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NST与生物物理评分对ICP孕妇监测临床价值的探讨

姚洁

关键词:胆汁淤积, 无刺激试验, 生物物理评分
摘要:目的探讨无刺激试验(NST)及B超检查胎儿生物物理评分(BPS)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胎儿宫内安危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6例ICP孕妇及188例健康孕妇运用单次NST、重复NST及NST联合BPS的方法进行监测,对其胎儿预后情况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ICP组孕妇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孕妇组.ICP组及健康孕妇组单次NST无反应型及重复NST无反应型的胎儿预后不良率均明显高于NST反应型,且2组BPS≤6的孕妇胎儿预后不良率亦明显高于BPS>6者;ICP组重复NST监测和BPS监测特异度明显高于单次NST监测,且其阴性预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健康对照组三种监测方法特异度无明显差异.结论重复NST监测及BPS监测对于ICP孕妇胎儿宫内安危的预测较健康孕妇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更低的假阳性率,从而可显著改善围生儿预后状况.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输液调配环境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讨论上市合格药品在医院使用过程出现发生不良反应(ADR)的重要因素.方法通过对静脉输液场所进行调查、了解和走访,掌握有关输液调配加药过程存在的薄弱环节.结果合肥地区部分医疗单位,静脉输液调配和输液室环境条件差,输液药品调配操作不规范,造成药品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引发ADR增高.结论要认真贯彻执行静脉输液加药混合配制操作规程,提高临床合理、安全、有效地用药,维护患者用药的合法权益.

    作者:汤薇薇;周孝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微生态制剂在肝硬化中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在化中应用的价值.方法肝硬化患者在常规护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培菲康治疗后观察腹泻腹胀便秘等胃肠道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血氨变化.结果加用培菲康治疗后有利于胃肠道症状缓解,血氨下降.但对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影响不大.结论微生态制剂在肝硬化中有辅助治疗价值.

    作者:王红敏;傅文安;张凯杰;赵洁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平皿菌落计数法检测便携式紫外线灭菌灯的灭菌效果

    紫外线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而且使用方便、经济、安全,消毒后无残留毒性,广泛应用于空气、表面、水和其它液体的消毒[1~3].近来,便携式紫外线灭菌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可用于家庭、办公室、医院诊疗室及餐饮、宾馆、娱乐场所物体的消毒灭菌.本文采用平皿菌落记数法[4]测试便携式紫外线灭菌灯的灭菌效果,方便、直观,报道如下.

    作者:刘毅萍;何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呋喃西林氧化锌搽剂中氧化锌的含量测定

    目的研究呋喃西林氧化锌搽剂中氧化锌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络合滴定法测定呋喃西林氧化锌搽剂中氧化锌的含量.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9.5%,RSD为0.85%,经对6批样品含量测定,均符合质量标准.结论用络合滴定法测定呋喃西林氧化锌搽剂中氧化锌的含量可行,方法快速,准确精密,回收率高.

    作者:俞恩珠;吴春芬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参麦注射液联合金纳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1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达90%以上,临床表现以多发周围神经病变为常见,症状以肢体麻木、疼痛、肌力减退等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笔者应用参麦注射液联合金纳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1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陈丰;林卿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我院泌尿外科中成药使用情况分析

    近几年我院泌尿外科的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和病床周转率逐年稳步上升,为了泌尿外科科室发展的需要,给病人提供高效、优质、低毒、价廉的治疗药物,我们在广泛征求专科医生意见的基础上,经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通过招标选择了一批中成药提供给泌尿外科用于临床治疗,经过3年多的应用受到临床医生的欢迎和好评.本文将2002~2004年泌尿外科中成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马以泉;张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雷硼锌软膏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湿疹是一种包括瘙痒、红斑、脱屑、丘疱疹和苔癣化等多样性皮疹的皮肤炎症反应,其病因极为复杂,发病常为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迟发性变态反应[1].我院配制了治疗湿疹的雷硼锌软膏,制定了质控标准,并观察了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严炎中;徐雯宇;吴晓晔;陈宏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65例护理体会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系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引起急性心肌缺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冠心病(CHD)发展到后期严重的病变征象.它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NSTEMI)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1].ACS是导致CHD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因其变化快,临床表现差异大,易误诊、漏诊.对ACS的正确诊断、有效治疗及细致护理,将改善CHD患者的预后及降低死亡率.现就我科65例ACS患者的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梁玉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压缩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观察与护理

    近年来以压缩空气作动力的气雾雾化吸入,因其使用方法简单,不需患儿刻意深呼吸,药物以气雾形式持续喷出,被患儿连续吸入肺部.又因其产生的颗粒以1~5 μm的气溶胶形式,直接到达肺部,使药物沉积于下呼吸道,用量较全身减少,避免了对非病变器官的影响,大大减少了毒副作用.而且吸入时间短,疗效高,目前临床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吸入治疗已被世界卫生组织GINA列为首选治疗方法[1].

    作者:张黎群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葛根芩连滴丸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优化葛根芩连滴丸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制备工艺条件.结果以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1∶ 1)为基质,甲基硅油为冷却剂,用内径为2.0 mm,外径为5.5 mm的滴管进行滴制,滴丸成型率高.结论采用实验筛选出的滴丸成型工艺条件制成的滴丸,符合滴丸剂的质量标准.

    作者:钱金粉;张霄翔;姚日生;方晓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昏迷病人急诊时快速血糖监测的探讨

    我科从2002年2月开始,对急诊昏迷患者进行常规快速血糖监测,迅速获得血糖值,初步筛查出低血糖昏迷,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金珍銮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改进探讨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有效方法,因其能在短的时间内使病人恢复正常的甲状腺功能,并能提供组织病理学检查,适于药物治疗失败的儿童、年轻女性及伴有结节或重度突眼的甲亢病人,但手术的危险性相对较大、并发症多,并未能广泛被患者所接受.据报道,甲亢术后复发与甲状腺血供无关,而与残留甲状腺腺体多少有关[1].自1998年以来,我们在传统手术基础上进行改进,应用保留上极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亢,即对保留的腺体有量的标准可循,并减少了并发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庞士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长叶胡颓子降血糖、血脂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长叶胡颓子果实降血糖、血脂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并探讨其药理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胆固醇高脂饲料诱发高脂模型大鼠,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应用长叶胡颓子果实水煎液进行实验观察.检测空腹血糖(FBG)、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胰岛素(INS)、C肽(C-P)及血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长叶胡颓子果实具有抑制高脂血症大鼠TC、TG、LDL-C的升高,降低ROS、MDA,增强SOD、CAT、GSH-PX活力的作用(P<0.05),可使糖疗病小鼠FBG降低(P<0.05),对血浆INS和C-P无影响,但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明显高于实验对照组(P<0.05).结论长叶胡颓子果实具有降血糖、血脂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有预防保健作用.

    作者:李玉山;李田;谭志鑫;肖本见;黄在彬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苦参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苦参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可行性.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及指导原则进行实验.将苦参注射液经40倍稀释,用标示灵敏度为0.5 Eu·ml-1的鲎试剂检测其细菌内毒素.结果苦参注射液40倍稀释液对鲎试剂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作用.结论苦参注射液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热原检查

    作者:刘雁;张大萍;邢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短程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短程治疗和红霉素、阿奇霉素常规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是否疗效相同;并作安全性比较.方法将5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观察组30例,并记录症状、体征及胸部X线、肝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治疗3 d后,症状均明显好转,且2周后复查X线阴影基本吸收,疗效无差异.结论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短程治疗与常规治疗疗效无差异,安全性相同.但前者可减少用药频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蒋晓宏;饶鸣皋;陈爱武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铜陵市药品零售企业的调查与分析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药品零售经营企业日益增多,为了了解这些药品零售经营企业状况,笔者于2004年5月对铜陵市40余家药品零售经营企业(药店)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作者:周志龙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子宫腺肌病85例临床诊断和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85例子宫腺肌病占我院同期妇科子宫切除的11.6%;前后4年相比近4年发病率明显升高(71.4%);术前痛经40例(47.1%);月经过多或紊乱49例(57.6%);术前诊断子宫腺肌病31例,诊断符合36.5%;B超诊断符合率17.6%;除2例行子宫腺肌瘤剔除术外,其余患者均行子宫切除术.结论近年来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升高,术前易误诊,阴道B超和MRI可提高诊断率,治疗应个体化,目前仍以手术为主,药物和微创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作者:陶瑞雪;苏燕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后颅窝血管网织细胞瘤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后颅窝血管网织细胞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的处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4年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4例后颅窝血管网织细胞瘤.结果该病好发年龄在20~50岁,共20例(占83.3%),男女比例为1∶ 1.2.临床表现以头痛和共济失调为主,CT和MRI是主要的诊断方法.肿瘤位于小脑半球21(87.5%)例,小脑蚓部2(8.3%)例,延髓1例(4.2%),囊性20例(83.3%),实质性4例(16.7%).肿瘤均获得全切除.手术死亡1例(4.2%).结论 CT和MRI可以对后颅窝血管网织细胞瘤作出定性、定位诊断,并可将其分型以利于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该肿瘤为良性肿瘤,显微手术可以全切除病变而达到治愈.

    作者:赵兵;万经海;李长元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CD44V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D44V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42例胃癌手术标本,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CD44V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为69.05 %(29 /42),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无关(P>0.05)、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CD44V6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对胃癌组织进行CD44V6蛋白的检测,有助于预测胃癌进展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作者:叶辉;王伟;张兴林;邬时国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活性及其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总结黄酮类化合物在抗氧化、抗炎、抗肿瘤作用方面的研究近况,在阐述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的同时,对其构效关系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并对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提出进一步的展望.

    作者:李荣;李俊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