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峰;徐明安;周汝环;张雁冰;邵成奇;李坤军
目的 探讨中医药三联疗法联合系统护理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42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71例)和对照组(7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自拟消癖饮口服治疗,干预组采用中药内服、外敷及理疗等三联疗法,同时结合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乳房肿块直径及疼痛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8.7%,显著高于对照组71.8%(χ2=3.93,P<0.05);治疗后,两组乳房肿块直径、乳痛程度均明显改善(P<0.05),且干预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中医药三联疗法联合系统护理治疗乳腺增生可有效缩短治疗周期,消除乳房肿块,缓解乳房疼痛.
作者:李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颈椎病分型中严重的一种类型,是由于颈髓受压导致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CSM起病隐袭、症状和体征多变[1-3],病程变化不定[4],有些患者的病情长而始终保持发病初期的临床表现,有些则可能在几个月内急剧恶化.因此,临床医生很难早期诊断以及对这种病程发展做出预后评估.影像学检查能作出定性和解剖学定位诊断,是CSM的常规检查手段,但无法对脊髓的功能状态进行定量分析,不能准确进行预后评价[5].CSM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能较大程度的改善了患者
作者:杨梅;陈惠德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的临床特点,对于妊娠的影响及不同的影像学诊断准确率,以提高临床实际工作中对该类疾病的认知及诊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研究该院10年间(2002年9月-2012年9月)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生殖系统发育异常的女性患者.结果 (1)594例患者共表现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类型774例次,在594名患者中生殖系统单器官发育异常为441人,占74.24%(441/594),有7人表现出3重器官发育异常,占1.18%(7/594);发育异常类型中子宫发育异常多,占65.50%(507/774),输卵管发育异常、卵巢发育异常、宫颈缺如所占比例小,各为0.13%(1/774);(2)就诊年龄小者为出生后8个月,大者为61岁,平均年龄26岁,中位年龄为34.5岁,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青春期生育期,造成患者就诊较多的原因为腹痛20.03%(119/594),异常妊娠(反复自然流产、胚胎停止发育等)25.93%(154/594),原发不孕12.46%(74/594),原发闭经11.11%(66/594)等原因;(3)594例患者中有53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泌尿系统发育异常,占8.92%(53/594),265位患者既往曾经历原发不孕、自然流产、胚胎停止发育、早产、胎死宫内或异位妊娠等不良孕产事件发生;(4)在现有的辅助检查技术中,超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接近手术确诊率.在该研究中尤其在子宫发育异常中阳性率更是达到88.15%,但由于其显像技术的局限性,对于阴道发育异常,尤其是阴道纵隔、横隔、斜隔等阴道腔内发育异常,总检查阳性率较低,在检查阳性率上不如MRI具备准确性.结论 在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中,各类子宫发育异常较为常见,其中纵隔子宫的发病率高,生殖系统发育异常对于女性生育及精神心理影响重大,超声筛查法经济简便,可及时发现生殖系统的异常,及时治疗,根据异常类型采取个体化手术方案矫治,减少其对妊娠生理及心理造成的影响.
作者:霍乃晨;银铎;张淑兰;王宁;李威;肖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早期DN诊断标准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糖尿病教育、降血糖、贝那普利片控制血压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疗程为14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优于对照组的65.71 % (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明显降低UAER(P<0.01),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治疗组降低UAER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DN疗效确切.
作者:周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该文通过对新修订药品GMP实施以来对安徽省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现场检查中发现的缺陷项目进行分析,探究安徽省药品生产企业实施新修订药品GMP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作者:胡士高;窦颖辉;罗京京;杨士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川芎茶调散中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方法 Hypersil ODS2(1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62:38),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为20 μL.结果 欧前胡素在1.064~31.92 mg·L-1 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异欧前胡素在1.090~32.70 mg·L-1 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3).欧前胡素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n=9),RSD=0.64%;异欧前胡素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n=9),RSD=1.65%.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稳定,适用于川芎茶调散中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代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遗传性血色病(Hereditary Hemochromatosis,HH)是一种我国少见的遗传性铁过载性疾病.血色病的基因包括HFE、TfR2、HJV、FPN及HAMP.虽然存在不同的基因位点突变,但血色病具有相似的病理生理--大量铁沉积在肝、心、胰腺等实质脏器细胞,造成组织纤维化和结构改变,终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该文就新的血色病遗传机制进行综述,以提高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董松武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可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房颤导管消融治疗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及新术式被用于临床.尽管存在着心脏压塞、肺静脉狭窄等并发症,但导管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多项研究证实,现已逐渐成为房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该文对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机制、消融技术、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综述如下.
作者:沈启明;刘伏元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与探讨吗丁啉片在正常人体内的药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依照两制剂双周期的自身相对照交叉的试验方法,选择20例身体健康的志愿者,均为男性,使其分别接受单剂量口服试制剂吗丁啉片与参比制剂吗丁啉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人,观察组先口服受试制剂,之后服用参比制剂;对照组先服用参比制剂,之后服用受试制剂,以7 d为一清洗期.用HPLC法对血药浓度进行测定,并对药代动力学参数加以计算,对两种制剂生物等效性予以评价.结果 口服试制剂吗丁啉片20 mg后,其药代动力学参数:t1/2为(9.15±0.78)h、Tmax为(0.76±0.25)h、Cmax为(28.95±4.07)μg·L-1、AUC0-t为(144.37±30.95)μg·h-1·L-1;服用参比制剂吗丁啉片20 mg之后,其药代动力学参数:t1/2为(8.59±1.11)h、Tmax为(0.78±0.33)h、Cmax为(29.63±5.02)μg·L-1、AUC0-1为(140.52±31.14)μg·h-1·L-1.用AUC0-t计算得出,和参比制剂比较,受试制剂中的吗丁啉片相对生物利用度平均为(103.1±5.5)%.结论 由该次研究可得出,两种吗丁啉存在生物等效性.
作者:白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芬太尼或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喉罩置入时的理想麻醉诱导方法.方法 6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拟行喉罩置入的患儿,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n=30)和氯胺酮组(K组,n =30),两组患儿分别静脉注射芬太尼2 μg·kg-1或氯胺酮0.5 mg·kg-1,然后静脉注射丙泊酚3.5 mg·kg-1,90 s后行喉罩(LMA)置入.分别记录LMA置入前的血压(BP)和心率(HR)作为基础值以及LMA插入后1、3、5 min的BP和HR;主观分级并记录LMA置入后抗张口、抗插入、吞咽、咳嗽/作呕、头部和肢体运动、喉痉挛的发生情况;记录LMA置入后呼吸暂停的持续时间和发生率;LMA一次性置入成功率、追加丙泊酚后LMA置入成功率及改气管插管病例数和发生率.结果 两组间抗张口、抗LMA置入和吞咽的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F组和K组在咳嗽/作呕、肢体/头部运动、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分别为7%/27%、64%/76%、80%/50%;两组均没有喉痉挛发生.与F组比较,K组在同时点的HR、BP较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芬太尼(2 μg·kg-1)联合丙泊酚较氯胺酮(0.5 mg·kg-1)联合丙泊酚的麻醉诱导方法,能提供较好的的小儿LMA置入条件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闵新康;邓小强;张雷;胡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麻醉单肺通气期间应用帕瑞昔布钠、乌司他丁对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50例,年龄在36~46岁,ASA分级I ~Ⅱ级,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A组)和帕瑞昔布钠组(B组),每组25例.单肺通气时A组应用乌司他丁50 U,B组应用帕瑞昔布钠40 mg,分别加于100 mL生理盐水中滴注.测定麻醉诱导后(T1)、30 min (T2)、60 min(T3)及恢复双肺通气30 min(T4)时CVP、HR、MAP和气道平均压(Mean),同时采集颈内静脉和桡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 与T1时比较,两组T2~5时Pmean和Qs/Qt均升高(P<0.05);两组间各时点Pmean 、Qs/Qt、CVP、HR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过程中应用乌司他丁与帕瑞昔布钠对肺内分流影响几乎相同.
作者:吴博;夏晓琼;陶志国;宋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综合性治疗,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术后辅助化疗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部分NSCLC患者的术后生存期,但大多数肺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期并没有根本性的提高.近年来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我们发现非小细胞肺癌可能是一组在遗传学上完全不同的疾病,这导致了细胞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和病理分期均相同的患者,对同种化疗方案的疗效存在不同甚至相反的结果.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针对NSCLC患者的一些具有疗效预测性的分子标志物,通过这些分子标志物,笔者成功地将相同组织学类型的NSCLC分成不同的亚型,从而实现肺癌的个体化治疗,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正华;魏大中;徐美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复习536例乳腺癌的档案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乳腺癌主要集中在30~59岁的年龄段(占75.3%),约8.6%的患者有乳腺良性疾病史,214例患者淋巴结无癌转移(占46.2%),ER、PR及CEA阳性率分别为57.3%、60.1%及62.4%,CEA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良性乳腺疾病史可能是乳腺癌的病因之一,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分期Ⅲ~Ⅳ期和肿瘤大于5 cm的患者生存率低,ER及PR阳性患者生存率高.
作者:王红群;李道旺;吴正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比输液室静脉化疗患者中应用一日留置针与钢针的情况,观察比较静脉炎和化疗药物渗漏的发生率,寻找合理的穿刺工具,以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120例肿瘤患者分成2组,57例使用一日静脉留置针输液作为观察组,63例使用头皮针输液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化疗药物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化疗药物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输液室使用一日静脉留置针输液可有效预防化疗药物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提高护理的安全性.
作者:张小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atomileusis,LASIK)手术中,在NIDEK-MK 2000型微型角膜刀上使用美国MED-LOGICS公司ML7030CLBTM(-30)刀片制作超薄型角膜瓣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预测性.方法 将263例LASIK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使用ML7030CLBTM刀片以及NIDEK130标准刀片制作角膜瓣,术中使用A超角膜测厚仪,在制作角膜瓣前后进行角膜厚度测量并记录、推算角膜瓣厚度,将所得数据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L7030CLBTM刀片组平均角膜瓣厚度为(104.84±10.15)μm,130刀片组角膜瓣平均厚度(127.4±11.05)μm,两组间角膜瓣厚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ML7030CLBTM刀片第1次切削与第2次切削制作角膜瓣厚度基本相当(P>0.05);NIDEK 130标准刀片第1次切削与第2次切削所制作角膜瓣厚度存在差异(P<0.05).结论 在NIDEK-MK 2000型微型角膜刀系统上使用ML7030CLBTM刀片,可以制作出更薄的角膜瓣,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
作者:陈文辉;高昭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对国产三家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和苏州卫材原研片的释放度进行比较.方法 参照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标准采用不同条件进行释放度考察.结果 国内三家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和苏州卫材原研片在不同介质中的释放度相似.结论 我国上市药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释放与苏州卫材原研一致.
作者:徐红慧;黄树青;陈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患者和家属对约束带使用认知及需求,论证制定约束带使用规范的重要性.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该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曾经使用和正在使用约束带的780例患者和/或家属对于约束带使用现状、使用规范和知情同意等方面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医务人员在使用约束前告知采用知情同意书的占13%,口头告知的占87%.约束期间有27.7%的患者出现愤怒、烦躁、拒绝使用的抵触情绪,89.9%的患者在出现抵触情绪后继续使用约束带.21.5%的患者在被约束的过程中因为不能理解而因此对医护人员产生质疑、投诉或纠纷.71.5%的患方认为应该在使用约束带前履行书面的知情同意;78%的患方认为院方有必要制定约束带使用规范;38.8%的患方认为能通过心理安慰代替身体约束;且持此种观点的在学历和年龄层次上表现出差异(P<0.01).结论 医务人员在使用约束带前知情同意告知方式不规范;患方认为可以通过心理安慰代替身体约束使约束带的使用陷入伦理困境;约束带使用知情同意书和规范的制定势在必行.
作者:李林;季梅丽;俞颖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斑块形成的关系,以及影响IMT和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0例T2DM患者及50例正常人(NGT)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测,对颈总动脉IMT及颈内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的斑块进行比较,并计算IMT厚度和斑块数量;同时比较两组BMI、FPG、HbA1c、TG、TC、HDL-C、LDL-C水平的差异.结果 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吸烟史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T2DM组颈动脉IMT高于NGT组(P<0.01),两组血管狭窄及斑块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BMI、FPG、HbA1c、TG、LDL-C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结论 T2DM与颈动脉IMT增厚及斑块形成有显著相关性.BMI、FPG、HbA1c、TG、LDL-C是T2DM患者颈动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范青云;方朝晖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处理.方法 总结分析2000年1月-2012年2月226例困难LC的临床资料,探讨降低中转开腹率及减少手术并发症的方法.结果 胆囊颈部和胆囊管结石嵌顿125例,胆囊炎急性发作致胆囊三角解剖关系不清71例,萎缩性结石性胆囊炎30例.中转开腹23例,其中胆囊三角解剖不清无法分离显露10例;急性胆囊炎,胆囊与周围组织致密黏连,无法分离显露胆囊6例;胆囊萎缩、胆囊三角纤维化无解剖层次5例;胆囊床渗血不止2例.术后胆漏2例,经引流胆漏停止10 d后拔除引流管.226例住院时间5~13 d,平均7 d.182例随访3~12个月,无胆道损伤发生.有1例术后2周再次出现腹痛经磁共振检查(MRCP)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位置较低且汇合处胆囊管残留结石嵌顿,经开腹手术取出结石.结论 困难LC,术中充分细致解剖、严密止血、镜下缝合等方法,大多可以安全完成.但对认为不安全的LC及时中转为开腹胆囊切除术,有利于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尹志强;雷春;章安庆;叶显道;侯亚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临床药理学实验是临床药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临床药理学教材的改编和发展,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该文阐述了在临床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几点尝试,包括对增加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优化考核与激励机制.
作者:吴宝明;李俊;吕雄文;张磊;黄晓晖;黄艳;黄成;彭磊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