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智彤;姚智;李会强;娄建石;卢奕
目的研究荔枝核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70%乙醇提取荔枝核,经不同极性的溶剂萃取后,再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GC-MS分析油脂类成分.结果从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硬脂酸(I)、β-谷甾醇(Ⅱ)、豆甾醇(Ⅲ)、(24R)-5a-豆甾烷-3,6-二酮(Ⅳ)、豆甾烷-22-烯-3,6-二酮(V)、3-羰基甘遂烷-7,24-二烯-21-酸(Ⅵ)、胡萝卜苷(Ⅶ)、豆甾醇-β-D-葡萄糖苷(Ⅶ)、1H-imidazole-4-carboxylic acid,2,3-dihydro-2-oxo,methyl ester(Ⅸ)、乔松素-7-新橙皮糖苷(X)、D-1-O-甲基-肌-肌醇(XI)、半乳糖醇(XⅡ)、肌-肌醇(XⅡ);从油脂类成分中鉴定了12个化合物.结论1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屠鹏飞;罗青;郑俊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的蒺藜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rs L.[1]的干燥成熟果实.近我们在对一些医疗单位进行药品检查时,发现一种蒺藜的混淆品,经笔者鉴定为蒺藜植物中亚滨藜Atriplex centralasiatica llin[2,3]的干燥果实,称软蒺藜.现将二者比较鉴别如下:
作者:陈伟启;李晓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调肝导浊中药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血ApoB含量、动脉硬化指数(AI)及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膜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的影响,探讨调肝导浊中药防治AS的作用机制.方法高胆固醇饮食饲喂家兔造成AS模型,并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原位杂交检测肝细胞膜LDL受体mRNA表达.观察药物对ApoB含量、AI及LDL受体的影响.结果(1)调肝导浊中药可有效降低血清ApoB含量,降低AI,与模型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调肝导浊中药对LDL受体途径具有良好调节作用.结论调肝导浊中药对于AS的防治作用与其对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的调节作用密不可分.
作者:金华;陆一竹;陈静;范英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葛根素(puerarin,Pue)对缺氧-复氧损伤造成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作用.方法分别测定各个时点对照组、模型组及各给药组(1,0.1,0.01 g/L Pue)培养上清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细胞MTT代谢率的变化.结果缺氧及复氧都可造成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及MTT代谢率下降,复氧后2h为显著(P<0.01).3种剂量Pue均能对抗这3个指标的异常变化,但浓度越小,作用越弱.结论Pue能减轻缺氧时产生的自由基损害,减少SOD的消耗,并可能促进其合成,亦可保护心肌细胞的线粒体功能,这些作用呈剂量依赖趋势.
作者:朱智彤;姚智;李会强;娄建石;卢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酪氨酸酶是皮肤黑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限速酶,其活性与某些色素障碍性皮肤病有关.综述了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现状.
作者:闫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鸡骨柴Elshol tziafruticosa(D.Don)Rehd.药用名为双翎草,为唇形科香薷属落叶灌木,产于我国四川、湖北、云南、贵州、广西、陕西等省区.在陕西秦巴山区资源十分丰富,广泛分布于佛坪、洋县、南郑、略阳、太白、眉县、华阴和陇县,生于海拔700~1 800m的山坡、山谷、河边或路旁灌丛中.具有温经通络,祛风除湿之功效.
作者:陈振峰;寇玉峰;刘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繁育优质高产薯蓣新品种.方法在筛选佳的培养条件和外植体类型的基础上,以高皂素含量和农艺性状表现突出的种质为材料,开展快速繁育技术研究.结果盾叶薯蓣的不同种质间产皂素含量有较大差异;以叶柄为外植体在添加有4 mg/L 2,4-D和1. 5 mg/L6-BA的L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其出愈率可达75.2%,经不添加2,4-D的LS培养基培养可产生再生植株;共获得源于高皂素含量种质的试管苗8 136株,田间成苗6 830株,皂素含量达2.48%.结论运用组织培养技术选育优质高产薯蓣新品种是可行的.
作者:王志安;王日照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红豆杉中的紫杉烷二萜类化合物,对生长在我国的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进行深入的化学研究.方法云南红豆杉枝叶的乙醇提取物,经萃取、硅胶柱层析、PTLC、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从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萃取部分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采用波谱解析(UV,IR,ESI-MS,1HNMR,13 CNMR)等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结果分别为1-acetoxy-baccatin I(1),7-epi-taxol(Ⅱ),taxchinin A(Ⅲ),cephalemannine(Ⅳ)和taxol(V).结论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Ⅱ、Ⅲ为首次从该植物分得.
作者:梁敬钰;杨路;程奇蕾;Zhemg F M;魏秀丽;张颖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砂蓝刺头Echinps gmelinii Turcz是广泛生长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旱沙植物,其根具有清热解毒、排脓、通乳的功效[1],关于其化学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有鉴于此,我们对砂蓝刺头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详细研究,从中首次分离得到7种三萜类化合物,经光谱分析鉴定为:3β-羽扇醇乙酸酯,羽扇豆醇,桦木醇-28-乙酸酯,β香树乙酯,齐墩-3-乙酸-7,12-二烯,9-甲基-3,11,22-三羰基-2,16,25-三羟基-20-乙酰基-1(2),5(6),23(24)-19降羊毛甾三烯,胡芦素B.
作者:李华民;曹坳程;文永奇;何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产地和季节对滇白珠木脂素苷(LG)含量的影响,为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0.4 cm×25 c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30:5:65),波长220 nm,外标法.结果LG含量在滇白珠内分布规律是:根>茎>叶,只有楚雄林下样品茎高于根.采自海南、广东、云南、贵州、重庆等省市的9个地点的样品中,根中LG含量(mg/g)高的是海南2.15,其次是贵州2.00,云南楚雄和昆明样品仅1. 42和1.44.根中LG含量在9月(果期)以前仅1. 438 mg/g,比11月低24.4%.结论海南和贵阳样品LG含量高,但结合生物量考虑,选云南大理和广西金秀的资源更合理.不同季节滇白珠LG含量变化规律是:花期(6~7月)和果期(8~9月)根中含量较低,因此采根应避免花果期.而茎则花果期含量较高,故采茎应选花期.如采收全株8月适宜.
作者:马小军;赵玲;赵玉娟;杜程芳;郑俊华;陈新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正柴胡饮颗粒来源于<景岳全书>中的汤剂处方.组成药味有赤芍、柴胡、甘草等,有表散风寒,解热止痛之功,主治外感风寒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四肢酸痛等症.
作者:李守拙;李沈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油菜资源中吲哚硫苷降解物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将两种不同提取法制备的高、低浓度的吲哚硫苷对S180小鼠ig给药,ip环磷酰胺.结果吲哚硫苷降解物2号高浓度和吲哚硫苷降解物1号低浓度治疗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增加淋巴细胞转化率.结论吲哚硫苷降解物可能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来抑制移植性肿瘤生长,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作者:文碧玲;李培武;李航森;赵力;余萍;邹俊清;张文;丁小霞;杨湄;汪雪芳;吴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银杏内酯A对Meynert基底核(NBM)损伤引起的SD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方法通过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单侧损伤SD大鼠NBM以破坏胆碱能神经功能,采用Y型迷宫法检测动物空间辨别学习记忆能力,利用放射化学法检测皮层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活力,观察银杏内酯A对胆碱能损伤记忆功能的恢复,脑内ChAT的变化.结果银杏内酯A对胆碱能损伤记忆功能具有恢复作用,且能防止ChAT活力降低.结论银杏内酯A能改善NBM损伤引起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高向东;陈鹏;刘俊彦;谭仁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桃红四物汤出自<医宗金鉴>,由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生地、川芎组成,是活血化瘀的代表方之一.功能活血调经,主治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以及眼底出血之暴盲[1].为控制其内在质量,本实验首次对该方中的总黄酮进行了测定.
作者:郭春燕;李振良;张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对国产天然蒙脱石粘土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探讨蒙脱石粘土作为药用的物质基础.方法应用X-射线衍射和X-射线荧光分析法对蒙脱石粘土样品中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得到了6个蒙脱石粘土样品的基本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结论不同矿床的蒙脱石粘土的矿物组成有一定差异,但主矿物蒙脱石的含量平均为86%,且化学组成基本相似.
作者:翟永功;次向明;邹星;郭丽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考察Al2O3陶瓷微滤膜微滤技术对枳实水提液和苦参水提液的澄清效果.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枳实水提液中辛弗林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苦参水提液中的总黄酮含量,并与传统的醇沉法作对比.结果Al2O3陶瓷微滤膜微滤法处理的两种水提液的除杂率及有效成分得率与醇沉法接近,并且该微滤膜经过一定处理可以再生.结论Al2O3陶瓷微滤膜微滤技术有望成为澄清中药水提液的一种新技术.
作者:金万勤;高红宁;郭立玮;文红梅;沈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泡番荔枝辛(bullatacin)是一种邻双四氢呋喃环番荔枝内酯,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展现出强抗肿瘤活性,因此预计将成为继taxol之后新的天然抗癌药物.就泡番荔枝辛的化学结构,分离纯化以及药理作用进行详细阐述.
作者:韩金玉;于良涛;王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竹黄是中国传统的中药之一.从生态学、药物化学、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竹黄的研究现状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初步探讨了竹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其微生物学、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尚待深入.并且认为光敏色素--竹红菌素有望发展成为新型的抗肿瘤和抗病毒药物.
作者:钟树荣;赵海;李安明;戚天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丹参药材中新的质控指标.方法采用细胞膜色谱法对丹参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含量的方法.色谱条件为Lichrosorb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270 nm下检测;流速1.0 mL/min,室温.药材用甲醇超声处理,过滤后直接进样分析.结果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的回收率分别为101. 74%和99.28%,RSD分别为3.68%和1.78%.重现性的RSD分别为1.88%和1.35%.所收集的12份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含量为0.607%~0.148%,隐丹参酮为0.073%~0.021%.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当丹参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时,可以同时将丹参酮ⅡA和隐丹酮作为丹参药材及其制剂的质控指标.
作者:闫豫君;杨广德;贺浪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药制剂如何向高效、速效、低毒、优质方向发展,如何向现代化转变,使中药制剂突破常规制剂的传统观念,顺利地和国际标准接轨,以佳功效整体走向世界,本人就此谈点看法.
作者:王彩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