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酚妥拉明在治疗高血压危象中的作用

刘运军

关键词:酚妥拉明, 高血压危象, 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酚妥拉明在治疗高血压危象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38 例高血压危象患者使用酚妥拉明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此238 例患者用药后收缩压下降的幅度为14~70 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的幅度为11~45 毫米汞柱.结论:使用酚妥拉明治疗高血压危象具有降压作用强、起效快、副作用小等优点,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的高血压危象治疗法.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相关文献
  • 套细胞淋巴瘤的归巢特性

    套细胞淋巴瘤是来自滤泡外套的B 细胞,从生发中心出来B 细胞有归巢的特性,这使它们通过细胞表面的整合态回到原发受抗原刺激的组织,所以来自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B 细胞会回到原来的结外淋巴组织,而来自淋巴结的也会归巢回到淋巴结[2].

    作者:王玖红;韩琼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PICC置管术在肿瘤化疗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PICC 置管术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按临床要求和护理程序对58 例肿瘤患者行PICC 置管术操作.结果:56 例穿刺成功,其中54 例一次穿刺成功(成功率93.10%),2 例穿刺失败.在穿刺成功的患者中发生5例并发症.结论:PICC 置管术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安全性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在此置管术的应用中要加强各方面、特别是并发症的护理.

    作者:黎群足;莫桂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浅谈前列地尔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前列腺素E1)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09 年12 月-2010 年6 月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70 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例同时给予控制血脂、血压、血糖、抗凝、活血化瘀等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剂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洛丁新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病例血肌酐、血尿酸、血尿素氮、尿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血肌酐、血尿酸、血尿素氮、尿量均有明显变化,但是治疗组的肾功能保护效果更为明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给予前列地尔对于保护患者的肾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文吉;付谧;王建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面肌抽搐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A 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面肌抽搐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自2008 年10 月至2011年5 月收治的101 例面肌抽搐患者采取局部注射A 型肉毒杆菌毒素,观察治疗效果,并比较治疗前后的病情分级.定期随访.结果:治疗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100%,注射后3 日内起效,疗效维持时间均可达到三个月以上,不良反应程度均较为轻微,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面肌抽搐采用局部注射A 型肉毒杆菌毒素,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适宜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作者:李平;陈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临床应用进展

    腰椎椎间融合术在传统前路、后路及经椎间孔椎间融合的基础上,近年出现了改良的小切口和微创手术,其融合率不仅不低于传统的开放手术,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本文就腰椎椎间融合手术路径、融合材料及椎间融合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瑞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尼莫地平亚微乳剂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制备尼莫地平亚微乳并对其性质进行考察.方法:本实验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选了尼莫地平并亚徽乳的佳处方及制备工艺,通过ξ电位的测定、含量测定、包封率的测定和稳定性的考察等研究了尼莫地平尼高亚微乳的性质.结果:尼莫地平亚微乳的佳处方工艺组合为磷脂与泊洛沙姆的比例为2∶1(w∶w),高速搅拌乳化时间为10min,制备温度为70℃,所制备的乳剂包封率为98.9%,ξ电位为-32.5 mV,平均粒径为143nm.稳定性考察表明该乳剂在常温及加速3 个月条件下均较稳定.结论:本实验制备的尼莫地平亚微乳粒度分布范围窄,稳定性较好,包封率较高.

    作者:李彩兰;郭杨庆;曾玉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肛肠科晕血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晕血症患者过分、不合理的害怕血液,并且不能自控的回避,不但周边的人认为该现象无法理解,全无必要,有时本人也知道这是不切实际、不合情理的,但却不能摆脱,十分苦恼.患者采取回避行为,并有焦虑症状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笔者运用系统脱敏疗法结合放松疗法对其进行治疗,取得一定疗效,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运用.

    作者:杨志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宫腔镜手术的护理流程改造与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的护理流程改造及效果,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2007 年至2009 年宫腔镜手术护理记录单860 例的手术实际耗时、患者等待时间、护士工作时间及自行设计的科内护士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做护理流程改造前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流程改造后手术实际耗时(9.05±1.13 min)较改造前(9.21±1.32 min)无显著改变(P>0.05),患者等待时间(24.19±2.84 min)较改造前(52.26±2.26 min) 明显降低(P<0.05),护士工作时间(5.60±0.16h)较改造前(10.20±0.19h)明显降低(P<0.05),护士工作满意度(93.92﹪)较改造前(80.34﹪)提高.结论:护理流程改造能在保证手术技术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有效保障患者安全,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有明显的优化效果.

    作者:曹丽霞;石义菊;王秀岷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84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 例.治疗组予疏血通注射液6ml 和对照组予血塞通400mg 各加生理盐水250ml 静滴,1 次/天,共14 天.两组其它治疗措施相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95%(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减少(P<0.05),无明显副作用.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安全.

    作者:熊向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改良式脐带结扎方法在新生儿脐带结扎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改良式脐带结扎方法在新生儿脐带结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 例新生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 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结扎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式结扎法.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对第48 小时残脐干燥情况,第72 小时修剪残脐出血情况,第15-20 天脐带小窝完全愈合情况、残脐血肿以及脐带扎断的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两组新生儿第48 小时残脐干燥的例数,第72 小时残脐出血的例数,第15-20 天脐窝愈合以及残脐血肿例数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脐带结扎方法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谭琼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术中有创血压监测的效果评价

    大型、急危重手术患者手术风险大、病情变化快, 遇到血压过低、脉弱、烦躁、心房颤动时, 无创血压显示不够满意,波动范围大,而有创血压监测可以持续、准确并动态的监测血压变化, 及时判断体内血容量、心肌收缩力、外周血管阻力,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可为抢救、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且使用方便, 安全可靠, 节约时间.

    作者:赵玉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医儿科学的特色优势及发展策略

    中医儿科学有显著的学科特色,其临床病种认识盖涵了大多数儿科常见疾病.本文回顾中医儿科学术的发展,从中医儿科学术发展现状出发,对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教学与科研的继承、发扬、创新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反思,以推动中医儿科学术的现代理论建设.

    作者:蔡安琼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急诊科如何避免护患冲突

    急诊科是医院内容易发生护患冲突的科室.本文就急诊科护患冲突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达到避免或减少急诊科护患冲突的目的.

    作者:张丽玲;任云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探讨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8 例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总结其中的护理措施.结果:对感染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需要强化消毒措施,加强健康教育,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进行用药护理,给予适当的生活护理等护理措施.结论:对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需要加强临床护理措施,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赵翠芬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上消化道出血60例分析

    目的: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治疗药物及其转归等方面的情况,为今后诊治本病提供参考.方法:总结我院5 年来收治的60 例上消化道出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首要原因,胃溃疡、肝硬变、胃癌、急性胃粘膜病变成为第2 位出血原因;内镜下见活动性出血者占内镜检查的21.3%,内镜下止血8 例,成功率96.5%;5 年前治疗药物主要为止血芳酸和西咪替丁及垂体后叶素,近两年,随着立止血、新灵宁、质子泵抑制剂(PPI)、法莫替丁、生长抑素等药物的普及,生长抑素多用于肝硬变出血;住院天数和止血天数逐年下降,及时的内镜检查和内镜下治疗在提高止血效果、缩短住院天数、降低死亡率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结论:大多数上消化道出血者在入院前已有数天出血,感觉头昏乏力症状明显时才入院,患者的预后取决于疾病本身和病情的轻重,药物治疗有一定作用,根据不同病因对症下药,因病施治.

    作者:项红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增强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增强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调查近年来于我院诊疗的106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家庭因素、经济收入、医患关系、治疗环境;服药次数、服药剂量、住院次数等方面来分析增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家庭的支持、融洽的护患关系等均能增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另外药物服用次数的较少及剂量的降低等因素也有利于使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结论:增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众多,可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期增强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终使患者精神及生活状态得以改善.

    作者:龚世灵;龚世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应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AOC型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AO C 型骨折的有效性和适应证.方法:采用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AO C 型骨折15 例.结果:经平均12.6 个月随访,疗效按Dienst 等提出的标准进行评定,结果优10 例,良3 例,可2 例.结论:选择合理的适应证,应用外固定架冶疗桡骨远端AO C 型骨折,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

    作者:罗小中;邱志龙;陈实;戴海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药灌肠加内服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加内服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采用秦皮止泻汤加内服健脾消炎汤治疗本病31 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70%,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灌肠加内服治疗慢性结肠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刘红芸;欧玲;周泉;黄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护理电子病历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护理电子病历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护理领域应用的必然产物,是医院网络化管理的必然趋势,它反映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也是医患双方医疗行为的重要见证.随着它的广泛应用,护理电子病历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茅亚男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HCC) 属难治疗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高,居第三位,每年死于肝癌约11 万人,其中男性8万,女性3 万,占全世界肝癌死亡患者的45%.我国肝癌患者多合并慢性肝炎和肝硬化,长期慢性肝病导致肝功能代偿能力差, 可切除率低;肝癌恶性程度高, 极易发生早期播散和转移;手术后复发率较高.肝癌的治愈性切除是原发性肝癌首选的治疗方法,一部分小肝癌也可通过肝移植治疗.

    作者:曾晖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求医问药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