缩小,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尉浩斌;张腾跃;范平生;李继德;童少明;俞修坤;魏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统计分析药品零售企业实施GSP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提高药品零售企业经营质量管理水平的措施.方法 通过对2011年安徽省药品零售企业GSP认证中出现的缺陷项目的 统计,找出易出现的缺陷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结果 人员和组织机构的管理方面出现过缺陷项目的 共有1 912次;设施与设备方面出现过缺陷项目的 共有414次;进货与验收方面出现过缺陷项目的 共有409次;陈列与储存方面出现过缺陷项目的 共有1 576次,销售与售后服务方面出现过缺陷项目的 共有1 045次.结论 提高药品零售企业经营质量管理水平,应重视教育培训,增强从业人员质量意识;并将法定认证管理与日常监管有效结合,建立药品经营质量管理长效机制.
作者:张慧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主动脉内膜破裂,血液从内膜破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血肿[1].是心血管外科为凶险的疾病.此病来势凶猛、死亡率极高.未经治疗的AD,50%的患者于48 h内死亡,70 %于1周内死亡,90%于3个月内死亡[2].按目前使用广泛的Debakey分型方法将主动脉夹层分为3型,I型:主动脉夹层内膜裂口在升主动脉,夹层累及范围自升主动脉到降主动脉甚至到腹主动脉;Ⅱ型:主动脉夹层内膜裂口在升主动脉且夹层累及范围仅限于升主动脉;Ⅲ型:主动脉夹层内膜裂口在降主动脉,夹层累及降主动脉[3].近期我科收住一例Debakey Ⅲb型危重患者,现将其临床观察及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陈洪让;章新琼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考察竹节参提取物对大鼠的长期毒性,为该药的安全剂量范围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竹节参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生药3.2、6.4、12.8 g·kg-1)组,日剂量分别为临床成人用量的25、50、100倍,每周6次,连续灌胃给药180 d,停药恢复30 d.给药期间及恢复期间,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并记录每周的进食量和体重变化.给药期结束和恢复期结束后分别检测大鼠血液学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取主要脏器并计算脏器指数,同时进行系统观察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给药期间竹节参提取物中、高剂量组的红细胞压积(HCT)、白细胞(WB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葡萄糖(GLU)的含量显著升高;停药30 d后,以上指标恢复正常.大鼠一般状况、进食量、体重、其他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脏器指数及病理组织学等无影响.结论 竹节参提取物对大鼠给药的基本安全剂量为生药3.2 g·kg-1.
作者:狄国杰;张海滨;曾晓;杨莉;罗春华;张长城;袁丁;王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分析关节镜下利用自体腘绳肌及同种异体肌腱单束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关节镜下利用自体肌腱或异体胫前肌腱及跟腱辅以endo-button系统及生物型可吸收界面螺钉治疗50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45年,按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与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标准,术前患者术前平均56.4分(Lysholm),3.0分(Tegner),术后80.3分(Lysholm),6.2分(Tegner).结论 自体半腱肌、股薄肌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强度好,植入后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王瑞;徐斌;徐洪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腹股沟疝手术切口愈合的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1年12月我院106例腹股沟疝手术患者,通过对体温变化及术后感染的检测与分析,评价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效果.结果 全部患者愈合良好,无高热、切口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手术前后外周血象白细胞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或不用抗生素,术后体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切口分泌物均为无菌性生长.结论 腹股沟疝Ⅰ类手术切口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没有必要,不主张术前预防性使用.
作者:王芬;郑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7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结果 术后按Harris评分标准判断,优良率为82.6%.患者基本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 对高龄骨质疏松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如果适应证把握得当,操作熟练,可以作为临床上一种理想的、有效的治疗选择.
作者:申才佳;范海涛;赵勇;于胜峰;申才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手术中放置肠梗阻导管行肠排列术对反复发作的黏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普外科2008年3月-2011年3月术中应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内排列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3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术后并发症.全部病例随访1~4年,除1例因肠梗阻再次入院治疗,余随访期间均无肠梗阻复发.结论 肠梗阻导管小肠排列术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是治疗黏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反复发作的复杂的肠梗阻患者.
作者:李贺;张从雨;许国梁;田国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六味补气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硅胶G板,以氯仿-甲醇-水(65:35:10)下层溶液为展开剂,测定波长为510 nm.结果 黄芪甲苷在0.988~4.940 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RSD=1.42%.结论 该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六味补气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周晶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