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王文英
目的探讨鱼棉平喘方对哮喘豚鼠的作用机制.方法①用等容积氯化乙酰胆碱和磷酸组织胺引喘,观察各组豚鼠给药前、后的引喘潜伏期.②用卵清蛋白复制哮喘模型,采用生物定量法测定血浆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含量.结果①本方治疗各组与正常组以及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延长引喘时间(P<0.01),与阳性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本方治疗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降低血浆PAF含量(P<0.01~0.05),与阳性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方有明显的平喘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调节机体PAF含量有关.
作者:龙子江;李矗;吕晓英;胡葆诚;蔡旭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通过抢救2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者提出对该类患者的抢救应在急救处理的基础上,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心电图及尿量等,以达到提高抢救成功率的目的.
作者:姜宝满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目前临床上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方法通过对比临床输液中加液方式、加入输液中药物的总剂量、药物的配伍变化以及病人的体质、个体差异等,观察临床输液.结果加入输液中药物的剂量愈大,品种愈多,发生热原反应的机会愈多;病人体质差,输液时的环境及方式也是输液反应的一方面.结论绝大部分输液反应与输液本身无关.
作者:张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医药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肩负着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重任.医药中专学校就是培养具有不同专业知识,能够胜任基础工作,兼有专业技术的中等医药人才.所以,医药类图书馆必须围绕着学校的特殊性质和任务,服务于教学.图书馆是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如何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快速而准确地为教学传递资料信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就成为图书馆工作的重点,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认为,主要应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作者:李玉侠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头颈部肿块常见有恶性肿瘤(原发性或转移性)、良性肿瘤(先天性或后天性继发感染)及炎性病变3类,临床常用针吸细胞学检查做快速诊断和鉴别诊断.本文就此诊断的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等作以下介绍.
作者:陈春艳;杨伯侠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小儿肺炎是常见的儿科疾病.其病变发展迅速,因此早期诊断极为重要.X线诊断是其早期确诊的重要依据[1].本人收集自1998年1月~2000年1月我院儿科住院病例中确诊为小儿肺炎的病例共328例.回顾性分析小儿肺炎的X线表现特点及诊断体会.
作者:韦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溶出度是指药物从片剂、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一个内在指标,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肠胃道中的崩解和溶出的体外试验法.中国药典2000版中不少抗生素品种采用自身对照法,即用10个样品研细混匀,称取适量来代替对照品.笔者认为自身对照法比对照品对照法和吸收系数法更适合于抗生素品种.
作者:朱希萼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护士在预防院内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工作中,既是医嘱工作的执行者,又是病人在接受药物治疗过程中的观察者.当发现病人出现药物治疗反应时,是信息反馈的报告者;也是做好科研调查,提供合理用药的参与者;同时她还是将临床药理学、临床药代动力学与护理学相结合,运用到临床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者.无疑,对合理使用抗生素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从护士工作的角度出发,从抗生素使用过程中的几个环节上探讨护士作用的发挥.
作者:刘新建;苗京亚;钱毅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纯中药制剂利咽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及临床疗效.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出含挥发油的中药饮片挥发性部分,观察用其治疗30例咽痛患者的疗效,并以江中牌草珊瑚含片作为对照组.结果制得每1 ml含生药0.5~1 g的半透明状黄褐色液体,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1.67%,经Radi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将汤药改制成口服液,临床使用方便、安全且具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曾纪斌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48例乳腺癌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人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结果乳腺癌患者TNF-α和IL-6活性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1),乳腺癌未手术患者(伴骨转移)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术后复发者(P<0.05).结论血清中TNF-α和IL-6活性水平可能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测定其水平可作为临床病情观察和监测疗效的辅助手段.
作者:孙昕;段力;单丽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纯化水[1],为原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的供药用的水.其质量直接影响制剂的质量.由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了配制大容量注射剂必须使用多效蒸馏水机[2],而进入蒸馏机的原料水又必须是纯化水,可见纯化水的质量控制对于医院制剂的重要性.我院在纯化水的生产过程中,通过使用电导仪检测水的电阻率变化来及时、准确、全面、系统控制水的质量,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梁咏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奥美拉唑(Ome)是80年代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一种新药,是壁细胞H+-K+-ATP酶的特异性抑制剂,具有较强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消化性溃疡急性大出血、反流性食管炎有显著的疗效.本文就此药与法莫替丁(Fam)治疗消化性溃疡进行对比,作综述报道.
作者:刘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上使用广泛的一类药物,其合理使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对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本文调查了我院1998年度住院病人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国平;檀小慧 刊期: 2001年第02期
CHOP方案是治疗中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常用方案,一旦出现耐药,临床的治疗所面对的问题是非常棘手的.异环磷酰胺是环磷酰胺的同分异构体,足叶乙甙是鬼臼类半合成衍生物,顺铂为铂类金属络合物,以上3种药物较广泛应用于恶性淋巴瘤的二线治疗即抢救性治疗.
作者:潘明;刘飞;徐金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采用HPLC法测定青霉素V钾的含量.紫外检测波长210 nm.内标:氯霉素.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在99.0%以上,相对标准差小于2.0%.
作者:罗晓燕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盐酸麻黄碱和地塞米松磷酸钠含量的方法.方法应用系数倍率法测定地塞米松磷酸钠,波长对为240.6 nm/259.6 nm.应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麻黄碱,波长对为255.3 nm/226.5 nm.结果地塞米松磷酸钠(2.6~13.0 mg·L-1)和盐酸麻黄碱(123.0~618.0 mg·L-1)与△A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地塞米松磷酸钠100.5%,RSD为0.8%;盐酸麻黄碱为99.2%,RSD为0.7%.结论本法快速,简便,定量准确,用于麻地滴鼻液中的盐酸麻黄碱和地塞米松磷酸钠含量的同时测定,可获得满意的结果.
作者:宣信长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采用纳洛酮合用西其叮治疗急症眩晕,采用纳络酮合用西其汀治疗急症眩晕,观察分析急症眩晕病种、年龄、性别、伴随症状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检查,从中揭示有规律性的发病原因.以利于治疗.方法117例各种类型的急症眩晕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62例(男性34例、女性28例、年龄42a±3.5a)和对照组55例(男性29例,女性26例,年龄40.5a±5a).治疗组给予纳络酮0.4 mg静推,继而1.2 mg+50 g·L-1GS 250 ml静滴,每日1次,同时口服西其汀20 mg,每日3次.对照组用维脑路通0.8 g+50 g·L-1GS 250 ml静滴,每日1次,同时口服脑益嗪25 mg,每日3次.均3 d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有效率为80%(P<0.05).结论纳络酮合用西其汀治疗急症眩晕有良好疗效.
作者:程晋来;徐京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综述免疫调节剂合成胸腺五肽在治疗免疫相关性疾病上的应用、剂量效应及给药途径.
作者:沈鸿鹄;李培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国产新药加巴喷丁(GBP)的主要药效学.方法抗惊厥试验采用大电休克发作法(MES)、士的宁惊厥法及戊四唑小发作法(MET).结果GBP片剂(30~960 mg·kg-1,ig)呈剂量依赖性对抗小鼠的MES及MET;GBP片剂(60~480 mg·kg-1,ig)也能对抗士的宁引起的小鼠惊厥.结论GBP片剂有明显的抗惊厥作用.
作者:吴慧;张艳;李卫平;方明;明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寻求一种有效、安全、方便、经济的显微外科术后解痉药,为保证临床手术成功提供可靠支持.方法对109例显微外科术后患者均用山莨菪碱解痉,观察解痉效果、副作用及与其他药物合用时药效变化,研究佳用药时间、用药途径及用药剂量.结果109例患者中有108例应用山莨菪碱解痉,有效率95.4%,手术成功率94.5%,副作用少,与其他药物合用不影响药效.结论①山莨菪碱解痉效果好;②术后24 h内应用,每日用量20~40 mg,大用量60 mg·d-1;③副作用小,使用安全、方便、价格低廉;④山莨菪碱可作为显微外科术后解痉首选药物.
作者:杨舜琪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