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强;张利
随着医学科学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透析患者也在逐渐增加,尿毒症再不是绝症,是可以通过透析、肾移植等方法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但是在临床上有很多患者不愿透析,对透析不了解,存有疑虑,并错误的认为,只要透析就离死亡不远了,有一种恐惧心理,因此做好透前的指导很重要.
作者:王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回顾分析在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中,应用BM25血液净化系统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常见的机器报警原历及处理方法.
作者:钟宇芳;王饶萍;冯婉娜;陈桂芳;许元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过程中的正确护理方法.方法:采用股静脉插管术置入双腔静脉管建立体外循环通路,宁波亚太单泵动力引血,AN-69,FH-66D血滤器,置换液按NS 3 000 ml+5%GS 1000 ml+25%硫酸镁3.2 ml+10%氯化钾10ml+10%葡萄糖酸钙10 ml,配制于3升袋中作为A液,量约4 000 ml,5%碳酸氢钠250ml,作为B液.
作者:邱晓君;赵建平;张国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功能良好的血液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6年来我们就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早期使用进行了临床探索,本组88例尿毒症患者成功地建立了动静脉内瘘,而且全部提前使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将其手术方法、使用、管理方式总结如下.
作者:胡强;张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血液灌流是清除血循环内毒物的好方法之一,该技术在急性毒物、药物中毒救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自1993年8月~2001年4月,利用血液灌流救治各类毒物、药物中毒3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逸萍;俞铭儿;孙晔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随着社会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血液透析人群均呈逐年递增趋势,越来越多的慢性肾功衰竭患者的生命得到延续.由于疾病本身及透析综合症的存在,使这类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了诸如焦虑、无助、忧郁、社会隔离、丧失自信、甚至绝望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血液净化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现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作者:穆素红;王捷;李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以其技术简便、血流动力学稳定、纠正内环境紊乱、保障患者的营养支持等独特的优点,已逐步推广应用.现将我院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伴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CVVH治疗22天,体会如下.
作者:俞爱儿;周莉华;戴铭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本文对1990~2000年间在我院血液透析(血透)治疗患者中62例死亡者,旨在分析原因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
作者:宋金亮;王向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疗条件下的不断改善,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老年血透患者的比例亦随之增加.我院自1992年至2001年4月,共收治尿毒症患者465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血透患者210例,透析11 000例次.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孙晔;俞铭儿;马逸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血透中心回收桶在透析过程中起着两方面的作用,一是透析前冲洗消毒管路时,它起到盛废弃的消毒液及生理盐水的作用;二是透析结束后盛放用过的管路透析器至复用间的作用,现全国各大透析中心均采用此种方法,但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此方法存在许多缺点,长期血透的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弱,免疫功能减退以及输血等原因常易感染各种疾病,特别是乙肝、丙肝等传染性疾病在血透患者中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7倍,由于回收桶不能做到每人一个,常被管路中残存的血液污染,桶不易做到浸泡消毒且消毒效果差,在血透患者中起到交叉感染媒介的作用.因此为预防交叉感染,我中心经过不断的摸索,研制出一种简易装置取代回收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孙丽红;杨晓梅;肖淑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用过氧乙酸消毒的复用透析器及管路在室温及低温(4~10℃)下有效保存时间.
作者:刘米霞;林芝;钟宇芳;曾秀丽;陈桂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方法抢救重度氟乙酰胺中毒的疗效及在这些患者治疗中的护理的重要性.方法:用血液灌流方法对15例重度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进行抢救性治疗,男8例,女7例,7岁以下儿童9例,成人6例.15例均为重度中毒,都出现呕吐、腹泻、抽搐、昏迷,其中3例出现黄胆,7例肾功能损害,血肌酐超过178μmol/L,用血液灌流1~4次,每次治疗2~3小时.
作者:李欣;许元文;谢丹妮;陈小帆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流行性出血热是病毒引起的自然疫原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出血、肾损害等为特征,其中合并急性肾衰是本病的主要死亡原因.我院1995到2000年共收治41例中、重型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肾衰患者,现将血透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孟艳;李幸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科自1994年至2000年共施行41例100次的血浆置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文娟;周彩萍;付兰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在尿毒症血透患者中,由于本身凝血机制异常,且血透中用抗凝制剂(肝素、低分子肝素,枸橼酸等),无疑将加重出血倾向.而通过不同透析方法和不同抗凝制剂的使用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各种措施来改善出血倾向.
作者:胡耀琪;刘扣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合并腹水,常见于透析不充分、肝硬化、心包积液、心功能不全、多囊肾、多囊肝、腹腔肿瘤等,临床表现为消瘦、腹胀,腹部膨隆、脐疝等,严重时可引起走路困难,呼吸困难等.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妙嫦;冯婉娜;尹桂兰;陈桂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由于不能耐受血液透析(HD)而改为腹膜透析(PD)的尿毒症患者在PD前的贫血状况.评价腹膜透析改善尿毒症患者的贫血效果.
作者:刘禧玲;柳咏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透析中穿刺针眼出血及处理.资料:28例次透析患者在透析时出现穿刺针眼出血,采取下述方法处理均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柳咏梅;奇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股静脉穿刺在临床已普遍应用,其特点为操作简单易行,尤其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紧急进行血液透析而动脉穿刺有困难的患者,争取了时间,挽救了患者生命,我科自1999~2000年为紧急血液透析的患者门股静脉双腔管插管5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简述如下.
作者:毕淑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通过对1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发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30例次的观察,探讨血透患者发生室上速时的处理方法以及护士密切观察病情,及时的处理对减少患者的损害,保证透析安全、平稳进行的重要性.
作者:谢美珍;冯婉娜;王饶萍;尹桂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