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才佳;范海涛;赵勇;于胜峰;申才良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对判断晚期早产儿脑损伤的价值.方法 选取154例晚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生时有窒息的患儿94例为实验组,于出生后3~7 d行颅脑MRI检查,依据颅脑MRI分为无脑损伤组42例和脑损伤组52例;正常的6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在其出生后24 h内检测血清NSE浓度.结果 窒息脑损伤组血清NSE值较窒息无脑损伤组和对照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无脑损伤组血清NSE值较对照组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清NSE值可作为临床早期评价晚期早产儿窒息后脑损伤的参考指标.
作者:王士杰;李晓春;孔少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考察3个厂家厄多司坦胶囊的体外溶出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以水、盐酸溶液(pH=1.0)、磷酸盐缓冲液(pH=5.8)及磷酸盐缓冲液(pH=6.8)为介质,测定样品累积溶出度,并选择相似因子f2法判定溶出曲线的相似性.结果 3个厂家厄多司坦胶囊在各介质条件下的溶出曲线均具有相似性,且15 min内的溶出均超过85%.结论 3个厂家厄多司坦胶囊体外溶出无显著性差异,均具有快速、均一、良好的溶出行为.
作者:刘春平;袁波;欧阳百发;许冬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卒中后癫痫患者的发作时间、发作类型与卒中性质、卒中部位的关系.结果 83例患者中,出血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54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10例,脑梗死后继发癫痫29例.皮层病变发生癫痫58例,皮层下病变发生癫痫15例.早发癫痫57例,迟发癫痫26例.结论 皮质病变发生癫痫高于皮层下病变,早发性癫痫中出血后癫痫高于梗死后癫痫,以部分性发作多发,迟发癫痫中出血和梗死发生率无差别,以全身性多发.
作者:王庆祝;李宇;司有伟;杨山;王青银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构建VEGFA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VEGFA,并检测其在人胚胎肾细胞(HEK293T)中的表达.方法 以人脐血单核细胞的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扩增VEGFA基因,并将其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l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VEGFA.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glII和SalI酶切和DNA测序鉴定后,用脂质体法将pEGFP-VEGFA转染HEK293T细胞,转染后24 h和48 h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pEGFP-VEGFA的表达.结果 pEGFP-VEGFA被双酶切为4 697 bp和1 251 bp两条条带,测序结果证实VEGFA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VEGFA mRNA序列完全一致.在经转染的HEK293T细胞内观察到较强的绿色荧光,表明pEGFP-VEGFA成功转染HEK293T细胞,并在其中得到了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VEGFA,为进一步研究VEGFA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吴勇;刘学刚;郭嘉诚;李慧敏;丁周志;王亚明;宋伟;徐家丽;赵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该省综合性三甲医院的医院感染现患率情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调查日当天所有在院病人为研究对象,对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该地区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39%,例次率为2.53%;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是医院感染常见部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7.75%,其中治疗用药的抗菌药物送检率为31.70%;常见的分离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结论 安徽省13家三甲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略低于全国水平,但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送检率较低,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和控制工作.
作者:张磊;苏虹;吴俊华;秦凤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的测试手段的提高,使波谱解析在天然化合物结构测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作用,已成为我们认识微观分子的重要手段之一[1-4],它也是我院药学类、中药类及研究生等专业学生必需学习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任务主要是讲述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的基本原理与一般解析方法,熟悉紫外与共轭系统,红外与官能团,氢谱与质子状态,碳谱与碳骨架,质谱与分子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教与学,使学生能运用基本原理和知识对有机化合物进行结构片断剖析,进而提高学生解读图谱能力[5],为后续的学习、工作奠定深厚的基础.在教学工作中也发现了普遍存在于学中的一些共性问题,针对出现的情况,对如何提高波谱解析教学效果,结合自身的教学过程中的做法,从下面几个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作者:刘劲松;王刚;吴德林;王举涛;李云志;汪路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该院氨溴索注射类药物的利用情况,了解目前该药的用药趋势,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该院2012年7月非儿童住院患者应用氨溴索注射类药物处方,以限定日剂量值、用药频度,药物利用指数为主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7月份氨溴索注射类药物的用药频度为2 986,药物利用指数为0.95;呼吸科用药频度高为1 274,心胸外科药物利用指数高为2.68.结论 该院氨溴索注射类药物用药基本合理.在用药合理性判定时,除依据常规判断指标外,尚需考虑药物的新研究进展及用药趋势,正确做出评价.
作者:朱熙;胡伟;刘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支气管扩张等大咯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3例非肿瘤性大咯血的支气管动脉造影及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评价.结果 23例中22例患者BAE术后咯血完全停止,1例BAE术后3 h再发少量咯血,予内科保守治疗3 d后咯血停止,总有效率100%.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不仅是治疗支气管扩张等大咯血有效方法,而且安全、微创,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手段.
作者:方江平;石奇;戴家应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人工耳蜗它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声电转换电子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将环境中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入患者耳蜗,刺激患者耳残存的听神经,使患者产生某种程度的听觉[1].我院2009-2011年共完成进行了400多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吴情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电视纵隔镜手术后综合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近2年行电视纵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遵医嘱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术前、术后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6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病理均明确诊断.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实验组无1例并发症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视纵隔镜手术后采用及时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有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君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黄柏与关黄柏为2种不同的药材,但在使用过程中时有混淆.该文建立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白带丸中黄柏的质量.方法 薄层色谱法采用硅胶G薄层板,以苯-异丙醇-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12:3:6:3:1)为展开剂展开.HPLC法采用Lichrospher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氢氧化钠试液调节pH值至5.0)(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46 nm,流速1.0 mL·min-1.结果 TLC法鉴别色谱特征斑点明显,HPLC法专属性强,无杂质干扰.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通用性好,适用于白带丸中黄柏质量的监控.
作者:沈于兰;栾洁;丁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初步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经腹行子宫肌瘤剔除术194例患者,定期随访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检查结果,筛选肌瘤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94例患者随访6.5~36.0个月,复发46例,复发率23.7%(46/194).患者手术时的年龄、术前检查肌瘤个数、术中发现肌瘤个数、肌瘤的大小等因素相关(P<0.05),与术前妊娠史、临床症状、肌瘤的生长部位、病理、术后妊娠史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复发的46例患者,仅3例症状明显,再次接受手术治疗(6.5%,3/46),其中1例因月经量多至继发贫血行子宫次全切除术,2例因多发肌瘤且较大,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其余均通过观察或药物治疗.结论 患者手术时的年龄、术前检查肌瘤个数、术中发现肌瘤个数、肌瘤的大小是肌瘤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多措施合理控制,可以减少肌瘤的复发.
作者:商晶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某三甲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2011年上报的10 097例ADR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ADR分类、可疑药品的药理分类、ADR累及系统或器官及临床表现、药品剂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 097例ADR报告中,各年度上报例数呈上升趋势;其中21岁以下和70岁以上年龄段发生ADR的男性多于女性;抗感染药物引起ADR的比例高(占32.05%),其次为抗肿瘤药(占29.81%);注射剂型引起的ADR常见,尤其是化学药品(占86.2%),中药口服剂型导致ADR为30.7%,高于化学药品(12.4%);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表现为常见,占33.38%.结论 临床用药应注意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静脉给药,关注未成年人和70岁以上老年人(尤其是男性)用药安全,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作者:王崇薇;刘琳琳;孙言才;史天陆;姜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抗结核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与其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05-2010年该市使用标准化疗方案的确诊肺结核患者1 368例为研究对象,对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7%,主要的不良反应事件为肝功能损害及胃肠道反应;单因素统计结果发现年龄、BMI、月收入、诊断分型及肝炎病史为抗结核治疗相关可疑危险因素,多因素统计分析发现年龄≥60岁(OR=3.27,95%CI=2.073~5.439,P=0.002)、BMI<18.5(OR=1.377,95%CI=1.021~3.548,P=0.037)及肝病史(OR=1.82,95%CI=1.003~6.248,P=0.046)为治疗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抗结核药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当患者存在高龄、营养状态差及肝炎病史可一定程度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缪志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剖宫产指征构成,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 对该院2006-2011年间4 955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2)剖宫产主要指征按所占比率排名前5位为社会因素、瘢痕子宫 、胎儿窘迫、胎膜早破、羊水过少,而且社会因素、瘢痕子宫剖宫产率上升快.巨大儿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3)剖宫产率上升并未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及围生儿死亡率.结论 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妊娠合并症及巨大儿的发生率,正确处理难产,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重视与孕妇及家属的沟通宣教是降低剖宫产率的主要措施.
作者:何辉;张英英;李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时血清 C 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60例哮喘急性发作、症状缓解后及正常对照组儿童CRP及白细胞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CRP及白细胞计数,哮喘急性发作期明显高于症状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症状缓解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与儿童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患儿急性发作时的感染性标志物.
作者:汪献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新农合政策下儿科门诊及住院患儿疾病构成比例及相关因素.方法 搜集2002年12月-2008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门诊及住院患儿的基本资料,比较新农合政策施行前的3年(2002-2005年)及施行后的3年(2006-2008年)儿科患儿在就诊率、住院率、疾病构成比例及死亡状况.结果 新农合政策在全面施行后,疾病构成比例较实施前有显著性差异,农民就诊率提高,疾病死亡率下降.结论 新农合政策是保障农村群众,特别是偏远山区及困难家庭基本健康的好政策,应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全民参保.
作者:黄剑飞;黄德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他汀类药物应用于高脂血症患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他汀类在降脂、抗炎、保护血管内皮、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抗心律失常同时,还会影响患者的血糖水平.因此,全面了解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指导临床用药意义重大.
作者:黄占强;吴悦陶;杨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是以慢性、非进行性运动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组症候群,患儿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我国的小儿脑性瘫痪定义为:以妊娠到新生儿之间的各种原因所致的脑的非进行性病变为基础,形成永存的,但可以变化的运动和姿势异常,其症状在2岁之前出现.随着早产儿存活率的升高,脑瘫的发病率也上升至人口总数的0.06%~0.59%.我国此类患儿不少于250万,且每年新增患儿约20万左右.脑性瘫痪是目前小儿时期主要的运动功能伤残疾病,而且多数伴发有智力低下及语言功能障碍.
作者:李雪明;吴建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主动脉内膜破裂,血液从内膜破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血肿[1].是心血管外科为凶险的疾病.此病来势凶猛、死亡率极高.未经治疗的AD,50%的患者于48 h内死亡,70 %于1周内死亡,90%于3个月内死亡[2].按目前使用广泛的Debakey分型方法将主动脉夹层分为3型,I型:主动脉夹层内膜裂口在升主动脉,夹层累及范围自升主动脉到降主动脉甚至到腹主动脉;Ⅱ型:主动脉夹层内膜裂口在升主动脉且夹层累及范围仅限于升主动脉;Ⅲ型:主动脉夹层内膜裂口在降主动脉,夹层累及降主动脉[3].近期我科收住一例Debakey Ⅲb型危重患者,现将其临床观察及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陈洪让;章新琼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