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毅萍
目的 了解ADR在我市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 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按患者性别、年龄、因果关系评价、涉及药品种类、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及涉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通报品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因果关系评价中很可能居多,涉及ADR的药品以抗感染药物居首位,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主要的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涉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通报品种14种.结论 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慎重选择静脉滴注给药治疗,中成药的ADR不容忽视,加强对国家通报品种的监测,加快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传递,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程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综述了近年来真菌免疫调节蛋白(Fungal Immunomodulatory Protein,Fip)在抗过敏、抗肿瘤、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刺激免疫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等免疫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为真菌免疫调节蛋白的新药开发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郭琦;刘立侠;孙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怀牛膝中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氯酸-香草醛比色法,其原理是怀牛膝中总皂苷与该显色剂反应后,可在相应波长处(544 nm)进行测量.结果 比色法所测定的线形范围为0.2~1.2 mg,相关系数r=0.998 4.平均回收率96.0%,RSD=3.23%.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怀牛膝总皂苷含量测定.
作者:卫修来;高昌琨;高建;徐先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显微支撑喉镜手术治疗喉部疾病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57例显微支撑喉镜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护理方法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早期护理方法进行总结与改进.结果 57例患者除5例自我控制不当,效果不明显外,其余52例患者术后康复顺利,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 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临床各项检查等准备工作,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术后正确的基础护理,切实的病情观察,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健全的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更不容忽视.
作者:梁素青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异丙酚静脉麻醉在结肠镜检查中的止痛及镇静效果.方法 将结肠镜检查的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异丙酚静脉麻醉)与对照组(常规操作),测定检查前、中、后三阶段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操作时间、检查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的操作时间、检查成功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检查前后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略下降,未经临床处理即快速恢复正常.结论 辅以异丙酚静脉麻醉进行结肠镜检查,具有良好的止痛及镇静作用,安全无痛苦,能够增加患者接受检查的依从性,提高检查的成功率.
作者:张永健;吉明柱;黄增平;邵式颖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注射用炎琥宁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其发生规律.方法 对本市2005~2006年上报的98例炎琥宁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炎琥宁注射剂可致消化、呼吸、皮肤等系统不良反应,尤以皮肤过敏为主.结论 临床应加强炎琥宁的应用监测,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吴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丙泊酚、芬太尼伍用小剂量麻黄碱在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应与质量.方法 选择40例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两组均先静注利多卡因0.8 mg·kg-1,随之静注芬太尼1 μg·kg-1,A组丙泊酚2 mg·kg-1,B组丙泊酚2 mg·kg-1加麻黄碱0.08 mg·kg-1行静注诱导.监测BP、HR、SpO2,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应及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结果 两组术中麻醉镇痛效果及离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A组诱导后BP明显下降,HR减慢,B组BP、HR、SpO2稳定,清醒时间较A组平均短2.5 min.结论 丙泊酚、芬太尼伍用麻黄碱,能达到满意麻醉效果并有效防治胃镜术中的循环波动和呼吸抑制.
作者:王胜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脾破裂患者的特点为出血时间短,出血量多,是急诊手术的重要指征,术中输血成为补充血液成份的重要措施.我院自2006年4月~11月,采用国产BW-8100A型血液回收机,对23例急诊闭合性脾破裂出血患者进行了自体血液回收与回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
作者:鲍雪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我院新生儿病房2005年3月~2006年3月共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11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34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制片技术(Liquid-based preparation cytology test system, LPT)在胸腹水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胸腹水标本同时分别采用传统普通细胞涂片法以及液基细胞学方法 进行检查,将两组结果 进行比较,数据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LPT制片与传统涂片相比,前者细胞数量多、核染色质着色鲜明可靠、成团细胞中的单个细胞界限分明,染色背景清晰;传统涂片细胞核染色质着色均一、缺乏立体感,染色背景欠清晰.本组普通涂片确诊癌11例(19%),可疑癌12例(20%),阴性37例(61%);LPT制片确诊癌19例(31%),可疑癌5例(8%) ,阴性36例(60%) ,两种制片方法的恶性细胞确诊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LPT细胞学制片技术能够提高被检测胸腹水脱落细胞分布的集中程度,增强细胞核染色着色对比度,提高恶性细胞诊断率.
作者:何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乙肝前S1抗原(PreS1-Ag)与HBV-DNA、HBeAg(HBeAb)的相关性,进一步探明前S1抗原检测对乙肝的诊断及肝炎活动、病毒复制依据的意义.方法 用前S1单克隆抗体对106例慢乙肝患者血清作前S1抗原的检测.结果 前S1抗原在HBeAg阳性标本中的检出率为91.2%,在HBV~DNA阳性标本中检出率为80.2%,标明前S1与乙肝病毒复制指标存在相关性,同时前S1抗原在两者阴性标本中也有一定的检出率.结论 血清前S1抗原检测可作为乙肝三系、HBV~DNA检测的一项重要的补充指标,联合检测将有助于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作者:郭亚光;楼大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OTC(非处方药)是指那些不需要医生处方,可直接在药房或药店中即可购得的药物,国际上通常用OTC(Over The Counter)表示非处方药,与OTC相对应的是RX(处方药)[1].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药品分类管理以来,我国医药消费市场,特别是OTC(非处方药)市场,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
作者:朱峰;叶剑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随着《药品质量抽查检验管理规定》 [1]的颁布实施,省以下地市级药品抽验的目的已经发生重大转变,不再以反映药品质量总体水平与状态的评价性抽验为首要任务,而是代之以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质量可疑药品的针对性监督抽验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根本意义在于利用有限的抽验资源,大限度地查处假劣药品,从而净化药品市场,维护辖区内广大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王荭晖;徐庆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腹腔镜技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为不孕症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总结了44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腹腔镜检查结果,分析其不孕原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曾令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浆中丙氧咪唑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血浆上样于C18 SPE柱后,先用15%甲醇冲洗,再用90%甲醇洗脱,N2气流下挥干.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器检测.色谱柱为ODS柱,流动相为含1.25%三乙胺溶液∶甲醇∶乙腈(70∶15∶15,V/V/V),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λ)295 nm.结果 本方法在20~600 μg·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8 6,n=6).高、中、低浓度的相对回收率均在92.0%~108.2%之间,日内与日间RSD均小于8.9%,低检测浓度为5 μg·L-1.结论 本法适用于人血浆中丙氧咪唑浓度的测定.
作者:钱晓东;蒋开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巨脾切除术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2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巨脾伴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脾脏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发生胰漏1例,切口延期愈合4例.结论 对巨脾伴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脾切除术,采用二级脾蒂离断法处理脾蒂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可行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福先;尚志文;王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输液残液由医院或个人送到我所来检查输液中的异物,这些是因病人在输液过程中突然发现瓶内有异物存在而提出疑问并要求来检查的.统计了2000年~2005年的情况,异物检查次数分别为1、2、7、5、4、4次.从这些异物检查结果来看多数为橡胶粒(颜色有烟灰色和灰白色两种),只一例为絮状物,非橡胶类物质.本文对这些输液异物检查中橡胶粒的判断作个介绍.
作者:刘毅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药品价格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涉及医疗体制改革的成败,在新形势下怎样控制药品价格,本文从建立完整的药品生产体系、严把新药及其价格审批关、医院配备满足正常需要的国家基本药物、减少药品流通环节、完善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纳入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对解决问题有所帮助.
作者:胡伟;陈飞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格列齐特缓释片的含量.方法 药片研碎后粉末以无水乙醇溶涨2 h后,超声使溶解,过滤,取续滤液一定量,并用水定容至所需浓度,在226 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结果 测定的线性范围为4.884~19.536 mg·L-1,相关系数r=0.999 9;缓释片中格列齐特的平均回收率为101.06%,RSD=0.61%;重现性(RSD=0.64%)良好.结论 该法比药典上规定的滴定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专属性强,适用于格列齐特缓释片的含量测定.
作者:赵丽华;邹若飞;徐学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影响.方法 采用对100例平产和剖宫产儿于出生时和生后第3、4、5天不同体重的监测的方法.结果 平产儿和剖宫产儿均有生理性体重下降,其中平产儿下降不明显,于生后第4天开始回升,剖宫产儿下降明显,于生后第4、5天仍呈下降趋势.结论 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确实有影响,而通过及早哺乳和采用合理的母乳喂养方法,使新生儿早期体重下降能尽快得到恢复.
作者:李凤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