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芬;郑正
目的 了解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起始剂量10 mg·d-1),同时服用尼莫地平(每次30 mg,3次/天);对照组单一口服艾司西酞普兰,用法、用量同研究组.两组疗程均为6周.抗抑郁效果使用HAMD减分率评定,不良反应使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CSS评定.结果 治疗6周后,研究组抗抑郁总有效率为77.14%,对照组52.7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23,P<0.05),治疗后研究组CSS评分为(12.8±4.2)分,对照组为(14.8±2.1)分,两组评分有统计学差异(t=2.55,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效果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和神经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邹显巍;余建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六味补气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硅胶G板,以氯仿-甲醇-水(65:35:10)下层溶液为展开剂,测定波长为510 nm.结果 黄芪甲苷在0.988~4.940 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RSD=1.42%.结论 该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六味补气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周晶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锁定钢板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1年10月该院用锁定钢板和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各32例和38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所有病例中,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小于锁定钢板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骨不连及股骨头坏死发生,钢板组术后髋内翻发生2例,PFNA组术后股骨干骨折发生1例.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Harris评分系统:钢板组优良率75%(24例),PFNA组80%(30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FNA相比锁定钢板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等优点,更适合用于发病人群为老年人的股骨粗隆间骨折.
作者:周明昊;吕建军;谢威;江淮;黄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聚桂醇原料药中环氧乙烷和二氧六环的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法.方法 以水为溶剂,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平衡温度100℃,平衡时间40 min.使用DB-1(30 m×0.32 mm×0.25 μm)毛细管柱,检测器为FID,进样口温度150℃,检测器温度250℃.程序升温,初温35℃,10 min,30℃·min-1至230℃,10 min.结果 环氧乙烷在1.01~10.14 mg·L-1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1.044 0X + 1.159 8(r=0.999 2),回收率为102.6%,RSD为2.3%(n=9).二氧六环在4.98~49.8 mg·L-1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0.410 5X-0.915 6(r=0.999 7),回收率为101.8%,RSD为2.9%(n=9).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能有效控制聚桂醇原料的质量.
作者:王发;徐春燕;王嫦鹤;张秉华;王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方法治疗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探讨Lisfranc损伤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研究6年间11例Lisfranc损伤患者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1例)、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9例)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1例)的结果.平均随访3年,按照AO-FAS中足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结果 螺钉内固定疗效优良,保守治疗和单纯克氏针内固定疗效差.结论 特殊的解剖关系及生物力学特点决定了除移位轻微的单关节半脱位患者可保守治疗外,绝大多数Lisfranc损伤均应提倡早期手术治疗,解剖复位和稳定的固定是获得佳疗效的关键.
作者:王斌;罗毅文;胡年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沙美特罗/福替卡松(商品名:舒利迭50/500 μg)在中重度慢阻肺患者稳定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中重度慢阻肺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予以抗感染、化痰、氨茶碱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加口服泼尼松龙40 mg qd,观察组患者予以沙美特罗/福替卡松(商品名:舒利迭50/500 μg)吸入治疗Bid,观察治疗第7、14天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相比,肺功能和血气分析结果变化均有明显改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7天对照组与观察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14天与对照组肺功能血气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利迭50/500 μg对中重度慢阻肺患者临床疗效与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有益能够加快病情缓解改善肺功能FEV1和低氧血症,且副作用相对小.
作者:刘燕;晋小祥;金邦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构建VEGFA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VEGFA,并检测其在人胚胎肾细胞(HEK293T)中的表达.方法 以人脐血单核细胞的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扩增VEGFA基因,并将其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l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VEGFA.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glII和SalI酶切和DNA测序鉴定后,用脂质体法将pEGFP-VEGFA转染HEK293T细胞,转染后24 h和48 h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pEGFP-VEGFA的表达.结果 pEGFP-VEGFA被双酶切为4 697 bp和1 251 bp两条条带,测序结果证实VEGFA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VEGFA mRNA序列完全一致.在经转染的HEK293T细胞内观察到较强的绿色荧光,表明pEGFP-VEGFA成功转染HEK293T细胞,并在其中得到了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VEGFA,为进一步研究VEGFA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吴勇;刘学刚;郭嘉诚;李慧敏;丁周志;王亚明;宋伟;徐家丽;赵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2005-2010年安徽省临床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并通过基因同源性分型,推测菌株地流行性趋势,为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安徽省细菌耐药监控网中的34家不同级别医院2005-2010年(每年9月1日-30日)临床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88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标本进行重新鉴定.提取全基因组DNA,应用随机引物PCR方法对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分析菌株克隆流行传播情况.结果 对188株基因分型,发现2005、2007及2009年的菌株均表现不同的基因亚型;2006年678和702号、2008年的824和826号、2010年的186和18号菌株分别是同一基因亚型,追踪临床资料发现它们均来自于同一医院同一科室,说明可能存在同一克隆株在院内传播的情况.结论 同一克隆株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同一医院同科室的出现,提示该菌有造成医院感染流行的隐患,因此临床医生在控制基础疾病抗感染的同时,应该高度警惕此菌的存在,及时采取措施,减少该菌的临床感染及流行.
作者:吴锦;胡立芬;沈为华;朱玉林;刘艳艳;李家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无创正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总结佳护理干预方案.方法 将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该院行无创正通气治疗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3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病情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训练有素的专科护士严密观察病情,防范和处理并发症等护理措施是保证此类患者的安全性及提高治疗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茹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异氟醚在老年患者全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上腹部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RP组)和瑞太尼复合异氟醚组(RI组).比较2组患者的气管插管反应、血液动力学、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术中知晓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RP组术中血液动力学相对平稳,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气管插管反应、术后不良反应小于RI组.结论 TCI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能及时调节和维持有效麻醉深度,更适合老年患者全麻.
作者:严俨;曹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统计分析药品零售企业实施GSP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提高药品零售企业经营质量管理水平的措施.方法 通过对2011年安徽省药品零售企业GSP认证中出现的缺陷项目的 统计,找出易出现的缺陷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结果 人员和组织机构的管理方面出现过缺陷项目的 共有1 912次;设施与设备方面出现过缺陷项目的 共有414次;进货与验收方面出现过缺陷项目的 共有409次;陈列与储存方面出现过缺陷项目的 共有1 576次,销售与售后服务方面出现过缺陷项目的 共有1 045次.结论 提高药品零售企业经营质量管理水平,应重视教育培训,增强从业人员质量意识;并将法定认证管理与日常监管有效结合,建立药品经营质量管理长效机制.
作者:张慧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预防处理对策.方法 20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肿瘤大小、辅检情况等,行改良Ⅰ式根治术47例,改良Ⅱ式根治术49 例,传统根治手术54例,保乳手术50例.结果 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切口感染、皮下积液、上肢水肿以及皮瓣坏死等.传统根治术为37.04%,改良Ⅰ式为25.53%,改良Ⅱ式为22.49%,保乳术为14%.4种手术方式单项并发症比较,皮下积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81,P< 0.05),其他各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 种手术方式并发症合计比较,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5.12,P<0.01).结论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侧上肢水肿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前、术中及术后及时正确的处理能有效防治并发症.
作者:朱弘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急支平喘软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 采用平皿法、培养基稀释法,通过5种阳性对照菌的回收率试验进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采用阳性菌对照与阴性菌对照的方法进行药品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结果 采用培养基稀释法,5种试验菌的回收率均高于70%;控制菌可用常规法检查.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急支平喘软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作者:方李;吴晶晶;钱琳娜;苏华;王玉喜;王曙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对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该院2009-2010年收集到的383例ADR报告进行分析,采用Excel表格,对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严重ADR、合并用药情况、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383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7类113种,其中抗感染药引发的ADR多,有232例(占60.57%),其次是中药制剂,有29例(占7.57%);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有312例(占81.46%);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常见临床表现,有234例(占58.49%);严重的ADR有7例(占1.03%).结论 医务人员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与报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马洪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手术中放置肠梗阻导管行肠排列术对反复发作的黏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普外科2008年3月-2011年3月术中应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内排列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3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术后并发症.全部病例随访1~4年,除1例因肠梗阻再次入院治疗,余随访期间均无肠梗阻复发.结论 肠梗阻导管小肠排列术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是治疗黏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反复发作的复杂的肠梗阻患者.
作者:李贺;张从雨;许国梁;田国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血浆中CLDN-7基因的甲基化状况及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巢式PCR、亚硫酸氢盐测序PCR(BSP)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方法,检测56例脑胶质瘤血清标本中CLDN-7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分析其甲基化程度、蛋白表达和临床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脑胶质瘤患者血清中CLDN-7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35.3%(18/51),按WHO病理分级,其中低级别(Ⅰ~Ⅱ级)组胶质瘤中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25.0%(9/36)低于高级别(Ⅲ~IV级)组甲基化率60.0%(9/15),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别(P<0.05);甲基化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5.6%(10/18),未甲基化的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4.8%(28/33).结论 CLDN-7基因启动子区CpG岛中存在甲基化现象,与脑胶质瘤发生有关;基因的甲基化率与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关系.
作者:刘正;徐培坤;朱立新;成金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初步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经腹行子宫肌瘤剔除术194例患者,定期随访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检查结果,筛选肌瘤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94例患者随访6.5~36.0个月,复发46例,复发率23.7%(46/194).患者手术时的年龄、术前检查肌瘤个数、术中发现肌瘤个数、肌瘤的大小等因素相关(P<0.05),与术前妊娠史、临床症状、肌瘤的生长部位、病理、术后妊娠史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复发的46例患者,仅3例症状明显,再次接受手术治疗(6.5%,3/46),其中1例因月经量多至继发贫血行子宫次全切除术,2例因多发肌瘤且较大,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其余均通过观察或药物治疗.结论 患者手术时的年龄、术前检查肌瘤个数、术中发现肌瘤个数、肌瘤的大小是肌瘤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多措施合理控制,可以减少肌瘤的复发.
作者:商晶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剖宫产指征构成,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 对该院2006-2011年间4 955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2)剖宫产主要指征按所占比率排名前5位为社会因素、瘢痕子宫 、胎儿窘迫、胎膜早破、羊水过少,而且社会因素、瘢痕子宫剖宫产率上升快.巨大儿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3)剖宫产率上升并未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及围生儿死亡率.结论 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妊娠合并症及巨大儿的发生率,正确处理难产,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重视与孕妇及家属的沟通宣教是降低剖宫产率的主要措施.
作者:何辉;张英英;李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血小板糖蛋白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GPⅡb/Ⅲa)已经广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治疗中,但是目前对于(GPⅡb/Ⅲa)类药物如替罗非班所引起的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并发症未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报道近期安徽省立医院心脏内科1例因替罗非班使用所导致的血小板严重减少个案.探讨(GPⅡb/Ⅲa)类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机制及治疗方案,提出替罗非班应用过程中早期进行血小板监测是关键.
作者:郁秀娟;丁晓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支气管扩张等大咯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3例非肿瘤性大咯血的支气管动脉造影及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评价.结果 23例中22例患者BAE术后咯血完全停止,1例BAE术后3 h再发少量咯血,予内科保守治疗3 d后咯血停止,总有效率100%.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不仅是治疗支气管扩张等大咯血有效方法,而且安全、微创,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手段.
作者:方江平;石奇;戴家应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