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比伐卢定在高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罗新林;刘强;王丽丽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比伐卢定, 高龄, 肝素,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应用比伐卢定抗凝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拟行PCI的年龄≥80岁ACS患者155例,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78例)及普通肝素组(77例).比较两组PCI术后24 h、30 d的主要心脑不良事件(MACCE)及出血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PCI术后24 h、30 d的MACCE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卢定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肝素组(P<0.001).结论 与普通肝素相比,比伐卢定在老年ACS接受PCI治疗的人群中,明显减少出血事件,且未增加MACCE发生率.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36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8例,两组的治疗方案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认知行为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护理干预前的HAMD评分、MMSE评分、NIHSS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HAMD和NIHSS评分较干预前和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MMSE和ADL评分较干预前和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且观察组GQOLI-74量表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障碍,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丽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低氧血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探讨术后低氧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总结术后低氧血症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6-2012年在该院以及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修期间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128例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机械通气(FiO2>45%)或面罩加鼻导管供氧(氧流量6 L·min-1)条件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PaO2低于[102-(0.33×年龄)mmHg]者,确诊为低氧血症.结果 12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共发生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35例,发生率为27.34%(35/128).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增高.低氧血症大多发生在术后第 1 天.患者为急诊手术、有吸烟史、合并高血压、合并肺部疾病、有急性心肌梗死史及有主动脉阻断与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 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和及时纠正低氧血症可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成功率.

    作者:汤俊毅;李文灿;陶选;郭少先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成人肠套叠22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3月-2012年12月来该科收治的22例成人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中术前明确诊断为肠套叠的14例,误诊为肠梗阻、阑尾炎、结肠癌或回盲部肿瘤等共6例,不能明确诊断的2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除1例患者外术后切口感染,余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随访3个月~3年,无复发患者.结论 成人肠套叠多由器质性病变引起,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较高,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手术是根本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昌立;陆玉长;蔡鲍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PBL教学方法在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的特点,结合目前泌尿外科临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PBL教学模式在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的作用.该文通过对外科学-泌尿外科章节分别采用以问题为基础(PBL)和以授课为基础(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的教学方法,比较PBL和传统LBL教学效果的差异.教学实践结果提示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优于LBL,其主要表现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临床分析能力、知识理解力和记忆力,以及活跃课题气氛等方面.

    作者:张贤生;高晶晶;杨佳佳;汤冬冬;史凯;郝宗耀;周骏;梁朝朝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苏贝止咳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

    目的 建立苏贝止咳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 (53:47:0.2);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 黄芩苷在0.115 6~3.70 μg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51%,RSD为0.88%.结论 该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可用于苏贝止咳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陈菡;罗京京;刘永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羊膜匀浆提取液与羊膜移植对大鼠碱烧伤后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比较

    目的 比较羊膜匀浆提取液和羊膜移植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使用3 mm直径圆形滤纸片浸入1 mol·L-1,NaOH溶液中60 s后放置于大鼠角膜中央建立右眼角膜碱烧伤模型.A组行PBS(磷酸缓冲盐溶液)液点眼,B组行羊膜移植术,C组行AM(羊膜匀浆提取液)点眼.通过裂隙灯显微镜观察三组的角膜新生血管情况.结果 碱烧伤后11 d,三组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分别为(49.12±2.05)、(35.17±1.95)、(34.04±1.37)mm2.B、C两组的新生血管面积比A组显著减少(qA、B=15.59,P A、B<0.001,qA、C=19.340 6,PA、C<0.001),而B、C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q=1.499 4,P>0.05).结论 新鲜人羊膜匀浆提取液与羊膜移植均能有效减少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作者:蒋峰;丁莉莉;薛春燕;黄振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东北地区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594例临床病例研究

    目的 分析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的临床特点,对于妊娠的影响及不同的影像学诊断准确率,以提高临床实际工作中对该类疾病的认知及诊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研究该院10年间(2002年9月-2012年9月)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生殖系统发育异常的女性患者.结果 (1)594例患者共表现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类型774例次,在594名患者中生殖系统单器官发育异常为441人,占74.24%(441/594),有7人表现出3重器官发育异常,占1.18%(7/594);发育异常类型中子宫发育异常多,占65.50%(507/774),输卵管发育异常、卵巢发育异常、宫颈缺如所占比例小,各为0.13%(1/774);(2)就诊年龄小者为出生后8个月,大者为61岁,平均年龄26岁,中位年龄为34.5岁,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青春期生育期,造成患者就诊较多的原因为腹痛20.03%(119/594),异常妊娠(反复自然流产、胚胎停止发育等)25.93%(154/594),原发不孕12.46%(74/594),原发闭经11.11%(66/594)等原因;(3)594例患者中有53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泌尿系统发育异常,占8.92%(53/594),265位患者既往曾经历原发不孕、自然流产、胚胎停止发育、早产、胎死宫内或异位妊娠等不良孕产事件发生;(4)在现有的辅助检查技术中,超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接近手术确诊率.在该研究中尤其在子宫发育异常中阳性率更是达到88.15%,但由于其显像技术的局限性,对于阴道发育异常,尤其是阴道纵隔、横隔、斜隔等阴道腔内发育异常,总检查阳性率较低,在检查阳性率上不如MRI具备准确性.结论 在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中,各类子宫发育异常较为常见,其中纵隔子宫的发病率高,生殖系统发育异常对于女性生育及精神心理影响重大,超声筛查法经济简便,可及时发现生殖系统的异常,及时治疗,根据异常类型采取个体化手术方案矫治,减少其对妊娠生理及心理造成的影响.

    作者:霍乃晨;银铎;张淑兰;王宁;李威;肖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HPLC法测定金花消痤丸中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的含量

    目的 建立金花消痤丸中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测定法.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含量: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0.1%磷酸-甲醇(24:7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结果 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分离完全,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6%、95.7%、97.4%、95.1%.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作者:汪艳;项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使用MED-LOGICS-7030刀片与NIDEK130标准刀片制作LASIK角膜瓣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atomileusis,LASIK)手术中,在NIDEK-MK 2000型微型角膜刀上使用美国MED-LOGICS公司ML7030CLBTM(-30)刀片制作超薄型角膜瓣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预测性.方法 将263例LASIK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使用ML7030CLBTM刀片以及NIDEK130标准刀片制作角膜瓣,术中使用A超角膜测厚仪,在制作角膜瓣前后进行角膜厚度测量并记录、推算角膜瓣厚度,将所得数据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L7030CLBTM刀片组平均角膜瓣厚度为(104.84±10.15)μm,130刀片组角膜瓣平均厚度(127.4±11.05)μm,两组间角膜瓣厚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ML7030CLBTM刀片第1次切削与第2次切削制作角膜瓣厚度基本相当(P>0.05);NIDEK 130标准刀片第1次切削与第2次切削所制作角膜瓣厚度存在差异(P<0.05).结论 在NIDEK-MK 2000型微型角膜刀系统上使用ML7030CLBTM刀片,可以制作出更薄的角膜瓣,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

    作者:陈文辉;高昭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肺挫伤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肺挫伤液体复苏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3月收住ICU的严重多发伤合并肺挫伤患者24例.所有病例在常规心电监护基础上,应用BioZ胸电生物阻抗法,进行无创学流动力学监测,选择有代表性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搏出量(SV)、心输出量(CO)、胸液水平(TFC)、外周血管阻力(SVR)进行统计分析,指导液体复苏,记录患者复苏结局等相应的临床情况.结果 液体复苏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示,在TFC与氧合指数方面,复苏前与复苏后相比,TFC增加及氧合指数下降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复苏后,HR、MAP、SV、CO、SVR以及剩余碱水平均较复苏前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肺挫伤液体复苏时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很好的临床指导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邵仁德;汪文杰;程乐平;鲁厚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葛根素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对3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早期DN诊断标准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糖尿病教育、降血糖、贝那普利片控制血压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疗程为14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优于对照组的65.71 % (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明显降低UAER(P<0.01),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治疗组降低UAER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DN疗效确切.

    作者:周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NSCLC辅助化疗的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

    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综合性治疗,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术后辅助化疗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部分NSCLC患者的术后生存期,但大多数肺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期并没有根本性的提高.近年来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我们发现非小细胞肺癌可能是一组在遗传学上完全不同的疾病,这导致了细胞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和病理分期均相同的患者,对同种化疗方案的疗效存在不同甚至相反的结果.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针对NSCLC患者的一些具有疗效预测性的分子标志物,通过这些分子标志物,笔者成功地将相同组织学类型的NSCLC分成不同的亚型,从而实现肺癌的个体化治疗,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正华;魏大中;徐美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两种透析方式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两种替代治疗的死亡原因,比较他们的死因差异,探寻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1年6月-2011年6月间接受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PD)治疗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死亡患者52例,比较两组平均动脉压、血浆白蛋白、血脂等生化指标,并分析他们的死亡原因,比较死亡差异和第1、2、3、4、5年的生存率.结果 HD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血清白蛋白水平较PD组明显升高,甘油三酯水平较PD组低,两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血红蛋白、胆固醇及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D组死于感染占55.56%,其次为心血管疾病11.11%.而HD组死因首位为心血管疾病36%,其次为感染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脑血管疾病、营养不良、消化道出血、恶性肿瘤和其他原因死亡率相当,无统计学意义.透析开始1、2年两组生存率相当,但2年后PD组生存率低于H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D组存活4、5年的例数较PD组多,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行替代治疗的两组死亡原因都以感染和心血管并发症为主.提示预防和及早控制感染及心血管并发症,有助于提高ESDN患者生存率.

    作者:段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雷贝拉唑联合不同抗生素序贯治疗幽门螺杆菌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联合不同抗生素序贯治疗幽门螺杆菌(Hp)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92例Hp感染患者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以雷贝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观察组给予雷贝拉唑联合不同抗生素序贯疗法,观察两组患者Hp根治率、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Hp根治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84%(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贝拉唑联合不同抗生素序贯治疗Hp感染可提高Hp根治率、降低复发率,且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林;陈亮;詹志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鼻内窥镜下治疗隐蔽部位鼻出血70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隐蔽部位鼻出血常见的出血部位及疗效分析.方法 对70例隐蔽鼻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岀血部位为:嗅裂鼻中隔面27例(38.6%);下鼻道后穹窿部19例(27.1%);鼻中隔中后部12例(17.1%);中鼻道后部8例(11.6%);蝶窦前壁1例(1.4%);下鼻道前端1例(1.4%);鼻底部1例(1.4%);吴氏静脉丛1例(1.4%).70例患者均找到出血点,电凝或局部填塞止血,1次治愈67例,2次治愈3例;总有效率100%,随访2个月无复发.结论 鼻内镜技术可准确发现隐蔽性鼻出血的岀血部位,并对岀血部位进行准确电凝或填塞,疗效确切.

    作者:曹峰;徐明安;周汝环;张雁冰;邵成奇;李坤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一日留置针与钢针在静脉化疗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 通过对比输液室静脉化疗患者中应用一日留置针与钢针的情况,观察比较静脉炎和化疗药物渗漏的发生率,寻找合理的穿刺工具,以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120例肿瘤患者分成2组,57例使用一日静脉留置针输液作为观察组,63例使用头皮针输液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化疗药物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化疗药物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输液室使用一日静脉留置针输液可有效预防化疗药物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提高护理的安全性.

    作者:张小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西拉普利联合参麦注射液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西拉普利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给予西拉普利治疗,B组42例给予西拉普利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心功能改变.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B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小于A组(P<0.05);B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搏量(CO)、心脏指数(CI)均高于A组(P<0.05).结论 西拉普利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HF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杨培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安徽省新修订药品GMP认证检查缺陷项目分析

    该文通过对新修订药品GMP实施以来对安徽省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现场检查中发现的缺陷项目进行分析,探究安徽省药品生产企业实施新修订药品GMP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作者:胡士高;窦颖辉;罗京京;杨士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阴干过程中黄芪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增长与下降趋势

    目的 新鲜药材尤其是宿根类药材在采后干燥过程中可能会启动抗干旱胁迫机制,从而诱导活性成分的产生和升高.为进一步验证这一假设,对黄芪阴干过程中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自然阴干过程中,新鲜黄芪根中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7-O-β-葡萄糖苷、黄芪甲苷和黄芪皂苷Ⅱ四种主要成分的含量.同时对阴干过程中药材总酚含量以及相应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 在整个阴干过程中四种活性成分及总酚含量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同时,清除自由基(DPPH和O-2♂)和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在阴干初期均显著升高,后期缓慢降低,但仍然比新鲜样品有显著升高.结论 在干燥初期由于黄芪根启动抗干旱胁迫机制,诱导活性成分的大量升高,同时抗氧化能力也大大升高.

    作者:焦广睿;周国军;李焱;秦民坚;周铜水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骨科创面中应用与护理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应用于皮肤坏死、开放性骨折、毁损伤、皮肤撕脱伤、压疮等骨科创面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6月该院骨科创面患者131例,其中应用VSD护理(观察组)71例与传统创面换药护理(对照组)60例,比较两组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瘢痕形成、疼痛程度等指标,观察其临床治疗与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缩短、换药次数均较对照组减少(P<0.01);创面瘢痕形成、疼痛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愈后良好疗效满意.结论 及时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情况,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疗效、促进创面愈合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伦兰;甘玉云;汪亚兵;张凡;祁金梅;丁晓云;刘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