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德升;刘涟;庄卫红
我科自2001年9月引入神经外科介入治疗技术以来,使用尼莫地平预防术后血管痉挛[1],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有关资料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朱红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非消化道出血性贫血的病因.方法应用红细胞平均值进行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和MCV/RDW分析法,分别对5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检测分析,并将两种分析方法加以比较.结果红细胞平均值形态学分类示:正细胞性贫血11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3例,单纯小细胞性贫血2例,大细胞性贫血1例,无法分类者35例;MCV/RDW法示: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占51.923%(27/52),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占30.769%(16/52),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占1 3.462%(7/52),大细胞均一性贫血占1.923%(1/52),正细胞均一性贫血占1.923%(1/52).结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非消化道出血性贫血的原因主要为缺铁性和(或)叶酸缺乏性,MCV/RDW分析法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方卫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鼻炎宁冲剂是我院与中国煤矿泰山疗养院等联合研制开发的纯中药制剂,由苍耳子、辛夷等多种中药材精制而成,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和抗过敏作用.其功效为通鼻窍、散风寒.经临床验证,对各种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及头痛、鼻塞等疗效显著.
作者:郭丰广;孝建华;李荣;武夏明;赵美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依法对已生产销售的药品进行安全性监督的一种手段,是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保证公众用药安全有效,促进合理用药的重要职责.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我们始终把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国家局、省局的部署,强化了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的基础性工作,使监测工作不断顺利地向前推进.
作者:董宪法;李孝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转移因子胶囊联合消疣汤治疗扁平疣的疗效.方法将60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口服转移因子胶囊,中药消疣汤内服及外搽,对照组口服转移因子胶囊,外用0.03%维A酸霜.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转移因子联合消疣汤有良好的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治疗扁平疣疗效确切.
作者:陈碧云;李达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酮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效果.方法酮康唑口服0.2 g每日2次,酮康唑0.2加入生理盐水5 ml中点眼,0.5 h一次,治疗22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病人.结果治愈19例,治愈率86.4%;有效1例,占4.5%;失败2例,占9.1%.病情轻重及治疗早晚与愈后关系密切.结论酮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疗效明显,给药途径方便,值得推广.
作者:崔俐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药学(临床药理)本科专业是我校为适应高等教育形势发展和社会对医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于1999年开设的新专业,旨在探索解决我国长期以来医学和药学教育相互分离所产生的深层次矛盾的方法,建立培养既能从事临床药物治疗工作又能从事临床药理学研究的、熟悉药政管理法规的医药复合型人才的新模式.而课程体系的建设是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中心环节,为此,我们根据医药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对药学(临床药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作者:高署;胡成穆;金涌;吕雄文;程文明;李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根据羟丙甲基纤维素的性质、特点,探讨其在片剂、缓释与控释剂、眼部给药系统、混悬型液体制剂、凝胶和软膏等7个方面的作用,并就近年来羟丙甲基纤维素在药剂学领域中的应用作一回顾.
作者:秦冬梅;王恒;李海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异烟肼致假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6例异烟肼致假性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的处理.结果 异烟肼致假性肠梗阻6例,其中2例行剖腹术,4例行保守治疗,2例术中探查后发现为假性梗阻,4例行保守治疗成功.结论 异烟肼致假性肠梗阻临床少见,遇见假性肠梗阻病例时考虑此致病因素,有助于诊治.
作者:孙安修;耿桂飞;徐厚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1998年1月~2002年12月铜陵市人民医院细菌耐药性流行状况.方法对5年来所有临床分离细菌2 152株,排除同一患者的重复菌株,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试验标准委员会判断标准分析结果.结果 2152株细菌中,革兰阳性菌占33.92%,革兰阴性菌占66.08%.常见的临床分离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 5.33%),金黄色葡萄球菌(13.34%),铜绿假单胞菌(1 3.20%),大肠埃希菌(11.90%),不动杆菌属(9.57%)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在相应的葡萄球菌中比例分别为31.36%和69.39%,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耐药株占70%以上,对第二、三代头孢菌素敏感性好.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枸橼酸菌属和不动杆菌属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多在30%以上,对亚胺培南敏感性好.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定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镲16%和8%;洋葱克伯霍尔德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显示高度耐药,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76%和97%.结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但革兰阳性菌呈上升趋势,尤以甲氧西林耐药菌株明显.细菌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缓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陈亮;方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描爪草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小毛茛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以块根入药.主要产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北、贵州、广西等省、自治区.猫爪草性味辛、平.归肺、肝经.有散结、消肿、清热、解毒的功能.
作者:刘利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阑尾切除术是外科师生基本手术之一,而该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是切口感染.如何防止切口感染,是普外科医生值得重视的问题.
作者:朱胜保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及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利凡诺引产的中期妊娠妇女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促宫颈成熟(观察组),并与同期80例单纯用利凡诺引产的中期妊娠妇女(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80例宫颈Bishop评分均有升高,显效率为86.25%,总有效率为100%;流产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及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宫颈成熟效果好,副反应轻微,完全流产率高,减少了清宫率,减少感染机会,同时引产时间显著缩短.
作者:翟淑娟;张素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磺酸罗哌卡因的含量及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在Lichrospher C18柱上,以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4.5)-乙腈(10:9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流量为1.0 ml@min-1.结果甲磺酸罗哌卡因的浓度在0.04~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A=423 618C+490 179,r=0.999 8.精密度试验RSD为0.3%(n=6),低检测限为1ng.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
作者:张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女性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的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01年4月~2003年4月收治的126例急性期生殖系感染的患者进行了子宫颈支原体、衣原体检测及药敏试验,并抽取同期非炎症性妇科病患者110例作为对照.结果 观察组支原体、衣原体总检出率为65.8%,对照组总检出率16.4%(P<0.01),分离到的93株支原体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伟用药红霉素、四环素耐药性明显高于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结论女性生殖系感染局部支原体、衣原体的感染率较高,宜常规进行检测,并予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俞燕燕;吕京影;韩亚芬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CSAP)是以胰腺弥漫性出血和组织坏死为特征的急性胰腺炎.它发病急骤,病情凶险,老年人遭此重创,虽全力救治度过危险期,但多有各种并发症而使病程迁延,由于存在免疫和代谢功能紊乱,造成并发真菌感染的机会增加[1].我们总结54例老年人CSAP合并真菌感染的防治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杨希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水平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7例CHF按心功能级别分组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后抽血作UA等检测,并用30例其他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CHF患者各组治疗前血清UA水平显著地升高、治疗后UA水平显著地降低,治疗前后UA水平从高到低均依次为心功能Ⅳ级>Ⅲ级>Ⅰ~Ⅱ级>对照组.结论 CHF患者心功能级别越高,其血清UA水平越高、预后越差,故检测CHF患者的血清UA可判断其病情、评估其预后.
作者:罗治华;唐荣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建立盐酸环丙沙星软膏剂的含量测定及储藏方法.方法用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环丙沙星软膏的含量,同时用强化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等方法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一阶导数光谱能消除软膏基质对盐酸环丙沙星软膏剂含量测定的干扰,线性范围为1~6 mg@L,回收率在97%~101.9%(n=5),日内日间的RSD均小于1.83%,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9.88%,RSD=0.36%(n=5).本品对光、热均不稳定.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成本低廉.储藏时应避光,密闭,置阴凉处,储藏保质期1年.
作者:葛德升;刘涟;庄卫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纳络酮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9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纳络酮治疗组(n=49)和对照组(n=48),治疗组接受为期10d的纳络酮治疗,分析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病情、血β-内啡肽、脑干诱发电位的变化,并同时对比随访结束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①纳络酮治疗组觉醒天数缩短且意识功能恢复较快.②治疗组血β-内啡肽下降程度及速度较对照组加快(P<0.05).③治疗组BAEP的I-V波峰潜伏期(I-VIPL)在用药后较对照组短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纳络酮对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缩短昏迷时间,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且其使用安全,治疗过程中未见毒、副作用.
作者:赵新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慢性硬膜下血肿约占颅脑损伤的1%,占颅内血肿10%左右,高龄者好发.传统的方法是麻醉下行开颅术或钻孔引流术,给病人带来一定的肉体和精神的创伤.我院自1998年以来,对22位慢性硬膜下血肿行微创闭式冲洗引流术,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骆玉乔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