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产极低体质量儿宫外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敏智;丁达龙;杨翠芬

关键词:婴儿, 早产, 生长和发育,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分析早产极低体质量儿宫外发育迟缓(EUGR)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存活的61例EUGR早产极低体质量儿为研究对象,设为EUGR组(n=61),另选同期住院的未发生EUGR的早产极低体质量儿50例为非EUGR组(n=50).收集并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相关病历资料,比较两组相关资料的差异,分析EUGR发生的影响因素,并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EUGR组出生胎龄为(31.29±1.56)周,明显短于非EUGR组的(33.98±1.35)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0,P<0.05);EUGR组出生体质量为(1 206.76±212.14)g,明显低于非EUGR组的(1 341.55±103.26)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P<0.05);EUGR组住院时间、恢复到出生体质量时间、开始肠内营养时间、全胃肠营养时间分别为(27.77±5.00)d、(15.36±5.91)d、(3.36±1.91)d、(16.93±4.02)d,均明显长于非EUGR组的(22.69±3.97)d、(10.61±4.57)d、(2.61±1.37)d、(9.43±3.1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3、4.65、2.33、10.80,均P<0.05).EUGR组宫内发育迟缓发生率为52.46%,明显高于非EUGR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47,P<0.05);EUGR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代谢性紊乱合并症发生率分别为26.23%、19.67%、67.21%,均明显高于EUGR组的8.00%、6.00%、4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18、4.39、8.22,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胎龄、低出生体质量、住院时间长、恢复到出生体质量和全胃肠营养时间晚、宫内发育迟缓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代谢性紊乱合并症是EUG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早产极低体质量儿EUGR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低胎龄、低出生体质量、住院时间长、恢复到出生体质量和全胃肠营养时间晚、宫内发育迟缓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代谢性紊乱合并症,临床应给予积极对症措施进行预防干预.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与果蝇Zeste同源物增强子2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肾癌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与果蝇Zeste同源物增强子2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肾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32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分别对其肾癌及癌旁肾组织新鲜标本进行采集,此外再采集行肾癌根治术的136例患者的肾癌石蜡组织标本.分别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检测上述标本中EZH2和Beclin-1的表达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两者对肾癌预后的预测价值等.结果 癌旁组织中的EZH2 mRNA以及相应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肾癌组织(t=15.584,P<0.001),而Beclin-1 mRNA及相应蛋白表达水平则显著高于肾癌组织(t=34.043,P<0.001).在136例肾癌石蜡标本中,EZH2阳性有67例,EZH2阴性有69例;Beclin-1阳性有74例,Beclin-1阴性有62例,两者的表达强度呈现负相关关系(rs=-0.574,P<0.05).在136例石蜡标本中,Beclin-1阴性且EZH2阳性患者的肿瘤复发率和生存率均显著低于单纯Beclin-1阴性表达和单纯EZH2阳性表达的患者(x2=3.741、5.682,均P<0.05).经Cox回归分析显示EZH2和Beclin-1、肿瘤分期、肿瘤分级等均是肾癌术后复发及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3.487、5.746、4.281、8.241,均P<0.05).结论 肾癌组织中的EZH2与Beclin-1之间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其中EZH2可能使Beclin-1表达沉默,且EZH2高表达和Beclin-1低表达患者的预后多为不良.

    作者:殷伟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烟台和威海地区两医院健康人群年龄、性别、吸烟对血清总IgE水平的影响分析

    目的 通过对烟台、威海地区两医院健康人群血清总IgE水平的调查,分析影响血清总IgE水平的因素,为过敏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信息.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对1 200例健康人群及600例吸烟组血清总IgE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各年龄段健康人血清总IgE含量分别为:≤6岁为(28.53±20.71)IU/mL,7~12岁为(29.74±25.94)IU/mL,13~18岁为(32±22.32)IU/mL,19~44岁为(45.2±36.27)IU/mL,45~60岁为(35.47±27.23)IU/mL,>60岁为(31.2±25.03)IU/ml.≤6岁、7~12岁、13~18岁、45~60岁、>60岁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0、1.508、0.777、0.160、1.518,均P>0.05),19~44岁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75,P<0.01).各年龄段总IgE水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血清总IgE含量分别为:19~44岁(55.22±39.16)IU/mL,45~60岁(42.63±28.46)IU/mL,>60岁(39.32±26.73)IU/mL.吸烟组血清总IgE水平较同年龄组健康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142、0.174、0.235,均P<0.05).结论 从出生到成年,总IgE水平差异并不明显,但到19~44岁年龄段,总IgE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随后总IgE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下降.男性与女性总IgE水平在不同年龄段均无显著差异.但是19岁以后,吸烟可使总IgE水平升高.

    作者:张永玉;杨宪鲁;高胜海;尹茂礼;孙荣同;苗小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运用腹腔镜探查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38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放手术组和腹腔镜组各19例.开放手术组采用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组采用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手术时间、疼痛程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正常活动的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疼痛程度评分、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正常活动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11±1.29)d、(43.05±8.10)min、(2.79±1.08)分、(20.42±9.69)mL、(14.11±3.81)d、15.79%,开放组分别为(6.79±1.80)d、(48.32±6.82)min、(4.21±1.13)分、(28.42±7.99)mL、(18.26±3.77)d、47.3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1、-2.17、-3.95、-2.78、-3.38,x2=4.38,均P<0.05).结论 TAPP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是安全、有效的,其优点包括创伤小、并发症少等.

    作者:邓超;马勇;曹万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对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对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混合型高脂血患者12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60)和B组(n=60).两组患者均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A组阿托伐他汀剂量为10 mg,B组为20 mg,非诺贝特剂量均为200 mg.治疗4周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均得到改善(P<0.05),但A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均优于对照组[(5.20±0.31)mmol/L比(5.87±0.46)mmol/L,(2.61±0.29)mmol/L比(3.85±0.34)mmol/L,(1.12±0.17)mmol/L比(0.93±0.13)mmol/L,(3.03±0.32)mmol/L比(3.48±0.41)mmol/L](t=9.355、21.493、6.877、6.702,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67%(58/60)比91.67%(55/60)](x2=1.365,P>0.05);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B组[5.00%(3/60)比20.00%(12/60)](x2=6.171,P<0.05).结论 在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治疗中应用小剂量(10 mg)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调脂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患者肝功能影响小,可有效改善预后,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高佳儿;魏文娟;张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新型矿化胶原应用于四肢骨缺损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新型矿化胶原应用于四肢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收治的35例四肢骨缺损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治疗采用新型矿化胶原作为骨缺损区填充材料,术后定期随访,采用Lane-Sandhu X线评分标准评估骨缺损愈合情况.结果 随访时间12个月,其中3例患者伤口出现红肿,经换药后2例甲级愈合,1例乙级愈合.术后1个月Lane-Sandhu X线评分:20例患者评分3分,15例患者评分2分;术后6个月Lane-Sandhu X线评分:21例患者评分9分,10例评分8分,4例评分7分;术后12个月Lane-Sandhu X线评分:28例评分12分,7例评分11分.术后6个月评分与术后1个月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0±0.49)分比(8.49±0.12)分,t=107.860,P=0.000)];术后12个月评分与术后6个月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9±0.12)分比(11.8±0.06)分,t=41.630,P=0.000)].结论 新型矿化胶原安全有效,可作为骨缺损填充材料,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高冲;高健;田伟;侯建文;王玺;贾学军;寇剑铭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开展孕妇学校改善产妇认知行为和分娩结局的研究

    目的 评估孕期健康教育对孕晚期产妇产时认知行为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嵊泗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初产妇12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分别给予常规产前检查、孕期指导和连续地个体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认知行为、分娩方式、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 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较对照组高(78.69%比4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31,P=0.010);观察组产时应对行为积分及心理状况较对照组高[(27.78±4.03)分比(25.01±3.72)分,(80.17±19.52)分比(55.53±22.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20、7.437,P=0.003、0.005);观察组自然分娩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4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86,P=0.006);观察组总产程时间及产后2 h出血量短于、少于对照组[(7.50±1.32)h比(9.56±2.43)h,(173.67±57.38)mL比(222.81±77.0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2、3.860,P=0.013、0.021);观察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3.44%比7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43,P=0.009).结论 孕晚期开展孕妇学校可有效促进孕妇产时认知行为,改善分娩结局,提高了孕产妇及亲属的满意度.

    作者:翁顺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实时超声造影与超声检查用于宫颈癌诊断及分期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检查与普通超声检查用于宫颈癌诊断及不同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对照组40例,采用普通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率、各期宫颈癌的诊断结果、宫颈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参数.结果 观察组检查出35例,检出率为87.5%,对照组检查出23例,检出率为57.5%,观察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28,P=0.002);观察组Ⅰ期7例(17.5%),对照组Ⅰ期1例(2.5%),两组对Ⅰ期的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00,P=0.025),两组对Ⅱ期、Ⅲ期和Ⅳ期的诊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宫颈癌组织的峰值强度为(65.43±10.55)%,达峰时间为(22.09±2.82)min,正常组织的峰值强度为(58.21±14.12)%,达峰时间为(28.27±3.01)min,宫颈癌组织的峰值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织,达峰时间短于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90、9.476,均P<0.05);观察组宫颈癌组织与正常组织曲线下面积、造影剂平均渡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普通超声检查相比,超声造影检查能较清楚显现癌灶范围,时间-强度曲线参数可定量分析,更能反映宫颈癌病灶的特点,能提高诊断率,明确临床分期.

    作者:王彩云;郑洁怀;金轶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5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50例(72只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只眼)行翼状胬肉切除术及研究组(35只眼)在此基础上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两组各25例,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修复时间[(3.02±0.37)d]明显短于对照组[(6.85±0.48)d](t=2.95,P=0.01),复发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52%)(x2=10.35,P=0.03),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亦明显低于对照组(36%)(x2=13.94,P=0.03).结论 相比纯粹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具有更高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缩短修复时间和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较高,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章爱武;应文闯;陈士成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血流储备分数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血流储备分数用于指导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符合标准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的患者共46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标准: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证实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血管狭窄≥50%,结果分为对照组(24例)、观察组(22例).结果 两组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63.20±9.92)min、置入支架数量(0.50±0.65)支及造影剂用量(182.94±39.30)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t=2.69,P=0.01;置入支架数量:t=2.56,P=0.02;造影剂用量:t=6.98,P=0.00),对照组与观察组心绞痛及MACE发作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流储备分数是对冠状动脉狭窄行PCI治疗的重要指导参数.

    作者:周利民;刘玉;程昭栋;安成玲;王自立;刘亚圆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医院-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前者接受常规随访及宣教,后者接受医院-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持续干预1年后分析两组Barthel指数、焦虑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7,P>0.05),干预后两组Barthel指数均明显提高,研究组的Barthel指数为(87.55±3.76),对照组为(77.29±3.09),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9.159,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3,P>0.05),两组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5,P>0.05),干预后两组数值均显著降低,研究组和对照组焦虑评分分别为(7.99±2.08)分和(11.40±2.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15,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抑郁评分分别为(7.33±1.17)分和(9.20±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44,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医院-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有利于优化护理管理而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

    作者:景赛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急诊显微手术修复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急诊显微手术修复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的疗效.方法 选取36例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皮瓣游离再回植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给予急诊显微手术修复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66.67%(x2=4.433,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t=-5.523、-4.889、-3.690,均P<0.05);研究组皮肤平均存活率为(95.54±4.21)%,高于对照组的(73.22±6.44)%(t=12.308,P<0.05);研究组皮肤恢复美观的例数比例为88.99%,高于对照组的66.67%(x2=4.985,P<0.05).结论 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患者采用急诊显微手术修复方法治疗,能够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并能提高皮肤的存活率,有利于皮肤的恢复,可改善患者的手部功能及外观,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超光;俞鹤松;郑自然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胸腔镜两孔法与常规三孔法手术切除肺大疱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胸腔镜两孔法与常规三孔法手术切除肺大疱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采用胸腔镜治疗的肺大疱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常规三孔法手术的患者62例(三孔组),两孔法手术的患者58例(两孔组).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拔管时间、术后胸腔引流液量、住院时间、术后6 h、1 d、3 d、1周的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45、-1.164,均P>0.05).两孔组拔管时间[(3.2±1.6)d]、术后胸腔引流液量[(270.8±192.4)mL]和住院时间[(5.9±2.1)d]明显少于三孔组(t=-4.972、-2.637、-4.601,均P<0.05).两组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全部顺利康复出院,随访无复发和其他并发症.术后6 h、1 d、3 d、1周时两孔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三孔组(t=-5.888、-6.682、-4.190、-5.710,均P<0.01).结论 胸腔镜两孔法手术的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较高,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杨春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经肛门微创手术治疗直肠肿瘤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肛门微创手术治疗直肠肿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100例直肠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传统经腹根治术,观察组行经肛门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78.45±12.34)min比(98.24±25.31)min,(3.12±0.43)d比(7.53±1.12)d,(1.23±0.30)d比(3.56±0.57)d](t=4.970、25.992、25.578,均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11.23±2.31)mL比(26.58±4.04)mL](t=23.323,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00%(3/40)比20.00%(10/50)](x2=4.332,P<0.05);手术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高[(57.82±6.84)分比(48.23±4.50)分](t=8.282,P<0.05);随访1年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转移率、复发率、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0%(1/50)比6.00%(3/50),0.00%(0/50)比4.00%(2/50),98.00%(49/50)比92.00%(46/50)](x2=1.042、2.041、1.895,均P>0.05).结论 在直肠肿瘤患者中给予经肛门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魏志平;应荣彪;姚俊;胡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心肌肌钙蛋白T和B型脑钠肽联合检测在无症状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68例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SHF)作为SHF组,选取经临床确诊为心力衰竭的78例患者为有症状心力衰竭组,选取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胶乳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血浆hs-CRP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B型脑钠肽和cTnT水平,循环酶法检测HCY水平,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SHF组血浆hs-CRP、HCY、cTnT和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4.30、8.25、11.65、15.65,均P<0.05),但均低于有症状组(t=18.78、15.65、25.65、45.20,均P<0.05).结论 hs-CRP、HCY、cTnT和BNP水平均可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对SHF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勤如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64排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对肺结核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45例拟诊为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胸部CT扫描及低剂量胸部CT扫描.比较常规剂量胸部CT扫描与低剂量胸部CT扫描辐射剂量相关参数的差异.观察常规剂量胸部CT扫描与低剂量胸部CT扫描对肺内病变特征的显示情况.结果 45例患者中,共30例确诊为肺结核.螺旋CT常规剂量扫描及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结核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3%和86.7%.低剂量CT扫描辐射剂量相关参数中,有效剂量[(1.36±0.22)mSv比(5.24±0.68)mSv]、CT剂量指数[(31.8±3.7)比(51.2±6.3)]及剂量长度乘积[(35.4±5.4)mGycm比(137.9±26.1)mGycm]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CT扫描,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与低剂量CT扫描均能够显示肺结核肺内病变,两者比较,低剂量CT扫描对毛刺征及磨玻璃影的显示率较低,与常规剂量CT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肺结核的诊断中,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辐射剂量明显减低,能够清晰显示绝大多数肺内病变.但在磨玻璃病变及细短毛刺的显示中,其效果较差.

    作者:张磊;周衍慧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CHF患者132例,根据入院顺序按照单双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6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评估患者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胆固醇(TC);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及心脏指数(CI).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42%,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5,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TC为(3.24±0.75)mmol/L,低于对照组的(4.70±0.8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6,P<0.05);研究组治疗后LVEF为(46.39±6.35)%,高于对照组的(44.60±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7,P<0.05);研究组治疗后LVDD和CI分别为(47.06±5.39)mm和(2.60±0.62)L·min-1·m-1,低于对照组的(49.53±6.17)mm和(2.97±0.69)L·min-1·m-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31、9.40,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4,P>0.05).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CHF,临床疗效显著,患者TC显著降低,心功能改善明显,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朱铁峰;蒋卫华;徐微懿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一站式协同服务在妇产科诊疗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在妇产科诊疗服务中一站式协同服务模式的合理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 选择2016年3~5月在四川省妇女儿童医院就诊建卡孕妇1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采取产科传统门诊就诊入院服务模式,观察组采取院内外一站式协同服务模式,即在常规服务基础上,多学科专业人员整合成组,从孕期开始至康复出院,对患者予以一站式协同服务.结果 观察组产妇疾病知识、术中配合、合理饮食、母乳喂养掌握人数分别是(69例、70例、69例、66例)均优于对照组的(51例、40人、54例、50例)(x2=17.56、52.58、12.44、11.11,均P<0.001);产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t=12.04、6.49、2.87、9.26、-7.14,均P<0.005);孕妇满意度明显提高,观察组满意人数和投诉人数分别为(75例、1例),对照组对应人数为(70例、6例)(x2=7.65,P<0.01).结论 一站式协同服务模式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同时降低剖宫产率,降低产后出血率,减少母婴并发症,进一步推动围产医学的发展.

    作者:罗晓兰;陈福河;岳琴;郭绒绒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针灸辅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伴重度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针灸辅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伴重度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8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伴重度睡眠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灸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对照组再给予西药阿普唑仑片治疗,针灸组给予针灸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颈椎病主观疼痛,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睡眠质量评估,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针灸组和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分别为(1.08±0.66)分和(2.53±0.75)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7.175和5.264,均P<0.01),针灸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5.663,P<0.01).针灸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SQI总分及各因子(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评分分别为(2.60±0.12)分和(4.24±0.15)分,(0.52±0.20)分和(0.95±0.35)分,(0.42±0.30)分和(0.45±0.28)分,(0.45±0.18)分和(0.72±0.20)分,(0.38±0.18)分和(0.40±0.14)分,(0.43±0.15)分和(0.78±0.30)分,(0.30±0.16)分和(0.94±0.40)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14.502和10.265,9.431和7.312,8.873和7.062,7.607和6.313,7.492和6.815,8.263和5.672,8.141和5.515,均P<0.01),针灸组治疗后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7.719、4.633、5.141、4.223、5.645,均P<0.01).针灸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72,P<0.05).结论 针灸辅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伴重度睡眠障碍疗效显著,能够明显减低患者的疼痛评分,有效改善睡眠质量,操作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顾建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21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加强该病的防治,提高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10例SFT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和救治方法.结果 210例患者中,轻型115例,重型95例.临床治愈出院191例,其中轻症115例,重症95例,总有效率90.95%;病死19例,病死率9.04%.结论 SFTS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恶心呕吐、腹泻.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治疗,对早期不能鉴别的病例,可加用多西环素,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和重症病例预后差.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乳酸脱氢酶与疾病预后有关.

    作者:杨刚;龚绍琴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微信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对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

    目的 探讨微信健康教育模式对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行为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的接受常规糖尿病知识教育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出院以后通过微信好友或微信群进一步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比较干预前、干预6个月和12个月时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自我管理水平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后6个月、12个月的空腹血糖下降(t=8.456、10.615、5.574、6.711,均P<0.01),餐后2 h血糖降低(t=13.925、18.694、11.212、12.495,均P<0.01),HbAlc(t=10.577、13.408、3.294、5.377,均P<0.01)均显著下降;干预组在6个月、12个月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lc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干预前相比较,干预组在干预后的6个月、12个月的饮食控制、运动依从性、药物依从性、监测依从性、足部护理和吸烟的评分情况均得到显著改善,且改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4.236、5.549,均P<0.01;t=2.005、2.250,均P<0.05;t=4.506、5.000,均P<0.01;t=2.857、4.612,均P<0.01;t=3.238、2.895,均P<0.01;t=-4.667、-12.492,均P<0.01).结论 微信健康教育模式可明显改善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HbA1c水平,提高自我管理水平,有利于疾病的控制与健康的恢复.

    作者:张永乐;王贵法;戴美琴;周华俊;蒋飞;严京萍;邹叶青;孙春芳;李琴;陈莲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