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金丝桃素光动力学疗法与其诱导细胞凋亡、抗凋亡信号转导系统

白洁;杨得坡

关键词:金丝桃素, 光动力学疗法, 细胞凋亡, 信号转导
摘要:金丝桃素在光诱导下产生活性氧,利用其光动力学治疗(PDT)在肿瘤细胞中显示出细胞毒作用,能以浓度和光依赖的方式诱导肿瘤细胞产生凋亡与坏死;通过细胞凋亡、抗凋亡信号转导通路调节细胞死亡程序.临床上利用PDT的金丝桃素被认为是安全、有效的新型抗肿瘤药物.
中草药杂志相关文献
  • 枳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

    枳实为芸香科乔木酸橙Citrus aurantium L.,或枸橘(枳)与香橼未成熟果实,主产于四川、福建、江苏、湖南、浙江、江西等地.其味苦、辛、酸,微寒;归脾、胃、大肠经.枳实具有破气消积和化痰散痞的功效[1].枳实的挥发油有镇静、镇痛、镇咳、祛痰、抗菌及中枢抑制作用[2].

    作者:廖凤霞;孙冠芸;杨致邦;夏之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石见穿中两个酸性多糖的化学研究

    目的研究石见穿Salvia chinensis全草中的多糖组份.方法采用DEAE-纤维素柱色谱和凝胶渗透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化学和光谱方法分析其结构特征.结果分别从石见穿水提取物和稀碱提取物中分得2个均一多糖组份SC5和SC6,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8×104和>1.0×106,二者均为结构复杂的酸性多糖组份.结论SC5和SC6都是首次从该植物分得的酸性杂多糖.

    作者:刘翠平;王雪松;方积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6种金丝桃属植物叶中分泌结构的研究

    目的寻找金丝桃属中草本植物含金丝桃素而木本不含的形态学及组织化学依据,为该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金丝桃属中6种植物叶片进行解剖学研究,观察透明材料,并进行组织化学实验和石蜡切片观察.研究分泌结构在各种植物叶片中的分布和结构.结果存在分泌细胞团和分泌囊(道)两类形态结构特点不同的分泌结构,草本植物中两者都有,而木本植物中只有分泌囊(道).金丝桃素储存于分泌细胞团内.结论为金丝桃属中只有草本植物含金丝桃素提供了依据.

    作者:赵益斌;赵晶;徐帆;李景秀;高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狭瓣鹰爪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海南狭瓣鹰爪花Artabotrys hainanensis R.EFries为番荔枝科鹰爪花属植物[1],该属植物在世界上约有100余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作者:韩长日;宋小平;彭明生;王恩举;李永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蛋白质组学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根据国内外文献,结合课题组应用蛋白质组学对药物合成途径及代谢调控的研究,介绍研究蛋白质组学的主要内容、技术手段,以及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巨大应用意义,并分析了蛋白质组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中药现代化以及新型中药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蛋白质组学将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作者:王志平;乔建军;元英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阿魏酸的稳定性及其在川芎和当归药材中的存在形式

    目的确认阿魏酸的异构体转换反应及川芎、当归药材中阿魏酸的存在形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手段研究阿魏酸的异构体转换.结果反式阿魏酸在常规保存条件下,可部分转变成为顺式,在川芎和当归药材中,反式和顺式阿魏酸是共存的.结论反式阿魏酸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但存在缓慢的异构体转换反应.

    作者:丁明玉;马帅武;刘德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一株产长春新碱内生真菌的初步研究

    目的通过长春花叶内生真菌的分离,筛选产生长春新碱的菌株.方法从长春花叶中分离内生真菌,对其发酵提取物进行TLC和HPLC分析.结果从长春花叶中分离筛选到一株无孢菌群菌株:97CY3.它能产生长春新碱,HPLC测定其长春新碱含量约为0.205 μg/L.结论长春花内生真菌中,有的菌株可产生与宿主所产相同的抗癌物质长春新碱.

    作者:杨显志;张玲琪;郭波;郭仕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瑞香狼毒中的化学成分

    目的研究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的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瑞香狼毒根中分离得到1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和3个双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bursehernin(Ⅰ),狼毒宁B(chamaejasmenin B,Ⅱ),异新狼毒素A(isoneochamaejasmin A,Ⅲ)和(+)-狼毒素[(+)-chamaejasmin,Ⅳ].结论化合物Ⅲ和Ⅳ为新旋光异构体,化合物I为首次从狼毒属中分得.

    作者:冯宝民;裴月湖;张海龙;华会明;王永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不同干燥条件对银杏叶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银杏Ginkgo biloba L.属裸子植物,是我国特有的古老树种之一.我国银杏叶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70%.银杏黄酮、银杏萜内酯是银杏叶中主要活性成分.银杏黄酮具有相当强的抗氧化作用,能清除生物体内过剩的自由基,阻止体内脂质过氧化;银杏萜内酯是一种血小板活化因子(PAT)拮抗剂,对脑血栓、心肌梗死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因此,银杏叶被认为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首选天然药物[2].

    作者:何珺;何照范;张迪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深圳薇甘菊茎叶精油的化学成分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为多年生草质或稍木质藤本,具蔓生茎,攀缘并缠绕树、作物或其他植物,使其死亡.薇甘菊对森林、茶园、果园、人工林等危害特别严重.

    作者:冯惠玲;李勇;叶万辉;余珍;黄忠尧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阿胶远志膏的质量标准研究

    阿胶远志膏由地黄、麦冬、远志等10余味中药研制而成,具有滋阴补血与养心安神之功效,既能治阴血少,营液不足,心神不宁之本,又治虚烦少寐,精神恍惚,夜寐多梦、健忘失眠、头晕、头疼心悸之标.为了控制质量,本实验采用TLC法对远志、麦冬、丹参、当归药味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HPLC法测定了阿胶远志膏中梓醇的含量,方法简便,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作者:刘霞;倪艳;郝旭亮;王瑞明;李先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BrdU-ELISA法测定四逆汤及组方药提取物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观察四逆汤(SNT)及组方药提取物对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和BrdU-ELISA法观察药物对离体大鼠VSMC增殖的影响.结果BrdU-ELISA法结果表明四逆汤总提取物(EST)对VSMC的BrdU掺人DNA没有显著影响,而MTT测定表明EST可以提高VSMC的脱氢酶活性.甘草(LE)、附子(AE)、干姜(GE)、甘草加附子(LAE)、干姜加附子(AGE)提取物显著提高VSMC的脱氢酶活性,同时提高VSMC的BrdU掺入DNA的水平.结论EST可以增加VSMC的脱氢酶活性,但对VSMC的BrdU掺人DNA的水平无影响.而其他组方药提取物可以增加VSMC的脱氢酶活性,同时提高VSMC的BrdU掺入DNA的水平.

    作者:刘平;葛迎春;李晨燕;马天舒;任慧君;徐亚娟;徐东铭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甘遂醇提物中4种二萜类化合物的体内抗病毒活性研究

    目的阐明甘遂醇提物中4种化合物:甘遂大戟萜酯A(Ⅰ),13-十一酰基-3-(2,4二甲基丁酰基)巨大戟萜酯(Ⅱ),3-(癸-2,4-二烯酰基)巨大戟萜酯(Ⅲ)及甘遂萜酯A(Ⅳ)的体内抗病毒活性.方法采用鼻吸入法以流感病毒亚甲型小鼠肺炎适应株FM1对小鼠造模,对病毒感染小鼠分别ig 4种二萜类化合物,以对小鼠病毒感染肺指数的抑制率为体内抗病毒活性指标.以3H-TdR渗入法测定4种二萜类化合物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4种化合物都表现出一定的体内抗病毒活性,Ⅰ~Ⅳ分别在20,40,50,30 mg/(kg·d)以下,抗病毒活性随剂量增加而增强;3种具有四环结构的Ingenol衍生物其体内抗病毒活性呈现出明显的构效关系,在适当剂量下,C-13,C-20有长链酰基的Ⅰ和Ⅱ表现出较强的体内抗病毒活性,而这两个位点没有长链酰基的Ⅲ仅表现出弱的抗病毒活性.在低浓度(0.025~7.85×l0-4μg/mL)下,4种二萜类化合物对Con 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有显著的增强作用.结论甘遂二萜类化合物中,C-13,C-20有长链酰基的Ingenol衍生物有显著的体内抗病毒活性,其抗病毒的机制可能主要是通过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来实现的.

    作者:郑维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不同配比对肿瘤坏死因子α损伤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配比的丹酚酸B(Sal B)、丹参酮ⅡA(TanⅡA)对体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损伤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的影响.方法采用CMEC体外培养技术,建立TNF-α损伤模型,以细胞活力,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释放、一氧化氮(NO)合成、内皮素(ET)分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为评价指标,观察Sal B和TanⅡA不同配比(10:0,8:2,5:5,2:8,0:10)对TNF-α损伤CMEC的保护作用.结果Sal B和TanⅡA(5:5)组明显提高细胞活力,Sal B和TanⅡA(8:2)组显著降低LI)H释放水平,TanⅡA促进NO合成、降低ET分泌以及抗氧化的作用好.结论Sal B和TanⅡA的各配比组均能明显改善细胞的损伤,佳配比根据检测指标的不同而不同.

    作者:张萌;张伯礼;高秀梅;郭利平;杜嵘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西红花酸对过氧化氢诱发心肌细胞[Ca2+]i改变的作用

    目的观察西红花酸对H2O2诱发培养心肌细胞[Ca2+]i改变的效应,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应用F1uo-3/AM荧光标记技术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检测不同因素处理的单个培养心肌细胞[Ca2+]i.结果H2O2呈浓度依赖性地使单个培养心肌细胞[Ca2+]i增加,并不受细胞外环境是否存在Ca2+的影响,L-型Ca2+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也不能完全中止[Ca2+]i的增加;不同剂量的西红花酸则能减低H2O2引发的单个培养心肌细胞[Ca2+]i增高的幅度.结论西红花酸能明显抑制H2O2诱发培养心肌细胞[Ca2+]i增加的作用,可能与调整胞内钙库Ca2+的释放和摄取、Ca2+内流等机制有关.

    作者:余卫平;钱之玉;绪广林;沈成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六味地黄颗粒剂与丸剂的药效学研究

    六味地黄丸(简称丸剂)是传统的中成药,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6味中药材经粉碎后用蜂蜜配制而成.在临床上曾发挥了卓越的效能,但随着医药科技的进步,发现其有作用慢,含糖不利于糖尿病患者服用,水分高易于霉变、不利于贮存等缺点.

    作者:高瑞峰;于永芳;李沈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螺旋藻多糖和藻胆蛋白的肿瘤防治作用及机制

    螺旋藻多糖和藻胆蛋白具有显著的肿瘤防治作用,综合起来主要是对体外肿瘤细胞的抑制、动物肿瘤的防治及在临床上的应用3个方面,其肿瘤防治作用的机制可能是作用于肿瘤发生的不同阶段及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两个方面.

    作者:陈新美;梅兴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旱生卷柏化学成分研究(Ⅱ)

    目的研究旱生卷柏的化学成分.方法旱生卷柏乙醇浸膏的水不溶物,以石油醚、氯仿依次提取,用硅胶柱色谱,以石油醚、石油醚-醋酸乙酯不同比例梯度洗脱,分离得到7种成分.结果经理化和光谱分析确定了结构,分别是:二十四烷(Ⅰ)、棕榈酸(Ⅱ)、大黄酚(Ⅲ)、大黄素甲醚(Ⅳ)、三十烷醇(Ⅴ)、三十烷酸(Ⅵ)、大黄素(Ⅶ).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Ⅰ和Ⅲ~Ⅶ为首次从卷柏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刘海青;林瑞超;冯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槲皮素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槲皮素具有广泛的生理及药理活性[1],因其扩张冠脉、调血脂、降低血管通透性被作为心血管药物而在临床广泛应用.已有文献报道槲皮素在体外对肿瘤的化学预防和治疗作用及其机制[2,3].

    作者:罗玲;吴凯南;吴晓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甘草的免疫学鉴定方法研究

    目的利用种属特异性蛋白建立一种生药甘草的免疫学鉴定方法.方法选用生药甘草为实验对象,利用抗甘草总抗原血清并结合Western-blot的结果确定甘草种属特异性蛋白(RGP).分离纯化该蛋白抗原并制备和生物素标记其特异性抗体,建立夹心式ELISA法用于甘草的分析鉴定.结果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对不同产地及品种的甘草显示了良好的特异性,可以用于生药的鉴定和分析.结论以甘草自身的特异性蛋白为指标的免疫学分析方法,将为生药甘草的品种鉴定及中药材的质量管理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白钢;曹学琳;杨文博;唐元泰;芮菁;梁会旭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草药杂志

中草药杂志

主管:中国药学会

主办: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