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
目的 研究单芽狗脊蕨的化学成分.方法 使用色谱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波谱特征鉴定结构.结果 从其甲醇提取物中分离了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苯乙烯基-2-吡喃酮-4'-O-β-D-葡萄糖苷(Ⅰ)、坡那甾酮A(Ⅱ)、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苷(Ⅲ),芹菜素-7-O-α-L-鼠李糖基-(1→3)-O-α-L-鼠李糖苷(Ⅳ)、对苯甲酸鼠李糖醇苷(Ⅴ)、1-O-β-D-半乳糖-(6→1)-α-D-半乳糖-2,3-O-月桂酸甘油二酯(Ⅵ)、正丁基-O-α-D-呋喃果糖苷(Ⅶ)、正丁基-O-β-D-呋喃果糖苷(Ⅷ)、正丁基-O-β-D-吡喃果糖苷(Ⅸ)、十六烷醇(Ⅹ)、β-谷甾醇(Ⅺ)、胡萝卜苷(Ⅻ).结论 除化合物Ⅲ、Ⅺ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单芽狗脊蕨中分离得到.
作者:杨明惠;杨雪琼;张凤梅;杨亚滨;蔡乐;丁中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对热毒宁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查试验,建立定量检测热毒宁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试验方法.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动态浊度法.结果 热毒宁注射液在稀释至120倍时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法检测无干扰因素影响,内毒素回收率在50%~200%.结论 使用动态浊度法可以高效地测定热毒宁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
作者:刘涛;萧伟;王振中;万德光;彭国平;王永香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皂苷是存在于中药中的一类较复杂的糖苷类化合物.生物转化是利用各种酶体系对天然活性化合物进行合成与结构修饰.利用生物转化技术能对皂苷完成一些有机合成难以进行的反应,得到更具新药开发价值的目标化合物.综述近几年微生物和游离酶转化技术对皂苷结构修饰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生物转化研究的发展方向.
作者:韩斌青;冯冰;马百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七叶神安分散片中人参皂苷Rb3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 以水作为溶出介质,采用浆法,100 r/min,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参皂苷Rb3累积溶出率,绘制溶出曲线,并进行溶出度机制探讨.结果 人参皂苷Rb3在0.484~4.84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56%,RSD为1.21%.3批七叶神安分散片中人参皂苷Rb3 20 min的溶出量均达70%以上,体外释药行为理想且符合Higuchi方程释药模型.结论 所用方法具有灵敏、准确、快速的优点,适用于七叶神安分散片的溶出度控制.
作者:刘根才;戴德雄;朱莹;张慧慧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七叶神安分散片中人参皂苷Rb2的测定方法.方法 HPLC法测定,Kromatek C18色谱柱(250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冰乙酸(32:68:0.08)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03 nm;进样量:20μL.结果 人参皂苷Rb3线性范围为0.484~4.84μg,平均回收率99.04%,RSD为1.04%.结论 该方法可作为七叶神安分散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小白蒿Artemisia frigida氯仿和醋酸乙酯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和LH-20柱色谱法进行分离,运用各种波谱法和标准品对照法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果 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Ⅰ)、木犀草素(Ⅱ)、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Ⅲ)、5,7,3'-三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Ⅳ)、5,3'-二羟基-6,7,4'-三甲氧基黄酮(Ⅴ)、5,3'-二羟基-3,6,7,4'-四甲氧基黄酮(Ⅵ)、对甲基苯酚(Ⅶ)、7-羟基香豆素(Ⅷ)、7-甲氧基香豆素(Ⅸ)、咖啡酸(Ⅹ)、β-谷甾醇(Ⅺ)、6,7-二羟基香豆素(Ⅻ)、7-羟基-5,6-二甲氧基香豆素(Ⅻ).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作者:王青虎;王金辉;额尔登巴格那;塔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测定安神颗粒中金丝桃苷和芦丁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Dimark十八烷基键合硅胶色谱柱(200 mm×4.6 mm,5μm);柱温:40℃;流动相:甲醇-1%冰醋酸(28:72);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359 nm;进样量:20μL.结果 金丝桃苷和芦丁在2.246~5.242μg/mL和2.110~4.922μg/mL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 9和0.999 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4%、99.9%.结论 用此法测定安神颗粒中金丝桃苷和芦丁简单易行,结果准确.
作者:兰静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大接骨丹Torricellia angulata根皮的化学成分.方法 对大接骨丹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进行色谱分离,通过波谱分析或直接与对照品对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Ⅰ)、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Ⅱ)、硬脂酸(Ⅲ)、软脂酸(Ⅳ)、syringoylglycerol(Ⅴ)、2H-1-benzopyr-an-2-one(Ⅵ)、3,5-二甲氧基苯甲醛(Ⅶ)、β-胡萝卜苷(Ⅷ)、9H-pyrano[2,3-f]-1,4-benzodioxin-9-one(Ⅸ)、(E)-对甲基苯丙烯醛(Ⅹ)、7-羰基-β-胡萝卜苷(Ⅺ)、邻,对-二甲氧基苯甲酸(Ⅻ)、10-griselinosidic acid(ⅩⅢ).结论 化合物Ⅱ、Ⅴ~Ⅶ、Ⅸ~Ⅻ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Ⅵ、Ⅸ为首次从鞘柄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王燕燕;涂念;张勇慧;阮汉利;皮慧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藏药多舌飞蓬不同提取物的抗炎镇痛活性及急性毒性的差异.方法 样品经水提取,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制备多舌飞蓬不同提取物(EM1、EM2和EM3);运用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和二甲苯致耳肿胀复制炎症模型,冰醋酸和甲醛致疼痛小鼠模型,观察EM1、EM2、EM3的抗炎镇痛活性,并比较各提取物的急性毒性.结果 多舌飞蓬不同提取物均能减轻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廓肿胀度以及角叉菜胶诱导的小鼠足肿胀程度,均具有抑制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和甲醛所致小鼠足痛反应,表明多舌飞蓬不同提取物均有抗炎镇痛作用;小鼠ig给药EMl的LD50为原生药137.24 g/kg.给予EM2的LD50为原生药287.60 g/kg,给予EM3大剂量(原生药1 960 g/kg)后无动物死亡.结论 大孔吸附树脂能够有效富集多舌飞蓬中具有抗炎镇痛作用的黄酮类成分,并去除其毒性成分.
作者:张志锋;吴春蕾;刘圆;张浩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细柱五加叶中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贝壳杉烷酸[(-)-kaur-16-en-19-oic acid,Ⅰ]、槲皮素(quercetin,Ⅱ)、山柰酚(kaempferol,Ⅲ)、原儿茶酸(protoeatechuic acid,Ⅳ)、acankoreoside A(Ⅴ)、acantrifoside A(Ⅵ)、3α,11α-dihydroxy-20(29)-lupen-23,28-dioic acid(Ⅶ)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Ⅷ)、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Ⅸ)、棕榈酸(palmitic acid,Ⅹ)、芦丁(rutin,Ⅺ)、stigmast-5,22-dien-3-O-α-D-glucopyranoside(Ⅻ)、acankoreagenin(ⅩⅢ)、3,11-dihydroxy-23-oxo-20(29)一lupen-28-oic acid(ⅪⅤ)、3-hydroxy-23-oxo-20(29)-iupen-28-oic acid(ⅩⅤ)、三肉豆蔻酸甘油酯(myristin,ⅩⅥ)、细柱五加酸(acanthopanaxgric acid,ⅩⅦ).结论 化合物Ⅱ~Ⅳ、Ⅶ、Ⅺ、Ⅻ、、ⅪⅤ、ⅩⅤ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ⅩⅦ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细柱五加酸(acanthopanaxgrjc acid).
作者:安士影;钱士辉;蒋建勤;王康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为进一步探讨千金子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建立了千金子中4个二萜类化合物的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对千金子中该4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rx-C18,流动相为正己烷-醋酸乙酯-乙腈(87.5:10:2.5),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75 nm.结果 千金二萜醇-3,15-二乙酸-5-苯甲酸酯;7-羟基-千金二萜醇-二乙酸-二苯甲酸酯;17-羟基-异千金二萜醇-5,15,17-三乙酸-3-苯甲酸酯;6,20-环氧千金二萜醇苯乙酸二乙酸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30 1~3.011 μg,0.010 3~1.028μg,0.005 0~0.990μg,0.020 5~2.052μ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4.85%,101.81%,100.30%,101.86%(n=6).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二萜类成分是千金子的毒性成分,又是活性成分,本法为进一步控制千金子毒性提供了测定标准.
作者:郑飞龙;宁火华;马双成;罗跃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制备七叶神安分散片.方法 以崩解时间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选七叶神安分散片的处方.结果 选择以羧甲基淀粉钠为崩解剂,预胶化淀粉、微粉硅胶为填充剂,5%PVP 60%乙醇溶液为黏合剂,所制得的分散片3 min内全部崩解.结论 优选处方辅料种类及比例适宜,崩解时间符合要求,可为七叶神安分散片生产提供参考.
作者:黄瑞平;林佳苗;戴德雄;朱莹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定性分析细叶杜香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离鉴定,同时用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解析重叠色谱峰的二维色谱质谱数据,获取组分的色谱曲线和质谱.根据组分的质谱进行库相似性检索实现定性.结果 共分离解析出72种组分,其中40种组分在细叶杜香的相关GC-MS分析中未见报道.结论 GC-MS结合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分析细叶杜香挥发性成分可提供更多的信息.
作者:孙长海;杨伟丽;郑苹;方洪壮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验证利用基于人工免疫智能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抗感染中药新复方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伤寒论>中所载之经方作为中药复方训练样本,金黄色葡萄球菌腹腔感染实验动物模型ig给予各中药复方,取含药血清观察其抑菌效果,按抑菌力大小给以相应编码;将这些复方中各味中药的药性特征进行编码,输入一个神经网络,用人工免疫系统实现各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值优化,使之具备实现中药复方药性特征和抑菌力之间非线性映射的能力,提取出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中药复方的组方规律;然后由计算机随机生成复方,由系统根据预测的抑菌能力取排名靠前者输出得到计算机设计的抗感染中药复方,进行动物实验验证.结果经过验证,计算机所设计的复方可以有效提高小鼠含药血清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结论初步证明,计算机可以用于辅助设计抗感染中药新复方.
作者:缪珠雷;李玉虎;包寅;徐栋梁;张辉;王易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香加皮中宝藿苷-Ⅰ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分析不同质量浓度宝藿苷-Ⅰ(12.5、25、50 μg/mL)分别作用24、48、72 h后,对Eca-109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宝藿苷-Ⅰ对Eca-109细胞周期的影响;RT-PCR技术检测宝藿苷-Ⅰ对Eca-109细胞Cyclin B1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宝藿苷-Ⅰ对Eca-109细胞Cyclin B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25、50μg/mL宝藿苷-Ⅰ均可明显抑制Eca-109细胞的增殖(P<0.05),作用48 h的IC50为24.8μg/mL.25、50μg/mL宝藿苷-Ⅰ作用48 h后,随宝藿苷-Ⅰ质量浓度的增加,Eca-109细胞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G2/M期细胞比例明显提高,细胞的Cyclin B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香加皮宝藿苷-Ⅰ可抑制Eca-109细胞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该作用町能与下调细胞Cyclin B1表达有关.
作者:刘晓霞;刘红珍;陈剑华;陈育民;单保恩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以HPLC法同时测定小半夏汤中6-姜酚、6-姜醇的方法.方法 采用Kromasil C18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65:35);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体积流量:0.8 mL/min.结果 6-姜酚在1.273~11.457 μg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6-姜醇在0.444~3.996μg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n=5):6-姜酚为99.82%;6-姜醇为100.30%.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小半夏汤质量控制的方法.
作者:张科卫;吴皓;崔小兵 刊期: 2009年第10期
黄酮类化合物大量存在于植物界中,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可预防及治疗癌症、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口服给药后,大量黄酮类化合物存在生物利用度低的现象.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其吸收代谢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肠上皮细胞的ATP-依赖性外排转运体如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和细胞内的Ⅱ相代谢酶(UGT等)是影响黄酮肠吸收的主要因素.综述近年来外排转运体和代谢酶对黄酮类化合物肠吸收影响的研究概况,包括ATP-依赖性外排转运体与代谢酶的协同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对二者功能的调节作用等,以期为提高黄酮的生物利用度和临床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亚之;欧喜笑;郑颖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测定褪黑素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分析方法,分析并测定通过组培获得的贯叶连翘不同转基因株系及其亲本植株的褪黑素.方法 以Symmetry C18(150 mm×4.6 mm,5.0 μm)为色谱柱;100 mmol乙酸铵-甲醇(80:20)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65.8 nm.灵敏度为2.00 AUFS.结果 褪黑素浓度在20~500 ng/mL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9%(n=6),RSD为2.21%,小检出量为1.0 ng/mL褪黑素峰保留时间约为8.8 min.结论 该方法可以简便准确分析不同株系贯叶连翘中的褪黑激素的量;贯叶连翘YXu55(含庆大霉素抗性标记和AANAT-HIOMT基因)转基因株系的褪黑素的量均高于pZP122(仅含庆大霉素抗性标记,不含AANAT-HIOMT基因的空白质粒)转基因株系和未转基因的对照植株;而pZP122转基因株系褪黑素的跟未转基因的对照植株的量几乎相等.
作者:王英娟;郝建国;贾敬芬;岑举人;赵宇玮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芹菜素对大鼠脑匀浆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IDLPO)的抑制作用以及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实验用Fe2+诱导大鼠脑匀浆IDLPO反应,TBA试验测定不同质量浓度芹菜素和去铁胺干预的脑匀浆丙二醛(MDA)水平.体内实验采用改良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急性局灶性大鼠脑缺血模型,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脑组织TTC染色及电镜观察,观察芹菜素对不同再灌注时间(24、48、72 h)脑组织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结果 芹菜素能使大鼠脑匀浆的MDA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去铁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内实验模型组和芹菜素组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异常,TTC染色出现额颞顶叶和尾壳核梗死灶,电镜下模型组病变侧细胞内及间质水肿,呈空泡化,神经细胞均有核固缩表现;芹菜素组病变较之明显减轻.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芹菜素组各时间点MDA水平均有升高(P<0.01、0.05),模型72 h组较模型24、48 h组明显升高(P<0.01、0.05),芹菜素48、72 h组与相应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0.05);模型组和芹菜素组的SOD活性与假手术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0.05);芹菜素组(除24 h组)较相应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芹菜素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DLPO作用、螫合脑组织Fe2+及激活脑组织SOD的活性有关.
作者:刘婵;涂丰霞;陈翔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优选注射用川芎提取物的提取纯化方法.方法 以阿魏酸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优选提取工艺;以阿魏酸的转移率、杂质的清除效果和提取物的复溶性作为考察指标,应用大孔吸附树脂和聚酰胺吸附法对川芎提取物进行纯化,优选纯化条件.结果 以70%乙醇回流提取2次,阿魏酸提取率较高;将大孔吸附树脂法和聚酰胺吸附法联合使用纯化川芎提取物,阿魏酸的转移率可达90.3%,杂质清除效果和提取物复溶性良好.结论 以70%乙醇进行提取,大孔吸附树脂和聚酰胺吸附法联用进行纯化,所得川芎提取物可达到注射用要求.
作者:初阳;宋洪涛;李丹;鄢璐;刘丹;陈大为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