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乃晨;银铎;张淑兰;王宁;李威;肖倩
目的 通过对比输液室静脉化疗患者中应用一日留置针与钢针的情况,观察比较静脉炎和化疗药物渗漏的发生率,寻找合理的穿刺工具,以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120例肿瘤患者分成2组,57例使用一日静脉留置针输液作为观察组,63例使用头皮针输液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化疗药物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化疗药物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输液室使用一日静脉留置针输液可有效预防化疗药物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提高护理的安全性.
作者:张小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直径较大、位置特殊、数目较多的复杂性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技巧.方法 直径≥7~8 cm肌瘤、子宫峡部肌瘤、前,后壁近宫颈处肌瘤、阔韧带肌瘤、数目>3个多个肌瘤共50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并对上述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4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中转开腹2例,平均手术时间(83.9±20.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02.6±10.8)mL.术后腹壁穿刺孔皮下瘀血2例,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下复杂性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但医师应具备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及熟练的镜下缝合技术.
作者:周静;刘华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嗜铬细胞瘤是肾上腺髓质来源的一种产生儿茶酚胺并引起高血压的少见肿瘤,嗜铬细胞瘤合并妊娠则更加少见,大约50 000个足月妊娠中有1例发生[1].临床上常出现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现笔者将所经治的1例分娩诱发嗜铬细胞瘤危象的孕妇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以期能够对临床诊断有所帮助.
作者:张萍;潘天荣;杜益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苏贝止咳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 (53:47:0.2);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 黄芩苷在0.115 6~3.70 μg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51%,RSD为0.88%.结论 该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可用于苏贝止咳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陈菡;罗京京;刘永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改良喉罩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活检、小剂量灌洗等治疗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拟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25例,ASAⅠ~Ⅲ级,年龄21~80岁,在静脉快速诱导下插入喉罩,连接三通导管,一端接麻醉机控制通气,从另一端带有硅胶密封口处置入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检查、活检和灌洗等操作.术中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 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等循环指标平稳,SpO2维持良好,气道峰压和PETCO2均无明显改变,呼吸道通畅,无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结论 改良喉罩控制通气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中的呼吸管理安全、可靠、效果满意.
作者:许毓光;王双琴;付冬林;谭贤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金花消痤丸中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测定法.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含量: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0.1%磷酸-甲醇(24:7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结果 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分离完全,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6%、95.7%、97.4%、95.1%.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作者:汪艳;项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减少胺碘酮在静脉输注过程中所致的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通过将48例使用微电脑输液泵静脉泵入胺碘酮注射液的病例随机分为集束护理组及常规护理组,集束护理组的病人双侧颈外静脉留置BD浅静脉留置针并每隔12 h交替输注胺碘酮,浅静脉留置针的贴膜改为康慧尔透明贴,常规护理组在上肢粗直血管留置BD浅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注,浅静脉的贴膜为3 M的透明敷贴.结果 通过集束护理策略明显减少了胺碘酮在浅静脉输注过程中的静脉炎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集束化护理措施方便、易行、安全可以广泛用于临床输注胺碘酮,减少输注胺碘酮的并发症.
作者:方淑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宣木瓜药材中五种有机酸(莽草酸、苹果酸、柠檬酸、绿原酸、咖啡酸)和原儿茶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250 mm ×4.6 mm,5 μm);流动相A:0.5%磷酸二氢铵溶液(磷酸调节pH值至2.40);流动相B:乙腈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4 nm;流速:1.0 mL·min-1;进样量:10 μL;柱温:30℃.结果 莽草酸、苹果酸、柠檬酸、绿原酸、咖啡酸五种有机酸和原儿茶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49 5~0.371 g·L-1(r=1.000 0),0.066 3~0.358 g·L-1(r= 0.988 9),0.067 5~0.352 g·L-1(r= 0.995 7),0.009 9~0.080 2 g·L-1 (r=0.991 0),0.008 81~0.062 2 g·L-1(r= 0.992 1),0.010 1~0.090 2 g·L-1 (r=0.993 3),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2%(RSD=2.0%)、99.6%(RSD =4.1%)、101.0 %(RSD =1.6%)、98.4%(RSD =2.3%)、99.5%(RSD =2.1%)、101.0%(RSD =1.4%).结论 该实验建立了同时测定木瓜中五种有机酸和原儿茶酸的HPLC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可靠,灵敏度较高,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宣木瓜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丁小娟;丁珊珊;吕凌;崔颖;王辉;张毅;陈师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两种替代治疗的死亡原因,比较他们的死因差异,探寻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1年6月-2011年6月间接受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PD)治疗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死亡患者52例,比较两组平均动脉压、血浆白蛋白、血脂等生化指标,并分析他们的死亡原因,比较死亡差异和第1、2、3、4、5年的生存率.结果 HD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血清白蛋白水平较PD组明显升高,甘油三酯水平较PD组低,两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血红蛋白、胆固醇及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D组死于感染占55.56%,其次为心血管疾病11.11%.而HD组死因首位为心血管疾病36%,其次为感染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脑血管疾病、营养不良、消化道出血、恶性肿瘤和其他原因死亡率相当,无统计学意义.透析开始1、2年两组生存率相当,但2年后PD组生存率低于H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D组存活4、5年的例数较PD组多,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行替代治疗的两组死亡原因都以感染和心血管并发症为主.提示预防和及早控制感染及心血管并发症,有助于提高ESDN患者生存率.
作者:段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从中药中寻找有效成分是研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新药的一条重要的途径,近年来不论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肾病并发症的临床运用,还是有关中药有效成分在防治糖尿病肾病方面的实验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特别是中药有效成分防治糖尿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该文就中药有效成分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近况作一综述,旨在为开展单一成分的临床研究和新的中药制剂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陈曦;汪永忠;段贤春;姚先梅;韩燕全;吴健;高家荣;方朝晖;夏伦祝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斑块形成的关系,以及影响IMT和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0例T2DM患者及50例正常人(NGT)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测,对颈总动脉IMT及颈内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的斑块进行比较,并计算IMT厚度和斑块数量;同时比较两组BMI、FPG、HbA1c、TG、TC、HDL-C、LDL-C水平的差异.结果 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吸烟史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T2DM组颈动脉IMT高于NGT组(P<0.01),两组血管狭窄及斑块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BMI、FPG、HbA1c、TG、LDL-C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结论 T2DM与颈动脉IMT增厚及斑块形成有显著相关性.BMI、FPG、HbA1c、TG、LDL-C是T2DM患者颈动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范青云;方朝晖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可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房颤导管消融治疗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及新术式被用于临床.尽管存在着心脏压塞、肺静脉狭窄等并发症,但导管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多项研究证实,现已逐渐成为房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该文对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机制、消融技术、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综述如下.
作者:沈启明;刘伏元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阳性表达,以及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的异常表达与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1例肺腺癌标本中MMP-9、TIMP-1及E-cad的表达水平.结果 31例肺癌组织中,MMP-9和TIMP-1的阳性表达率及E-cad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70.9% 、54.8%和67.7%.MMP-9和TIMP-1的高表达及E-cad的异常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有差异(P<0.01,P<0.05,P<0.05).不同病理学分级之间E-cad的异常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MP-9、TIMP-1的阳性表达率在肺腺癌不同分级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MP-9、TIMP-1及E-cad的异常表达与肺腺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可能用于肺腺癌的临床预后的诊断.
作者:李艳;高习文;颜志军;黄绍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普通外科学是临床教学的重要内容,病种多,内容复杂,教学难度较大.场景式CBL 教学法是在真实医疗工作环境下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能够克服传统教学的缺点,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和教学质量,适合普通外科学临床教学实施.
作者:宋文杰;郭恒;李霄;何勇;窦科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法 对41例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进行全身抗感染及腰穿鞘内注射治疗.结果 41例患者中痊愈36例,平均疗程(15±3.26)d,自动出院5例.结论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选择合理有效的抗感染治疗药物及方法,可提高颅内感染治愈率.
作者:罗卫;刘晓燕;胡珍渊;王更新;张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的临床特点,对于妊娠的影响及不同的影像学诊断准确率,以提高临床实际工作中对该类疾病的认知及诊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研究该院10年间(2002年9月-2012年9月)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生殖系统发育异常的女性患者.结果 (1)594例患者共表现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类型774例次,在594名患者中生殖系统单器官发育异常为441人,占74.24%(441/594),有7人表现出3重器官发育异常,占1.18%(7/594);发育异常类型中子宫发育异常多,占65.50%(507/774),输卵管发育异常、卵巢发育异常、宫颈缺如所占比例小,各为0.13%(1/774);(2)就诊年龄小者为出生后8个月,大者为61岁,平均年龄26岁,中位年龄为34.5岁,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青春期生育期,造成患者就诊较多的原因为腹痛20.03%(119/594),异常妊娠(反复自然流产、胚胎停止发育等)25.93%(154/594),原发不孕12.46%(74/594),原发闭经11.11%(66/594)等原因;(3)594例患者中有53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泌尿系统发育异常,占8.92%(53/594),265位患者既往曾经历原发不孕、自然流产、胚胎停止发育、早产、胎死宫内或异位妊娠等不良孕产事件发生;(4)在现有的辅助检查技术中,超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接近手术确诊率.在该研究中尤其在子宫发育异常中阳性率更是达到88.15%,但由于其显像技术的局限性,对于阴道发育异常,尤其是阴道纵隔、横隔、斜隔等阴道腔内发育异常,总检查阳性率较低,在检查阳性率上不如MRI具备准确性.结论 在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中,各类子宫发育异常较为常见,其中纵隔子宫的发病率高,生殖系统发育异常对于女性生育及精神心理影响重大,超声筛查法经济简便,可及时发现生殖系统的异常,及时治疗,根据异常类型采取个体化手术方案矫治,减少其对妊娠生理及心理造成的影响.
作者:霍乃晨;银铎;张淑兰;王宁;李威;肖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复习536例乳腺癌的档案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乳腺癌主要集中在30~59岁的年龄段(占75.3%),约8.6%的患者有乳腺良性疾病史,214例患者淋巴结无癌转移(占46.2%),ER、PR及CEA阳性率分别为57.3%、60.1%及62.4%,CEA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良性乳腺疾病史可能是乳腺癌的病因之一,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分期Ⅲ~Ⅳ期和肿瘤大于5 cm的患者生存率低,ER及PR阳性患者生存率高.
作者:王红群;李道旺;吴正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一种盐酸二甲双胍微孔型渗透泵控释片的制备方法并研究其释药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聚醋酸乙烯酯水分散体为控释材料制备盐酸二甲双胍渗透泵控释片,考察增塑剂、致孔剂、溶出介质等因素对药物溶出的影响.结果 以聚醋酸乙烯酯水分散体包衣制得盐酸二甲双胍渗透泵控释片的可实现稳定的零级释放.结论 聚醋酸乙烯酯可用于制备微孔型渗透泵制剂,该制备方案有望为渗透泵制剂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作者:刘羽;翟光喜;周国勤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根据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的特点,结合目前泌尿外科临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PBL教学模式在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的作用.该文通过对外科学-泌尿外科章节分别采用以问题为基础(PBL)和以授课为基础(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的教学方法,比较PBL和传统LBL教学效果的差异.教学实践结果提示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优于LBL,其主要表现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临床分析能力、知识理解力和记忆力,以及活跃课题气氛等方面.
作者:张贤生;高晶晶;杨佳佳;汤冬冬;史凯;郝宗耀;周骏;梁朝朝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该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该院2012年1-3月222例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患者的病原学监测和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联合用药等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7%(222/228),使用的抗菌药物涉及7类20种.联合用药率为80%(180/222).病原学送检率92%(204/222),阳性率16%(33/222).DDDs排序前3位的抗菌药物分别是左氧氟沙星、异帕米星、头孢替安.结论 该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作者:李明山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