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气通络方配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赵小敏

关键词:益气通络方, 芪参益气滴丸, 治疗, 冠心病心绞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肌缺血缺氧, 现报告如下, 血管狭窄, 临床症状, 心电图, 对照组, 阻塞, 中药, 西药
摘要: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血管狭窄、阻塞不畅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临床综合征.笔者自拟中药益气通络方配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并与西药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的改善,现报告如下.
中草药杂志相关文献
  • 宽叶荨麻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 研究宽叶荨麻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多种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以及和对照品对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宽叶荨麻地上部分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3β-羟基-5-烯-欧洲桤木烷醇(Ⅰ)、豆甾-4-烯-3-酮(Ⅱ)、1,3-二肉豆蔻酸-2-山梨酸-甘油三酯(Ⅲ)、α-香树脂醇(Ⅳ)、β-香树脂醇(Ⅴ)、羽扇豆烷醇(Ⅵ)、4-羟基苯甲酸(Ⅶ)、正二十八烷醇(Ⅷ)、正二十八烷酸甲酯(Ⅸ)、十六烷酸(Ⅹ)、十一烷酸(Ⅺ)、胡萝卜苷(Ⅻ)、β-谷甾醇(XⅢ).结论 化合物Ⅰ~XⅢ均为首次从宽叶荨麻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XⅢ为首次从荨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周渊;冀保全;王炜;闫兴国;史丽颖;王永奇;冯宝民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淫羊藿提取物对小鼠T淋巴细胞体外活化和增殖的影响

    目的 研究淫羊藿水溶性提取物对刀豆蛋白A(Con A)刺激的小鼠T淋巴细胞体外早期活化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无菌分离小鼠各部位淋巴结,制备单细胞悬液,加入不同终质量浓度(5、25、50 mg/L)的淫羊藿提取物,以MTT法检测药物对T细胞活性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FCM)结合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检测早期活化标志CD69分子的表达;运用流式细胞术结合活体染料CFDA-SE染色技术和荧光抗体染色技术检测T细胞增殖.结果 MTT法检测淫羊藿提取物在50 mg/L时细胞存活率达52.36 0A.Con A作用6 h后,对照组CD69+表达率为(4.61±0.85)%,Con A组CD69+T细胞的比率上升至(38.30±2.54)%,淫羊藿提取物在终质量浓度5、25、50 mg/L时均抑制Con A诱导的CD3+T淋巴细胞CD69的表达(P<0.01),其表达率分别下调为(36.16±2.14)%,(30.5±1.72)%,(15.99±0.87)%.培养48、72后,对照组增殖指数(PI)分别为1.01±0.01和1.05±0.01,ConA组PI分别达到1.42±0.01、2.32±0.01,淫羊藿提取物在终质量浓度5、25、50 mg/L均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P<0.01),48 h时PI分别为1.28±0.01、1.26±0.01、1.21±0.01;72 h时PI分别为2.30±0.03、2.13±0.02、2.10±0.01.结论 淫羊藿提取物能明显抑制Con A刺激的小鼠T淋巴细胞的早期活化和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滕菲;曾耀英;黄秀艳;杨志;姚满林;宋兵;李林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灰毛浆果楝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对灰毛浆果楝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期寻找活性成分.方法 运用大孔吸附树脂、正反相柱色谱、葡聚糖凝胶、高效液相制备色谱法等技术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annuionone D(Ⅰ)、dehydrovomifoliol(Ⅱ)、alangionoside L(Ⅲ)、儿茶素(Ⅳ)、seopoletin(V)、2-hydroxyandrosta-1,4-diene-3,16-dione(Ⅵ)、β-谷甾醇(Ⅶ).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任艳丽;唐前瑞;邸迎彤;张桢;何红平;李顺林;郝小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苦参碱诱导人肝癌细胞BEL-7402自吞噬性死亡

    目的 研究苦参碱诱导人肝癌BEL-7402细胞自吞噬和自吞噬性死亡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癌BEL-7402细胞,应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自噬体标记物LC3免疫荧光定量检测自吞噬,透射电镜分析细胞自吞噬死亡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苦参碱抑制细胞增殖呈质量浓度依赖性,作用48 h的IC50值为1.1 mg/mL;0.6~1.6 mg/mL苦参碱作用12 h可诱导BEL-7402细胞凋亡逐渐增多,1.2 mg/mL作用12 h时细胞凋亡率达(44.88±0.78)%;1.2 mg/mL苦参碱持续作用可以诱导自吞噬阳性细胞逐渐增多,作用12 h时自吞噬阳性细胞达(63.16±0.29)%;超微结构显示细胞凋亡呈现自噬性细胞死亡特点.结论 苦参碱体外能诱导BEL-7402细胞自吞噬和自噬性死亡.

    作者:皇甫超申;刘彬;马永超;邓锦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电喷雾质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山茛菪碱

    目的 建立大鼠血浆中山莨菪碱的测定方法,并研究山莨菪碱的大鼠药动学.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山莨菪碱.大鼠血浆样品经甲醇2次沉淀蛋白并萃取后,以甲醇-2 mmol/L醋酸铵缓冲液(用甲酸调pH 3.5)(70:30)为流动相,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分离,通过电喷雾离子阱质谱,以选择离子反应监测方式进行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 306→140(山莨菪碱)和m/z290→124(内标,阿托品).结果 山莨菪碱线性范围为10~5 000 μg/L,r=0.999 0,低检测限为2 μg/L,日内、日间测定值RSD小于4.2%.结论 该法快速灵敏,准确度高,适用于大鼠体内山莨菪碱的药动学研究.

    作者:马小红;王新立;陈勇;韩凤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天然来源萘醌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天然来源萘醌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明显生物活性的物质,多具有抗肿瘤作用.通过查阅近期国内外文献,综述了天然来源萘醌类抗肿瘤化合物的自然界来源、化合物结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以期为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王增涛;金光洙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温经丸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温经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制剂中党参、吴茱萸、白术,制定处方附子中乌头碱的限量检查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处方肉桂中桂皮醛.结果 采用薄层色谱法均能检出党参、吴茱萸及吴茱萸碱、白术;桂皮醛0.139 2~0.696 0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3%,RSD为0.91%.结论 建立的质量标准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温经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曲佳;车景超;李艳玉;吕曙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中的芳香化酶抑制剂

    芳香化酶是药物预防及治疗乳腺癌等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的一个重要靶点.综述近10年来,从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中发现的具有芳香化酶抑制活性的化合物,通过对其化学结构、生物活性进行总结,并探讨构效关系,为新型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作者:李坤;杨义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大豆苷元药剂学研究进展

    大豆苷元是广泛分布于豆科植物中的一种异黄酮类化合物,有较强的心血管系统作用,具有多种保健和药理作用,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医药和食品界的广泛重视.综述了大豆苷元的理化性质、生物药剂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动力学和制剂学4个方面的新研究进展,为进一步认识、开发、利用大豆苷元类物质提供参考.

    作者:钱一鑫;何珺;李洪庆;康冀川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康艾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胃肠肿瘤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康艾注射液结合氟脲嘧啶和奥沙利铂治疗胃肠肿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5例晚期胃肠肿瘤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患者在标准剂量化疗同期加用康艾注射液,对照组19例患者单用化疗,对两组方案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缓解率57.6%,半年生存率96.2%(25/26),对照组:总缓解率52.7%,半年生存率84.2%(16/19),观察组治疗前后不良反应及免疫功能的改变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康艾注射液配合化疗,能明显提高肿瘤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伍俊妍;肖兵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β-环糊精对黄酮类结构包合作用的理论研究

    目的 研究β-环糊精对黄酮类结构的包合规律.方法 以β-环糊精的晶体结构为受体,以各种不同的羟基和甲氧基取代的黄酮为配体,在OPLAS2001分子力场下经过优化后,以对接方法研究包合作用.结果 黄酮母核的R1和R4基团较小的氢有利于形成包合,主要以苯并吡喃双环进入β-环糊精空腔;R5或R9为羟基取代有利于形成包合,主要以苯并吡喃双环进入β-环糊精空腔.R6或R9取代越大越不利于形成包合物.结论 黄酮母核上不同的羟基和甲氧基取代可以明显影响p环糊精包合的形成和包合的方式.

    作者:任晓文;王玉丽;张士俊;刘巍;刘冰妮;汤立达;徐为人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萱草根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Ⅱ)

    目的 研究萱草Hemerocallis fulv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董草根的氯仿和正丁醇提取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董草根的氯仿和正丁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蒺藜嗪(terresoxazine,Ⅰ)、11-氧代-β乳香酸(Ⅰ)、何伯烷-6α,22-二醇(Ⅰ)、海可皂苷元(Ⅳ)、谷甾-4-烯-3β-醇(Ⅴ)、谷甾-4-烯-3-酮(Ⅵ)、ω-阿魏酰氧酸(w-feruloyloxy acid,Ⅵ)、3,4-二羟基反式肉桂酸(Ⅵ)、对甲基反式肉桂酸(Ⅸ)、香草酸(Ⅹ).结论 化合物Ⅰ~Ⅳ、Ⅵ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作者:杨中铎;李涛;彭程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大叶白麻化学成分研究

    大叶白麻又名大花罗布麻,为夹竹桃科白麻属大叶白麻 Pocyrtum hendersonii(Hook.f.)Woodson的干燥叶,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青海、新疆和甘肃等省区.近年来,大叶白麻已经作为罗布麻的代用品入药.对罗布麻中化学成分的研究已经很多,而对大叶白麻中化学成分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实验对后者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通过多种色谱分离与纯化技术,从大叶白麻中得到了12个化合物.

    作者:魏锦萍;刘恩荔;张立伟;林文翰;李青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刺五加中紫丁香苷和刺五加总苷的研究

    目的 富集刺五加中紫丁香苷和刺五加总苷.方法 以紫丁香苷和刺五加总苷为指标,考察D-101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紫丁香苷和刺五加总苷的佳吸附及洗脱条件.结果 富集紫丁香苷和刺五加总苷的工艺为样品溶液(0.2 g药材/mL)以1 mL/min的上柱速度上柱,大上样量为1 g药材/g树脂,弃去水洗脱液,收集5 BV75%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即得.经D-101大孔吸附树脂处理后紫丁香苷和刺五加总苷提取率可达89%以上,终产品中刺五加总苷质量分数可达14%以上.结论 本方法适合于刺五加中紫丁香苷和刺五加总苷的富集.

    作者:杨书良;杨波;田凤;孙婷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朝鲜淫羊藿中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及其对大鼠骨肉瘤细胞UMR106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目的 研究朝鲜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中具有抗骨质疏松活性的成分,考察化合物对大鼠骨肉瘤细胞UMR106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以大鼠骨肉瘤细胞UMR106的增殖作为活性追踪指标,运用各种现代分离手段对朝鲜淫羊藿的水提取物进行活性成分的追踪分离,用光谱学方法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同时检测化合物的活性.结果 分离得到5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9′-(α-吡喃鼠李糖基)-3,5′-二甲氧基-3′:7,4′:8-二环氧新木脂素-4,9-二醇(Ⅰ)、柏木苷A(Ⅰ)、(+)-环合橄榄树脂素(Ⅰ)、(+)-南烛木树脂酚(Ⅳ)、(+)、(+)-异落叶松树脂醇(Ⅴ).检测了化合物Ⅰ~Ⅴ对UMR106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柏木苷C;化合物Ⅰ、Ⅳ、Ⅴ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Ⅴ对UMR106细胞的增殖及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都呈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化合物Ⅰ只促进细胞的增殖.

    作者:江芳;王新峦;王乃利;姚新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HPLC法测定白术不同炮制品中白术内酯Ⅰ、Ⅱ、Ⅲ

    目的 建立测定白术不同炮制品中自术内酯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外标法.Dikma 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20 nm(白术内酯Ⅰ、Ⅰ)、276 nm(白术内酯Ⅰ),进样量10μL.结果 白术内酯Ⅰ、Ⅰ、Ⅱ分别在1.14~114、0.776~77.6、3.21~321 μg/mL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白术生片、炒白术、麸炒白术、土炒白术中白术内酯Ⅰ、Ⅰ、Ⅰ的总量分别是1.326 1、1.591 0、1.534 8、1.738 0 mg/g.结论 不同炮制方法、辅料对白术各炮制品中白术内酯Ⅰ、Ⅰ、Ⅰ有一定影响.

    作者:段启;许冬谨;谢晨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HPLC法测定抗骨增生软胶囊中淫羊藿苷

    抗骨增生软胶囊由淫羊藿、鹿衔草、鸡血藤、熟地黄等中药组成,具有补肾、活血、止痛之功效,用于肥大性脊椎炎、颈椎病、跟骨刺、增生性关节炎、大骨节病.为了控制抗骨增生软胶囊内在质量,本实验对方中主要活性成分淫羊藿苷进行了测定,结果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测定方法.

    作者:叶英响;石森林;高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地榆药材及地榆升白胶囊中没食子酸的HPLC法测定

    目的 建立地榆药材及其制剂地榆升白胶囊中没食子酸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Hypersil ODS2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05 mol/L磷酸(5:6:89);检测波长:270 nm.结果 没食子酸在0.042 4~0.424 μg时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A=5 403 987.270 6 X-27 334.978 1,r=0.999 8,药材及其制剂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4%(RSD为1.44%,n=5)和98.57%(RSD为1.56%,n=5).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能有效控制质量,可作为地榆药材内控标准和地榆升白胶囊的测定方法.

    作者:江帆;安崇惠;朱亭潘;杨世林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RP-HPLC法测定竹叶提取物中异荭草素

    目的 建立竹叶提取物中异荭草素的RP-HPLC的检测方法.方法 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18分析柱(250mm×4.6 mm,5μm),柱温:30℃,波长:330n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结果 异荭草素峰面积与质量浓度成良好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为25.65~256.5 μg/mL,r=0.999 98.回收率为100.45%,RSD为0.36%(n=6).结论 该法可使竹叶提取物中异荭草素得到良好分离,结果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吴巍;程秀凤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蚬壳花椒叶片不定芽诱导与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

    目的 建立蚬壳花椒离体再生体系并测定其内源激素量的变化.方法 以蚬壳花椒组培苗叶片为外植体,接种在附加不同激素组合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的分化.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赤霉素(GA3)、生长素(IAA)、脱落酸(ABA)、玉米素核苷(ZR)4种内源激素的量进行测定.结果 蚬壳花椒叶片不定芽诱导的适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1 mg/L,诱导率高可达61%.内源激素测定发现,分化过程中ZR、IAA的量相对较高,ABA量一直保持较低的水平,GA3在分化前期和中期均呈上升趋势.结论 ZR、IAA是蚬壳花椒叶片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的主要因素,培养基中适当添加GA3可能有利于提高芽的分化率;ABA可能是此过程中的负调控因子.

    作者:王平;王海霞;马英姿;王晓明;左之文;李俊彬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中草药杂志

中草药杂志

主管:中国药学会

主办: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