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兴成;刘丽萍
目的 通过对临床手术治疗的肺内孤立性肿块资料的分析,探讨其临床诊疗方法.方法 总结106例手术治疗的肺内孤立性肿块的资料,从临床角度分析诊断及治疗策略.结果 肺内孤立性肿块的术前定性诊断虽然是个难题但其依然有一定规律可遁.在治疗方面除了对那些较为明确的良性肿块可随访观察外其余若无手术禁忌均应行手术切除.结论 应综合分析临床多方面资料对肺内孤立性肿块进行定性诊断,难以确诊而又无手术禁忌证者应及时手术.
作者:陈斌;臧国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的预测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8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血清脑钠肽(BNP) 0~24 h,24~48 h和恢复期的水平,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急性加重和恢复期的BNP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在0~24 h,24~48 h和恢复期时间段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清BN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0~24 h,24~48 h血清BNP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P<0.001).结论 动态监测BNP的变化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作者:崔静;姚莉;周小妹;陈婷;刘宝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在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NGU)中的检出率及耐药性分析.方法 对853例NGU患者尿道或阴道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853例送检标本中,有494例支原体(My)培养阳性,阳性率为57.9%;其中Uu阳性320例占37.5%;Mh阳性72例占8.4%;Uu和Mh混合阳性102例占12.0%;Uu及Mh两型支原体的敏感率高的药物分别是交沙霉素、强力霉素;两型支原体耐药率高的药物分别是红霉素、罗红霉素.Uu+Mh混合感染耐药率高和低的抗菌药物罗红霉素和美满霉素.结论 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支原体培养中以Uu为主;支原体感染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和克拉霉素的敏感性较高.临床上支原体感染的治疗应根据实验室的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作者:熊祝嘉;李小瑛;段志玲;李玮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α亚基(ESRα)基因PvuⅡ和XbaI位点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德福韦酯治疗持续性病毒学应答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随访37例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评估了治疗中24周和48周的病毒学应答;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对患者外周血雌激素α基因PvuⅡ和XbaI位点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雌激素受体基因PvuⅡ的P/P基因型中24周病毒学应答率明显高于P/p和p/p基因型,分别为50.0%,27.3%和28.6%,P/P基因型中48周病毒学应答率也均高于P/p和p/p基因型,分别为62.5%、50.0%和42.9%,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分别为χ2 =1.508,P=0.553和χ2 = 0.689,P=0.813); XbaI X/X、X/x和x/x基因型中24周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38.9%、22.2%和30.0%,48周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44.4%、55.6%和50.0%,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χ2= 0.783,P= 0.742和χ2 = 0.405,P= 0.913).结论 未发现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持续性病毒学应答有关.
作者:叶珺;张婷婷;夏淑林;李旭;张振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高位肌间沟一点三向阻滞法在锁骨及肩关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ASA I~Ⅱ级需行一侧锁骨或肩关节处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经高位肌间沟一点三向阻滞组(A组)和传统高位肌间沟臂丛阻滞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观察两组患者术前(T0)、切皮(T1)、骨性操作(T2)和缝皮(T3)4个时间点的无创血压(BP)、心率(HR)和VAS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A组麻醉效果优于B组,A组T1、T2、T3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B组T2时间点血压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位肌间沟一点三向阻滞法,阻滞成功率高,麻醉效果好.
作者:严俨;温佐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比较电视胸腔镜联合腹腔镜微创与开胸食管癌切除术术后的护理异同,提高护理认识和护理水平.方法 分析该科2009年10月~2010年10月间50例胸腹腔镜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的疼痛、恢复情况、术后住院天数和下床时间等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开胸手术相同的病例进行比较.结果 胸腹腔镜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开胸组,使用镇痛药物、并发症明显低于开胸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留置胸管时间明显比开胸组短(P<0.01).结论 胸腹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在并发症、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日等方面比开胸手术效果好,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可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作者:韩江英;陶星明;杨春玲;陈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枇杷清肺饮加减联合加味颠倒散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枇杷清肺饮加减内服联合加味颠倒散外用;对照组给予红霉素肠溶胶囊口服联合阿达帕林凝胶外用,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87.5%,两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5.3%和25.8%,两组复发率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枇杷清肺饮内服联合加味颠倒散外用治疗痤疮,临床疗效好,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汉顺;张文家;庄明;吴蓉;耿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已确诊的肿瘤患者,特别是在经历手术治疗和毒性很大的化学与放射治疗后,营养不良是导致其临床结局不佳的重要风险因素.为肿瘤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可以满足其营养需求并预防肿瘤相关恶病质.该文综述了肿瘤患者的营养与评估状况以及营养支持在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赵冰封;秦侃;范鲁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tropathy,DPN )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2008年7月~2010年12月间来该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 443例,检测血尿酸及HbA1c、HDL-c、LDL-c、uMAL、hs-CRP、腰围等指标,计算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发病率,并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DPN发病的各危险因素.结果 DPN患者平均血尿酸水平较非DPN患者水平升高,且HUA在DPN中的发生率更高,差异具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 DPN发病各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非DPN患者相比,DPN患者的LDL-c、hs-CRP 、uMAL、腰围更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HDL-c更低、HbA1c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血尿酸水平与DPN密切相关,监测并控制血尿酸水平有利对DPN进行有效干预并改善其预后.
作者:郭莲;罗涌;刘维娟;栾建芳;阳皓;陈兵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改良FOLFOX6(mFOLFOX6)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28例进展期胃癌采用奥沙利铂(L-OHP) 85 mg·m-2,d1(2 h);甲酰四氢叶酸(CF) 200 mg·m-2,d1(2 h);5-氟尿嘧啶(5-Fu) 400 mg·m-2,d1,5-Fu 2 400~3 000 mg·m-2,维持静脉滴注(CIV)46 h,每14 d为1周期,完成4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全组28例,完全缓解2例(7.14%),部分缓解10例(35.71%),稳定11例(39.29%),进展5例(17.86%),近期有效率(CR+PR)为42.86%.常见的毒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神经毒性及胃肠道毒性.结论 mFOLFOX6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可靠,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李秀翠;姜维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的围术期进行护理干预.方法 对该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50 例行腹部外科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另随机抽取50例无糖尿病腹部外科手术病人为对照组.结果 术后并发症如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住院时间,腹部外科手术患者糖尿病组和血糖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合并糖尿病病人在围术期给予综合降糖治疗和正确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其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症发生、住院时间与无糖尿病腹部外科手术相比无明显差异,能平稳度过围术期.
作者:徐素彬;杨晓枫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测定维胺酯胶囊中维胺酯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 采用日本分光JASCO-15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以甲醇-醋酸(100:0.2)为流动相,流速为0.75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370 nm,灵敏度AuFs=0.02,柱温为25℃.结果 维胺酯在2.0~12.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99.9%(n=3),方法精密度RSD=0.64%;有关物质各杂质峰与主峰之间的分离良好.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靠,可有效控制药品质量.
作者:郎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初步分析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 统计2006年1月~2009年5月该院临床报告的使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归纳总结,分析发生ADR的危险因素.结果 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ADR以胃肠道症状例数多.结论 非甾体抗炎药致ADR的危险因素很多,临床用药应遵循个体化用药的原则,并加强用药后观察.
作者:洪淑超;曹任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比采用5-Fu注射剂药物常规腹腔化疗方法,研究中人氟安局部植入缓释给药对荷HepA肝癌实体瘤小鼠生存期/率的影响.方法 受试小鼠接种瘤细胞,6 d后手术切开肿瘤处皮肤,以两种方法给药治疗,记录各小鼠生存资料并作生存分析.结果 常规5-Fu腹腔化疗组,中位生存期22 d.中人氟安3 mg和6 mg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3 d和30 d.结论 中人氟安局部植入缓释给药化疗,疗效明显优于常规5-Fu腹腔化疗组.
作者:金忠秀;梁伟;陈殿良;储成顶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紫藤瘤(Wisteria sinensis Sweet Caulis)化学成分.方法 紫藤瘤(15 kg)95%乙醇渗漉液的石油醚萃取部位,经过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蒲公英赛醇(1),蒲公英赛酮(2),木栓酮(3),表木栓醇(4),β-谷甾醇(5),β-胡萝卜苷(6).结论 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种中分得.
作者:陈爱民;吴培云;刘劲松;钟文武;王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预防性心包内肺循环短暂阻断术在局限性T4期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开胸后探查肺癌、转移淋巴结与肺血管的关系,切开心包,在心包内游离患侧肺动脉根部和肺上、下静脉,通过肺循环短暂阻断术结合成形术完成肺癌切除.结果 肺动脉阻断时间为(22±4) min,肺静脉阻断时间为(18±3) min,术中出血量为(239±71) ml.24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肺癌切除,未行全肺切除术.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预防性心包内肺循环短暂性阻断术能提高T4期肺癌手术的安全性和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减少全肺切除的施行.
作者:陈浩;朱学应;高理锦;徐先全;张守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0年8月该院收治的32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开腹行胆管减压术29例,保守治疗3例;术后2周拔除T管痊愈19例,因胆道残余结石行胆道镜取石3例,术后反复胆道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胆瘘1例,死亡3例,病死率9.4%.结论 及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胆管有效减压及重视围手术期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飞;高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interval dispersion,QTd)的变化与心脏损害及病程、疾病活动、抗心磷脂抗体等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73例SLE患者和7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回顾性地分析SLE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每份心电图12导联的QT间期计算QTd.结果 (1)SLE患者QTd较健康对照者明显延长(P<0.01),其中有明显心脏损害SLE患者QTd较无明显心脏损害SLE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明显延长(P<0.01;P<0.01),无明显心脏损害SLE患者QTd较健康对照者明显延长(P<0.01);(2)SLE患者晚期组QTd较早期组和初发组明显延长(P<0.01;P<0.01);(3)SLE重度活动组QTd较轻度活动组和稳定组明显延长(P<0.05;P<0.05);(4)SLE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组QTd较抗心磷脂抗体阴性组明显延长(P<0.05);(5)SLE患者QTd与病程、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抗dsDNA抗体、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分别:r=0.176,P<0.05;r=0.178,P<0.05;r=0.172,P<0.05;r=0.393,P<0.01;r=0.355,P<0.01).结论 SLE患者QTd明显延长并与多种心脏损害的危险因素相关.QTd可能是SLE患者心脏损害的一个有用的评价指标.
作者:高登文;钱龙;李向培;厉小梅;汪国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柠檬酸三乙酯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DB-1301(15 m×0.53 mm×1 μm);柱温采用程序升温:先80℃保持0.5 min,然后以20℃·min-1的速度增加到220℃并保持10 min;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器温度:275℃;进样口温度:225℃;载气:氮气,流速:2.3 ml·min-1;分流比:20:1;进样量:1.0 μl.结果 柠檬酸三乙酯在24~36 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7),平均回收率为99.91%,RSD值为0.06%.结论 该方法准确、简便、专属性强,可以作为柠檬酸三乙酯含量分析法.
作者:王世刚;熊媛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RECK基因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微血管密度(MVD)在小细胞肺癌(SCLC)的表达和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肺癌组织和1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RECK和VEGF、MVD的表达水平.结果 SCLC癌组织中RECK蛋白表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值为0.003),VEGF蛋白表达和MVD值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值分别为0.011和0.001).三个指标在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中数据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RECK与VEGF表达无相关,RECK与MVD呈现负相关,且当VEGF表达高时两者负相关更加显著.结论 RECK基因与SCLC的侵袭和转移可能有一定关系.RECK、VEGF、MVD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未见明显相关性.
作者:王茺茺;秦学金;马强;郝吉庆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