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芳
目的 对比研究3种不同的梅毒临床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从而筛选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诊断方法.方法 采用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5例梅毒患者和55例非梅毒患者.结论 3种检测方法TPHA、TPPA、ELISA的临床敏感性分别为:91.2%、97.8%、98.7%,特异性分别为:96.3%、98.5%、98.2%.TPP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与其他3种方法相比,ELISA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较好,与TPPA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PHA临床敏感性稍差,与TPPA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特异性尚好,与TPPA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PA、ELISA均为临床较好的梅毒诊断检测方法.
作者:夏玉玲;李辉;周玲;程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培养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学生的药学实践能力,结合<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特点,围绕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实践教学方法,融合课堂知识与药学实践,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养,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杨冬梅;刘丽;邾枝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预防留置胃管患者意外拔管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0年11月留置胃管患者76例作为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而2009年6月-2010年2月留置胃管患者102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意外拔管的发生率.结论 两组患者意外拔管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干预组意外拔管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留置胃管患者意外拔管的发生.
作者:王腊荣;严丽;江锡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突发性耳聋临床上并不少见,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研究表明其可能与病毒感染、血液循环障碍、内淋巴积水及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内耳相关解剖结构在影像学表现上受分辨率所限,常规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三维稳态构成干扰序列、三维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等虽不能特异性的明确病因,但根据异常信号影的表现,配合其他检查结果,可鉴别某些特定的病因.该文就目前的研究现状综述突发性耳聋可能的发病机制和MR技术在其中的运用.
作者:李慧;余永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中药饮片续断中马钱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液相色谱法.色谱柱:InertsilR ODS(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10:90);流速1.0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40 nm.结论 马钱苷在0.421 2~4.212 μg 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1.000 0,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RSD为1.6% (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可用于中药饮片续断中马钱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曹桂侠;汪秀月;焦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分析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并研究社区预防对策的实施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6月的720例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高血压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将不同性别、年龄、BMI、生活习惯及家族史者的高血压发病率进行比较,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干预,后将实施健康教育前后社区居民的疾病预防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比较.结论 720例居民中高血压患者共58例,发生率为8.06%,其中年龄较高、BMI较高、吸烟、喝酒、高盐饮食、高脂饮食及有高血压家族史者的发病率高于其他患者,均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而男女之间的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施健康教育后居民的疾病预防知识掌握较佳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BMI、生活习惯及家族史等,给予针对性的社区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居民对疾病的重视程度.
作者:熊春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临床路径是针对某一特定疾病或手术所做的标准化的照顾计划,一般由医师、临床医学专家、护士以及医院管理者等多学科专业人员共同制定[1-2].近年来,我科将临床路径与护理流程相结合,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一步规范护理行为,为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提供有序、有效的照顾计划,更好满足患者需求.我院2010年6月开始对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季明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随访观察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行性变的MRI表现,讨论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06年3月-2010年3月268例在该院行腰椎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后腰椎固定融合节段相邻椎间盘术后退变与MRI表现,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论 随访1~5年,其中有症状性退变15例,均为固定近端相邻的椎间盘,而且此节段椎间盘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退变.结论 腰椎退行性疾病固定治疗后出现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与年龄有关,术前已有退变的与相邻节段腰椎间盘术前的退变程度及固定节段多少有关,退变加快,但椎间盘退变的MRI表现与出现临床症状间无明显关系.
作者:高胜山;杨庆国;张银顺;汪大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51例,分析手术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51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痊愈49例,死亡1例,好转1例,治愈率为96.1%.受伤后至处理时间、脉率、收缩压、肠麻痹、全腹肌紧张、出血量、脾脏损伤分级、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根据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的选择手术方法,治愈率高,减少了并发症,保留了具备保脾条件患者的脾功能.重视并干预影响脾破裂患者的预后因素,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何志胜;龙士兵;吴文谷;冯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三种不同梅毒检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的结果准确率.方法 选取该院确诊各期梅毒的39例患者,同期就诊的30例乙型肝炎患者与体检的30例健康受试者.采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法、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及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进行检测并比较其结果.结论 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的假阳性率为2.02%,另外两种检验方法的假阳性率均为0%.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的总阳性率为87.18%,假阴性率为12.82%;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总阳性率为97.43%,假阴性率为2.56%;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的总阳性率为100.00%,假阴性率为0%.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以及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敏感度(P<0.05).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的敏感度(P<0.05).结论根据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不同需要,采用适宜的梅毒检测方法,以满足临床需求的同时,尽量减少患者的经济压力,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作者:谢昭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构建HSP65-6×(IA2-P2)-His表达载体并研究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分离纯化.方法 通过酶切酶连的方法将6×(IA2-P2)-His替换pET-28a-HSP65-6×P277中的6×P277,构建好的载体经DNA测序分析构建成功.乳糖诱导表达的蛋白经Ni+柱分离纯化.后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目的蛋白.结论 HSP65-6×(IA2-P2)-His高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65%,超声破碎后蛋白以可溶性的形式存在于裂解上清中.Ni+柱纯化后蛋白纯度可达80%电泳纯以上.后Western blot鉴定目的蛋白具有抗原性和His标签.结论 重组载体pET-28a-HSP65-6×(IA2-P2)-His成功转入BL21中,以可溶性的形式高效表达,该工作为进一步验证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作者:李泰明;韩萌萌;林旋;刘俊;吴洁;金亮;刘景晶;徐茂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阴道纵隔成形术治疗老年子宫脱垂的安全性和疗效,总结其优点和广泛开展性.方法 综合该科38例利用纵隔成形术治疗老年性子宫脱垂患者,分析手术效果和预后,总结此种术式的优点及适应证.结论 手术出血少,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无1例复发.结论阴道纵隔成形术术式单纯,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无复发,适合各级医疗单位开展.
作者:王培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分析该院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抽取2012年1-6月该院儿科上半年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病例126例,对患儿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论 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病例抗生素使用率99.2%;单一用药率54.8%,联合用药率44.4%;共选用13种抗生素,使用美洛西林钠为38.9%;静脉给药率100%.126例应用抗生素的患者中,经治疗后治愈4例(3.2%),好转122例(96.8%).总住院天数496 d,平均住院天数4 d.总费用17 676.81元,平均费用140.29元.结论该院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使用抗生素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需要进一步加以规范.
作者:崔晓燕;侯广杰;焦皖颖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肝静脉膜型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诊治方法.方法 38例患者均经彩超检查,疑为BCS患者行肝静脉、下腔静脉造影明确诊断后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ercutaneous intraluminal angioplasty,PTA)术或/和支架置入术.结论 38例患者中16例球囊扩张成功,19例支架置入,失败3例,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是治疗肝静脉膜型 BCS的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孙振阳;芮清峰;刘允乐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有创颅内压监测,动态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的变化,探讨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5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ICP监护组和常规治疗组,ICP监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根据ICP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结论 ICP监护组在脱水剂用量及并发症方面均低于常规治疗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预后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治疗中行持续ICP监护能够指导脱水剂的使用,降低并发症,改善预后.
作者:李想;陈新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耐药率.方法 治疗组23例患者给予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对照组21例患者单用拉米夫定,观察96周.结论 治疗组在血生化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HBV DNA阴转率48周时(82.61%、66.67%)、96周时(95.65%、61.90%),HBeAg阴转率48周时(30.43%、4.76%)、96周时(43.48%、14.29%),HBeAg转换率48周时(8.70%,0%)、96周时(13.04%、4.76%),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96周耐药率为0%,而对照组48周和96周耐药率分别为4.76%和33.33%.结论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活动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可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延缓耐药发生.
作者:白连伟;高有方;王兴民;李志刚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垂体危象为严重的内科急危重症,是指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患者在各种应激因素的侵袭下,病情发生急剧恶化以致发生昏迷、休克、高热等征象.笔者发现1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蓉;张朝晖;龚勋;李灵丰;曾超;钟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鞍区脑膜瘤的磁共振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的鞍区脑膜瘤,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其影像学表现.结论 27例患者中女性21例,男性6例.位于鞍旁10例,鞍上17例.27例肿瘤在T1WI上均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25例边界较清晰,2例边界欠清晰;增强后24呈明显均匀强化,3例呈不均匀强化;24例见脑膜尾征.结论鞍区脑膜瘤的MRI表现较具特征性,MRI在该病的术前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孙道东;江功远;尹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分析该院静脉用抗菌药物用药剂量及时间间隔合理性,规范静脉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 抽查该院从2011年6月-2012年10月开出的5 423张抗菌药物处方,对注射性抗菌药物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间隔进行分析.结论 5 423张抗菌药物处方中静脉用抗菌药物占39.87%(2 162/5 423),共涉及5大类16种抗菌药物;不合理的处方占33.95%(734/2 162),使用剂量不合理占21.66%(159/734);使用频度不合理占78.34%(575/734).结论该院静脉用抗菌药物用药剂量及时间间隔还存在一定不合理的地方,临床药师及医师应加强对抗菌药物药动学及合理使用相关规定的学习.
作者:夏玉菡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皮套管针穿刺活检术对骨肿瘤诊断及临床治疗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皮套管活检穿刺技术对40例骨肿瘤患者进行穿刺活检与20例行切开活检的病理结果.分析穿刺活检在骨肿瘤诊断与治疗方面的临床意义.结论 40例患者穿刺病理诊断中总共有3例未给出明确病理诊断,但其中有2例肿瘤性质可以确定为良性,本组穿刺的敏感性97.5%,准确性92.5%.穿刺术后明确病理的36例行手术治疗29例,行保守治疗或放弃治疗11例.穿刺术中及术后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20例切开活检病理诊断1例未给出明确病理诊断,活检的敏感性与准确性为95%.全部行手术治疗.结论大部分骨骼系统病变多可以通过经皮套针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穿刺活检对骨肿瘤诊断及治疗的指导意义甚大,是规范化骨肿瘤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王杨;尚希福;王姚斐;吴跃虎;李旭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