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丽
目的 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X线表现,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从而降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死亡率、减少其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08年-2012年我院26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X线表现.结果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X线表现主要有:肠曲充气不良,肠曲内小液平,肠曲扩张,肠壁增厚、内壁模糊,肠壁积气.结论 X线表现有助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明确诊断及分期,对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徐晓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5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健康教育组各78例,对照组按内科护理常规进行传统护理,健康教育组则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比较二组治疗效果和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情况.结果 健康教育组患者健康意识明显增强,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生活方式得到有效改善.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施行健康教育,可提高治疗疗效,改善预后.
作者:卞发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随着社会工业化的不断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提高,职业危害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及广大群众的重视,对职业病人群的监护机制也日益完善.首先介绍下与职业病相关的概念,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作者:张晓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支气管舒张试验在临床中的应用,为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的病人进行分类整理,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支气管舒张实验共有102例,其中,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的为10例,占9.8%;可疑阳性的为11例,占10.8%;阴性的为81例,(其中有5例肺功能无受损,占6.1%,其余的76例,均有小气道不同程度受损,占93.8%),占79.4%.结论 支气管舒张试验在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广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分析发生于胃粘膜下的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分析2例胃粘膜下IMT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并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2例IMT中男性1例,女性1例,年龄分别为84岁、19岁.肿块均位于胃窦部粘膜下.组织学主要表现为梭形细胞肿瘤,主要为纤维母细胞与肌纤维母细胞,二者混杂排列,呈束状、编织状,间质为大量炎症细胞.肿瘤细胞vimentin均(+),1例SMA(+),1例desmin(+),而CD117、CD34、S-100均(-).结论 胃粘膜下IMT是比较少见的良性肿瘤,但少数具有复发倾向及恶变潜能,主要由梭形细胞和炎症细胞组成,需与梭形细胞肿瘤鉴别.
作者:张崇辉;冯晓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病,腹痛加淀粉酶(AMY)升高成为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依据,但其他一些急腹症AMY也可增高,而且AMY活力在胰腺炎患者中升高的时间较短,且存在于多个器官,同时在其他消化道疾病也出现一定程度的提高,故诊断的特异性受到一定限制,而LPS在急性胰腺炎时出现较晚,影响早期诊断的敏感度.AMY、LPS的测定均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的实验室诊断指标,为此,通过两者联合检测,探讨其在急性胰腺炎中的意义.
作者:王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自发性气胸临床并非少见,一般不难诊断.但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由于肺部基础疾病较为突出,往往掩盖气胸的症状与体征,给临床诊治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现报告我院自2005年9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14例.
作者:王小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分析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来我院就诊的45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临床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5例患者中通过实验室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患者有41例,初诊准确率高达91.11%,另4例患者是在手术中检查确诊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均身体痊愈.有3例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6.67%.结论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外科中较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根据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措施以确保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保证患者早日康复,现阶段手术治疗是急性阑尾炎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姚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在我院的发展建设过程中,上级医院的先进经验告诉我们建设数字化信息化的医院势在必行,数字化信息化的应用在医院的医疗,财务管理,继教学习,后勤保障等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院经过去年十一月份开始投入的汉思数字化医院建设,基本建成了医院局域网,电子病历,收费,药品采购统计等网络数字化系统工程项目,在我院医疗信息数字化系统更新的建设中,作为本院的员工我所看到的和体会到的是.
作者:曹阳蕾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应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缺血修饰性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及肌钙蛋白I(cTnI)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早期发作.方法 选择95例胸痛入院处置的患者,于胸痛发作6小时内抽血检测以上血清学指标,以出院诊断分为AMI组、心绞痛组(AP组)及非心源性胸痛组(NICP组),与33例健康体检(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h-FABP、IMA及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AP组、NICP组及对照组(均P<0.01);AP组、NICP组及对照组组间的h-FABP及cTnI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而AP组IMA水平显著高于NICP组及对照组(均P<0.01).诊断性分析显示,h-FABP针对AMI的敏感性为76.47%,特异性为90.91%,其诊断效率高于IMA(85.16% vs79.69%;x2 =1.321,P=0.250)及cTnI(68.75%;x2 =9.713,P=0.002).结论 h-FABP是监测AMI早期发作的良好指标,其结合IMA及cTnI可发挥更好的临床诊断效果.
作者:胡蓓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通过发生障碍,是常见急腹症、多发病.肠梗阻的共同的症状与体征是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腹胀.但由于肠梗阻病情复杂,危险性高,治疗护理至关重要,因此护士敏锐观察力,积极的护理对疾病的痊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谢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分析踝关节外侧结构重建在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间收治的采用踝关节外侧结构重建治疗的11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从体半束腓骨的短肌腱解剖对距腓前韧带与跟腓韧带进行重建,比较术前、术后踝关节评分.结果 术后随访12个月,术后患者踝关节稳定性和疼痛及活动能力明显改善,患者术前踝关节评分为43.89±8.05,患者术后踝关节评分为74.45±5.28,术前、术后踝关节评分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踝关节外侧结构重建在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中的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分析医院门诊护士需要具备的素质,不断提高医院门诊护士护理水平,增强医院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作者:蔡文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1 当归有效成份国内外研究表明,当归的化学成份主要有多糖类、苯酞类、香豆素类、黄酮挥发油类化合物及其他成份.1.1苯酞类化合物目前当归属于检测有25种苯酞类化合物,主要有蒿本内酯正厂烯基苯肽、丁基苯酞以及1998年通过HPLC-EPS-MS技术分析到的新临床内酯等.1.2香豆素类香豆素类的主要成份为简单香豆素、呋喃香豆素、咖喃想搜素和双香豆素类.
作者:田景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肾性贫血是指各种肾脏疾病发展到肾功能衰竭时产生的贫血,主要多为红细胞生成减少,常见原因有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减少.EPO是由肾组织分泌的,慢性肾病患者EPO分泌减少,同时,骨髓造血组织对EPO的反应低于正常.为探讨红细胞在肾性贫血中的意义,我们对50例肾性贫血不同期外周血红细胞进行检测,并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晓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为了保持术后病人口腔的清洁、湿润,使病人舒适,预防口腔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防止口臭、口垢,促进食欲,保持口腔的正常功能.方法 我们对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科行麻醉手术的暂禁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漱口液进行口腔护理为实验组,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为对照组,采用计数计量统计分析两组的疗效是否有差异.结果 经整理资料和统计分析,使用中药漱口液患者口腔的清洁度、湿润性能够提高;口腔异味、出血、口腔炎症发生率降低,术后病人感到口气清香、舒适度提高,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方法差别有显性.
作者:何利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临床药师以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作为切入点开展药学服务的内容与体会.方法 结合临床药师采取参与以抗感染治疗为主的临床查房、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抗菌药物处方及医嘱专项点评工作、监测与评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参与临床会诊等形式开展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就工作实践的内容与模式以及其中的体会加以阐述.结果 临床药师针对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发挥药学专长,已逐渐成为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中不可缺少的成员.结论 抗菌药物管理可成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开展药学服务及临床药学研究的切入点,体现临床药师的价值.
作者:陆群;石禹;窦志华;陈霞;陈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对脑血管意外患者的作用.方法 回顾141例脑血管意外(急性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脑部机能紊乱的总称,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脑血栓)患者在院前的急救和护理.结果 通过对病情准确判断,果断采取抢救措施,转运中严密观察病情,严格遵守护理无菌操作,减少了脑血管意外的伤残率和死亡率.结论 脑血管意外患者在院前急救中采取正确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护理是有效的,值得推广.
作者:左娜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医学检验在临床中十分重要,是确诊疾病、进行治疗的关键所在.本文从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和微生物学两个方面进行探析其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临床和医学检验想结合的措施.
作者:李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PICU危重患儿桡动脉留置致套管针针柄下方形成压疮的原因与早期干预.方法 桡动脉留置因各种不同的因素或几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留置针套管针针柄下方形成压疮.为避免和减少压疮的形成,采用改变固定方法.结果 提高操作技术,使用水胶体预防等方法进行早期干预,从而降低压疮的发生率.结论 在工作中,护理人员必须技术过硬,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仔细观察并及早进行干预,才能有效预防压疮形成.
作者:蒋耘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