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8-6706
  • 国内刊号:34-1190/R
  • 影响因子:1.00
  • 创刊:1994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82-948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本刊“健康教育”栏目被评为安徽省科技期刊特色栏目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2017年12期文献
  •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0例的疗效及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FTP)的临床疗效及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5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石膏制动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 d行影像学检查评估手术复位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并以HSS评分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5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内固定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为(101.36±15.63)min,术中出血量为(291.45±34.98)mL,住院时间为(6.85±1.21)d,术后石膏制动时间为(20.35±3.67)d,骨折愈合时间为(87.63±2.36)d;50例患者中未出现复位不满意病例,40例复位优,7例复位良,3例复位为满意;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肺栓塞1例,骨不连1例及筋膜间室综合征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术后6个月,HSS评分(疼痛、功能、活动范围、肌力、屈曲畸形、关节稳定性)较手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070、17.241、19.986、10.850、21.098、10.238,均P=0.000);5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效果优23例,良19例,可7例,差1例,优良率为84.0%.结论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能够取得满意复位效果,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及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与改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罗雄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21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加强该病的防治,提高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10例SFT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和救治方法.结果 210例患者中,轻型115例,重型95例.临床治愈出院191例,其中轻症115例,重症95例,总有效率90.95%;病死19例,病死率9.04%.结论 SFTS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恶心呕吐、腹泻.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治疗,对早期不能鉴别的病例,可加用多西环素,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和重症病例预后差.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乳酸脱氢酶与疾病预后有关.

    作者:杨刚;龚绍琴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新生儿败血症83例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研究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83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采血培养进行分析.结果 83例败血症患儿共检出菌株8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8株(45.2%),革兰阴性菌41株(48.8%),真菌5株(6.0%).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为13株(15.5%)和8株(9.5%);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为25株(29.8%)和9株(10.7%);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苯唑西林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较高,为34.2%~73.7%.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有很好的敏感性;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为82.9%,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占比为34.1%,未见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真菌对康唑类均敏感.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感染率和产ESBLs菌株比例高,临床应根据血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周庆女;钟文华;黄华飞;杨戎威;周向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单蒂旋转拇指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目的 探讨应用单蒂旋转拇指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拇指背侧单蒂旋转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桡背侧岛状皮瓣37例,尺背侧岛状皮瓣12例.结果 手术时间40~60 min,平均45 min.49例皮瓣均成活.2例术后1~2 d皮瓣颜色发紫、出现水泡,部分拆线后好转,水泡表皮形成干痂皮,去除痂皮后皮瓣血运良好,皮肤颜色正常.49例经3~24个月随访,皮瓣色泽、质地及皮肤弹性良好,外形满意,吻合神经皮瓣两点辨别觉6~9 mm,未吻合神经皮瓣两点辨别觉8~10 mm,拇指功能、外观恢复满意,恢复捏持功能.皮瓣供区功能及外观无影响.结论 单蒂旋转拇指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不损伤主要神经及动脉,血管蒂长,旋转弧度大,成活率高,手术操作简单易行,易于推广,疗效满意,是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张艳茂;刘会仁;于占勇;张瑞红;陈玉刚;孙汝涛;刘建华;吴学强;王岩;王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对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对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混合型高脂血患者12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60)和B组(n=60).两组患者均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A组阿托伐他汀剂量为10 mg,B组为20 mg,非诺贝特剂量均为200 mg.治疗4周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均得到改善(P<0.05),但A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均优于对照组[(5.20±0.31)mmol/L比(5.87±0.46)mmol/L,(2.61±0.29)mmol/L比(3.85±0.34)mmol/L,(1.12±0.17)mmol/L比(0.93±0.13)mmol/L,(3.03±0.32)mmol/L比(3.48±0.41)mmol/L](t=9.355、21.493、6.877、6.702,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67%(58/60)比91.67%(55/60)](x2=1.365,P>0.05);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B组[5.00%(3/60)比20.00%(12/60)](x2=6.171,P<0.05).结论 在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治疗中应用小剂量(10 mg)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调脂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患者肝功能影响小,可有效改善预后,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高佳儿;魏文娟;张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5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50例(72只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只眼)行翼状胬肉切除术及研究组(35只眼)在此基础上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两组各25例,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修复时间[(3.02±0.37)d]明显短于对照组[(6.85±0.48)d](t=2.95,P=0.01),复发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52%)(x2=10.35,P=0.03),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亦明显低于对照组(36%)(x2=13.94,P=0.03).结论 相比纯粹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具有更高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缩短修复时间和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较高,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章爱武;应文闯;陈士成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X线、CT与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用12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先后采用X线、CT和MRI检查,根据诊断结果分析三种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除骨质侵蚀和骨质囊变外(x2 =8.179、6.289,均P<0.05),CT和MRI检查诊断的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关节软骨肿胀、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间隙增宽、关节面侵蚀、关节面骨质囊变、关节面下骨质硬化的X线检出率分别为0.83%、16.67%、59.17%、64.17%、34.17%、55.00%,CT的检出率分别为7.50%、31.67%、70.00%、85.00%、69.17%、70.83%,MRI的检出率分别为11.67%、32.50%、70.83%、96.67%、84.17%、71.67%,除关节间隙增宽外(x2 =6.138、6.757,均P>0.05),CT、MRI检查诊断准确率均高于X线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5.572、10.027、2.563、2.988、11.444、33.539、24.527、51.740、5.370、5.983,均P<0.05).结论 X线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低,漏诊率高.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的诊断准确率高,适合作为早期诊断的常用诊断方法.

    作者:胡高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药汤剂湿敷预防穿刺性静脉硬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自拟中药汤剂湿敷对穿刺性静脉硬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静脉给药治疗的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60例.A组在常规静脉输液操作后于穿刺点上方沿血管走向用中药汤剂(大黄20 g、玄明粉20 g、黄柏15 g、马齿苋20 g煎制而成)将8层10 cm×5 cm无菌纱布浸湿湿敷,然后用塑料保鲜膜包盖至输液结束30 min后取下;B组在静脉输液结束时于穿刺点上方沿血管走向用中药汤剂将8层10 cm×5 cm无菌纱布浸湿湿敷,然后用塑料保鲜膜包盖6 h后取下;C组常规静脉输液操作无湿敷干预.分别于3 d、5 d观察评估各组静脉弹性,正常为有效,轻、中、重度硬化为无效.结果 A组湿敷3 d、5 d有效率分别为100.0%、91.7%,B组3 d、5 d有效率分别为100.0%、81.7%,A组与B组比较5 d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7,P<0.05);C组3 d、5 d有效率分别为71.7%、60.0%,与A、B组5 d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1.07、6.82,均P<0.01).结论 静脉输液过程中局部予中药汤剂湿敷预防穿刺性静脉硬化效果显著,且操作简便,无毒副反应,易于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美儿;夏小青;叶玲;徐梅巧;徐剑英;王玲露;胡静;陈碧桃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64排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对肺结核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45例拟诊为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胸部CT扫描及低剂量胸部CT扫描.比较常规剂量胸部CT扫描与低剂量胸部CT扫描辐射剂量相关参数的差异.观察常规剂量胸部CT扫描与低剂量胸部CT扫描对肺内病变特征的显示情况.结果 45例患者中,共30例确诊为肺结核.螺旋CT常规剂量扫描及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结核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3%和86.7%.低剂量CT扫描辐射剂量相关参数中,有效剂量[(1.36±0.22)mSv比(5.24±0.68)mSv]、CT剂量指数[(31.8±3.7)比(51.2±6.3)]及剂量长度乘积[(35.4±5.4)mGycm比(137.9±26.1)mGycm]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CT扫描,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与低剂量CT扫描均能够显示肺结核肺内病变,两者比较,低剂量CT扫描对毛刺征及磨玻璃影的显示率较低,与常规剂量CT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肺结核的诊断中,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辐射剂量明显减低,能够清晰显示绝大多数肺内病变.但在磨玻璃病变及细短毛刺的显示中,其效果较差.

    作者:张磊;周衍慧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青年冠心病患者血尿酸、脂蛋白磷脂酶A2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青年冠心病患者血尿酸、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方法 56例青年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青年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尿酸、Lp-PLA2.测定观察组患者的动脉僵硬度.分析青年冠心病患者血尿酸、Lp-PLA2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BMI、收缩压、舒张压、血糖甘油三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尿酸、Lp-PLA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927 4、4.162 4、5.772 6、9.770 1,P<0.05,均P<0.01);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t=2.604 3,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密度脂蛋白、尿酸、Lp-PLA2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OR=1.053,95%CI 1.031~1.106;尿酸OR=1.082,95%CI 1.043~1.115;Lp-PLA2 OR=1.007,95%CI 1.002~1.011).观察组动脉僵硬度为(8.86±1.63)v·cm-1·s-1,与血尿酸呈正相关关系(r=0.221,P<0.05),与Lp-PLA2呈正相关系(r=0.361,P<0.05).结论 血尿酸、Lp-PLA2可以反映早期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动脉僵硬度.

    作者:李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早产极低体质量儿宫外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早产极低体质量儿宫外发育迟缓(EUGR)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存活的61例EUGR早产极低体质量儿为研究对象,设为EUGR组(n=61),另选同期住院的未发生EUGR的早产极低体质量儿50例为非EUGR组(n=50).收集并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相关病历资料,比较两组相关资料的差异,分析EUGR发生的影响因素,并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EUGR组出生胎龄为(31.29±1.56)周,明显短于非EUGR组的(33.98±1.35)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0,P<0.05);EUGR组出生体质量为(1 206.76±212.14)g,明显低于非EUGR组的(1 341.55±103.26)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P<0.05);EUGR组住院时间、恢复到出生体质量时间、开始肠内营养时间、全胃肠营养时间分别为(27.77±5.00)d、(15.36±5.91)d、(3.36±1.91)d、(16.93±4.02)d,均明显长于非EUGR组的(22.69±3.97)d、(10.61±4.57)d、(2.61±1.37)d、(9.43±3.1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3、4.65、2.33、10.80,均P<0.05).EUGR组宫内发育迟缓发生率为52.46%,明显高于非EUGR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47,P<0.05);EUGR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代谢性紊乱合并症发生率分别为26.23%、19.67%、67.21%,均明显高于EUGR组的8.00%、6.00%、4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18、4.39、8.22,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胎龄、低出生体质量、住院时间长、恢复到出生体质量和全胃肠营养时间晚、宫内发育迟缓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代谢性紊乱合并症是EUG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早产极低体质量儿EUGR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低胎龄、低出生体质量、住院时间长、恢复到出生体质量和全胃肠营养时间晚、宫内发育迟缓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代谢性紊乱合并症,临床应给予积极对症措施进行预防干预.

    作者:王敏智;丁达龙;杨翠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一站式协同服务在妇产科诊疗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在妇产科诊疗服务中一站式协同服务模式的合理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 选择2016年3~5月在四川省妇女儿童医院就诊建卡孕妇1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采取产科传统门诊就诊入院服务模式,观察组采取院内外一站式协同服务模式,即在常规服务基础上,多学科专业人员整合成组,从孕期开始至康复出院,对患者予以一站式协同服务.结果 观察组产妇疾病知识、术中配合、合理饮食、母乳喂养掌握人数分别是(69例、70例、69例、66例)均优于对照组的(51例、40人、54例、50例)(x2=17.56、52.58、12.44、11.11,均P<0.001);产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t=12.04、6.49、2.87、9.26、-7.14,均P<0.005);孕妇满意度明显提高,观察组满意人数和投诉人数分别为(75例、1例),对照组对应人数为(70例、6例)(x2=7.65,P<0.01).结论 一站式协同服务模式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同时降低剖宫产率,降低产后出血率,减少母婴并发症,进一步推动围产医学的发展.

    作者:罗晓兰;陈福河;岳琴;郭绒绒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局部灌注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治疗肺动脉栓塞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局部灌注瑞替普酶(r-PA)与阿替普酶(t-PA)在高危肺动脉栓塞(PE)患者行经肺动脉内导管碎栓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高危PE住院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一般治疗、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介入碎栓治疗和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局部灌注t-PA溶栓治疗;治疗组给予局部灌注r-PA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心率(HR)、呼吸频率(RF)、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 d后,治疗组HR、RF分别为(83.39±14.25)次/min、(17.80±1.65)次/min,对照组分别为(97.7±15.51)次/min、(20.49±1.68)次/min,两组治疗3 d后均明显减慢;治疗组PaO2、PaCO2、SaO2分别为(87.59±7.34)mmHg、(37.60±7.62)mmHg、(97.29±6.72)%,对照组分别为(81.53±6.42)mmHg、(35.69±4.57)mmHg、(93.91±3.2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1、7.33、6.32,均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1,P=0.55).溶栓治疗后,治疗组出血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出血发生率为12.50%,两组溶栓治疗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4,P=0.53),发生出血患者均予以对症处理,病情明显改善,观察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出血情况.结论 局部灌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在高危PE患者行经肺动脉内导管碎栓介入治疗中疗效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清清;梁彩红;丁一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与果蝇Zeste同源物增强子2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肾癌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与果蝇Zeste同源物增强子2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肾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32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分别对其肾癌及癌旁肾组织新鲜标本进行采集,此外再采集行肾癌根治术的136例患者的肾癌石蜡组织标本.分别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检测上述标本中EZH2和Beclin-1的表达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两者对肾癌预后的预测价值等.结果 癌旁组织中的EZH2 mRNA以及相应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肾癌组织(t=15.584,P<0.001),而Beclin-1 mRNA及相应蛋白表达水平则显著高于肾癌组织(t=34.043,P<0.001).在136例肾癌石蜡标本中,EZH2阳性有67例,EZH2阴性有69例;Beclin-1阳性有74例,Beclin-1阴性有62例,两者的表达强度呈现负相关关系(rs=-0.574,P<0.05).在136例石蜡标本中,Beclin-1阴性且EZH2阳性患者的肿瘤复发率和生存率均显著低于单纯Beclin-1阴性表达和单纯EZH2阳性表达的患者(x2=3.741、5.682,均P<0.05).经Cox回归分析显示EZH2和Beclin-1、肿瘤分期、肿瘤分级等均是肾癌术后复发及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3.487、5.746、4.281、8.241,均P<0.05).结论 肾癌组织中的EZH2与Beclin-1之间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其中EZH2可能使Beclin-1表达沉默,且EZH2高表达和Beclin-1低表达患者的预后多为不良.

    作者:殷伟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运用腹腔镜探查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38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放手术组和腹腔镜组各19例.开放手术组采用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组采用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手术时间、疼痛程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正常活动的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疼痛程度评分、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正常活动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11±1.29)d、(43.05±8.10)min、(2.79±1.08)分、(20.42±9.69)mL、(14.11±3.81)d、15.79%,开放组分别为(6.79±1.80)d、(48.32±6.82)min、(4.21±1.13)分、(28.42±7.99)mL、(18.26±3.77)d、47.3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1、-2.17、-3.95、-2.78、-3.38,x2=4.38,均P<0.05).结论 TAPP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是安全、有效的,其优点包括创伤小、并发症少等.

    作者:邓超;马勇;曹万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胸腔镜两孔法与常规三孔法手术切除肺大疱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胸腔镜两孔法与常规三孔法手术切除肺大疱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采用胸腔镜治疗的肺大疱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常规三孔法手术的患者62例(三孔组),两孔法手术的患者58例(两孔组).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拔管时间、术后胸腔引流液量、住院时间、术后6 h、1 d、3 d、1周的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45、-1.164,均P>0.05).两孔组拔管时间[(3.2±1.6)d]、术后胸腔引流液量[(270.8±192.4)mL]和住院时间[(5.9±2.1)d]明显少于三孔组(t=-4.972、-2.637、-4.601,均P<0.05).两组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全部顺利康复出院,随访无复发和其他并发症.术后6 h、1 d、3 d、1周时两孔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三孔组(t=-5.888、-6.682、-4.190、-5.710,均P<0.01).结论 胸腔镜两孔法手术的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较高,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杨春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社会支持状况及循证护理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状况及循证护理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对患有产后抑郁症的80例患者和80例正常的妊娠分娩者均进行社会支持量表评估,然后再将8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分别给予循证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社会支持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产后抑郁症患者和正常妊娠分娩组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中总评分、主观支持评分、社会支持评分分别为(37.92±9.62)分和(42.64±9.63)分,(22.11±5.21)分和(27.49±5.17)分,(6.41±4.21)分和(12.35±2.13)分,产后抑郁症患者得到的社会支持均少于正常妊娠分娩组(t=-3.101、-6.556、-11.260,均P<0.05).经循证护理后观察组干预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中主观支持得分、社会支持得分和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测评得分分别为(27.07±5.42)分、(41.21±5.77)分、(50.10±2.60)分,均显著的高于干预前(t=-3.945、-4.336、-6.694,均P<0.01),对照组上述指标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抑郁症患者得到的社会支持少于正常妊娠分娩者,给予循证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社会支持水平,促进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汪旺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血流储备分数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血流储备分数用于指导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符合标准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的患者共46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标准: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证实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血管狭窄≥50%,结果分为对照组(24例)、观察组(22例).结果 两组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63.20±9.92)min、置入支架数量(0.50±0.65)支及造影剂用量(182.94±39.30)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t=2.69,P=0.01;置入支架数量:t=2.56,P=0.02;造影剂用量:t=6.98,P=0.00),对照组与观察组心绞痛及MACE发作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流储备分数是对冠状动脉狭窄行PCI治疗的重要指导参数.

    作者:周利民;刘玉;程昭栋;安成玲;王自立;刘亚圆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不同体位在头颈部肿瘤三维适形放疗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体位在头颈部肿瘤三维适形放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4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头颈肩膜体位固定,对照组采用头膜体位固定,每例患者放疗体位摆位10次,比较两种不同体位固定的摆放误差.结果 两组在X方向的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Y方向误差为(0.12±0.12)mm,Z方向误差为(0.10±0.11)mm,与对照组Y方向的(0.23±0.19)mm、Z方向的(0.19±0.15)mm相比,误差明显更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89、2.163,均P<0.05).摆位重复性,观察组Y轴误差≥2 mm的有14次,误差率为7%,对照组Y轴误差≥2 mm的有40次,误差率为20%,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的误差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286、7.236,均P<0.05);观察组Z轴误差≥2 mm的有12次,误差率为6%,对照组Z轴误差≥2 mm的有34次,误差率为17%,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的误差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286、5.944,均P<0.05).结论 在头颈部肿瘤患者三维适形放疗中,采用头颈肩膜体位固定的摆位精确度和重复性更好,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宏卫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针灸辅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伴重度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针灸辅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伴重度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8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伴重度睡眠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灸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对照组再给予西药阿普唑仑片治疗,针灸组给予针灸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颈椎病主观疼痛,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睡眠质量评估,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针灸组和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分别为(1.08±0.66)分和(2.53±0.75)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7.175和5.264,均P<0.01),针灸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5.663,P<0.01).针灸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SQI总分及各因子(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评分分别为(2.60±0.12)分和(4.24±0.15)分,(0.52±0.20)分和(0.95±0.35)分,(0.42±0.30)分和(0.45±0.28)分,(0.45±0.18)分和(0.72±0.20)分,(0.38±0.18)分和(0.40±0.14)分,(0.43±0.15)分和(0.78±0.30)分,(0.30±0.16)分和(0.94±0.40)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14.502和10.265,9.431和7.312,8.873和7.062,7.607和6.313,7.492和6.815,8.263和5.672,8.141和5.515,均P<0.01),针灸组治疗后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7.719、4.633、5.141、4.223、5.645,均P<0.01).针灸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72,P<0.05).结论 针灸辅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伴重度睡眠障碍疗效显著,能够明显减低患者的疼痛评分,有效改善睡眠质量,操作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顾建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在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通过对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的监测来指导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从而期望提高该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方法 以6 h后ScvO2是否达标为依据,将45例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17),测定两组患者液体复苏后的ScvO2,平均动脉压(MAP)以及中心静脉压(CVP)水平.比较两组病死率、MAP达标率以及CVP达标率.结果 与对照组病死率(52.94%)比较,观察组病死率(14.29%)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27,P=0.015),但是液体复苏6 h后,两组患者的MAP以及CVP达标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82,P>0.05).结论 严重脓毒血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在液体复苏后ScvO2水平能否达标(≥65%)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ScvO2的监测对指导液体复苏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姜建平;斯一夫;汪敏;钟林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两种康复治疗方案对办公室人员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两种康复治疗方案对办公室人员颈椎病的疗效,尝试探索适宜该人群的康复治疗方案.方法 以患有颈椎病的办公室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将37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A组(每周1次治疗,n=17)及治疗B组(每周1次治疗,n=20).A组采用中频电疗及红外线治疗,B组采用中医推拿疗法.观察入组时、治疗10周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颈椎活动度(ROM)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降低(tA=12.91,tB=13.88,均P<0.05),两治疗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治疗组治疗后颈椎ROM范围均显著增加(tA前屈=-4.59,tA后伸=-5.13,tA左侧屈=-4.24,tA右侧屈=-3.25,tA左旋=-7.13,tA右旋=-7.47,tB前屈=-5.85,tB后伸=-7.28,tB左侧屈=-8.64,tB右侧屈=-8.38,tB左旋=-11.72,tB右旋=-11.95,均P<0.05).两治疗组间比较,治疗B组颈椎前屈、左侧屈、左旋范围增加幅度较治疗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前屈=-2.29,t左侧屈=-2.77,t左旋=-2.32,均P<0.05),后伸、右侧屈、右旋范围较治疗A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后伸=-1.97,t右侧屈=-1.97,t右旋=-1.97,均P>0.05).结论 两种康复治疗方案均能改善被试办公室人员的颈部疼痛程度,在提高颈部活动范围方面治疗B组疗效优于治疗A组.

    作者:王娜;嵇明月;张凯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瑞替普酶联合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内皮功能、凝血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瑞替普酶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内皮功能、凝血功能及斑块炎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浦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术的STEMI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他汀类药物等治疗;观察组61例在此基础上使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瑞替普酶治疗.应用流式微球技术检测两组手术前后血浆内皮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表达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ICA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内皮素(endothelin,ET)-1表达变化;采用PUN-2048A凝血仪检测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对照组EMP、ICAM-1、ET-1水平分别为(693.46±90.72)、(768.58±20.46)μg/L、(31.27±8.18)ng/L,显著高于观察组的(652.36±67.39)、(752.37±25.0)μg/L、(28.22±5.05)ng/L(t=2.41、2.67、2.68,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对照组hs-CRP、TNF-α、IL-6水平分别为(4.16±2.35)mg/L、(4.32±2.02)ng/L、(10.59±3.16)ng/mL,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22±1.47)mg/L、(2.74±1.52)ng/L、(6.33±2.24)ng/mL(t=2.65、2.67、3.42,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患者TT、PT、APTT等凝血功能指标分别为(26.31±3.18)s、(14.34±1.67)s、(27.20±4.12)s,显著长于对照组的(24.03±2.84)s、(12.56±1.43)s、(24.55±3.62)s(t=2.15、2.31、2.65,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瑞替普酶可改善内皮功能,抑制炎性反应,调节凝血功能.

    作者:虞追波;陈婉婉;薛忠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8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在氧疗、美托洛尔、缬沙坦、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100 mg,1次/d)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20 mg,1次/d)+阿司匹林(100 mg,1次/d)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脂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及内皮素-1(endothelin 1,ET-1).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6.7%比68.9%,x2=8.229,P<0.05),心电图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1%比75.6%,x2=7.840,P<0.05).治疗后,观察组甘油三酯、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3.763、14.755、7.017,均P<0.05),hs-CRP[(1.99±0.36)mg/L比(3.76±0.42)mg/L]及ET-1水平[(4.27±0.63)mg/L比(5.14±0.56)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NO水平[(73.73±12.54)mmol/L比(64.34±11.73)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t=30.355、5.188、9.792,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98,P>0.05).结论 在冠心病的治疗中,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具有良好的效果,且安全性高.

    作者:关文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宫颈癌放化疗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癌放化疗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针对性地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方法 对60例宫颈癌放化疗患者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行设计的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同期在汕头4个地区抽取60名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进行调查对比,并结合影响因素对病例组实施护理干预7 d后再次进行心理评估.结果 宫颈癌放化疗患者 SDS、SAS评分分别为(56.1±7.7)分、(45.2±7.5)分,显著高于健康女性[(45.0±6.3)分、(39.2±6.5)分,t=8.142、4.588,均P<0.01];进行护理干预7 d后,宫颈癌放化疗患者SDS、SAS评分明显下降[SDS:(49.5±6.8)分,SAS:(42.7±6.2)分,P<0.05],而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因素以担心住院费用、不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对疾病感到恐惧、家庭社会影响、治疗副作用、担心预后等(88%、80%、80%、75%、68.3%、65%)为突出.结论 宫颈癌放化疗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极差,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护理人员应针对性进行护理干预,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卢荣霞;黄少娟;翁雪芬;陈楚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急诊显微手术修复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急诊显微手术修复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的疗效.方法 选取36例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皮瓣游离再回植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给予急诊显微手术修复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66.67%(x2=4.433,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t=-5.523、-4.889、-3.690,均P<0.05);研究组皮肤平均存活率为(95.54±4.21)%,高于对照组的(73.22±6.44)%(t=12.308,P<0.05);研究组皮肤恢复美观的例数比例为88.99%,高于对照组的66.67%(x2=4.985,P<0.05).结论 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患者采用急诊显微手术修复方法治疗,能够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并能提高皮肤的存活率,有利于皮肤的恢复,可改善患者的手部功能及外观,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超光;俞鹤松;郑自然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开展孕妇学校改善产妇认知行为和分娩结局的研究

    目的 评估孕期健康教育对孕晚期产妇产时认知行为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嵊泗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初产妇12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分别给予常规产前检查、孕期指导和连续地个体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认知行为、分娩方式、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 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较对照组高(78.69%比4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31,P=0.010);观察组产时应对行为积分及心理状况较对照组高[(27.78±4.03)分比(25.01±3.72)分,(80.17±19.52)分比(55.53±22.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20、7.437,P=0.003、0.005);观察组自然分娩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4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86,P=0.006);观察组总产程时间及产后2 h出血量短于、少于对照组[(7.50±1.32)h比(9.56±2.43)h,(173.67±57.38)mL比(222.81±77.0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2、3.860,P=0.013、0.021);观察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3.44%比7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43,P=0.009).结论 孕晚期开展孕妇学校可有效促进孕妇产时认知行为,改善分娩结局,提高了孕产妇及亲属的满意度.

    作者:翁顺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新型矿化胶原应用于四肢骨缺损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新型矿化胶原应用于四肢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收治的35例四肢骨缺损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治疗采用新型矿化胶原作为骨缺损区填充材料,术后定期随访,采用Lane-Sandhu X线评分标准评估骨缺损愈合情况.结果 随访时间12个月,其中3例患者伤口出现红肿,经换药后2例甲级愈合,1例乙级愈合.术后1个月Lane-Sandhu X线评分:20例患者评分3分,15例患者评分2分;术后6个月Lane-Sandhu X线评分:21例患者评分9分,10例评分8分,4例评分7分;术后12个月Lane-Sandhu X线评分:28例评分12分,7例评分11分.术后6个月评分与术后1个月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0±0.49)分比(8.49±0.12)分,t=107.860,P=0.000)];术后12个月评分与术后6个月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9±0.12)分比(11.8±0.06)分,t=41.630,P=0.000)].结论 新型矿化胶原安全有效,可作为骨缺损填充材料,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高冲;高健;田伟;侯建文;王玺;贾学军;寇剑铭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烟台和威海地区两医院健康人群年龄、性别、吸烟对血清总IgE水平的影响分析

    目的 通过对烟台、威海地区两医院健康人群血清总IgE水平的调查,分析影响血清总IgE水平的因素,为过敏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信息.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对1 200例健康人群及600例吸烟组血清总IgE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各年龄段健康人血清总IgE含量分别为:≤6岁为(28.53±20.71)IU/mL,7~12岁为(29.74±25.94)IU/mL,13~18岁为(32±22.32)IU/mL,19~44岁为(45.2±36.27)IU/mL,45~60岁为(35.47±27.23)IU/mL,>60岁为(31.2±25.03)IU/ml.≤6岁、7~12岁、13~18岁、45~60岁、>60岁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0、1.508、0.777、0.160、1.518,均P>0.05),19~44岁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75,P<0.01).各年龄段总IgE水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血清总IgE含量分别为:19~44岁(55.22±39.16)IU/mL,45~60岁(42.63±28.46)IU/mL,>60岁(39.32±26.73)IU/mL.吸烟组血清总IgE水平较同年龄组健康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142、0.174、0.235,均P<0.05).结论 从出生到成年,总IgE水平差异并不明显,但到19~44岁年龄段,总IgE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随后总IgE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下降.男性与女性总IgE水平在不同年龄段均无显著差异.但是19岁以后,吸烟可使总IgE水平升高.

    作者:张永玉;杨宪鲁;高胜海;尹茂礼;孙荣同;苗小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实时超声造影与超声检查用于宫颈癌诊断及分期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检查与普通超声检查用于宫颈癌诊断及不同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对照组40例,采用普通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率、各期宫颈癌的诊断结果、宫颈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参数.结果 观察组检查出35例,检出率为87.5%,对照组检查出23例,检出率为57.5%,观察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28,P=0.002);观察组Ⅰ期7例(17.5%),对照组Ⅰ期1例(2.5%),两组对Ⅰ期的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00,P=0.025),两组对Ⅱ期、Ⅲ期和Ⅳ期的诊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宫颈癌组织的峰值强度为(65.43±10.55)%,达峰时间为(22.09±2.82)min,正常组织的峰值强度为(58.21±14.12)%,达峰时间为(28.27±3.01)min,宫颈癌组织的峰值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织,达峰时间短于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90、9.476,均P<0.05);观察组宫颈癌组织与正常组织曲线下面积、造影剂平均渡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普通超声检查相比,超声造影检查能较清楚显现癌灶范围,时间-强度曲线参数可定量分析,更能反映宫颈癌病灶的特点,能提高诊断率,明确临床分期.

    作者:王彩云;郑洁怀;金轶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在喉罩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在喉罩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根据麻醉医师经验给药,观察组在BIS监测指导下给药,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皮质醇(CO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麻醉药物用量、苏醒时间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拔除喉罩后HR、MAP、COR水平[(74.13±6.99)次/min、(78.54±8.01)mmHg、(321.23±15.35)nmol/L]明显优于对照组[(94.21±9.53)次/min、(98.67±10.21)mmHg、(463.24±20.01)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60、11.50、41.76,均P<0.05).观察组丙泊酚诱导用量[(1.65±0.21)mg/kg]、丙泊酚总量[(323.13±15.64)mg]、瑞芬太尼总量[(401.21±20.11)μg]明显少于对照组[(2.39±0.34)mg/kg、(414.32±20.34)mg、(469.54±22.39)μg],且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6.89±1.01)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0.21±1.4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73、26.36、16.84、14.13,均P<0.05).结论 BIS监测在喉罩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效果显著,减少术中麻醉药物使用剂量,促进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缩短苏醒时间,使麻醉过程更安全、可靠.

    作者:熊中华;李代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Lb)/肌酐(Cr)比值及血尿酸(UA)等各项代谢指标水平,结合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程等临床资料,探讨DN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方法 入选DN患者76例,其中微量白蛋白尿组(尿mALb/Cr<300 μg/mg)46例、临床白蛋白尿组(尿mALb/Cr≥300 μg/mg)30例,另选49例糖尿病无肾损伤患者(尿mALb/Cr<30 μg/mg)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受试者尿mALb/Cr、血UA、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计算BMI及病程长短.结果 临床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年龄、病程、尿mALb/Cr、血UA、FBG、TC、TG、LDL、HbA1c、BM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18、12.48、141.43、29.25、8.49、4.98、6.18、3.89、3.17、5.01,均P<0.05).临床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高尿酸血症比率分别为26.09%、63.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074、24.833,均P<0.05).尿mALb/Cr与年龄、病程、BMI、UA、TG、TC、LDL、FBG、HbA1c呈正相关(r=0.120、0.299、0.148、0.340、0.157、0.149、0.103、0.487、0.312).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提示,病程、血UA、FBG是尿mALb/Cr的独立危险因素,TG、BMI、尿mALb/Cr是血U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尿mALb/Cr与血UA互为其独立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可能参与了DN的发生、发展过程,糖尿病病程、UA、BMI、TG、TC、LDL、FBG、HbA1C与DN患者尿mALb/Cr排泄增加有关,对其进行有效监控,可改善DN患者症状和生存质量.

    作者:梁宁;郑青;符先先;钟祥旭;王永卿;杜梅英;杨瑶;蔡丽云;夏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CHF患者132例,根据入院顺序按照单双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6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评估患者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胆固醇(TC);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及心脏指数(CI).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42%,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5,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TC为(3.24±0.75)mmol/L,低于对照组的(4.70±0.8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6,P<0.05);研究组治疗后LVEF为(46.39±6.35)%,高于对照组的(44.60±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7,P<0.05);研究组治疗后LVDD和CI分别为(47.06±5.39)mm和(2.60±0.62)L·min-1·m-1,低于对照组的(49.53±6.17)mm和(2.97±0.69)L·min-1·m-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31、9.40,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4,P>0.05).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CHF,临床疗效显著,患者TC显著降低,心功能改善明显,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朱铁峰;蒋卫华;徐微懿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天山堇菜提取物降糖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天山堇菜提取物的降糖效果.方法 以总黄酮为指标,通过正交设计考察提取条件,回流提取法对天山堇菜进行提取.链脲佐菌素(STZ)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再利用天山堇菜提取物进行降糖实验,将小鼠分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正常小鼠组,每组15只,观察不同分组小鼠血糖和体质量等变化情况.结果 天山堇菜提取物高剂量组可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平均血糖水平由(18.4±5.8)mmol/L降至(11.6±3.4)mmol/L,提取物中剂量组可降低糖尿病小鼠的降糖水平,平均血糖水平由(24.8±5.6)mmol/L降至(18.5±4.6)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天山堇菜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血糖有一定的降低作用.

    作者:李乐;唐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经肛门微创手术治疗直肠肿瘤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肛门微创手术治疗直肠肿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100例直肠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传统经腹根治术,观察组行经肛门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78.45±12.34)min比(98.24±25.31)min,(3.12±0.43)d比(7.53±1.12)d,(1.23±0.30)d比(3.56±0.57)d](t=4.970、25.992、25.578,均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11.23±2.31)mL比(26.58±4.04)mL](t=23.323,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00%(3/40)比20.00%(10/50)](x2=4.332,P<0.05);手术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高[(57.82±6.84)分比(48.23±4.50)分](t=8.282,P<0.05);随访1年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转移率、复发率、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0%(1/50)比6.00%(3/50),0.00%(0/50)比4.00%(2/50),98.00%(49/50)比92.00%(46/50)](x2=1.042、2.041、1.895,均P>0.05).结论 在直肠肿瘤患者中给予经肛门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魏志平;应荣彪;姚俊;胡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快速康复外科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RAS)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48例胆总管结石接受外科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RAS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开腹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术、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ERAS组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术、快速康复外科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ERAS组患者术后1 d及3 d的CRP明显降低[d1:(102.6±13.5)mg/L比(81.3±17.3)mg/L;d3:(71.8±15.3)mg/L比(41.2±11.2)mg/L,t=2.553、3.287,均P<0.05]、术后更早下床活动[(3.2±1.8)d比(0.9±0.4)d]、更早进食[(4.3±1.9)d比(1.8±1.2)d、肛门排气时间提前[(2.5±0.7)d比(1.2±0.3)d]、术后住院时间缩短[(7.3±3.2)d比(3.8±1.4)d)、住院花费更少[(7 200±800)元比(5 900±700)元](t=5.561、4.319、3.765、2.351、1.671,均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61.91%比18.52%,x2=25.82,P<0.05).结论 在胆总管结石外科治疗中应用ERAS措施是安全、有效的,能够加速患者的康复.

    作者:孔根禄;陈平;王小燕;孔维旭;罗文科;刘世发;崔春喜;张兆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六合氨基酸颗粒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六合氨基酸颗粒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重症肝炎病情平稳后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观察组例52例,对照组48例.两组均给予抗乙肝病毒、保肝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口服六合氨基酸颗粒.疗程6个月.结果 观察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乏力、腹胀、肝区不适比较:x2=7.19、4.25、5.16,均P<0.05);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氨、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1、10.42、7.73、9.30、3.51、8.12,均P<0.01);两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9,P<0.05).结论 六合氨基酸颗粒促进肝功能恢复,对ALT、AST、TBIL、PTA等指标有良好改善作用,延长患者生存期,患者依存性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权耀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心肌肌钙蛋白T和B型脑钠肽联合检测在无症状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68例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SHF)作为SHF组,选取经临床确诊为心力衰竭的78例患者为有症状心力衰竭组,选取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胶乳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血浆hs-CRP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B型脑钠肽和cTnT水平,循环酶法检测HCY水平,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SHF组血浆hs-CRP、HCY、cTnT和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4.30、8.25、11.65、15.65,均P<0.05),但均低于有症状组(t=18.78、15.65、25.65、45.20,均P<0.05).结论 hs-CRP、HCY、cTnT和BNP水平均可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对SHF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勤如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介入栓塞治疗肾损伤出血的护理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治疗肾损伤出血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经过筛选的外伤性及医源性肾损伤出血患者27例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27例患者行血管造影后,采用明胶海绵对出血动脉行超选择性栓塞治疗.在术前给予监护病情、纠正休克、心理护理、术前准备等护理,术后给予术后观察、饮食护理、健康教育、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等恰当的护理措施.结果 27例患者全部一次性栓塞成功,均得以存活,并发症轻微,复查效果良好.其中出现腰背部疼痛27例,出现发热19例,出现腹腔积液或腹腔积液量较术前稍增加9例,出现短暂肌酐升高14例.经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和对症处理后,所有患者在1周内疼痛得以缓解,10 d内退热,腹腔积液治疗后均得到控制,肌酐值除1例稳定在术前原稍高水平外,其余各例均降至正常范围.结论 对各种原因导致的肾损伤出血行介入栓塞治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但仍然需要良好的术前、术后护理配合,通过相关的护理措施和护理配合,以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作者:祝丽华;王强;周美灵;曾海珍;韦丽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医院-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前者接受常规随访及宣教,后者接受医院-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持续干预1年后分析两组Barthel指数、焦虑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7,P>0.05),干预后两组Barthel指数均明显提高,研究组的Barthel指数为(87.55±3.76),对照组为(77.29±3.09),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9.159,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3,P>0.05),两组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5,P>0.05),干预后两组数值均显著降低,研究组和对照组焦虑评分分别为(7.99±2.08)分和(11.40±2.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15,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抑郁评分分别为(7.33±1.17)分和(9.20±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44,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医院-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有利于优化护理管理而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

    作者:景赛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知信行模式护理对肝癌晚期姑息治疗患者癌因性疼痛的影响

    目的 分析知信行模式下的护理工作对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进行姑息治疗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105例肝癌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和知信行组,其中常规组52例,知信行组53例,常规组进行正常的肝癌晚期的护理健康教育,知信行组进行知信行模式下的肝癌晚期患者的护理健康教育,从痛阈值、VAS评分和满意度三个方面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入院时,常规组与知信行组的痛阈值、VAS评分和满意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56、0.557、0.054,均P>0.05);在出院时,常规组在痛阈值、VAS评分和满意度三个项目上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70、0.296、1.803,均P>0.05),而知信行组在痛阈值、VAS评分和满意度三个项目上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943、14.087、7.437,均P<0.05),在出院时,两组在痛阈值,VAS评分和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001、8.121、10.965,均P<0.05),而且知信行组痛阈值和满意度分数高于常规组,VAS评分为知信行组低于常规组.结论 知信行护理模式下的健康教育工作对肝癌晚期姑息治疗患者的疼痛缓解作用明显,不仅减少了患者的疼痛反应,也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向更大的范围推广.

    作者:杨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改进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防范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的探索

    目的 通过总结分析某院门诊药房出现调剂差错原因,提出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改进措施.考察改进管理措施后预防调剂差错的效果,确定改进管理措施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4年门诊处方,总结出现调剂差错处方的表现形式,分析造成调剂差错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改进方案.对2015年优化方案实施后该院门诊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与2014年的差错类型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优化改进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2015年门诊药房出现调剂差错显著降低,调剂差错由2014年的3.23%下降至2015年的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2,P<0.01).结论 改进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措施有效防范了调剂差错,提高了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该方法对其他医院有借鉴意义.

    作者:任佳伟;陈红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微信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对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

    目的 探讨微信健康教育模式对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行为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的接受常规糖尿病知识教育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出院以后通过微信好友或微信群进一步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比较干预前、干预6个月和12个月时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自我管理水平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后6个月、12个月的空腹血糖下降(t=8.456、10.615、5.574、6.711,均P<0.01),餐后2 h血糖降低(t=13.925、18.694、11.212、12.495,均P<0.01),HbAlc(t=10.577、13.408、3.294、5.377,均P<0.01)均显著下降;干预组在6个月、12个月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lc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干预前相比较,干预组在干预后的6个月、12个月的饮食控制、运动依从性、药物依从性、监测依从性、足部护理和吸烟的评分情况均得到显著改善,且改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4.236、5.549,均P<0.01;t=2.005、2.250,均P<0.05;t=4.506、5.000,均P<0.01;t=2.857、4.612,均P<0.01;t=3.238、2.895,均P<0.01;t=-4.667、-12.492,均P<0.01).结论 微信健康教育模式可明显改善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HbA1c水平,提高自我管理水平,有利于疾病的控制与健康的恢复.

    作者:张永乐;王贵法;戴美琴;周华俊;蒋飞;严京萍;邹叶青;孙春芳;李琴;陈莲珍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