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转移的诊断价值

赵丽珍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淋巴转移, 超声检查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增强造影与普通超声的特征及其对判断是否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意义.方法 选取拟手术切除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组(LNM组,45例)及无LNM组(n=35),所有患者术前均行普通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总结其特征并做对比分析.结果 组织病理学显示,80例患者中45例伴颈淋巴结转移,35例不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LNM组患者造影剂快速进入癌结节为1例,无LNM组患者造影剂快速进入癌结节为4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91,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对比: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PSV差值及PI差值相比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LNM组患者RI差值为0.12±0.04,显著高于非LNM组的(0.05±0.0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1,P=0.021).结论 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后,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的调查,观察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阳性、阴性症状、病理情况、PANSS总分分别为(6.80 ±5.03)分、(5.21±1.62)分、(12.60±3.71)分、(24.41 ±7.71)分,对照组分别为(9.61±6.21)分、(8.28±2.17)分、(14.92±4.47)分、(30.28 ±9.19)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3、6.54、2.30、2.82,P=0.04、0.00、0.03、0.01).GQOLI评分方面,观察组躯体功能(51.32 ±7.85)分、心理功能(58.11 ±7.79)分、社会功能(57.79 ±6.85)分、物质生活状态(56.21 ±7.79)分、总体生活质量因子评分(15.61 ±2.49)分,对照组分别为(45.42 ±7.39)分、(46.40±6.21)分、(47.07 ±7.61)分、(51.79 ±7.23)分、(12.89±2.31)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4、6.73、6.02、2.39、4,59,P=0.00、0.00、0.00、0.02、0.00).观察组对护理依从情况(94.12%)、护理满意率(10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75.00%、84.37%)(x2=4.69、5.75,P=0.03、0.02).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与治疗依从性,可有效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各项异常精神症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有利于取得患者的理解与支持,保障相关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崔丹丹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综合防护措施预防乳腺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综合防护措施预防乳腺癌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接受乳腺癌手术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医院进行JCI认证准备及通过认证后这段时间接受乳腺癌手术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为创建JCI制定的更全面的综合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下肢酸痛1例,皮温升高1例,下肢水肿0例;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下肢酸痛8例,皮温升高7例,下肢水肿6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709、5.731、5.328、6.397,均P<0.05).察组手术后髌下10 cm肢体周径(33.02±1.97) cm,髌下10 cm肢体体表温度(33.54±0.48)℃;对照组手术后髌下10 cm肢体周径(35.87 ±2.58) cm,髌下10 cm肢体体表温度(35.94±1.0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29、19.721,均P<0.05).观察组手术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3.12±2.05)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5.27 ±2.26)分;对照组手术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9.03 ±3.23)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51.15 ±4.03)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55、12.073,均P<0.05).结论 综合防护措施在乳腺癌手术中可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减轻患者负性心理压力,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波;颜波儿;戴建娟;袁惠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曲妥珠单抗联合三苯氧胺治疗雌激素受体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三苯氧胺治疗雌激素受体(H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HR和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患者均实施规范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内分泌治疗,对照组使用三苯氧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曲妥珠单抗.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2)及生活质量变化,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E2为(15.3 ±0.5) pmol/L,低于治疗前的(65.4 ±2.0)pmoL/L及对照组治疗后的(36.9±1.9)pmol/L(t =70.109、0.240,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35.3±1.1)分,优于治疗前的(81.5±2.3)分及对照组治疗后的(56.6±1.7)分(t=114.608、66.530,均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31.8%,高于对照组的9.1%(x2=5.657,P<0.05).结论 曲妥珠单抗联合三苯氧胺维持治疗,能有效的调节HR和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激素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宋泽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奥拉西坦、依达拉奉和疏血通联合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拉西坦、依达拉奉和疏血通三药联合治疗对脑出血患者脑血肿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将96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按规范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三药联合治疗方案,分别为奥拉西坦(4.0g加0.9%氯化钠注射液配成250 mL溶液,静脉滴注,1次/d)+依达拉奉(30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配成100 mL溶液,静脉滴注30 min,2次/d)+疏血通(4 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配成250 mL溶液,静脉滴注,1次/d),治疗21 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血肿体积改善方面均得到了改善(均P<0.05),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4.44±3.20)分比(10.53 ±2.86)分,(21.83±3.85)分比(26.71 ±3.49)分,(7.83±5.31)mL比(13.74±6.16)mL,t=9.818、6.506、5.035,均P<0.01],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7.5%比52.1%,x2=14.740,P<0.05).两组均未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奥拉西坦与依达拉奉和疏血通三药联合治疗脑出血患者可有效改善脑水肿及神经缺损,促进脑出血后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周辉杰;李悦;王晓蕾;辛月花;柳玉娟;冯立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且完成5年随访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保乳组47例、根治组53例,分别接受保乳手术、改良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乳房外观美学效果、术后5年存活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生存质量.结果保乳组、根治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82.98%、86.7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284,P>0.05);保乳组乳房外观美学优良率为91.49%,高于根治组的0.00%(x2 =85.609,P<0.01);保乳组术后5年存活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分别为95.74%、6.38%、4.26%,根治组分别为96.23%、1.89%、3.77%,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15、1.311、0.015,均P>0.05);保乳组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方面的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79.37±8.19)分、(83.56±11.21)分、(81.48±10.95)分、(83.19±11.34)分,均明显高于根治组的(71.58±6.23)分、(71.87±8.65)分、(70.62±9.17)分、(71.76±8.79)分(=5.388、5.873、5.396、5.666,均P<0.05).结论针对早期乳腺癌患者采取保乳手术治疗,可达到与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相当的临床效果,还可有效保留乳房,提高乳房美观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程园园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埃克替尼与吉非替尼治疗Ⅳ期表皮因子受体敏感基因突变肺腺癌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埃克替尼与吉非替尼治疗晚期(Ⅳ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基因突变肺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54例Ⅳ期EGFR敏感基因突变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7例.埃克替尼组实施盐酸埃克替尼靶向治疗,吉非替尼组实施吉非替尼口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完全缓解(0例比0例),部分缓解(9例比8例),稳定(12例比14例),进展(6例比5例),客观缓解率(33.3%比29.6%),疾病控制率(77.8%比81.5%),Z=1.060,x2=0.143、0.100,均P>0.05].治疗后吉非替尼组生活质量评分中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共性症状及副作用、特异性模块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02、1.199、1.840、1.860、1.275,均P>0.05),而埃克替尼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共性症状及副作用、特异性模块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2.525、3.335、4.477、3.778,均P<0.05),埃克替尼组心理功能、共性症状及副作用、特异性模块等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39.72±4.23)分、(38.84±4.67)分、(38.94±4.56)分,均高于吉非替尼组的(37.08±5.14)分、(35.48±5.02)分、(35.85±4.97)分(t=2.061、2.546、2.380,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Ⅰ~Ⅱ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667,P>0.05),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埃克替尼组为7.4%,低于吉非替尼组的25.9% (x2 =9.000,P<0.05);埃克替尼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7%,显著低于吉非替尼组的70.4%(x2=25.694,P<0.05).EGFR基因19delete突变下两组平均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5,P>0.05);EGFR基因21L858R突变下埃克替尼组平均PFS为(14.62±3.85)个月,长于吉非替尼组的(10.73±5.61)个月(t=2.971,P<0.05).结论 埃克替尼、吉非替尼治疗Ⅳ期EGFR敏感基因突变肺腺癌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埃克替尼安全性更高,耐受性更好,且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EGFR基因21L858R突变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李方圆;周丽;朱鲁程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超声检查对子宫附件囊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子宫附件囊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60例子宫附件囊性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对其病变类型予以判断,并根据手术病理诊断、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临床随访等确诊结果,计算超声对不同类型子宫附件囊性占位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及其与确诊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160例子宫附件囊性占位病变患者中,明确证实共有36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37例卵巢囊腺瘤、19例输卵管异位妊娠、28例附件炎性包块、19例卵巢囊腺癌、21例畸胎瘤.经计算,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卵巢囊腺瘤、输卵管异位妊娠、附件炎性包块、卵巢囊腺癌、畸胎瘤分别为91.67%、91.89%、84.21%、89.29%、89.47%、90.48%,与确诊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 =0.166、0.163、0.291、0.206、0.125、0.114,均P>0.05).结论 超声检查可对子宫附件囊性占位性病变予以有效检出,对不同类型病变予以有效鉴别,其诊断价值较高.

    作者:代旭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三种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经济学分析

    目的 比较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或埃克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经济学,为患者安全、有效、经济地选择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经组织或细胞学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并应用靶向药物治疗后疾病进展的患者(每组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三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并采用质量调整生命年进行成本-效用分析,采用疾病控制率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埃克替尼三组药物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0.934年、1.079年和1.063年,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1,P=0.9 990).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腹泻和肝损伤.三组药物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6.7%、70.0%和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0.300,P=0.8 607).三组药物的总成本分别为85 118元、70 513元和72 213元;三组成本效用比分别为91 133、65 389和67 973;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 276、1 007和1 141.厄洛替尼组具有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效果.敏感度分析显示当三组药物价格同时变动,结论不变.结论三种药物均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且疗效和不良反应相似,其中厄洛替尼为具有经济优势的治疗方案.

    作者:易涵;姜明燕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全程护理干预在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用于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哮喘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依从性、肺通气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治疗依从性(91.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76.67%(x2=4.227、5.065,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分别为(2.89 ±0.79)L、(65.98 ±15.67)%,对照组分别为(1.45 ±0.47)L、(42.12±10.23)%,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56、6.565,均P<0.05).结论 在哮喘患儿的雾化吸入治疗中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其肺通气功能.

    作者:董益;黄益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老年人局部晚期食管癌放疗所致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观察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3D-CRT)后放射性肺损伤(RILI)发生的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放疗计划有效、安全执行.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3D-CRT的72例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放疗物理参数,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卡氏评分、吸烟史、病变部位、T分期、基础肺疾病、放疗剂量、全肺接受5 Gy的照射体积(V5)、V10、V15、V20、V25、V30、V35、V40及平均肺剂量(MLD).结果 在72例老年食管癌患者中,有15例发生RILI.单因素分析显示,RILI与高龄、基础肺疾病、V5、V10、V15、V20、V25及MLD有相关性(x2=5.098,P=0.026;x2=3.598,P=0.030;t=3.854,P=0.034;t =4.901,P=0.022;t=4.638,P=0.029;=5.122,P=0.015;=3.652,P=0.041;t=5.760,P=0.010).结论 老年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高龄、基础肺疾病、V5、V10、V15、V20、V25及MLD等因素,减少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风险.

    作者:王茂玉;沙莎;高鹏;栾福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超声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转移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增强造影与普通超声的特征及其对判断是否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意义.方法 选取拟手术切除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组(LNM组,45例)及无LNM组(n=35),所有患者术前均行普通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总结其特征并做对比分析.结果 组织病理学显示,80例患者中45例伴颈淋巴结转移,35例不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LNM组患者造影剂快速进入癌结节为1例,无LNM组患者造影剂快速进入癌结节为4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91,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对比: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PSV差值及PI差值相比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LNM组患者RI差值为0.12±0.04,显著高于非LNM组的(0.05±0.0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1,P=0.021).结论 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作者:赵丽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培他滨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QL-index指数量表)评分及免疫功能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7,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升高更加显著(t=5.89,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3、CD4+、CD8+水平均降低(均P <0.05),对照组治疗后与观察组治疗后相比上述指标降低更加显著(t=3.35、4.25、3.78,均P<0.05).结论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突出,安全性较高,能够促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免疫功能.

    作者:葛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盆底康复联合中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盆底康联合中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临床疗效和对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选取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9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盆底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方剂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84%,高于对照组的86.32%(x2=3.168,P<0.05).观察组治疗后大尿道外压(55.16±8.96) cmH2O,大尿道闭合压力(45.65±12.41) cmH2O;对照组治疗后大尿道外压(40.58±5.64)cmH2O,大尿道闭合压力(31.69±8.87) cmH2O,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56、5.124,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限制性行为(73.54±12.54)分,影响社会心理(75.23±14.11)分,形成社会尴尬(76.21±15.12)分;对照组治疗后限制性行为(67.13±7.84)分,影响社会心理(68.16±8.14)分,形成社会尴尬(65.28±8.13)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24、4.058、6.218,均P<0.05).结论 盆底康复联合中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盆底康复治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冬兰;周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个性化护理模式在肝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在肝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0例对照组:常规普通护理;5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护理模式干预.系统观察指标: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对照组住院时间(28.84 ±3.76)d,显著长于观察组的(21.73±2.57)d(t=17.85,P<0.05);对照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43.84±6.53)分,较护理前的(30.18±3.84)分有显著改善(t=17.64,P<0.05);观察组护理后(54.19±5.67)分,较护理前的(29.96±3.73)分也有显著改善(t=25.83,P<0.01).但护理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t =21.54,P<0.05);对照组患者总的满意率为76%,观察组患者总的满意率为92%,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x2 =24.76,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17例,显著少于对照组46例(x2=28.14,P<0.05).结论 在肝病的临床治疗中,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利于医患关系形成,促进患者病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朱琴华;张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丁苯酞联合氯吡格雷对早期脑梗死患者血液黏稠度和经颅多普勒检测参数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氯吡格雷对早期脑梗死患者血液黏稠度和经颅多普勒检测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脑梗死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氯吡格雷,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丁苯酞.比较两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黏稠度[全血高切黏度(HSV)、全血低切黏度(LSV)及血浆黏度(PSV)]变化及经颅多普勒超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7,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HSV及PSV均降低(t=4.34、4.56、7.89、7.23,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降低更加显著(t=6.55、6.67,均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ACA及MCA的Vm均升高(t=4.34、4.90、7.33、6.92,均P<0.05),ACA及MCA的PI均降低(=4.77、4.66、7.12、7.29,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t=6.31、5.50、6.54、6.28,均P<0.05).结论 采用丁苯酞联合氯吡格雷用于早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血液黏稠度的变化.

    作者:陆旭东;金玉华;俞晓翔;沈和平;王琰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应激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麻醉中的效果及其对患者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测定两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及皮质醇(Cor)应激指标,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应激指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麻醉过程中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分别为(721.21±21.24)mg、(421.25±8.94) μg,均少于对照组的(946.46±24.35)mg、(545.42±9.13) μg(t=18.832、19.231,均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麻醉苏醒时间、躁动评分分别为(12.31±0.94) min、(16.43±1.21) min、(1.64±0.39)分,均短(低)于对照组的(18.43±1.21)min、(24.34±1.43) min、(2.54±0.64)分(t=21.124、18.432、19.831,均P<0.05);两组麻醉前应激指标及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24 h NE、E、Co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后24 h VAS评分,均低于拔管后与麻醉前(t=14.395、13.882、19.662、12.501,均P<0.05);观察组麻醉后NE、E、Cor水平、VAS评分分别为(0.61±0.08) μg/L、(0.07±0.02) μg/L、(112.5±20.51)μg/L、(5.64±0.4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0.84±0.12) μg/L、(0.98±0.06) μg/L、(178.42±29.49) μg/L、(6.75±0.49)分(t=10.773、12.507、11.295、15.774,均P<0.05);观察组麻醉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的6.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麻醉中效果理想,能减少麻醉药物使用剂量,降低围术期应激反应,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杨波;江雪;向继林;姚富;诸源江;张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针灸辅助治疗网络游戏障碍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针灸辅助治疗网络游戏障碍者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收集38例网络游戏障碍者,按就诊奇偶次序分为两组:一组以心理治疗、抗抑郁、抗焦虑等治疗,为对照组(n=19);另一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针灸治疗,为针灸组(n=19).疗程为8周.治疗前后分别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两组网络游戏成瘾严重程度及社会功能.治疗后评定两组不良反应(TESS).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针灸组与对照组治疗后CIAS、FAD、HAMA+ HAMD评分均有明显改善[(86.8±13.6)分比(38.3±11.5)分,t=11.872,(85.6±12.3)分比(54.6±18.2)分,t=7.123;(185.8±31.5)分比(80.6±29.4)分,t=10.643,(182.7±12.7)分比(110.5±32.3)分,t=9.068;(53.4±7.6)分比(21.7±9.7)分,t=11.215,(55.2±8.3)分比(35.2±8.3)分,t=7.428)](均P<0.05),且针灸组CIAS、FAD、HAMA+ 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3.301、2.985、10.825,均P<0.05).针灸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05%比15.78%)及TESS评分[(2.58±0.76)分比(2.71±0.84)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针灸辅助治疗网络游戏障碍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

    作者:肖攀攀;宋来云;郑小泳;曹健伟;黄淑燕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脑苷肌肽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通过对脑苷肌肽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探讨其发生的一般规律、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归纳分析国内医药期刊关于脑苷肌肽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文献报道的脑苷肌肽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中,男性多于女性,60岁以上的患者占总人数的70.59% (12/17);88.24%的不良反应患者是多次应用脑苷肌肽后发生的,并且全身性损伤占48.28%.结论 脑苷肌肽注射液可引起多系统不良反应,其发生机制复杂,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应加强防护意识.

    作者:宋柳全;陈燕鸿;黄夏;姚洁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并发症观察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接受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患者29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记录分析检测结果、护理方式对并发症和患者住院情况的影响、穿刺与病灶因素对并发症的影响等.结果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准确率为86.55%(251/290),并发症率为37.59%(109/290).对照组的并发症率为46.21%(67/145),高于观察组的28.97% (42/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87,P=0.002).穿刺次数和深度、病灶直径以及病灶周围有无病变等因素对并发症有明显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x2 =45.210、30.774、24.452、13.109,P =0.000、0.000、0.000、0.000.观察组:x2=16.533、29.567、6.319、4.832,P=0.000、0.000、0.042、0.028).对照组的住院时间、护患纠纷率均明显多于观察组,但患者满意度、住院费用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具有较高准确率,联合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赵林洁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半数有效量研究

    目的 研究酮咯酸氨丁三醇配伍不同剂量舒芬太尼时的半数有效量.方法 选择60例剖宫产术后的剖宫产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Ⅰ组采用舒芬太尼0.75 μg/kg+右美托咪定200 μg,Ⅱ组采用舒芬太尼1μg/kg+右美托咪定200μg.两组的首例泵内均加入150 mg酮咯酸氨丁三醇,以30 mg为单位根据效果满意或不满意逐渐递增或递减.得出这两组加用酮咯酸氨丁三醇的半数有效量.结果 两组术后收缩压[(112.5±9.6) mmHg比(122.5±8.4) mmHg、(114.2±9.9) mmHg比(124.1±8.2) mmHg]、心率[(80.6±13.5)次/min比(90.5±16.5)次/min、(77.6±15.5)次/min(88.2±18.8)次/min]均明显低于术前(t =4.587、5.248、4.214、3.983,均P<0.05).两组术后VSA评分呈明显下降趋势[(6.8±2.4)分、(3.4±1.4)、(2.1±0.9)分,(6.9±3.1)分(3.5±1.7)分、(2.2±0.7)分],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77,P<0.05).Ⅰ组酮咯酸氨丁三醇ED50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91.75 mg、78.69~106.98 mg;Ⅱ组酮咯酸氨丁三醇ED50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72.44 mg、60.40~86.90mg.结论 酮咯酸氨丁三醇配伍舒芬太尼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舒芬太尼0.75和1μg/kg时酮咯酸氨丁三醇ED50分别为91.75 mg和72.44 mg.

    作者:刘月娥;郭俊儿;陈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