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松
及时掌握社区内新生儿的出生情况,开展新生儿访视.掌握社区内儿童的健康基本信息,建立健全相关台帐资料,系统开展健康体检、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健康教育、计划免疫等.在社区儿童保健中实施的综合性措施,可有效控制疾病对儿童健康的危害.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提高儿童健康水平,要求我们必须从早做起.
作者:陆红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探讨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技术,提高其治愈率.对重症结脑患者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是减少其出现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黄文卿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休息、低盐饮食、低流量持续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抗感染、止咳祛痰平喘、强心利尿等综合治疗,治疗组用参麦40 ml加入5%葡萄糖液200 ml中静脉点滴,1次/d;对照组用多巴酚丁胺20 mg加入5%葡萄糖液200 ml中静脉点滴,1次/d,两组均连续用14 d,观察用药4~6 d后症状、体征和心功能进步程度.结果:治疗组疗效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无不良反应.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疗效显著和安全.
作者:王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三种不同的三联疗法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小成本.方法:我院收治的180例Hp阳性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60例,分别使用奥美拉唑+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奥美拉唑+羟氨苄青霉素+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甲硝唑+左氧氟沙星治疗,对三组用药方案进行小成本分析.结果:三组用药方案的临床疗效相近,无统计学差异,小成本分析表明A组成本低.结论:我院Hp阳性感染患者首选奥美拉唑和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片联合使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成本低,符合药物经济学原则.
作者:陈楚钦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重症疾病,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护理不及时、不得当,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出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做好此类患者的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作者通过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总结了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并探索出佳的护理方式,以供大家参考.
作者:许玉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儿童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持续使用药物3周左右效果明显,持续5周使用药物或症状消除.经过2个月后,患儿到医院接受复查,结果显示血清T4均正常,整体治疗有效率达100%.结论:早期对小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进行诊治,预后较好.
作者:宋富洋 刊期: 2011年第08期
1 临床资料患者31岁,主因停经2月+,阴道出血1月+,下腹疼2天,2005年6月1日入院,平素月经3/30天,末次月经2005年2月6日,患者于入院前70天,因停经40天+出现恶心、呕吐,自测尿妊娠试验(+),入院前2个月去当地妇幼做B超诊为早孕,入院前50天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不适、胀痛、恶心,同时伴有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无胸痛、咳嗽、咳痰、咯血等,当地给予(GS,B6)治疗好转,入院前40天,再次出现上诉症状,当地给黄体酮保胎治疗后出阴道出血呈点滴状,2天前阴道出血增多,流出暗红色大血块,同时伴下腹痛,呈持续性,活动时加重,当地疑为流产行清宫术,未刮出绒毛组织入院.
作者:程字温;牛会坤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25例甲亢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所有加甲亢性周期性麻痹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3:2.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发作性躯干性及双上下肢性软瘫,其中,为常见的为双下肢瘫痪,发作时血清钾均低于3.1mmol/L(正常值为3.5~5.5mmol/L).结论:青壮年男性是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好发人群,患者在接受补钾后治疗后症状可得到迅速缓解.另外要降低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发病率关键在于及时有效地控制甲亢.
作者:莫胜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围产期孕妇口腔的保健及护理.方法:通过孕初期门诊,早期发现孕期常见的口腔疾病,并观察其临床表现.结果:在门诊的3561例孕妇中,患有孕期龈瘤的孕妇约占孕妇总人数的9.6%;患有牙龈炎的孕妇约占孕妇总人数的60%~75%;有口腔干燥症状的孕妇约占孕妇总人数的44%.结论:孕妇在怀孕期间的生理及情绪变化都影响了其口腔的健康状况,她们出现的临床症状并不是女性所特有的,但是对孕期有着很特别的影响.
作者:许炘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通过总结静脉留置针操作前的准备、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探讨应用静脉留置针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如何避免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翠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医院药房工作,以提高药房工作质量质量.方法:详细制定出一套药房工作流程.结果:药房工作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取得很好的效果.结论:合理完善工作制度是确保医院药房工作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丽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干扰素a-2b局部注射联合中药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疗效.方法:参照卫生部颁布的<性病诊断表准>,对纳入的110例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56例,在近皮损处注射干扰素a-2b100万国际单位,每天1次,联用7天后行激光祛疣处理,干扰素改为每周注射1次;同时口服中药.疗程1月.对照组54例,行激光祛疣处理后口服转移因子6mg,每天3次;伐昔洛韦分散片0.3mg,每天2次;疗程1月.疗程结束后约患者每月复查1次,连续5月.结果:两组总复发率分别为32.14%和55.56%,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干扰素a-2b联合中药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能明显降低复发率.
作者:周晓皮;熊国根;张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肿瘤放疗患者PICC置管日常维护和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30例肿瘤放疗患者PICC置管日常维护和常见并发症如静脉炎、肢体肿胀、穿刺点渗血、穿刺点感染、导管异位进行总结.结果:30例PICC患者中有3例出现机械性静脉炎,5例出现穿刺点渗血,1例出现穿刺点感染,1例出现导管异位,经处理后继续留置,有6例带管出院,其余均成功拔管.30例均未发生药物渗漏和导管堵塞.PICC置管患者可出现一定的并发症,而其发生有因可循.结论:通过总结分析,在护理中加强日常维护,严格无菌操作,出现并发症后及时处理,能够很好地发挥PICC导管的优越性,使PICC导管在临床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作者:刘清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渭良伤科油治疗内生场热疗所致皮肤烫伤的效果.方法:将43例内生场热疗烫伤的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成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于热疗后出现皮肤烫伤时外敷渭良伤科油,防止烫伤加重.对照组于热疗后只按要求加强皮肤观察,出现皮肤烫伤外敷黄油纱.结果:观察组烫伤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渭良伤科油对治疗和预防热疗后皮肤烫伤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陈银崧;岑碧芝;冯旺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了解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疗效情况.方法:应用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532例,每日口服2次,每次100mg,14天为1个疗程.结果:一个疗程(14天)治愈319例,显效106例,总有效率为79.89%.结论:盐酸米诺环素是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黄继程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分析了解残髓炎的致病因素,以便及时纠正临床操作中的失误,彻底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方法:对76例诊断为残髓炎的病例进行分析,并从临床角度对残髓炎临床表现分析分类,采用根管治疗术、牙髓塑化术,并对治疗方法进行评估.结果:在1~5年的随访中,除6例充填物脱落,4例牙冠劈裂外,无任何残髓炎症状,效果满意.结论:避免牙髓炎的好方法是行完善的根管治疗.严格掌握干髓或变异干髓术适应症,以免残髓滞留导致残髓炎的发生.
作者:刘聪聪;李建成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用甲硫氨酸维B1联合护肝片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49例),治疗组患者应用甲硫氨酸维B1联合护肝片进行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熊去氧胆酸联合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血脂、肝脏B超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血脂、肝脏的B超检查结果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患者病情改善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病情改善的情况,且改善差异的P<0.01.结论:用甲硫氨酸维B1联合护肝片治疗脂肪肝具有临床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和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邵红;杜玲玲;孙晋翠;王超;张正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住院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方法:总结3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综合治疗和护理过程.结果:本组31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联合内科综合治疗方法,能有效地控制血糖,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何志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住院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脑利钠肽治疗效果.方法:总结1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综合治疗过程.结果:本组18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脑利钠肽对于治疗慢性HF急性恶化者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选择.
作者:周宇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急症,病死率和致残率居所有卒中类型的首位,在亚洲地区占所有卒中类型的20%~30%,在我国占全部卒中患者的21%~48%.本文对对脑萎缩患者及脑部出血的治疗谈了一下体会.
作者:韩丹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