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长抑素的血流动力学作用及机制

方静;熊奇如;李方跃;冯其柱

关键词:生长抑素, 门脉高压症, 血流动力学
摘要:生长抑素由于可以降低门静脉压力并减少侧枝循环血流量,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肝硬化曲张静脉出血已20多年.然而其血流动力学效应和临床佳使用方法仍未完全弄清,另外,对于其产生血流动力学效应的机制研究甚少.临床上使用生长抑素多靠经验而没有参照血流动力学研究结果,这势必影响临床的治疗效果.本文就生长抑素相关的信号转导,血流动力学效应及机制作一综述.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医治疗进展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hypothyroidism,简称甲减),是指组织的甲状腺激素(TH)作用不足或缺如的一种病理状态 [1].是以基础代谢率降低为特征的内分泌疾病,临床常见畏寒肢冷、疲乏、出汗减少、动作缓慢、精神萎靡、嗜睡、智力、记忆力减退、食纳欠佳、体重增加、性功能减退、便秘、粘液性水肿等症状.

    作者:牛云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通过观察皮瓣微循环以预测不同长宽比狭长窄蒂任意皮瓣成活面积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实验方法,对皮瓣微循环血流进行观察,分析,预测不同长宽比狭长窄蒂任意皮瓣成活面积,探讨皮瓣微循环与成活面积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应用狭长窄蒂任意皮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5头猪被随机分成5组,每组5头,5组皮瓣蒂部长宽比分别为0 cm:2 cm、1 cm:2 cm、2 cm:2 cm、3 cm:2 cm、4 cm:2 cm,每个长宽比例的狭长窄蒂均携带5个不同面积的圆形任意皮瓣,直径分别为2、3、4、5、6 cm,并依次命名为A、B、C、D、E,其中A瓣为B、C、D、E瓣的对照瓣.在每组每头猪的双侧背部均形成A、B、C、D、E皮瓣,瓣与瓣间距4 cm,蒂部距背部中线4 cm,顺序随机排列.对每组皮瓣进行大体观察,荧光色素钠染色,ECT血流量测定,成活面积分析等.结果 I、II、III组所有皮瓣和IV、V组的A、B、C瓣微循环灌注良好,皮瓣完全成活.IV、V组的D、E瓣远端微循环灌注不良,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结论狭长窄蒂任意皮瓣微循环灌注面积与实际成活面积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通过观察微循环可以预测不同长宽比狭长窄蒂任意皮瓣成活面积.

    作者:张为宝;赵天兰;余道江;刘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赤苷脉通注射液对麻醉犬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赤苷脉通注射液对犬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麻醉犬冠状动脉结扎造成心肌梗死模型,用心外膜标测法测定心肌梗死程度,硝基四氮唑蓝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并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活性.结果赤苷脉通注射液(4,2,1 mg·kg-1)减轻犬冠脉结扎所致ST段升高总mV数,减小心肌梗死面积,抑制血清LDH、CK活性的升高.结论赤苷脉通注射液对麻醉犬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丁兰婷;汪春彦;董六一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台湾虫草子实体提取物高分辨液质联用分析

    目的 分析天然台湾虫草子实体的活性成分.方法用高分辨液质联用分析法,对其甲醇提取物及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混溶剂提取物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甲醇提取物中主要含有甘露醇、醌茜素、油酸和一种可能为羰基氨基酸类的化合物.对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混溶剂提取物的分析发现其主要成分可能为醌茜素、麦角甾醇、硬脂酸、软脂酸、油酸、亚油酸、Ternatin、C12H30N8O8、C14H32N4O4、C19H38N2O6以及一种挥发性强或难离子化的极性小分子化合物,上述化合物都是首次在台湾虫草子实体中发现,其中化合物C12H30N8O8、C14H32N4O4和C19H38N2O6为3种新化合物.结论通过本研究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台湾虫草的活性成分及开发其药用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何亚琼;胡丰林;王金彬;章能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55例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为深入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08年6月~2009年5月收集的55例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利培酮引起的不良反应多见,有16例,占29.1%;神经系统损害常见.结论临床应重视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须定期监测、及时上报,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以期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汪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高眼压状态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在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手术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60例(65眼)术前眼压控制不佳的青光眼患者在显微镜下施行了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采用前房穿刺的方法缓慢降低眼压,并联合应用抗代谢药物丝裂霉素.结果术后随访6~15个月,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43眼,视力不变19眼,视力下降3眼.眼压稳定60眼,辅助用药后控制5眼;功能性滤泡占84.6%(55/6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部分眼压控制不佳的青光眼患者应及时实施手术,只要手术前后处理得当,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李文超;刘钢生;侯正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洛索洛芬钠渗透泵型控释片的含量

    目的 建立洛索洛芬钠渗透泵型控释片中洛索洛芬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日本岛津VP-DOS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600: 400: 1: 1);检测波长:222 nm;流速:1.00 ml·min-1;柱温:25 ℃.结果洛索洛芬钠在30.18~110.66 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83%,RSD=0.48%(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洛索洛芬钠渗透泵型控释片中主药的含量测定.

    作者:杨甜;王成永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血压晨峰疗效的观察

    目的 采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氨氯地平(国产)联合卡托普利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后血压和血压晨峰(MBPS)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收缩压(SBP)140~179 mmHg,舒张压(DBP)90~109 mmHg]口服氨氯地平(国产)联合卡托普利,4周后应用ABPM评价血压和血压晨峰程度的变化.以起床后2 h内SBP增加≥23 mmHg,DBP>15 mmHg为晨峰阳性(MBPS)(+)组,低于以上值为MBPS(一)组.结果 (1)入选60例患者,氨氯地平(国产)联合卡托普利治疗4周末,24 h SBP/DBP降低(10.8±1.7)/(8.6±0.8)mmH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2)入选60例患者治疗后,MBPS(+)的患者减少,MBPS(-)的患者增多,治疗前后频数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氨氯地平(国产)联合卡托普利不仅有效降低24 h血压,还能够遏制血压晨峰的发生,并降低晨峰程度.

    作者:孙中泽;王付本;邹尔斌;张时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维药香青兰的研究进展

    本文对香青兰的化学成分、临床药理作用及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香青兰的研究尚处于开始阶段,运用新方法新技术对香青兰进行深入研究,将会有很高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作者:宋睿;金传山;周亚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酚酞栓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酚酞栓中酚酞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60: 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5 nm.结果线性关系为Y=15.8649X+3.8656,r=0.9999,线性范围在10.035~401.400 μg,平均回收率104.99%(n=9),RSD=1.09%.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可作为酚酞栓中酚酞含量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董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并发胃排空障碍的原因、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法对1998年7月~2008年10月间该院实行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出现11例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11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均治愈.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胃排空障碍多为功能性,少数为机械性,应注意鉴别.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保守治疗可治愈.

    作者:张建群;荚从正;王正安;汪雁鸣;章荣贵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调节性T细胞与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

    人体免疫系统可以通过杀伤受感染的细胞的方式保护不受侵入的病原体与微生物的侵害,而只对正常组织造成小程度的损害.为了维持这种平衡,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控制免疫应答与维持外周免疫耐受中起重要作用.这种T细胞的数量减少或功能的缺失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增强调节性T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的治疗措施已经被证明可以改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情,本文就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机制及与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梅杨;葛锐;潘发明;徐胜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蛹虫草培养基中虫草素的几种提取方法比较

    目的 对6种方法提取蛹虫草固体培养基中的虫草素进行比较.方法以各法提取虫草素的的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虫草素的提取工艺.结果渗漉提取率较高,而微波法提取则具有提取时间更短的优点.结论两法的提取率均明显高于其它方法,可在研究中进一步扩大规模.

    作者:吴勇;陈卫东;王利;张荣嘎;张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TS酶与5-FU的关系及在消化道肿瘤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

    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作为消化道肿瘤的主要化疗药物之一,通过抑制胸苷酸合成酶(thymidilate synthase,TS)达到抗肿瘤活性.目前临床上嘧啶类化疗药物的使用仅依据体重或身高指导给药剂量,不能真正反映个体之间的差异.综述TS酶的功能、特点及其与5-氟尿嘧啶疗效,耐药的关系,以利于制定合理的个体化化疗方案,实现消化道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高治愈率与生存率.

    作者:钱小军;胡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癌基因研究的新进展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博弈的过程,而显性癌基因激活和隐性抑癌基因失活又是这些因素重要部分.在分子水平上分析肿瘤的发生已成为研究热点,多基因表达及相关性分析来判断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及临床预后也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相关基因KLK4、MDM2、EZH2、RUNX3、CHFR、Maspin在子宫内膜癌表达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郭真理;陈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凤丫蕨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凤丫蕨Coniogramme japonic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onitisin(1)、1,3-双棕榈酸甘油酯(2)、5α,8α-过氧麦角甾-6,22E-二烯-3β-醇(3)、β-谷甾醇棕榈酸酯(4)、棕榈酸(5)、硬脂酸(6)、豆甾-4-烯-3β,6β-二醇(7)、芹菜素(8)、β-谷甾醇(9)、β-胡萝卜苷(10)、葡萄糖(11)、9S,12S,13S-trihydroxy-10-octadecenoic acid(12)、胡萝卜苷棕榈酸酯(13)、4-oxododecanedioic acid(14).结论化合物1~3、5~8和11~14均是首次从凤丫蕨中得到.

    作者:陈佳佳;刘守金;高原;方成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浅谈我院麻醉药品使用的流程化管理

    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麻醉药品使用管理水平,确保麻醉药品满足医疗需求的同时,严防麻醉药品由使用环节流入非法渠道.方法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及临床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院院情的麻醉药品管理流程.结果对麻醉药品使用流程化管理后,使用情况井然有序.结论医院必须建立规范的管理办法主动管理麻醉药品.

    作者:许岭;马力;李皓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云南白药配合微波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28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云南白药配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研究.方法 2006年2月~2009年2月以来我院诊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280例,单纯微波治疗的142例,云南白药配合渡微波治疗138例,将两种治疗方法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做治疗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中重度一次性治愈率分别为为93.59%和88.33%,在对照组中为87.5%和82.88%,P<0.05.同时阴道出血、排液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缩短.结论云南白药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效果优于单独微波治疗.

    作者:胡利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脊柱侧凸术后疼痛的原因和治疗

    脊柱侧凸术后腰背疼痛是脊柱侧凸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创伤后围手术期疼痛可以通过硬膜外置管持续滴注或自控性静脉泵从静脉注入吗啡和曲马多混合液,也可以口服或肌肉给予NSAIDs类药物.但脊柱侧凸术后3个月以后的疼痛原因并不十分清楚,也缺乏相应的治疗手段.可能的原因包括:创口内血肿形成,创口瘢痕粘连压迫、内固定物固定不良致松动、钉尾对周围软组织刺激引起的滑囊炎、术后纠正力线不良所致腰背肌的劳损.假关节形成、延迟深部感染、金属内固定物蚀损形成的碎屑引起的变态反应炎症、内固定物邻近节段的退变继发畸形和慢性肌肉劳损.NSAIDs类药物可以部分缓解症状,但是副作用明显.中医认为脊柱术后的腰背疼痛的发病机制为手术后气血不足,腠理空虚,外邪乘虚而入,痹阻筋脉,血滞为瘀.正气虚弱,局部气血紊乱,淤血停滞,水湿内阴,血水互结,经脉不通而出现疼痛,血瘀与水湿互为因果,交互作用,是为气滞淤血腰痛,构成术后腰背疼痛的发病机制.舒筋通络可以减轻水肿和炎症反应,达到祛除淤血疏通经络止痛消炎的作用,可以收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之栋;许建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转染p21基因对人动脉平滑肌细胞生长的作用

    目的 探讨转染p21基因对人动脉平滑肌细胞(HASMC)的影响,以探讨转染p21基因实现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为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以Lipofectamine 2000脂质体介导p21基因转染HASMC株;免疫组化法检测转染p21基因后,其编码蛋白在HASMCs的表达情况;描绘p21基因转染后HASMCs的增殖曲线;WST-1法测定OD值,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及流式细胞仪检测p21基因转染对HASMCs凋亡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法显示p21基因成功转入HASMCs后,其编码的蛋白能在细胞质内进行高表达;转染p21基因的HASMCs在体外生长曲线较对照组明显降低;WST-1法显示转染p21基因的HASMCs细胞活力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转染p21基因的HASMCs细胞凋亡率达40%以上,且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成功将p21基因转入HASMCs,其编码蛋白可能参与了抑制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提示p21基因转染HASMCs技术有可能为人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防治策略与手段.

    作者:姜兰兰;方五旺;林丙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