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燕;张浩;张奋启
摘要: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对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撤机后镇静作用。方法 成功撤机> 12 h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8 例,给予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1.0 μg·kg-1,滴定维持剂量0.2~0.7 μg·kg-1·h-1,保持患者Ramsay 镇静深度评分3~4分,给药0、30 min、1、2 h监测INBP、HR、SpO2、PETCO2。结果 与0 min比较,30 min、1、2 h SBP明显下降(P<0.05),HR明显下降(P<0.05),完成实验的患者在任何时间点均SBP>90 mmHg,HR>60 mmHg,无微循环灌注不足表现,PETCO2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用于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撤机后镇静未产生明显呼吸抑制,血压和心率轻度降低。
作者:商雄跃;储庆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与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期为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血压及血脂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压和血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血脂指标和收缩压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而舒张压及脉压差的下降幅度对照组大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阿托伐他汀与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可更显著地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收缩压、脉压差和血脂,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一用药,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是一种较理想的降压治疗方案.
作者:陈春燕;张浩;张奋启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对CT导向下经皮肾囊肿穿刺介入硬化治疗进行探讨与改进.方法 CT引导下对49例68个肾囊肿拟进行硬化治疗,笔者除常规程序外,增加了囊液蛋白定性试验与囊肿造影,进一步明确诊断后选择性给予囊肿硬化治疗.结果 本组68个囊肿采用该方法后,进行硬化剂治疗有63个囊肿,其余2个囊肿诊断考虑肾盂源性囊肿,2个为感染性囊肿,1个为囊性肾癌,未行硬化剂治疗.结论 术中进行囊液蛋白定性试验与囊肿造影,有效地鉴别囊肿性质,降低了介入治疗风险,提高肾囊肿介入硬化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崔凯;李云云;胡达海;刘长林;罗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咽喉部癌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有日益增长的趋势,其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5.7%~7.6%,占耳鼻咽喉科恶性肿瘤的11%~22%[1],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提高喉癌患者生存率的主要手段,周到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对咽喉部癌手术患者的康复和提高术后的生存质量极为重要,而营养支持对术后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科自2006-2012年共收治咽喉部癌患者40例,在规范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同时,对患者鼻饲饮食营养效果密切观察,合理鼻饲饮食促进术后快速康复率达100%,对提升患者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科收治的40例咽喉癌患者的围手术期鼻饲营养饮食护理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梁素青;王保霞;何凤;田华;王晶晶;谢宏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采用足底内侧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足底内侧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14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结果 本组皮瓣完全成活13例,1例皮瓣远端部分组织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结论 足底内侧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系选用非负重供区,其组织结构与足跟近似,满足负重行走和感觉的功能需要.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对足部负重、感觉及外观影响很小,是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作者:赵遵江;张保德;刘勇;章荣涛;梁其国;胡育栋;徐良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在中医传统护理技能的启发下,探索预防骨折卧床患者便秘发生的中医护理方法.方法 将6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在常规指导基础上,应用中医护理技能指导患者自行完成系统的腹部按摩,预防便秘的发生;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指导.比较两组患者便秘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中医护理技能指导患者自行完成系统的腹部按摩,能有效地预防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甘谱琴;王永兴;郭梅;冯晶;党小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气管异物患儿40例,随机分为R组和F组,每组20例.均入室后吸入七氟醚,入睡后行静脉穿刺,静脉穿刺后停止吸入七氟醚.之后R组静脉注射1%利多卡因3 mg·kg-1,静脉泵注异丙酚50~150 μg·kg-1·min-1、瑞芬太尼0.1~0.5 μg·kg-1·min-1和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05 mg·kg-1维持麻醉(R组,n=20);F组静脉穿刺后不注射利多卡因,而是静脉泵注异丙酚50~150 μg·kg-1·min-1、静脉注射芬太尼2 μg·kg-1和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05 mg·kg-1维持麻醉(F组,n=20).术中经硬质支气管镜侧孔行高频通气.记录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比两组患儿术中体动、屏气呛咳、低氧饱和度(SpO2降至90%以下)、硬质气管镜退镜次数以及术后呛咳、躁动发生率,并比较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结果 两组术中患儿术中体动、低氧饱和度、支气管镜退镜次数、手术时间和术后躁动无统计学差别,R组术中、术后呛咳发生率少、苏醒更加迅速、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术中术后并发症少,苏醒迅速且苏醒质量高.
作者:宗志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切除结直肠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腹腔镜结肠镜治疗32例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双镜联合治疗平均手术时间100 mL,平均术中出血量50 mL,平均恢复半流饮食时间3 d,平均住院时间9 d.出现1例为吻合口漏.所有病例随访时间3~36个月,均无残留或复发、转移.结论 对小肿瘤和术前肠镜不能通过癌肿者实施双镜联合治疗,可准确病灶定位和排除近端多原发癌.
作者:汪泳;程云生;周连帮;于刚;万圣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该院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特点及耐药状况.方法 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该科住院的84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及血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4例均为单一菌种生长,其中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占88.1%,革兰阳性杆菌占2.4%,革兰阴性杆菌占9.5%;革兰阳性球菌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其中居前3位的分别为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耐药率在90%以上,主要敏感药物有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结论 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感染为本院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其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普遍耐药.血培养细菌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对指导治疗有着积极意义.
作者:操晓莉;陈梅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妊娠期急性阑尾炎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治疗21例,保守治疗2例;术后病理检查:单纯性阑尾炎4例,化脓性阑尾炎15例,坏疽性阑尾炎2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对孕妇及胎儿都会产生不利影响,明确诊断后,应尽早手术治疗.
作者:赵智毅;王晓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10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观察组48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静脉滴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缺血改善程度.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应用安全.
作者:冯俊;黄海涛;章美华;孙召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对照研究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内旋磨术(RA)治疗重度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2年9月期间,我院对107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中发现重度钙化、球囊无法充分扩张或支架无法通过的病变联合RA治疗,按介入径路不同,分为TRI组(经桡动脉途径,n=59)和TFI组(经股动脉途径,n=48),观察两组的有效性:旋磨成功率、支架植入成功率、术后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等,安全性:术中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及术后一年的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随访结果.结果 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的RA治疗的成功率均为100%(NS),支架植入成功率(100%和97.9%,P=0.265)、旋磨术后即刻总体并发症(15.3%和18.2%,P=0.675)、支架术后即刻总体并发症发生率(3.4%和4.2%,P=0.833)、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7.9%和16.7%,P=0.156)和一年随访的MACE发生率(3.4%和6.0%,P=0.516)差异无显著性,但桡动脉组在穿刺总体并发症发生率(3.4%和18.8%,P=0.009)、术后桡动脉组平均卧床时间(9.1±18.0)h和(38.4±25.8)h,P<0.001、平均住院天数(3.8±1.5)d和(5.3±1.7)d,P<0.001,显著优于股动脉组.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内旋RA治疗重度钙化病变同股动脉途径同样安全有效,而病人耐受性更佳.
作者:尤威;叶飞;陈绍良;吴志明;张俊杰;田乃亮;林松;刘志忠;许田;王蓉;徐海梅;刘玲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27例结核性腹膜炎临床特点、诊治进行分析,以提高对结核性腹膜炎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12年4月27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腹痛、腹胀、腹水、发热、乏力是结核性腹膜炎的主要临床特征,辅助检查腹水为渗出液,PPD多呈强阳性,血沉、C反应蛋白及CA125明显升高,27例中有18例行实验性抗痨治疗有效,结合随访确诊,一例行腹腔镜检查结合病理确诊,有5例因合并肺结核通过正规抗痨治疗随访确诊,3例手术病理确诊,其中1例误诊急性阑尾炎并伴有肺结核,另2例为青少年患者因盆腔占位行手术治疗病理确诊.结论 结核性腹膜炎诊断主要通过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及实验性抗痨治疗有效而确诊,少数患者通过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完善辅助检查减少误诊.
作者:汪发勇;汤海涛;潘宏年;王宝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年来该院血液科诊治的1 381例血液病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1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液系统疾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1.73%,其中急性白血病感染发生率高(18.16%),其次是多发性骨髓瘤(16.66%)、淋巴瘤(13.88%);发生院内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包括上下呼吸道)为主共69例(42.59%),发生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G-)为主,有27株(占58.69%),其中多重耐药菌(MDRO)菌株有13株(占15.43%).血液病发生院内感染与患者疾病类型、年龄、化疗后白细胞数量等因素具有直接相关性,且易出现MDRO感染.结论 及时准确地确诊血液系统疾病的类型,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治疗期间医务人员要加强环境控制及感染源控制,是预防和降低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作者:严红;赵海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0.2、0.4、0.6、0.8、1.0 μmol·L-1)的三氧化二砷作用于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24、48、72 h后的细胞增殖率,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作用于MDA-MB-231细胞24 h的PCNA水平.结果 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作用于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24、48、72 h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浓度的升高,细胞增殖抑制率增加,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以1.0 μmol·L-1三氧化二砷作用明显,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随着浓度的升高,PCNA 蛋白降低,其中以1.0 μmol·L-1三氧化二砷作用后明显.结论 三氧化二砷能促进MDA-MB-231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CNA表达的促凋亡途径有关.
作者:胡磊;章安庆;叶显道;侯亚峰;江颖;陆维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严重的并发症,处理不及时将危及母婴生命安全.由于妊娠期存在胎盘迁移现象,传统前置胎盘的确定必须在妊娠晚期,甚至临产时.如能了解影响胎盘迁移的因素,客观的评价和预测胎盘的迁移情况,早期预测前置胎盘发生的可能性,为临床准确、及时地诊断前置胎盘提供可靠依据,将更加有利于产前的处理,降低围产期风险.
作者:方明娣;姜凡;张新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32例术后发生肠瘘的结直肠癌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16例患者采用禁食,补液,抗炎,胃肠减压或外引流等基础治疗作为对照组,16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6 mg·d-1微量泵输入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肠瘘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对漏出液时行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漏出液血清淀粉酶及胆汁酸水平.结果 观察组恢复正常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及瘘口闭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血清淀粉酶、胆汁酸及红细胞比容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例发生并发症,对照组3例发生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瘘患者采用基础治疗的同时,辅以生长抑素治疗,可进一步减少消化液分泌,促进瘘口修复,缩短住院时间,疗效显著.
作者:孙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是一类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称[1]。脊髓损伤(SCI)是神经源性膀胱的常见原因之一,临床表现为尿储留、尿失禁、输尿管返流、肾积水等。传统观念认为副交感(胆碱能)神经和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是调节膀胱尿道功能的主要神经,近年来,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NANC)神经对下尿路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调控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就近年来NANC信号调控在下尿路及SCI神经源性膀胱中的相关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郑洁;郭海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2010年收集到的806份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 806份ADR中,老年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39.1%(316例);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多,占总例数的93%(749例);抗菌药引起的ADR多,占总例数的40.69%(328例);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损伤常见,占总例数的39.2%(316例).结论 继续做好并加强ADR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作者:李杰;王儒强;张士勇;韩一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造影剂肾病(CIN)是院内获得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预后较差,对其进行及时诊断及预防是有效处理CIN的关键.有可能早期诊断CIN的生物标志物包括胱抑索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白细胞介素18、肾损伤分子1、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等.该文对各种CIN早期诊断生物指标做一综述,探讨适合用于CIN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张婷;吴继雄;许邦龙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