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薇
目的 研究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以雄性昆明小鼠为实验对象,高脂乳剂造模后随机分组,分别灌胃给予姜黄素及其固体分散体混悬液,测定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比较各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另取雄性昆明小鼠66只,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同剂量的姜黄素原药及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后,于不同时间断头采血测定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结果 姜黄素固体分散体与姜黄素原药相比,能显著地降低高脂模型小鼠血清TC、TG、LDL-C含量;升高血清HDL-C含量.血药浓度测定结果表明,固体分散体组的峰浓度Cmax及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远远大于姜黄素原药组.结论 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对高脂血症小鼠降脂作用明显,且优于姜黄素原药.固体分散体可增加姜黄素的体内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作者:李唐棣;赵琳琳;索炜;阎林奇;韩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在查阅中医药古籍及现代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白芷炮制历史沿革及炮制品的现代研究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初步理清了白芷的炮制发展过程.古代白芷的炮制品有16种,发展到现代只剩下1种生白芷,并且生白芷饮片的加工工艺各地不一,药材质量参差不齐.
作者:金洁;金传山;吴德玲;张伟;汪洋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血清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检测对2型糖尿病(2-DM)合并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DM合并CHD( 2-DM-CHD)患者共123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2-DM-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2-DM -UA)组和急性心肌梗死(2-DM-AMI)组,选择同期冠脉造影正常的 60例2-DM患者为对照组,透射比浊法测定Hs-CRP浓度,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浓度,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VCAM-1,观察其血清浓度的变化.结果 2-DM-CHD各组血清HCY 、VCAM-1和 Hs-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DM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2-DM-CHD患者中的三种类型的浓度均有不同.结论 联合检测Hs-CRP 、HCY与VCAM-1浓度,能提高2-DM-CHD诊断的特异性.
作者:戴秀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高位肌间沟一点三向阻滞法在锁骨及肩关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ASA I~Ⅱ级需行一侧锁骨或肩关节处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经高位肌间沟一点三向阻滞组(A组)和传统高位肌间沟臂丛阻滞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观察两组患者术前(T0)、切皮(T1)、骨性操作(T2)和缝皮(T3)4个时间点的无创血压(BP)、心率(HR)和VAS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A组麻醉效果优于B组,A组T1、T2、T3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B组T2时间点血压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位肌间沟一点三向阻滞法,阻滞成功率高,麻醉效果好.
作者:严俨;温佐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初步分析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 统计2006年1月~2009年5月该院临床报告的使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归纳总结,分析发生ADR的危险因素.结果 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ADR以胃肠道症状例数多.结论 非甾体抗炎药致ADR的危险因素很多,临床用药应遵循个体化用药的原则,并加强用药后观察.
作者:洪淑超;曹任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传统的炮制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课堂气氛沉闷,且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导式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新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水平.经过长期探索,该模式课堂效果好,得到学生一致好评,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刘颖;高建;许杜娟;金涌;李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改良Millard术式对单侧唇裂修复的效果.方法 对64例单侧唇裂患者进行唇裂修复,采用Millard术式并作以下改良:取消患侧鼻翼基部切口,在健侧做反转切口,充分延长患侧人中嵴保持两侧唇峰高度的对称性.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1、3、6、12月、两年随访,唇弓清晰,患侧唇峰与健侧对称,双侧唇峰高度无视觉上差异.结论 反转切口弥补了传统的Millard法术后患侧唇高不足、唇峰不对称等缺点,效果良好,可为临床参考.
作者:冯大军;陈传俊;陈晓阳;丁常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已确诊的肿瘤患者,特别是在经历手术治疗和毒性很大的化学与放射治疗后,营养不良是导致其临床结局不佳的重要风险因素.为肿瘤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可以满足其营养需求并预防肿瘤相关恶病质.该文综述了肿瘤患者的营养与评估状况以及营养支持在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赵冰封;秦侃;范鲁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改良FOLFOX6(mFOLFOX6)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28例进展期胃癌采用奥沙利铂(L-OHP) 85 mg·m-2,d1(2 h);甲酰四氢叶酸(CF) 200 mg·m-2,d1(2 h);5-氟尿嘧啶(5-Fu) 400 mg·m-2,d1,5-Fu 2 400~3 000 mg·m-2,维持静脉滴注(CIV)46 h,每14 d为1周期,完成4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全组28例,完全缓解2例(7.14%),部分缓解10例(35.71%),稳定11例(39.29%),进展5例(17.86%),近期有效率(CR+PR)为42.86%.常见的毒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神经毒性及胃肠道毒性.结论 mFOLFOX6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可靠,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李秀翠;姜维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软件的设计与运行,为拟建PIVAS的医疗机构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报道,参考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和模式,结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PIVAS软件的设计和运行效果,阐明了各级医院筹建PIVAS所需软件的具体要求.结果 提出PIVAS筹建中的相关软件总体设计思路.结论 如何建设适合PIVAS工作开展的软件系统,各级医院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全面系统的研究.
作者:李源;胡伟;刘丽萍;梁敏;张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茵栀黄口服液与注射剂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疗效差异.方法 在蓝光照射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将11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茵栀黄口服和静脉治疗两组,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变化.结果 茵栀黄口服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降幅(172.1±22.9) μmol·L-1,总有效率98.6%,茵栀黄静脉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降幅(180±58.1) μmol·L-1,总有效率9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与静脉注射剂佐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姚君;高忻;张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嗅沟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嗅沟脑膜瘤39例,分别采用经双(单)侧额下入路21例,经翼点(改良)入路10例,经眶额入路6例,经前纵裂半球间入路2例共四种术式切除.结果 据脑膜瘤Simpson分级切除标准,Simpson Ⅰ级切除28例,SimpsonⅡ级切除10例,Simpson Ⅳ级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肿瘤是嗅沟脑膜瘤根治的有效途径.恰当合适的手术入路是肿瘤根除重要保证.术式的选择应结合肿瘤的实际,以肿瘤全切除,减少复发并利于颅底修补重建为目的.
作者:黄从刚;陈谦学;田道锋;吴立权;许州;郭振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是一种α疱疹病毒.VZV的初次感染会引发水痘,之后潜伏于神经节中.VZV的再激活会导致带状疱疹和其他多种神经性疾病.目前阿昔洛韦是首选的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药物,近年来其它一些处于研究中的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药物都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毒活性.
作者:沈晔;陈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在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NGU)中的检出率及耐药性分析.方法 对853例NGU患者尿道或阴道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853例送检标本中,有494例支原体(My)培养阳性,阳性率为57.9%;其中Uu阳性320例占37.5%;Mh阳性72例占8.4%;Uu和Mh混合阳性102例占12.0%;Uu及Mh两型支原体的敏感率高的药物分别是交沙霉素、强力霉素;两型支原体耐药率高的药物分别是红霉素、罗红霉素.Uu+Mh混合感染耐药率高和低的抗菌药物罗红霉素和美满霉素.结论 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支原体培养中以Uu为主;支原体感染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和克拉霉素的敏感性较高.临床上支原体感染的治疗应根据实验室的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作者:熊祝嘉;李小瑛;段志玲;李玮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类型的疾病,是由于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随后的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晚期发生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导致关节软骨破坏、股骨头塌陷,使关节功能障碍,是一种致残率极高的骨关节疾病.
作者:张晓琪;尚希福;李旭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情况.方法 整群选取芜湖市二院心内科2010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出院的左室射血分数(EF值)下降的住院患者,与随机选取的对照组比较血尿酸情况.结果 慢性心衰患者(EF值下降人群)血尿酸显著升高,统计分析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尿酸水平的升高对患者心功能的恶化可能会有预测作用.
作者:李桂祥;杨洋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0年8月该院收治的32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开腹行胆管减压术29例,保守治疗3例;术后2周拔除T管痊愈19例,因胆道残余结石行胆道镜取石3例,术后反复胆道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胆瘘1例,死亡3例,病死率9.4%.结论 及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胆管有效减压及重视围手术期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飞;高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测定维胺酯胶囊中维胺酯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 采用日本分光JASCO-15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以甲醇-醋酸(100:0.2)为流动相,流速为0.75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370 nm,灵敏度AuFs=0.02,柱温为25℃.结果 维胺酯在2.0~12.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99.9%(n=3),方法精密度RSD=0.64%;有关物质各杂质峰与主峰之间的分离良好.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靠,可有效控制药品质量.
作者:郎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RECK基因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微血管密度(MVD)在小细胞肺癌(SCLC)的表达和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肺癌组织和1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RECK和VEGF、MVD的表达水平.结果 SCLC癌组织中RECK蛋白表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值为0.003),VEGF蛋白表达和MVD值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值分别为0.011和0.001).三个指标在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中数据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RECK与VEGF表达无相关,RECK与MVD呈现负相关,且当VEGF表达高时两者负相关更加显著.结论 RECK基因与SCLC的侵袭和转移可能有一定关系.RECK、VEGF、MVD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未见明显相关性.
作者:王茺茺;秦学金;马强;郝吉庆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各种实验室检查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007年2月~2011年2月临床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的26例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血清总蛋白、免疫球蛋白及尿本-周氏蛋白、骨髓细胞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清蛋白电泳分析发现26例MM均检出M带,免疫固定电泳结果显示:IgG型16例(61.5%),为多类型,其中IgG κ型10例(38.5%),IgG λ型6例(23.1%);IgA型7例(26.9%),其中IgA κ型5例(19.2%),IgA λ型2例(7.7%);IgM型1例(3.8%),为κ型;轻链型2例(7.7%),均为λ型.IgG型M带多出现在γ区,IgA型M带多出现在在β区.各类型M蛋白阳性患者对应Ig的血清浓度均显著升高;轻链型各种Ig含量均降低.23例血清总蛋白升高.26例尿本-周氏蛋白检测均为阴性.16例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患者14例骨髓浆细胞质与量的改变均符合诊断标准.结论 血清总蛋白、免疫球蛋白检测对临床诊断MM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血清蛋白电泳因其灵敏度高、速度快且图谱清晰直观,是很好的M蛋白临床筛查实验;免疫固定电泳因其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对MM的诊断分型和临床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敏敏;陈健康;徐小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