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及其并发症防治的护理体会

周月华;陈芳

关键词:钬激光, 碎石术, 并发症,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并发症的护理.方法 回顾72例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对9例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报道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9例并发症中,输尿管穿孔3例、输尿管口损伤1例、结石移位1例、感染2例、血尿1例、输尿管狭窄1例,所有病例均于术后1周内痊愈出院.结论 护理人员应熟悉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的常规操作方法及其发生并发症的原因,默契配合医师手术,严密监测、及时发现并发症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气道患者行纤支镜灌洗吸痰术的护理配合

    建立人工气道后由于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加温、加湿功能的丧失以及危重患者机体抵抗力的降低和排痰功能障碍,常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潴留,甚至形成痰栓而引起或加重低氧血症、肺不张,常规方法吸痰效果不佳.而纤支镜吸痰因在明视下,可直接观察到支气管或肺段内分泌物情况并酌情吸引或灌洗,成为成功治疗肺不张的有效措施之一.我科自2000年2月至2006年12月,对27例患者实施了纤支镜灌洗吸痰术,现将护理配合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方秀花;钱立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倍他乐克口服,常规治疗组27例,予以常规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及餐后心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静卧心率及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两组治疗前后无差异性(P>0.05).结论 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明显,安全性好.

    作者:郑海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透骨化毒酊对小鼠耳廓微循环障碍的作用

    目的 探讨透骨化毒酊对小鼠耳廓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耳廓微循环障碍法,进行透骨化毒酊改善微循环的研究.结果 透骨化毒酊三个剂量组给药10、60 min后均能增加微动脉流速、血液输出管径和血液输入管径.结论 透骨化毒酊具有明显的改善微循环作用.

    作者:韩坚;钟志勇;韩强;荣向路;吴清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杭菊中绿原酸含量花期动态积累研究

    目的 为杭菊花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5个杭菊栽培品种花期的不同开放阶段绿原酸含量及其变化规律.结果 小汤黄、早小洋菊、晚小洋菊、大洋菊均在70%开放期时绿原酸含量达到高,异种大白菊绿原酸含量随着开放度的增加而不断增高.结论 绿原酸含量因5个杭菊栽培类型不同而不同,并在各个开放期中呈现规律性变化.从而为判断菊花确定适宜采收期提供依据.

    作者:蒲婧哲;张青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2006年我院13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推进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 对本院2006年13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有关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生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主体,抗感染药、注射剂、涉及皮肤及附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结论 医院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应重视ADR检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王晓娟;陈艳;齐金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单味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目的 综合介绍单味中药(包括其活性成分及其制剂)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方法 对近几年来专业期刊以及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关于单味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应用新进展的报道二十余篇进行收集整理并分别给予评价.结果 通过对近几年单味中药治疗糖尿病临床应用文献分析表明,绞股蓝、苦瓜、桑叶等多种单味中药具有降血糖、减轻糖尿病对机体损害及控制、延缓糖尿病并发症作用.结论 中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何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小儿热性惊厥75例随访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2年12月~2005年12月本科收治的75例首次发作热性惊厥患儿的首发年龄、发作次数、发作时体温、持续时间、发病季节、伴随疾病、脑电图改变、治疗及转归等进行随访观察及研究.结果 热性惊厥患儿首次发病多见于6月龄~3岁,以7~9月发病率高,62.7%的患儿发作一次,复发率为37.3%,FC的复发与首次发作时的年龄、体温、持续时间和FC分型、脑电图表现以及热性惊厥或癫痫家族史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热性惊厥的发生与年龄密切相关,有遗传倾向性,伴有危险因素者易复发且易转为癫痫,对首次发作患儿应进行危险因素评估,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

    作者:林加斌;项跃林;朱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流体悬浮式治疗床在大面积烧伤救治过程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流体悬浮式烧伤治疗床对大面积烧伤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科2001年1月~2006年9月收治的4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根据用流体悬浮式烧伤治疗床或翻身床治疗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例烧伤后一周血浆白蛋白的变化、整个病程抗菌素使用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治疗组烧伤后一周内血浆白蛋白上升较对照组明显增快,一周后接近正常值,整个病程抗菌素使用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19例患者治愈出院,死亡1例,治愈率95%;而对照组死亡3例,治愈17例,治愈率85%.结论 用流体悬浮式治疗床治疗大面积烧伤,能减少创面渗出,加速创面干燥、结痂,从而减少蛋白的丢失,减少创面感染的机会,有效地预防并发症,促进创面愈合,缩短疗程,减少医疗费用.同时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减轻病人痛苦.

    作者:张晓龙;谢俊;沈贤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奈达铂治疗中晚期食管癌41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奈达铂联合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41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应用奈达铂联合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联合化疗方案,评价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41例患者总有效率为41.5%.主要毒副作用为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副反应及肝肾毒性等轻微.结论 奈达铂联合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郝吉庆;钱勇;笪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和氨甲蝶呤联合中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和氨甲蝶呤联合中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我院符合保守治疗条件的异位妊娠患者共40例,分为两组,一组用米非司酮(Ru486)、一组氨甲蝶呤(MTX),并均联合中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药物副反应.结果 米非司酮组治愈率为75%(15/20),氨甲蝶呤组治愈率为80%(16/20),两组药物副反应均小.结论 米非司酮和氨甲蝶呤联合中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确切,副反应小.

    作者:江卫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我院门诊患者24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分析

    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剂型的不断增加,药物引起的ADR和药源性疾病已受到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关注.

    作者:谈超;王玉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我院2005~2006年细菌耐药性变迁与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 探讨细菌耐药性变迁及与抗菌药物使用的关系.方法 统计我院对三线抗菌药物严格限制前后一年内主要耐药菌株的耐药率变化以及药物使用频度,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限制政策实施前后,我院主要使用的三线抗菌药物用量减少了58%,细菌耐药性也较前改善.结论 细菌耐药性的变迁与抗菌药物使用的种类有一定的关系.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可能有助于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作者:杨江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钾通道开放剂比那地尔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钾通道开放剂比那地尔对卵巢癌细胞(SKOV3)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方法 将比那地尔(浓度分别为10、50、200、500 mmol·L-1)作用于卵巢癌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Hoechest33258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同时通过碘化丙啶(PI)染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比率.结果 比那地尔对SKOV3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特点,并能诱导SKOV3细胞凋亡.结论 钾通道对SKOV3细胞增殖具有重要调控作用,钾通道开放剂可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胡宗涛;董六一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9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尿激酶溶栓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溶栓的再通率,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两组病人4周内的病死率、恶性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尿激酶溶栓治疗组有17例再通,再通率为54.8%,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例)9.68%,均为小出血,无脑出血.溶栓组4周内病死率,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两组比较相当(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利于AMI的近期预后改善.

    作者:徐俊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胎盘口服液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胎盘口服液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胎盘口服液灌服7 d,观察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溶血素形成、溶血空斑形成及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结果 胎盘口服液可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促进溶血素及溶血空斑的形成,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结论 胎盘口服液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张克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直肠黏膜下植入VP-16缓释剂的HPLC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目的 研究直肠癌患者术前直肠黏膜下植入VP-16缓释剂后,药物在肿瘤局部的分布、及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10例采取根治性手术的直肠癌患者,术前直肠黏膜下植入VP-16缓释剂,按预订时间点抽取外周静脉血,168 h后手术,术中抽取肠系膜下静脉血和外周静脉血,并取癌组织癌旁近段的肠壁组织,HPLC检测VP-16药物浓度.结果 外周血VP-16浓度遵从缓释制剂释放规律.168 h肠系膜下静脉血VP-16浓度约(0.110±0.045)mg·L-1,显著高于同时外周静脉血VP-16浓度(0.058±0.029)mg·L-1,癌组织VP-16浓度(373.64±269.51)μg·g-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浓度VP-16浓度(115.98±98.68)μg·g-1,10例患者癌组织出现变性、坏死等改变;全组未出现全身和给药局部毒副作用.结论 直肠癌患者术前直肠黏膜下植入VP-16缓释剂化疗,局部药物浓度高,可使瘤体变性、坏死而缩小,癌细胞与化疗药物的化疗作用维持较长时间;是术前区域性化疗的佳途径之一;体现了明显的区域性化疗的药动学优势和显著的药效学结果,可望提高大肠癌根治术后的远期疗效.

    作者:刘华顶;王世亮;武四化;吴静;叶红扬;陈殿良;周春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144例老年人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 总结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对144例老年人急性阑尾炎临床特点,诊治手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4例中手术治疗136例,保守治疗8例,出现并发症57例,治愈140例,好转3例,死亡1例.结论 老年人急性阑尾炎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充分术前准备,早期手术,年龄不是手术禁忌证.

    作者:郏茂兵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野菊花膏粉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野菊花膏粉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 在薄层色谱法中检出野菊花,芦丁在8~48 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6%,RSD=1.1%.结论 该方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红梅;余树珍;陆春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RP-HPLC法测定二母清肺丸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

    目的 建立二母清肺丸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ODS-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85∶15)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 大黄素的进样量在0.03944~0.1972 μg、大黄酚的进样量在0.04928~0.2464 μg,分别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4%和98.9%,RSD分别为1.11%、1.18%.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可用于二母清肺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魏尊喜;程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4种方案治疗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4种治疗方案用于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的经济效果.方法 选择181例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四环素、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治疗.结果 B、C、D方案相对于A方案增加相同的疗效其增加的费用分别为1.49元、17.46、2.70元.且B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 阿奇霉素组治疗效果佳.

    作者:邓彩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