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硝普钠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何晋仙;司新成

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 硝普钠,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摘要: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硝普钠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82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硝普钠静脉泵入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静脉泵入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 =5.33,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为(67.38±6.82) mm,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4.12、3.23,均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为(48.91±7.42)%,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t=3.92、3.77,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硝普钠可显著提高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抑制心肌重构,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去乙酰毛花苷结合米力农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去乙酰毛花苷结合米力农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08例,按就诊顺序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吸氧、抗感染、纠正酸碱平衡与电解质紊乱、改善通气等)基础上给予去乙酰毛花苷治疗,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结合米力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经治疗后显效33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经治疗后显效26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9.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乙酰毛花苷结合米力农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熊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螺旋CT对脾结核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螺旋CT是否有助于脾结核的诊断.方法 收集40例经螺旋CT诊断的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病理活检及临床诊疗结果综合分析螺旋CT诊断脾结核的准确率和临床影响因素以及CT影像学特征.结果 40例经螺旋CT检查诊断为脾结核的患者,结合穿刺活检病理及临床诊治结果,发现35例患者与活检病理及临床诊治得出的终诊断较为一致,诊断的正确率为87.5%;螺旋CT的准确率与患者结核病史及病灶的类型明显相关(x2=15.873、23.804,均P<0.01),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灶大小、贫血及红细胞沉降率无明显相关(x2=1.429、1.004、0.272、0.147、1.429,均P>0.05);确诊的35例脾结核患者的CT表现可见多发性或弥漫性结节状病变,结核病灶大小约为5~45 mm,边界均不清楚,病变部位多呈低密度,增强后无明显强化,可见钙化灶.结论 螺旋CT有助于脾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永章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老年人腰身指数、体质量指数对代谢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中腰身指数/腰围身高比(WHtR)、体质量指数(BMI)对预测代谢综合征(MS)的筛查和预测作用并探索佳的预测指标.方法 该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任丘地区60~70岁老年常住居民共计5 010例,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应用ROC曲线进行分析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 WHtR预测MS的佳切点男女分别为0.54、0.55,BMI预测MS的佳切点男女分别为25.25 kg/m2、25.05 kg/m2;同一性别中,WHtR、BMI预测MS的曲线下面积对比,WHtR的曲线下面积较大,WHtR预测MS的价值高于BMI,WHtR是预测MS更好的指标.结论 WHtR和BMI对MS的预测和筛查有重要意义,特别是WHtR,具有明显预测价值.

    作者:徐丽华;颜应琳;于凯;杨红娜;李芳;何艳;殷小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序贯化疗治疗胃癌伴肝转移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序贯化疗治疗胃癌伴肝转移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行TACE序贯化疗治疗的胃癌伴肝转移的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及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评价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 经过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分别为(41.6±1.8)分、(41.6±2.3)分,对照组为(50.9±1.9)分、(53.0±3.5)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40、P=0.036).观察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总体自评、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值分别为(45.26±38.26)分比(35.17±33.65)分(P=0.044)、(71.98±17.36)分比(63.01±18.41)分(P=0.039)、(55.59±12.78)分比(49.67±12.43)分(P =0.048)、(74.82±14.23)分比(55.61±10.58)分(P=0.027)、(75.47±12.15)分比(57.22±14.78)分(P =0.031)、(70.24±22.00)分比(45.92±34.76)分(P=0.004)、(78.31±19.11)分比(67.23±11.96)分(P =0.03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TACE序贯化疗治疗胃癌伴肝转移的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对化疗的依从性及治疗的信心,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若;余慧茜;金益曼;俞耀军;吴朝晖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慢性乙肝患者90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认知行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对干预效果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前,两组GSES评分和SF-36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GSES评分为(22.53 ±4.1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82±4.51)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18,P<0.01);干预组SF-36各维度评分[综合健康状况(16.13±2.04)分、躯体功能(17.73±3.49)分、心理健康(15.73±2.69)分、角色受限(18.38±2.78)分、社会性功能(14.76±2.96)分、角色生理(15.89±2.85)分、活力和精力(19.18±3.43)分、机体疼痛(19.84±3.78)分]均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综合健康状况(12.62±2.15)分、躯体功能(13.18±2.31)分、心理健康(9.24±3.54)分、角色受限(8.67±3.47)分、社会性功能(9.24±2.42)分、角色生理(8.67±2.60)分、活力和精力(10.64±2.73)分、机体疼痛(10.80±2.4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96、8.863、9.189、17.309、9.287、12.046、11.645、14.937,均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可显著增强乙肝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工作中可进行推广.

    作者:陈茹;林秀丽;陈艳艳;徐菊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心电图与平板运动试验评价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心电图及平板运动试验表现.方法 选取176例冠脉造影提示心肌桥患者,观察不同深度及狭窄程度的心肌桥心电图及平板运动试验的表现.结果 深在型心肌桥缺血性ST段和T波改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浅表型(x2=11.02,P<0.01);心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Ⅲ级缺血性ST段和T波改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级和Ⅱ级(x2=12.78,P<0.01;x2 =24.45,P<0.01);深在型心肌桥平板运动试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浅表型;心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Ⅲ级,平板运动试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Ⅰ级和Ⅱ级(x2=9.23,P<0.05;x2=6.76,P<0.01).结论 心肌桥患者在心电图及平板运动均有不同的改变,其中深在型及收缩期狭窄程度Ⅲ级的较明显.

    作者:黄玥;钱玉英;胡立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联合多项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49例宫颈癌患者、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60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法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的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ECLI)法检测血清糖类抗原72-4(CA72-4)、人附睾蛋白(HE4)的水平.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上述研究对象的生殖道HPV感染状况.结果 宫颈癌组血清CA72-4水平[3.13(2.25,7.63) ng/mL]明显高于CIN组的2.37(1.98,6.25)ng/mL和对照组的2.69(2.35,3.35)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28;P =0.003);宫颈癌组血清CEA水平[3.08(2.28,4.75) ng/mL]明显高于CIN组的1.45(1.00,1.83) ng/mL和对照组2.13(1.45,2.67)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0);宫颈癌组血清CA125水平[24.4(20.30,44.15) U/mL]明显高于CIN组的12.85(7.90,16.23)U/mL和对照组的12.33(11.26,17.11) 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宫颈癌组血清CA19-9水平[27.05(18.48,38.01) U/mL]明显高于CIN组的13.01(8.79,17.12) U/mL和对照组的12.83(10.89,17.93) 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宫颈癌组血清SCCA水平[1.7(0.90,4.75) ng/mL]明显高于CIN组的0.80(0.60,1.10) ng/mL和对照组的0.60(0.50,0.70)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三组间HE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HR-HPV感染率92.4%,CIN组9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6.875,P=0.000;x2=165.178,P=0.000).宫颈癌患者中,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在筛选宫颈癌的应用上,HR-HPV敏感度高.除外HE-4,HPV与其余5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宫颈癌诊断的敏感性为97.99%,明显高于单项检测敏感性(CA724 25.30%,CEA 20.89%,CA125 27.71%,CA19924.90%,SCCA 52.61%,HPV 92.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78.237,P=0.000;x2=307.036,P=0.000;x2=263.348,P=0.000;x2=280.769,P=0.000;x2=137.864,P=0.000;x2=8.580,P=0.003).结论 HR-HPV联合多项肿瘤标志物检测有利于提高宫颈癌的诊断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剑英;张毅敏;吴杰;单绿虎;熊娟;潘志文;徐笑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临床效果的比较

    目的 比较和探讨端端胰肠套入式吻合、捆绑式胰肠吻合、端侧胰肠套入式吻合、改良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四种吻合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95例,其中端端胰肠套入式吻合23例、捆绑式胰肠吻合18例、端侧胰肠套入式吻合28例、改良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26例,比较四组患者胰肠吻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吻合时间:A组(34.0±4.6) rmin,B组(31.0 ±5.8)rmin,C组(32.0±6.3)min,D组(14.0 ±4.2)min,(P=0.037).术后胰瘘、胆漏、腹腔或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胰瘘的发生率低,但不同胰肠吻合方式胰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组胰肠吻合时间明显短于其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手术时间短,胰瘘的发生率低,并且操作简单、实用,安全.

    作者:郑肇明;袁阳春;林嘉瑜;罗育青;李木然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CD27+B细胞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疾病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疾病不同严重程度患者外周血CD27+B细胞百分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20例、乙肝相关性肝硬化23例、肝癌21例,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设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收集健康对照组及HBV相关性疾病患者外周血,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免疫水平变化:CD27+B细胞百分率的值;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体液免疫:IgM、IgD表达的变化.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HBV相关性疾病患者CD27+B细胞百分率明显下降[(5.16±0.36)%比(4.52±0.22)%、(2.24±0.15)%、(0.58±0.02)%,F=4.32,P<0.05],并且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其下降的趋势逐渐明显;(2)三组HBV相关性疾病患者IgM、IgD明显上升,并且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其升高的幅度愈加明显(F=3.29、5.23,P=0.02、0.03).结论 CD27+B细胞与HBV相关性疾病具有密切关系,重建机体免疫防御系统对评估HBV相关性疾病预后及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建军;赵冬久;童美琴;何燕武;虞凤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17175例体检人群中EB病毒抗体阳性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鼻咽癌人群与EB病毒核抗原1(NA) IgA抗体、衣壳抗原(VCA) IgA抗体、Zta蛋白IgA抗体阳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17 175例血清进行EB病毒VCA-IgA、NA1-IgA和Zta-IgA抗体检测,对782例EB病毒抗体阳性体检者,进一步采用鼻咽CT影像检查、电子鼻咽镜检查,后通过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进行确诊.比较血清学检查结果中EB抗体单项阳性、两项抗体同时阳性和三项抗体同时阳性的鼻咽癌检出率,评价EB病毒抗体联合检测在鼻咽癌高危人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17 175例体检人群中,共检出EB病毒抗体阳性782例,以单项阳性多,占535例(68.41%),确诊鼻咽癌15例(2.80%);两项抗体同时阳性213例(27.24%),确诊鼻咽癌49例(23.00%);三项抗体同时阳性少,仅有34例(4.35%),确诊鼻咽癌18例(52.94%);通过体格检查,在16 393例EB病毒抗体阴性人群中通过鼻咽镜和咽部CT等体格检查,后确诊鼻咽癌6例(0.04%).结论 联合检测三项EB病毒抗体大大提高鼻咽癌诊断率;同时,也要做好其它体格检查,防止EB病毒抗体阴性鼻咽癌人群漏诊.

    作者:陈善昌;吴家恩;陈栋;胡静云;彭凌;张小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难愈性伤口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和探析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慢性难愈性伤口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慢性难愈合性伤口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例,B组30例,全部病例均给予常规清创、引流、减压、换药等,B组患者在常规处理基础上进行自体PRP创口内注射并进行随访,观察注射后PRP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回收率及应用PRP应肉芽组织的生长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第7、14、21天伤口愈合效果相比,两组间与第1天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10.28%、22.16%、43.25%、65.78%;B组:18.75%、37.58%、61.84%、80.26%;X2分别为:7.895、8.934、10.231、9.076,均P<0.05).两组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PRP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2.6±5.2)d,常规组平均愈合时间(17.3±7.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2,P<0.05).结论 PRP能有效促进软组织伤口修复,对促进慢性难愈合性伤口愈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永熙;冯佳雄;黄晓涛;许研然;孙泽光;姚楚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梅毒血清固定孕妇分娩的婴儿血清学转归

    目的 探讨梅毒低滴度血清固定孕妇孕期治疗对分娩婴儿的血清学转归是否有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 34例梅毒低滴度血清固定的孕妇根据孕期是否接受治疗分为治疗组(75例)和未治疗组(59例),比较两组孕妇及分娩婴儿的梅毒甲苯胺红不需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聚试验(TPPA)的变化.结果 (1)两组孕妇初次TRUST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20,P=0.797);(2)134例新生儿中有20例(14.9%)TRUST及梅毒螺旋体颗粒凝聚试验(TPPA)均为阴性,23例(17.2%) TPPA阳性,91例(67.9%)TRUST及TPPA双阳性.RUST滴度均低于或等于母亲产前的TRUST滴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892,P=0.607);(3)两组中相同TRUST滴度的婴儿,TRUST转阴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29、0.309、1.000);出生时TRUST滴度高者,婴儿期TRUST转阴时间晚于出生时TRUST滴度低者(均P<0.05);出生时TRUST阳性者,TPPA转阴时间均晚于TRUST阴性者(均P<0.05).TRUSTl:4滴度组中未治疗的婴儿TPPA转阴时间[(14.1±1.4)个月]长于治疗组[(12.5±1.1)个月](t=2.900,P=0.010).结论 毒低滴度血清固定的孕妇孕期治疗对新生儿TRUST及TPPA的阳性率和婴儿TRUST转阴时间无显著影响,对高TRUST滴度的婴儿TPPA转阴时间的缩短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郝树媛;高爱梅;高淑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噻托溴铵气雾剂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目的 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及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气雾剂对COPD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119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联合治疗组54例,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肺功能及6MWD.结果 联合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FEV1、FEV1/FVC、FVC、6MWD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5.89、tb=-6.88、te=-8.46、tf=-8.86、ti=-10.74、tj=-8.52、tm=-9.37、tn=-13.04,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FEV1、FEV1/FVC、FVC、6MWD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4.29、td=-7.19、tg=-6.16、th=-11.40、tk=-11.69、tl=-7.43、to=-11.71、tp=-10.53,均P<0.05);联合治疗组3个月FEV1、FEV1/FVC、FVC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v=2.69、tq=6.74、tr =2.91,均P<0.05);对照组治疗6个月FEV1、FEV1/FVC、FVC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2.50、tt=-9.46、tu=-1.65,均P<0.05).结论 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和噻托溴铵气雾剂均能较好的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及运动耐力,但两药联用对改善患者肺功能的速度上明显优于单药舒利迭.

    作者:许祥稳;张念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硬脊膜动静脉瘘误诊为胸椎管狭窄症一例

    女,65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3个月,加重伴大小便失禁1周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无腰部及胸部疼痛,在家未予特殊治疗,病情逐渐加重,1周天前出现腹部皮肤感觉异常,需扶拐行走,伴大小便失禁,于外院就诊,行胸腰椎MRI检查示:胸7/8椎间盘后突致相应椎管狭窄,给予脱水消肿、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症状不但无缓解反而出现双下肢、腹部麻木无力加重,无法行走,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查体:脊椎生理弯曲存在,各脊椎及椎间隙无压痛及叩击痛,腹部自肋弓以下感觉减退,腹壁反射、肛门反射消失,双上肢运动及感觉正常,双下肢及会阴感觉异常,小腿前后肌群肌力Ⅰ级,股四头肌及臀大肌肌力0级,股二头肌肌力Ⅱ级,膝腱及跟腱反射未引出,巴彬斯基征、脑膜刺激征阴性.辅助检查:双下肢肌电图提示双下肢神经源性改变.

    作者:郭琦;刘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心脏骤停综合征患者早期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早期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在住院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将纳入研究的87例患者依据是否康复出院分为成活组(26例)和死亡组(61例),对两组早期血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成活组6h血乳酸值、血乳酸清除率、剩余碱、静脉血氧饱和度(SevO2)、APACHEⅢ评分分别为(8.46±2.37) mmol/L、(34.53±14.75)%、(-3.08±3.68) mmol/L、(68.35 ±6.33)%、(19.64 ±2.48)分,死亡组6h血乳酸值、血乳酸清除率、剩余碱、SevO2、APACHE Ⅲ评分分别为(12.32±3.56) mmol/L、(27.71±11.38)%、(-5.61±4.14)mmol/L、(63.22±5.94)%、(24.32±5.33)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9、2.36、2.73、3.66、5.62,均P<0.05);6h血乳酸清除率、SevO2(%)、APACHEⅢ评分为影响PCA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3、1.64、1.28,均P<0.05).结论 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可作评估PCAS预后的敏感指标,临床应充分重视.

    作者:龚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米力农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对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米力农微泵泵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其对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CHF患者12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根据其心功能情况进行规范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米力农微泵泵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7,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T-proBNP水平为(38.9±9.2) 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6.3±32.4) n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86,P<0.05).结论 米力农微泵泵入用于CHF的治疗,不仅明显提高了临床有效率,而且使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杜飚;许厚田;陈利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临床路径应用于首发脑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应用于首发脑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指导和护理;研究组则成立临床路径小组,应用循证医学理论及历史文献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教育前后效果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经临床健康教育路径护理后,患者对脑梗死疾病知识的知晓率(97.62%)、对护理服务满意度(100.00%)及健康行为合格率(97.6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8.47、21.31、9.72,均P<0.05).研究组脑梗死复发率(2.38%)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90,P<0.05).研究组血压和血脂正常水平持续时间[(9.21±2.64)个月、(9.52±2.23)个月]较对照组[(6.13±2.52)个月、(6.31±3.20]个月]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6、19.36,均P<0.05).研究组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70.31±6.2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4.81±6.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22,P<0.05).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13.62±1.45)分]明显优于对照组[(18.54±1.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5,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它可以将护理的工作模式由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工作有目的、有预见性,不再机械地执行医嘱,作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保证了脑梗死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首发脑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效果显著,降低了脑梗死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陆子琴;王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同步放疗治疗晚期非鳞肺癌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靶向药物联合胸部同步放疗治疗ⅢB/Ⅳ期非鳞肺癌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符合条件非鳞肺癌住院病例,其基因检测均存在EGFR-TKI药物治疗敏感型突变.其中单纯口服EGFR-TKI靶向药物(单纯治疗组)26例;口服EGFR-TKI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同时联合胸部放疗(联合治疗组)38例;所有患者治疗中及治疗后均观察记录治疗毒副反应并进行随访、复查.分析指标包括急性毒性反应、疾病缓解率与生存获益.结果 近期疗效方面,联合治疗组疾病客观缓解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1%比46.2%,X2=4.02,P=0.02).联合组及单独治疗组中位PFS分别为11.5、10.1月,中位OS分别为26.7、23.4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5及0.32).两组常见毒副反应为皮疹、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相似.联合组胸部及血液学毒性反应明显增加,但主要限于1~2级,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口服EGFR-TKI靶向药物基础上联合胸部同步放疗治疗存在EGFR-TKI药物治疗敏感型突变的晚期非鳞肺癌,其毒副反应可接受,疾病客观反应率较好,生存方面优势有限,有待进一步分层研究.

    作者:朱川;蔡祖艾;李湘宜;任必勇;熊德明;黄小平;贾茜;吴佼佼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动脉瘤夹闭术对不同Fisher分级患者蛛网膜下腔积血量及脑血管痉挛程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动脉瘤夹闭术对不同Fisher分级患者蛛网膜下腔积血量及脑血管痉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60例,根据Fisher分级(其中Ⅰ级患者20例,Ⅱ级患者25例Ⅲ级患者15例)分为动脉瘤性SAH(A组,20例),非动脉瘤SAH(B组,18例),同期未出现破裂动脉瘤行夹闭术的患者为C组(22例),比较手术效果.结果 以C组为标准,A、B、C组术前CT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P>0.05).治疗后,A、B两组脑痉挛评分均明显下降,其中Ⅰ级和Ⅱ级患者下降水平较Ⅲ级患者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5,P<0.05);C组血流速度在第7天和第13天明显升高(x2=7.05,P<0.05),而A、B组患者中Ⅰ、Ⅱ级患者的血流速度明显高于Ⅲ级患者血流速度(t=8.75,P<0.05).结论 对于Fisher分级Ⅰ和Ⅱ级患者而言,行动脉瘤夹闭术增加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量,脑血管痉挛加重,对Ⅲ级患者起到的效果较明显.

    作者:赵志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早期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估早期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于2010年1月至2015年01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5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组(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患者PaO2< 13.3 kPa时即采取肺保护通气策略的机械通气治疗,而对照组患者PaO2<8 kPa时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腹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膀胱压、氧合指数(PaO2/FiO2)、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平均住院天数、死亡率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缓解、炎性反应程度、肺损伤程度及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前的APACHEⅡ评分、膀胱压、氧合指数、CRP和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为(12.8±7.6)分,膀胱压为(14.9±7.9)cmH2O,CRP为(48.8±30.1)mg/L,PCT为(1.25±0.55) μg/L,死亡率为3.84%,明显低于对照组(t分别为2.057、2.091,3.252、2.697,x2=4.305,均P<0.05),而观察组氧合指数为(300.0±34.9) 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8.1±32.8)mmH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2,P<0.01).结论 早期采取肺保护通气策略的机械通气可安全有效用于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

    作者:张聪;蔡英丽;刘志兰;谢水群;任燕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