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玮;罗建平;黄秀彦
目的探索一种高效、实用的分离纯化三七皂苷的技术.方法根据三七皂苷的结构特征,选用强极性吸附树脂ADS-2,并对ADS-2树脂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HPLC法对产品中人参皂苷Rg1,Re,Rb1和三七皂苷R1进行了测定.结果ADS-2树脂对三七皂苷具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50%乙醇作为脱附剂,产品中有效成分含量为:人参皂苷Rg131.7%,Re 5.40%,Rb1 5.79%,三七皂苷R1 29.7%,产率为7.75%.结论大孔ADS-2吸附树脂对三七皂苷的分离纯化简单、高效,易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欧来良;史作清;施荣富;王重;王瑞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鸡血藤为传统中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鸡血藤为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的干燥藤茎,其性温,味苦、甘,归肝、肾经,有补血、活血、通络的功效,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风湿痹痛等症[1].
作者:严启新;李萍;胡安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优选交泰丸方药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小檗碱、肉桂酸、总生物碱、挥发油、干浸膏为指标,在药材粒度、溶剂量、煎提温度、滤过、浓缩等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对半仿生提取法(SBE法)、水提取法(WE法)、半仿生提取醇沉法(SBAE法)、水提取醇沉法(WAE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5个指标综合评价y值为:SBE法>WE法>SBAE法>WAE法.结论交泰丸方药的提取法以SBE法为佳.
作者:张学兰;李正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杜仲仁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成熟种子的种仁,含有脂肪油、蛋白质、糖类及桃叶珊瑚苷等多种化学成分.目前的利用价值仅限于从杜仲仁提取油脂.
作者:杨小梅;尚平平;刘建斌;孙文基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罂粟Papaver somniferum L.属罂科罂粟属的栽培种,古名罂子粟、阿芙蓉.幼株、果实的乳汁和果壳供药用.罂粟果实的乳汁(即鸦片)中含30余种生物碱,其中主要含吗啡(morphine),含量为10%~15%,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罂粟碱(约1%)、可待因(约1%)、蒂巴因(约0.2%)及那可汀(约3%)等.罂粟油是新鲜罂粟果实的种籽经压榨后形成的油,不含吗啡.但是,有关罂粟籽油的文献报道极少.
作者:陈永宽;李雪梅;孔宁川;杨伟祖;李聪;汪汉卿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建立紫菀中紫菀酮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方法外标法,Zorbax C8色谱柱为固定相,100%乙腈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0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紫菀酮线性范围为49.8~498μg/mL(r=0.999 9,n=7),平均回收率为98.10%,RSD=1.44%(n=3).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紫菀酮的定量分析方法.
作者:高文远;张蓉;贾伟;潘力佳;卢宾;郑宗玉;段宏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小檗科十大功劳属植物,在我国约有40余种,主要分布在南方各地,以西南地区为主.本属植物绝大多数入药,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燥湿泻火、清肝明目之功效,民间应用历史悠久.该属植物为多年生小灌木,资源丰富,产量大,很多品种还没有被研究和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
作者:纪秀红;田景民;斐茂伟;阎玉凝;李家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迷迭香Rosmarinux officinalis L.系唇形科多年生迷迭香属植物,原产地中海沿岸,现在世界各地广为栽培.
作者:赵文军;吴雪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从板蓝根中分离出的丁香酸的抗内毒素作用.方法将丁香酸配成1%水溶液,鲎试验法做抗内毒素定量测定;用内毒素致兔发热实验检测丁香酸体内抗内毒素作用;内毒素致小鼠死亡实验测定丁香酸保护作用.结果0.334 mg/mL丁香酸可使4 EU内毒素降为0.777 EU,破坏率为83.16%;1%丁香酸溶液可使内毒素引起的兔热显著降低;使同等剂量脂多糖引起的小鼠死亡率由68%降为20%.结论丁香酸有抗内毒素作用.
作者:刘云海;方建国;贡雪破;谢委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加强缺血预适应(IPC)的机制,是否通过促进蛋白激酶C(PKC)蛋白、mRNA水平表达发挥作用.方法采用冠脉结扎大鼠5 min缺血,5 min再灌反复循环3次的缺血预适应方案,缺血30 min,再灌2 h的缺血再灌模型,通过免疫组化、RT-PCR的方法观察PKC蛋白、mRNA表达以及复方丹参对其影响.结果PKC在正常对照组中主要存在胞浆,但经过IPC和使用复方丹参后,在胞膜和胞核也可见;不论早期,还是晚期IPC组PKC表达均高于假性预处理组,以早期IPC组明显(P<0.01);经复方丹参预处理后,PKC的表达均高于再灌组、早期、晚期IPC组,以药物预处理+缺血预处理组(DIPC)为优,显著高于早期IPC组(P<0.01).PKCmRNA在正常心肌组织、再灌组、假性预处理组间无明显差异,但IPC后不论早期,还是晚期PKC mRNA表达均高于假性预处理组,晚期IPC组表达更加明显;经复方丹参预处理后,可明显促进早、晚期IPC及再灌组PKC mRNA的表达(P<0.05).结论复方丹参可激活PKC,使其发生转位,促进其蛋白、mRNA表达水平增高.这可能是此方加强IPC的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高秀梅;张伯礼;商洪才;王怡;郭利平;张萌;史红;刘密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概述了金银花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领域取得的新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本草考证、物种资源、种植技术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并建议今后应进一步加强金银花药材种植基础理论、优良品种选育、药材质量控制标准及规范化种植标准操作规程(SOP)等方面的研究.
作者:耿世磊;徐鸿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泽兰有效部分L.F04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探讨其活血化瘀作用机制.方法用高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推注造成大鼠血瘀证模型,观察泽兰L.F04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大鼠体内血小板聚集以及体内动静脉旁路血栓、体外旋转环内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L.F04 0.408,0.204 g/kg对模型组大鼠ADP诱导的体内血小板大聚集率明显增加皆有显著的抑制,且呈剂量依赖关系;与对照组相比,血瘀模型大鼠体外血栓质量明显增加,长度仅有增加趋势,L.F04高、低剂量(0.408,0.204 g/kg)皆有抗血栓形成作用,L.F04高剂量对血栓干质量、湿质量的减轻尤为明显;L.F04高、低剂量对实验性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27.41%,27.14%.结论泽兰L.F04可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及体内、外血栓形成.
作者:石宏志;高南南;李勇枝;余竞光;范全春;白桂娥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川乌配伍防已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寒热配伍的免疫作用.方法采用免疫变态反应性炎症模型及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DTH)模型,并检测小鼠单核巨噬细胞(MФ)吞噬功能和特异性抗体生成等.结果川乌配伍防己既可明显抑制免疫增高小鼠DTH,明显抑制大鼠佐剂继发性关节炎,又明显提高免疫低下小鼠M中吞噬功能.而各单味药则无明显作用.另外,对特异性体液免疫的影响,单味防己有明显促进作用,而乌防配伍后能明显抑制其作用.结论川乌配伍防己对细胞免疫有双向调节作用,对体液免疫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张少华;秦林;薛玲;王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养血清脑颗粒是根据中医传统理论,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制成的颗粒剂.研究证明,对成人血虚肝亢所引起的偏头痛、紧张性头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1,2].但应用于青少年的临床研究尚未见报道.笔者选择85例青少年偏头痛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疗效显著.
作者:李丰雪;冯周琴;周文献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抗病毒合剂由黄芩、金银花、板蓝根、大青叶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能,临床上主要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咽干、喉痛、咳嗽、急性病毒性感冒、扁桃体炎、腮腺炎等.
作者:安鸿志;陈卓;张斌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甘草附子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由甘草4 g,附子4 g,白术4 g,桂枝8 g组成.主要用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症.甘草为方中君药,具有抗炎、镇咳等作用[1],甘草酸为甘草的代表性成分之一.桂枝为方中使药,具有镇痛、镇静等作用[2],桂皮酸是桂枝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作者:高秋涛;毕开顺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在前报[1]中,作者从苦枥白蜡树树皮中分离到2个化合物,秦皮乙素(I)和秦皮素(Ⅱ),现又从该树皮中分到3个化合物,6,7-二甲氧基-8-羟基香豆素(Ⅲ),秦皮苷(Ⅳ)和秦皮甲素(V).
作者:刘丽梅;王瑞海;陈琳;吴萍;王丽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调查我国桉属药用植物资源,为合理开发、利用和鉴别该属植物奠定科学基础.方法深入广东、广西、云南等地进行实地采集和鉴定,并查阅当地主要标本馆的珍藏标本.结果桉属植物资源丰富,种类较多.结论各种之间生态学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桉属资源.
作者:刘玉明;李素芳;吴玉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红花五味子的五味子酯甲(schisantherin A)、去氧五味子素(五味子甲素,deoxyschizandrin)、五味子乙素(schisandrin B)和五味子丙素(schisandrin C)含量.方法HPLC法,使用Sphereclone ODS柱;流动相:水(A),甲醇(B),梯度洗脱:0~4 min,70%B;4~54 min,70%~100%B;流速为0.4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54 nm.结果五味子酯甲、甲素、乙素、丙素在红花五味子中含量分别为0.026%~0.083%,0.007%~0.945%,0.002%~0.121%,0.010%~0.038%,其中五味子甲素普遍存在,且果实中含量高于茎藤.结论去氧五味子素是红花五味子果实的主要活性成分.
作者:王彦涵;高建平;郁韵秋;陈道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苦地丁又名地丁、苦丁、小鸡菜,系罂粟科植物紫堇Corydalis bungeana Turcz.的带根全草,用于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治疗感冒、咳嗽、肝炎及多种炎症,尤其对风湿病、心肌炎有较好疗效[1]本实验对苦地丁中的生物碱进行系统分离和鉴定,利用柱色谱及制备薄层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得到6种生物碱,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UV,1H-NMR,13C-NMR,MS)鉴定了其中5种,(+)-丙酮基紫堇灵为首次在此植物中发现.
作者:黄阁;李发美 刊期: 200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