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志伟
目的 探讨大骨瓣开颅术对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50例患者分为手术组以及保守组,保守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手术组采用大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结果 手术组其GOS预后评价明显优于保守组(P<0.05);手术组患者其脑干功能衰竭3例,多器官功能损伤2例.保守组对应分别为4例以及5例,2组患者死亡原因、劳动力降低、头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 对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采用大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王辉;魏忠;刘万荣;方有利;郭中国;焦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依那西普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32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皮下注射依那西普每次0.4 mg·kg-1,每周2次,记录患儿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观察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 依那西普治疗6个月后患儿的泼尼松用量显著降低,并有8例患儿停用泼尼松治疗;患儿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ESR、CRP以及血清蛋白(SF)较之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多关节型患儿的平均受累关节数由(6.5±1.2)个降至(1.4±0.3)个,治疗中未见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依那西普对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有显著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小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翼红;俞海国;张雅媛;马慧慧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肾上腺结节是在当今CT高分辨力成像下十分常见的病变.目前CT能显示许多肾上腺良性结节的特征,但仍有一部分肾上腺结节性质不能明确,例如转移瘤、肾上腺皮质癌(ACC)和嗜铬细胞瘤.在文献中,种种CT成像技术已经被提倡用来区分良恶性肾上腺病变,该文对这些区分肾上腺结节良恶性的CT成像技术做一综述,一般形态学影像特征也会加以强调.
作者:吴春茂;余永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某三甲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2011年上报的10 097例ADR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ADR分类、可疑药品的药理分类、ADR累及系统或器官及临床表现、药品剂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 097例ADR报告中,各年度上报例数呈上升趋势;其中21岁以下和70岁以上年龄段发生ADR的男性多于女性;抗感染药物引起ADR的比例高(占32.05%),其次为抗肿瘤药(占29.81%);注射剂型引起的ADR常见,尤其是化学药品(占86.2%),中药口服剂型导致ADR为30.7%,高于化学药品(12.4%);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表现为常见,占33.38%.结论 临床用药应注意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静脉给药,关注未成年人和70岁以上老年人(尤其是男性)用药安全,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作者:王崇薇;刘琳琳;孙言才;史天陆;姜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除回肠新膀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该院泌尿外科2009年3月-2011年12月共23例因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术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进行了收集和分析.结果 23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其中5例术后因支架管及尿管堵塞发生短暂性尿漏,给予管道冲洗并保持通畅后,均明显改善.1例患者术后第7天,发生小肠不完全性梗阻,给予持续胃肠减压、禁食后,3 d后解大便,腹痛腹胀症状消失.2例女性患者出现尿失禁,给予盆底肌训练、新膀胱排尿训练后好转.大多数患者出院后均可经尿道正位控制排尿.结论 加强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患者的恢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黄麟雅;余力锐;王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时血清 C 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60例哮喘急性发作、症状缓解后及正常对照组儿童CRP及白细胞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CRP及白细胞计数,哮喘急性发作期明显高于症状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症状缓解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与儿童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患儿急性发作时的感染性标志物.
作者:汪献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考察3个厂家厄多司坦胶囊的体外溶出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以水、盐酸溶液(pH=1.0)、磷酸盐缓冲液(pH=5.8)及磷酸盐缓冲液(pH=6.8)为介质,测定样品累积溶出度,并选择相似因子f2法判定溶出曲线的相似性.结果 3个厂家厄多司坦胶囊在各介质条件下的溶出曲线均具有相似性,且15 min内的溶出均超过85%.结论 3个厂家厄多司坦胶囊体外溶出无显著性差异,均具有快速、均一、良好的溶出行为.
作者:刘春平;袁波;欧阳百发;许冬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电视纵隔镜手术后综合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近2年行电视纵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遵医嘱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术前、术后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6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病理均明确诊断.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实验组无1例并发症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视纵隔镜手术后采用及时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有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君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简易肝组织自动活检术在轻度慢性乙型肝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112例轻度慢性乙肝患者在行生化及超声检查后,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分析.结果 112例轻度慢性乙肝患者中,肝脏超声声像图表现未见明显异常者56例(占50%),脂肪肝表现30例(占27%),慢性肝炎表现26例(占23%);生化实验室检查ALT测值均在50~100 U·L-1,病理检查结果:轻度慢性乙型肝炎100例(占89%),中度慢性乙肝11例(占10%),重度慢性乙肝1例(占1%).结论 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在轻度慢性乙肝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常丽娜;王金萍;施卫兵;窦红漫;胡大庆;伍宏兵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起始剂量10 mg·d-1),同时服用尼莫地平(每次30 mg,3次/天);对照组单一口服艾司西酞普兰,用法、用量同研究组.两组疗程均为6周.抗抑郁效果使用HAMD减分率评定,不良反应使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CSS评定.结果 治疗6周后,研究组抗抑郁总有效率为77.14%,对照组52.7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23,P<0.05),治疗后研究组CSS评分为(12.8±4.2)分,对照组为(14.8±2.1)分,两组评分有统计学差异(t=2.55,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效果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和神经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邹显巍;余建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循环肿瘤细胞(CTCs)存在于患者外周血中,是造成肿瘤转移和复发的主要原因.外周血中的CTC是非常罕见的,要求检测方法具有高敏感性及高特异性,成为临床常规检测的巨大挑战,但是检测CTC在协助诊断、早期发现肿瘤的微转移、指导个体化治疗、评价治疗效果及预后方面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文将对其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作者:任文君;孙国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对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该院2009-2010年收集到的383例ADR报告进行分析,采用Excel表格,对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严重ADR、合并用药情况、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383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7类113种,其中抗感染药引发的ADR多,有232例(占60.57%),其次是中药制剂,有29例(占7.57%);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有312例(占81.46%);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常见临床表现,有234例(占58.49%);严重的ADR有7例(占1.03%).结论 医务人员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与报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马洪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统计分析药品零售企业实施GSP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提高药品零售企业经营质量管理水平的措施.方法 通过对2011年安徽省药品零售企业GSP认证中出现的缺陷项目的 统计,找出易出现的缺陷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结果 人员和组织机构的管理方面出现过缺陷项目的 共有1 912次;设施与设备方面出现过缺陷项目的 共有414次;进货与验收方面出现过缺陷项目的 共有409次;陈列与储存方面出现过缺陷项目的 共有1 576次,销售与售后服务方面出现过缺陷项目的 共有1 045次.结论 提高药品零售企业经营质量管理水平,应重视教育培训,增强从业人员质量意识;并将法定认证管理与日常监管有效结合,建立药品经营质量管理长效机制.
作者:张慧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构建VEGFA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VEGFA,并检测其在人胚胎肾细胞(HEK293T)中的表达.方法 以人脐血单核细胞的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扩增VEGFA基因,并将其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l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VEGFA.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glII和SalI酶切和DNA测序鉴定后,用脂质体法将pEGFP-VEGFA转染HEK293T细胞,转染后24 h和48 h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pEGFP-VEGFA的表达.结果 pEGFP-VEGFA被双酶切为4 697 bp和1 251 bp两条条带,测序结果证实VEGFA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VEGFA mRNA序列完全一致.在经转染的HEK293T细胞内观察到较强的绿色荧光,表明pEGFP-VEGFA成功转染HEK293T细胞,并在其中得到了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VEGFA,为进一步研究VEGFA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吴勇;刘学刚;郭嘉诚;李慧敏;丁周志;王亚明;宋伟;徐家丽;赵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黄柏与关黄柏为2种不同的药材,但在使用过程中时有混淆.该文建立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白带丸中黄柏的质量.方法 薄层色谱法采用硅胶G薄层板,以苯-异丙醇-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12:3:6:3:1)为展开剂展开.HPLC法采用Lichrospher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氢氧化钠试液调节pH值至5.0)(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46 nm,流速1.0 mL·min-1.结果 TLC法鉴别色谱特征斑点明显,HPLC法专属性强,无杂质干扰.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通用性好,适用于白带丸中黄柏质量的监控.
作者:沈于兰;栾洁;丁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7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结果 术后按Harris评分标准判断,优良率为82.6%.患者基本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 对高龄骨质疏松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如果适应证把握得当,操作熟练,可以作为临床上一种理想的、有效的治疗选择.
作者:申才佳;范海涛;赵勇;于胜峰;申才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球花石斛花中挥发性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回流法从球花石斛花中提取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球花石斛花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 共鉴定出22种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主要有亚油酸(51.82%)、亚麻酸(10.056%)、棕榈酸(9.282%)、硬脂酸(4.579%)、8-羟基-4,7-二甲基香豆素(4.727%)、6,7-二甲氧基香豆素(3.083%)、二十三烷(4.490%)等.结论 该文首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球花石斛花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研究.
作者:崔娟;刘圣;胡江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人工耳蜗它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声电转换电子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将环境中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入患者耳蜗,刺激患者耳残存的听神经,使患者产生某种程度的听觉[1].我院2009-2011年共完成进行了400多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吴情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和硬化剂注射(Endoscopic Injection Sclerotherapy,EIS)治疗后影响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95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接受内镜下套扎或硬化剂注射治疗后随访2年,根据2年内疾病转归将病例分为2组,死亡组24例,存活组71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影像学、生化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法评估性别、年龄、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因素在2组间的差异性,并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内镜治疗后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2组患者在年龄、肝功能分级、出血程度、腹水程度、术后感染、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水平、治疗方法、早期再出血情况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后感染(OR=2.938,P=0.045)、白蛋白(OR=0.887,P=0.019)、早期再出血(OR=4.268,P=0.015)在2组间差异显著.结论 术后感染、白蛋白、早期再出血是影响内镜治疗后与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其中术后感染和早期再出血为危险因素,白蛋白为保护因素.
作者:王敏;孔德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溶血葡萄球菌(MSH)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中的重要一种,近年来,临床上溶血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日益增多,尤其是耐甲氧西林的溶血葡萄球菌(MRSH),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加强对溶血葡萄球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分离的32株溶血葡萄球菌耐药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康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