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汉敏;汪建生
为山东产木贼科草药经典分类提供属种间形态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山东产2属5种1变种木贼科草药进行了形态解剖学的研究。结果:木贼属和问荆属在气孔类型、气孔保卫细胞表面附属物及内皮层层数等方面有显著差异;山东木贼科植物维管束内均有侧生木质部。结论:依据茎的内部结构和表面特征可将它们进行属间分类,但属内种间差异较小。
作者:郭庆梅;周凤琴;王汝新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对榕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在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抗肿瘤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作一概述。
作者:钟小清;徐鸿华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目的:对不同品种的诃子进行DNA指纹图的鉴别研究,并对RAPD在中药材鉴别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方法:应用RAPD技术对诃子及其常见混淆品进行DNA指纹图多态性的比较。结果:DNA指纹图显示,各样品间具有不同的遗传关系,根据这些差别可进行鉴别,同时对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结论:RAPD可以有效地鉴别诃子及其混淆品。
作者:黄丰;王培训;周联;曹柳英;梁瑞燕;徐鸿华;刘军民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乙肝散为贵州德祥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具疏肝利胆、健脾化湿,用于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因部分乙肝散达不到国家卫生检验标准,需进行60Co辐照补充灭菌,照射量为6 kGy,为确认60Co辐照对乙肝散质量影响,对60Co辐射前后的样品作对比实验。1 实验材料1.1 实验药品与试剂:大黄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土大黄对照药材(贵州省药品检定所提供);乙肝散(贵州德祥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1.2 仪器与分析条件:电光分析天平(TG-328A);三用紫外分析仪(ZF-1型);LC-6A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SPD-6AV检测器;C-R2A色谱数据处理机;色谱柱为YWG C18 250 mm× 4.4 mm;流动相甲醇-0.25%磷酸(80:20);柱温室温;检测波长436 nm;流速1.1 mL/min;理论塔板数以大黄素计算为3 000;大黄素和其它杂质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2 实验方法与结果 根据下列方法对乙肝散照射前后样品做一对照实验,共6批。2.1 性状:乙肝散照射前为青黄色粉末,气微、味苦、微涩、微酸,照射后其性状口味与照射前一致,无变化。2.2 鉴别:照射前与照射后乙肝散样品,同时根据其质量标准[黔卫药字(98)第78号文]中规定进行实验,所有照射前后鉴别项目实验结果相同。2.3 检查:照射前后样品分别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版)二版附录散剂标准及《药品卫生检验方法》(1990版)部标细菌数、霉菌数、大肠杆菌、活螨检验,实验结果见表1。
作者:杜鹃;刘建滨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以角叉菜胶(Car)25 mg/kg sc诱导大鼠气囊滑膜炎为模型,分别采用Lowry法、试管稀释法、硫代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观察了三七总皂苷(PnS)对气囊滑膜炎渗出液中蛋白含量、白细胞数量及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此外,采用细胞色素C还原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进一步观察了PnS对渗出液中中性粒细胞(Neu)释放超氧阴离子(O-2)及其胞内cAMP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PnS 60,120,240 mg/kg3个剂量组均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ar诱导的白细胞游出和蛋白渗出;显著降低MDA含量、抑制Neu释放O-2;但能升高Neu内cAMP含量。提示PnS对大鼠气囊滑膜炎具有明显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与升高Neu内cAMP从而抑制氧自由基生成、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密切关系。
作者:李淑慧;李晓辉;楚延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络泰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997年1月至1998年7月100例糖尿病末梢神经炎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络泰稀释静滴,每日1剂,1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常规内科治疗。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达88.23%,对照组63.26%。结论:络泰对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王庆淑;李军;杨虹;马黎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研究了百草降脂灵预防性给药对兔实验性高脂血症形成的影响。在给新西兰兔喂饲高脂饲料的同时po百草降脂灵,在给药后数周测定血脂指标、相关酶学指标的变化。结果百草降脂灵组同高脂模型组相比,可有效抑制兔血清TC、TG、LDL-C、apoB的升高,并能够明显提高兔血清apoAI、HDL-C、HDL2-C水平。可升高血清SOD活性,降低LPO水平,并提高LCAT活性。表明百草降脂灵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兔高脂血症的发生。
作者:韩峰;顾振纶;周文轩;郭次仪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以银杏叶浸膏EGb 761为原料,通过预处理、制备色谱和重结晶过程,得到纯度达98%以上的银杏内酯A、B和白果内酯纯品。建立了一种较简单的分离和纯化银杏内酯A、B和白果内酯的方法。
作者:韩金玉;褚巧伟;常贺英;王华;王海静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目的:为药用动物恒温生态混养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建恒温生态混养棚对5种药用动物在恒温生态混养环境中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供试动物种群间食性结合好,冬眠状态消失,全年均可正常生长并繁殖幼体。结论:利用药用动物的恒温生态混养技术进行规模养殖,是广大养殖户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养殖成本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志阳;安华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半枝莲对口腔癌前病变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常规染色及免疫组化技术,以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为检测指标,对复方半枝莲抑制实验性大鼠舌粘膜癌前病变的作用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复方半枝莲能有效地抑制上皮异常增生,降低PCNA阳性率,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半枝莲对癌前病变细胞异常增殖有抑制性作用。
作者:张玉茹;朱晓虹;李宏捷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益肾抗衰片系由人参、黄芪、淫羊藿、山楂等8味中药制成的片剂,具有补气养血、益肾填精之功效,适用于气血虚损诸症。其中黄芪所含的黄芪甲苷为其主要活性成分。我们应用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益肾抗衰片中黄芪甲苷的含量。1 仪器与试药 CAMAGⅡ型薄层色谱扫描仪,定量毛细管,CAMAG自动薄层铺板仪,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硅胶G薄层板(厚300 μm),黄芪甲苷对照品与人参皂苷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益肾抗衰片(河南省信阳大别山制药厂),试剂均为分析纯。2 实验条件的选择2.1 展开剂的选择:实验了不同展开条件进行薄层色谱分离,结果以氯仿-醋酸乙酸-甲醇-水(15 : 40 : 22 : 10)10℃以下放置过夜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10 cm,再以氯仿-甲醇-水(65 : 35 : 10)10℃以下放置过夜的下层溶液展开15 cm,薄层中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b1、Re和Rg1完全分离,Rf值差值>0.1,重现性好。2.2 测定波长的选择:取供试液、对照液及阴性对照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按上述选定的色谱条件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烘约数分钟,至斑点显色清晰,取出,在薄层板上覆盖一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胶布密封。在400~800 nm波长范围内进行光谱扫描,结果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在510 nm波长均有大吸收,阴性对照溶液在此波长处则无吸收。
作者:宋汉敏;汪建生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目的:为白鹤灵芝鉴别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显微鉴定及紫外吸收光谱。结果:发现比较明显的鉴别特征。结论:这些特征可作为鉴别白鹤灵芝的根据。
作者:廖月葵;辛宁;姜建萍;黄权芳 刊期: 2000年第09期
观察地骨皮的镇痛作用,采用扭体法、热板法和齿髓致痛法动物实验模型。结果表明:地骨皮可明显抑制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提高小鼠热致痛及家兔电刺激致痛痛阈值。提示地骨皮具有镇痛作用。
作者:卫琮玲;闫杏莲;柏李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鲨鱼软骨制剂(SCP)能否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SCP加入体外培养的SMMC7721细胞中,用MTT比色法,荧光显微镜,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SMMC7721细胞形态学,生化和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SCP明显抑制SMMC7721细胞生长,IC50值为1 mg/mL,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梯状条带(DNA ladder);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p21WAF1表达增强,PCNA表达减弱。结论:SCP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使p21WAF1表达上调,PCNA表达下降,提示SCP是一种有前途的抗肿瘤药物。
作者:陈莉;陈小义;徐瑞成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瑞香科植物白木香是我国生产沉香的唯一植物资源。沉香是我国、日本、印度及其它东南亚国家的传统名贵药材和天然香料。沉香是由于白木香木材组织受伤或感染真菌后形成的。1976年,华南植物研究所发现黄绿墨耳真菌感染白木香木材伤口后能加速沉香的形成[1]。在沉香中存在两种主要的成分,倍半萜类化合物和色酮类化合物。沉香的品质主要由这两类化合物决定。本文采用HPLC法检测色酮类化合物,探讨白木香受真菌感染后,色酮类化合物的形成规律,为进一步研究色酮类化合物在白木香中的生物合成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评价沉香药材的品质提供一种方法。1 材料与方法 白木香树木Aquilaria sinensis栽培于华南植物研究所内,树龄15年。黄绿墨耳真菌(Menanotusflavolives)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储藏室提供。
作者:戚树源;林立东;胡厚才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从日本七叶树Aesculus turbinata B1.种子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得3个二萜皂化合物,经光谱学分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七叶树皂苷IVc:22α-O-巴豆酰基-28-O-乙酰基原七叶树皂苷配基-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I)、异七叶树皂苷Ia:21β-O-巴豆酰基-28-O-乙酰基原七叶树皂苷配基-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Ⅳ)和异七叶树皂苷Ib:21β-O-当归酰基-28-O-乙酰基原七叶树皂苷配基-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V),均为首次从日本七叶树种子中分得。七叶树皂苷Ia、Ib、IVc和异七叶树皂苷Ia、Ib在100 μmol/L浓度的体外试验中对HIV-1蛋白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杨秀伟;赵静;服部征雄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将微波加热应用于植物细胞破壁是一种快速、高效、安全、节能的提取胞内耐热物质的新工艺。与传统的中药煎煮法相比,微波加热法可以得到更高的产物提取率,而且整个大大缩短提取时间,杂质含量显著减少。
作者:张代佳;刘传斌;修志龙;昌增益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对用醇沉法、渗漉法和超滤法生产的中药口服液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超滤法对中药有效成分的保留远远优于醇沉法和渗漉法。色谱-质谱联用进行中药液的成分分析,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作者:李十中;陈炜;李振花 刊期: 2000年第09期
金银花为我国常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能,常用于外感风热、流行感冒、疖疮痛肿、乳腺炎、痢疾诸病。 金银花在我国分布广泛,植物来源复杂。据报道[1,2]全国有20余种植物的花蕾在不同地区当金银花入药,均为忍冬科Caprifoliaceae忍冬属Lonicera植物。其中,灰毡毛忍冬L.macrathoides Hands.-Mazz.在西南地区大量栽培使用,为西南地区金银花主流商品之一。 挥发油是金银花的活性成分,山东产忍冬L.japonica Thunb.及其变种花蕾的挥发油成分研究已有文献报道[3~5],但灰毡毛忍冬干燥花蕾的挥发油成分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GC-MS联用对灰毡毛忍冬干燥花蕾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89个化合物。1 实验部分1.1 样品及挥发油的提取:灰毡毛忍冬花蕾购自重庆市秀山县,为栽培品,晒干。参照中国药典(1995年版)将样品经水蒸气蒸馏后得挥发油,含量为0.012 6%,半固体状,淡黄色,具特殊香气。以氯仿溶解成一定浓度的挥发油溶液备用。1.2 仪器与实验条件:仪器:GC-MS:HP6890/5973。色谱条件:色谱柱:SUPEICOWA×10,柱长30 m,内径0.25 mm,膜厚0.25 μm;载气为氦气;柱温:程序升温60℃~100℃(6℃/min),100℃~200 ℃(4℃/min),200℃~250℃(6℃/min),恒温30 min;进样量2μL。质谱条件:电子轰击(EI),离子源温度230℃,电子能量70 eV,质谱转输线温度260℃,质量分辨率0.1 amu。2 结果与讨论2.1 本文通过GC-MS联用首次分析了灰毡毛忍冬干燥花蕾发油成分,通过计算机质谱库检索并与标准图谱对照,共分离出147个组分,鉴定出8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1.57。检出结果见表1。
作者:王天志;李永梅;王志霄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应用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大青叶Isatidis indigotica Fort.药材中邻氨基苯甲酸含量,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6.66%,RSD为1.09%。测定结果与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作者:王寅;乔传卓 刊期: 2000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