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士英;姚宏伟;李俊
目的分析1998年1月~2002年12月铜陵市人民医院细菌耐药性流行状况.方法对5年来所有临床分离细菌2 152株,排除同一患者的重复菌株,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试验标准委员会判断标准分析结果.结果 2152株细菌中,革兰阳性菌占33.92%,革兰阴性菌占66.08%.常见的临床分离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 5.33%),金黄色葡萄球菌(13.34%),铜绿假单胞菌(1 3.20%),大肠埃希菌(11.90%),不动杆菌属(9.57%)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在相应的葡萄球菌中比例分别为31.36%和69.39%,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耐药株占70%以上,对第二、三代头孢菌素敏感性好.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枸橼酸菌属和不动杆菌属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多在30%以上,对亚胺培南敏感性好.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定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镲16%和8%;洋葱克伯霍尔德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显示高度耐药,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76%和97%.结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但革兰阳性菌呈上升趋势,尤以甲氧西林耐药菌株明显.细菌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缓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陈亮;方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硫酸西索米星氯化钠注射液中氯化钠含量测定的佳方案.方法利用双氧水氧化其中的辅料及主药,从而消除干扰.结果实验结果明显优于原始方案.结论改进后的方案更适合硫酸西索米星氯化钠注射液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作者:蔡春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随着社会人均寿命延长,老年维持性血透(MHD)患者不断增加.国内外的研究证明,心血管并发症仍是慢性透析(HD)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1].
作者:彭秀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依法对已生产销售的药品进行安全性监督的一种手段,是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保证公众用药安全有效,促进合理用药的重要职责.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我们始终把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国家局、省局的部署,强化了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的基础性工作,使监测工作不断顺利地向前推进.
作者:董宪法;李孝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胸腰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手术的治疗.方法应用短节段C-D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15例,比较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和神经功能变化.结果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标准,较术前改善二级以上.结论短节段C-D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周骏武;胡召云;张生;吴丙虎;胡磊;周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CSAP)是以胰腺弥漫性出血和组织坏死为特征的急性胰腺炎.它发病急骤,病情凶险,老年人遭此重创,虽全力救治度过危险期,但多有各种并发症而使病程迁延,由于存在免疫和代谢功能紊乱,造成并发真菌感染的机会增加[1].我们总结54例老年人CSAP合并真菌感染的防治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杨希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赖诺普利联合牛黄降压胶囊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入选病例均停服其他抗高血压药1周,给予赖诺普利10 mg,每日一次,同时加用牛黄降压胶囊2粒,每日1次,晨起顿服,疗程2周,用药前后查EKG、24 h动态血压、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尿常规.结果显效93例(70.5%),有效27例(20.5%),无效12例(9%),总有效率91%.结论赖诺普利联用牛黄降压胶囊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具有降压平稳、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优点.
作者:毛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药品开单提成或药品回扣,是多年来困扰医疗卫生行业,深受社会各界关注的行业不正之风,已成为社会公害.卫生部和国务院纠风办近年来一直将治理药品开单提成作为加强医疗卫生行业行风建设的重点,采取了多种措施,使得这一损害病人利益的不正之风得到一定遏制,但距根本好转还相差甚远.本文结合我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对药品开单提成现象作一分析,以供参考.
作者:张惠如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药学(临床药理)本科专业是我校为适应高等教育形势发展和社会对医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于1999年开设的新专业,旨在探索解决我国长期以来医学和药学教育相互分离所产生的深层次矛盾的方法,建立培养既能从事临床药物治疗工作又能从事临床药理学研究的、熟悉药政管理法规的医药复合型人才的新模式.而课程体系的建设是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中心环节,为此,我们根据医药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对药学(临床药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作者:高署;胡成穆;金涌;吕雄文;程文明;李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根据羟丙甲基纤维素的性质、特点,探讨其在片剂、缓释与控释剂、眼部给药系统、混悬型液体制剂、凝胶和软膏等7个方面的作用,并就近年来羟丙甲基纤维素在药剂学领域中的应用作一回顾.
作者:秦冬梅;王恒;李海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建立氨咖黄敏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300mm×3.9 mm),以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6.8 g,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加三乙胺6 ml,用磷酸调节pH值为7.3±0.1):甲醇(80:20)为流动相,于246 nm波长处检测,建立HPLC测定法.结果线性范围为40.0~60.0 mg@L-1(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0.1%.结论 HPLC法操作简单,快捷,结果准确.
作者:林娟;陈自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介绍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在药品热原检查方面的研究、应用和进展.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结果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正以其突出的优点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但国内多用于限度检查,定量法应用尚待普及.结论须加强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及鲎试剂的研究,规范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使之系统化.
作者:吴杨;赵云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栀子苷的抗炎作用.方法观察栀子苷对小鼠耳廓二甲苯致炎及大鼠角叉菜胶致足跖肿胀的影响,了解栀子苷的抗炎症的作用.结果栀子苷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及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炎症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 栀子苷具有一定抗炎作用.
作者:程合理;赵新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随着微创外科的迅速发展,腹腔镜下宫外孕手术是治疗宫外孕极具应用前景的微创外科新技术,与传统的宫外孕剖腹手术相比,具有切口小、肠道影响小、病人术后痛苦少、下床活动早、不需拆线、住院时间短等优势.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好下.
作者:刘雪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丹参注肘液对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痛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口服万乃洛韦、芬必得,外涂三黄洗剂,治疗组加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疼痛VAS评分、疗效差异.结果两组共75例完成疗程,其中治疗组38例,对照组37例.治疗组治疗后疼痛积分、皮损+疼痛积分、疼痛VA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皮损改善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皮损改善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68.42%,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愈合率为45.95%,总有效率为78.38%,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ITT意图治疗分析总疗效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能改善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痛,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黄咏菁;陈信生;刘文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医院对医疗设备的投入越米越大.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已成为医疗设备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提高了设备完好率,才能提高设备利用率,为医院取得更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就如何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的完好率谈淡自己的体会.
作者:杨海波;邹若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胎儿电子监护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住院分娩、胎儿电子监护评分≤7分的50例病例分析其分娩结局,以评价胎儿电子监护对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价值.结果胎儿电子监护对胎儿宫内窘迫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其不同的异常图型对分娩结局的预后的评价有较大的意义.出现可变减速图型的产妇经过积极的治疗大多数有良好的分娩结局,出现晚期减速图型的产妇虽然经过同样的治疗,但分娩结局较差.结论胎儿电子监护(OCT试验和CST试验)对诊断胎儿宫内窘迫比较敏感,绝大多数的胎儿宫内窘迫在代偿期能及时发现并得到积极处理.出现晚期减速图型的产妇胎儿宫内窘迫程度较重,分娩结局相对较差,需特别提高警惕.
作者:王(王莹);任秀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女性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的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01年4月~2003年4月收治的126例急性期生殖系感染的患者进行了子宫颈支原体、衣原体检测及药敏试验,并抽取同期非炎症性妇科病患者110例作为对照.结果 观察组支原体、衣原体总检出率为65.8%,对照组总检出率16.4%(P<0.01),分离到的93株支原体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伟用药红霉素、四环素耐药性明显高于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结论女性生殖系感染局部支原体、衣原体的感染率较高,宜常规进行检测,并予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俞燕燕;吕京影;韩亚芬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阑尾切除术是外科师生基本手术之一,而该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是切口感染.如何防止切口感染,是普外科医生值得重视的问题.
作者:朱胜保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总结10年米我科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青、中、老年人均有,男性多于女性.由于精心护理,使得临床疗效显著提高,90%以上患者均得到治愈.因此,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的治疗效果不仅取决于正确的治疗措施,而且与良好的护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沈国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