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骶髂关节解剖型钢板的全骨盆三维有限元模拟

郑琦;廖胜辉;石仕元;费骏;魏威;汪翼凡

关键词:完整骨盆, 解剖型钢板, 骶髂关节骨折, 内固定, 计算机辅助设计
摘要:目的在高度仿真的完整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基础上,模拟使用新设计的解剖型钢板对骶髂关节骨折脱位进行固定,并与普通钢板的模拟固定进行对比,验证和分析新型钢板的性能.方法从CT精确重建髋骨和骶骨模型,采用专门的半自动流线型生物力学有限元网格划分器生成规则的体网格模型,并进一步建立骶髂关节的终板、软骨、关节接触面,和骨盆上的主要韧带组织及耻骨间盘.然后去掉一侧的骶髂关节韧带群模拟骨折脱位,使用新型的骶髂关节解剖型棒-板内固定系统进行固定模拟,同时使用普通钢板替代解剖型钢板建立对比模型,分别进行加载分析受力情况.结果通过使用新的解剖型钢板改进棒一板内固定系统,骶髂关节的大相对位移值减小了约23%,骨盆主要传承负载区域的大的应力值降低了约25%.结论新型的解剖型钢板有效地提高了骶髂关节棒-板内固定系统的力学性能,为骨盆骨折的治疗增加了一种更有效的新方法.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器官、组织工程与生物材料的展望

    近年来植入医学与替代医学取得重要的进展,人体病损器官、器件和组织的替代物的临床需求量随之迅速增长.人工器官、组织工程产品和以体内植入物为代表的生物材料作为重要的补充,成功地拯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的生命.对未来几年人工器官、组织工程与生物材料的发展作了简单介绍,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技术特征、发展目标、重点发展和研究方向以及发展相关产品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顾汉卿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超声成像换能器技术的发展

    作为超声波发射和回波接收器件的换能器,始终是医学超声成像系统中为关键的声学部件.随着超声成像换能器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超声图像更清晰,更直观.主要论述新型压电复合材料换能器、压电单晶材料换能器、宽频带换能器、三维成像换能器和电容式微加工换能器的技术发展及其展望.

    作者:李文龙;菅喜岐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医学图像压缩技术研究进展

    随着医学成像方式的不断增加,目前迫切需要解决庞大的图像数据的存储和传输的问题,压缩成为解决该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之一.对目前医学图像压缩领域的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详细介绍了基于感兴趣区域的压缩、无损压缩、小波变换和基于神经网络的压缩方法,并对压缩算法的评估给出了几点标准,后对医学图像压缩领域的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看法.

    作者:周妮;章鲁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成骨细胞与纳米植入材料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骨植入材料与周围骨组织的骨整合对于材料的稳定性有着巨大影响,其中成骨细胞产生各种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完成胞体与材料以及周围细胞的连接.这些蛋白质分子包括细胞外基质蛋白、细胞骨架蛋白和黏附蛋白等.实验证实:带有纳米表面结构的植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理化特性;纳米表面粗糙程度大大增加,亲水性、电化学特性明显提高,更有利于细胞外基质蛋白等的黏附和相互作用,从而促进成骨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纳米表面也能促进成骨细胞产生前列腺素E2(prostagIandin E2,PGE2)、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等细胞因子,影响新骨形成.纳米表面骨植人材料及其对成骨细胞的影响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嵇伟平;韩培;蒋垚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骶髂关节解剖型钢板的全骨盆三维有限元模拟

    目的在高度仿真的完整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基础上,模拟使用新设计的解剖型钢板对骶髂关节骨折脱位进行固定,并与普通钢板的模拟固定进行对比,验证和分析新型钢板的性能.方法从CT精确重建髋骨和骶骨模型,采用专门的半自动流线型生物力学有限元网格划分器生成规则的体网格模型,并进一步建立骶髂关节的终板、软骨、关节接触面,和骨盆上的主要韧带组织及耻骨间盘.然后去掉一侧的骶髂关节韧带群模拟骨折脱位,使用新型的骶髂关节解剖型棒-板内固定系统进行固定模拟,同时使用普通钢板替代解剖型钢板建立对比模型,分别进行加载分析受力情况.结果通过使用新的解剖型钢板改进棒一板内固定系统,骶髂关节的大相对位移值减小了约23%,骨盆主要传承负载区域的大的应力值降低了约25%.结论新型的解剖型钢板有效地提高了骶髂关节棒-板内固定系统的力学性能,为骨盆骨折的治疗增加了一种更有效的新方法.

    作者:郑琦;廖胜辉;石仕元;费骏;魏威;汪翼凡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端粒、端粒酶与细胞衰老及永生化

    正常细胞体外培养时,表现为有限生长特性,经一定的细胞倍增次数后,失去了对促分裂因子刺激的反应,不可逆地失去增殖能力而停止分裂,细胞开始衰老的历程.目前认为染色体末端(端粒)的缺失会使细胞逐渐失去增殖能力,导致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可以激活端粒酶的活性,延长染色体末端DNA,维持基因组的稳定.端粒、端粒酶、hTERT的发现为细胞衰老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应用于永生化细胞系的建立,特别是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生物性能研究和细胞库的建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滕勇;胡蕴玉;关玉成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血管内皮细胞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的研究进展

    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问题严重制约了大块组织工程骨的发展和运用.血管内皮细胞对组织工程骨血管化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根据血管化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的来源不同,将血管化过程分血管发生和血管生成两种形式.成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共同培养时可以相互促进生长.目前对组织工程骨血管化进行了血管内皮细胞新的来源,细胞混合培养和体内试验等方面的探索.

    作者:陈毅;刘丹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电磁场与组织工程组织血管形成

    组织工程的血管化问题是制约组织工程产品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研究者使用电磁技术作用于内皮细胞或动物体观察血管形成情况.就电磁场对组织工程组织血管形成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张晓军;金岩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在脑片水平上突触可塑性长时程增强的研究进展

    长时程增强(LTP)是突触效能的重要表现形式,是研究学习与记忆突触机制的客观指标.近年来随着脑片技术的发展,很多关于LTP的实验研究都在脑片水平上进行.介绍了海马脑片CA1区LTP的调节表达机制的研究,海马脑片上诱导产生的LTP的特征和脑片条件的关系,多巴胺转运蛋白阻断剂通过活化D3多巴胺受体增强海马脑片CA1区LTP,以及激活大鼠海马脑片CA1区突触β-肾上腺素能受体增强联合LTP的研究,综述了在脑片水平上研究LTP的诱导表达维持及调节等方面的研究动态和进展.

    作者:郑小波;田心;宋毅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siRNA构建及转运方法研究进展

    RNA干扰是一种由双链RNA引发的转录后基因沉默过程,目前已尝试将其应用于疾病治疗.但是在RNA干扰的应用研究中,大的障碍是如何将小干扰RNA(siRNA)有效、安全地转运到靶组织和细胞.对近年来有关siRNA转运方式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寻求更好地转运方法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魏葆珺;李金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类金刚石膜的生物医学性能与应用

    类金刚石膜具有高硬度、高光洁度、低摩擦系数、高耐磨性及耐腐蚀性等很多优异性能,并且易于掺杂而改变性能以适应不同需要.良好的生物医学性能也使其在体内植入物及医疗器械的表面改性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就类金刚石膜在生物医学方面的性能与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肖文军;沈周俊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