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索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吕梁市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采取单纯硬膜外麻醉(EA),观察组61例采取腰硬联合麻醉(CSEA),监测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观察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3.87±0.25) min、高阻滞平面(5.04±0.41)T、麻醉药用量(6.87±0.92) mL,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t=8.55,8.03,6.45,均P<0.05),而麻醉维持时间(116.76±7.89) min,较对照组明显增加(t=7.93,P<0.05).观察组T1、T2、T3时MAP和HR与T0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对照组T2时MAP较T0时明显减少(t=8.34,P<0.05),T2、T3时HR较T0时明显减少(t =7.87、7.56,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84%,与对照组比较(24.59%)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45,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中麻醉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且能维持产妇生命体征平稳,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剖宫产麻醉方式.
作者:薛银珠;张跃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米力农微泵泵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其对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CHF患者12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根据其心功能情况进行规范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米力农微泵泵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7,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T-proBNP水平为(38.9±9.2) 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6.3±32.4) n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86,P<0.05).结论 米力农微泵泵入用于CHF的治疗,不仅明显提高了临床有效率,而且使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杜飚;许厚田;陈利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中腰身指数/腰围身高比(WHtR)、体质量指数(BMI)对预测代谢综合征(MS)的筛查和预测作用并探索佳的预测指标.方法 该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任丘地区60~70岁老年常住居民共计5 010例,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应用ROC曲线进行分析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 WHtR预测MS的佳切点男女分别为0.54、0.55,BMI预测MS的佳切点男女分别为25.25 kg/m2、25.05 kg/m2;同一性别中,WHtR、BMI预测MS的曲线下面积对比,WHtR的曲线下面积较大,WHtR预测MS的价值高于BMI,WHtR是预测MS更好的指标.结论 WHtR和BMI对MS的预测和筛查有重要意义,特别是WHtR,具有明显预测价值.
作者:徐丽华;颜应琳;于凯;杨红娜;李芳;何艳;殷小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疾病不同严重程度患者外周血CD27+B细胞百分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20例、乙肝相关性肝硬化23例、肝癌21例,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设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收集健康对照组及HBV相关性疾病患者外周血,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免疫水平变化:CD27+B细胞百分率的值;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体液免疫:IgM、IgD表达的变化.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HBV相关性疾病患者CD27+B细胞百分率明显下降[(5.16±0.36)%比(4.52±0.22)%、(2.24±0.15)%、(0.58±0.02)%,F=4.32,P<0.05],并且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其下降的趋势逐渐明显;(2)三组HBV相关性疾病患者IgM、IgD明显上升,并且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其升高的幅度愈加明显(F=3.29、5.23,P=0.02、0.03).结论 CD27+B细胞与HBV相关性疾病具有密切关系,重建机体免疫防御系统对评估HBV相关性疾病预后及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建军;赵冬久;童美琴;何燕武;虞凤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机制,探讨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22例患者中行手术治疗者6例,行保守治疗者16例.治疗后痊愈18例,有效3例,无效1例,治疗后患者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Fbg)水平分别为(24.17 ±2.13)s、(18.25±2.13)s、(31.68±10.30)s以及(2.26±0.52)g/L,较治疗前的(14.62±6.48)s、(12.27±1.63)s、(19.33±7.26)s以及(3.59±0.57) g/L有显著改善(t=10.362、9.774、12.281、8.462,P=0.028、0.032、0.012、0.029);出院后随访3个月,无LDVT复发病例.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较高,临床应积极的进行预防,一旦确诊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杨凡;何彩莲;吴解清;包飞飞;丁吉丽;李红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两种内膜准备方案在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患者82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内膜准备方案分为戊酸雌二醇组(补佳乐)42周期和芬吗通组40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子宫内膜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用药前子宫内膜厚度[补佳乐组(5.52±0.74)mm,芬吗通组(5.33±0.66) mm,t=1.290,P=0.203]、内膜容积(补佳乐组内膜容积<2 mL和≥2 mL分别为38例和4例,芬吗通组内膜容积<2 mL和≥2 mL分别为36例和4例,x2=0.005,P=0.942)、内膜类型(补佳乐组A、B、C型内膜分别为35例、7例和0例,芬吗通组A、B、C型内膜分别为34例、6例和0例,x2 =0.043,P=0.836)、内膜下血流(补佳乐组内膜下血流Ⅰ型+Ⅱ型和Ⅲ型分别为34例和8例,芬吗通组内膜下血流Ⅰ型+Ⅱ型和Ⅲ型分别为35例和5例,x2=0.658,P=0.4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子宫内膜厚度[补佳乐组(6.90±0.62) mm,芬吗通组(7.60±0.63)mm,t=5.04,P=0.000]、内膜增幅(补佳乐组(1.67±0.48)mm,芬吗通组(3.20±0.61) mm,t=12.74,P=0.000)、容积≥2 mL比率[补佳乐组52.38%(22/42),芬吗通组80.00%(32/40),x2=6.95,P =0.008]、内膜下血流Ⅲ型比率[补佳乐组38.10%(16/42),芬Ⅱ马通组70.00%(28/40),x2=8.387,P=0.004]芬吗通组高于补佳乐组,用药剂量[补佳乐组(112.43±16.39)mg,芬吗通组(78.85±10.17) mg,t=11.08,P=0.000]低于补佳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药后内膜类型(补佳乐组A、B、C型内膜分别为30例、12例和0例,芬吗通组A、B、C型内膜分别为28例、12例和0例,x2 =0.020,P=0.88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移植胚胎数[补佳乐组(1.78±0.47)个,芬吗通组(1.77±0.42)个,=0.108,P=0.914]、优质胚胎率[补佳乐组74.67%(56/75),芬吗通组73.24%(52/71),x2=0.039,P=0.844]、种植率[补佳乐组14.67%(11/75),芬吗通组16.90%(12/71),x2=0.137,P=0.711]、生化妊娠率[补佳乐组38.10%(16/42),芬吗通组40.00% (16/40),x2=0.031,P =0.860]、临床妊娠率[补佳乐组28.57%(12/42),芬吗通组32.50%(13/40),x2 =0.149,P=0.6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芬吗通方案以较少的剂量,更好地改善了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容积、内膜下血流,可获得与补佳乐方案相似的妊娠结局.
作者:吴惠梅;袁华;李柳铭;江莉;李慕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超敏肌钙蛋白T与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用于小儿心肌炎诊断的意义,为该病提供可靠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 将小儿心肌炎61例、心肌炎合并毛细支气管炎28例和心肌炎合并新生儿肺炎23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健康对照组48例、毛细支气管炎55例和新生儿肺炎49例.以上所有患儿和健康对照组均采集血液标本,测定超敏肌钙蛋白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结果 健康对照组、毛细支气管炎、新生儿肺炎患儿之间的超敏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肌炎、心肌炎合并毛细支气管炎、心肌炎合并新生儿肺炎的超敏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结果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723、6.628、10.079、9.475、17.650、15.364,均P<0.05).同时检测两者检测心肌炎、心肌炎合并毛细支气管炎、心肌炎合并新生儿肺炎的检测异常率均高于单独检测超敏肌钙蛋白T和单独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x2 =7.426、6.310、6.720、4.308、4.381、6.900,均P<0.05).年龄1~12个月、1~3岁心肌炎患儿的超敏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均低于年龄<1个月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498、4.043、4.202、4.132,均P<0.05).结论 同时检测超敏肌钙蛋白T与肌酸激酶同工酶可用于小儿心肌炎的临床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晓波;胡兰娟;沈绍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微创技术配合腹针在基层医院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78例由同一组医师连续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术39例(对照组),行腹腔镜微创技术配合腹针治疗39例(研究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情况、胃肠减压、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62%(x2=7.94,P<0.05);研究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胃肠减压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t=19.45、22.64、18.53、21.04、20.59,均P<0.05);两组患者入院前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入院后2d、4d以及6d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9.34、20.46、22.91,均P<0.05).结论 与单一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术相比,基层医院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腹腔镜微创技术配合腹针具有疗效高、症状改善快等优点,并发症仍需长期随访.
作者:吴耀华;张博焱;梁佩韶;林荣恒;何子丹;饶惠平;陈静宜;丁敏;杨振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评估早期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于2010年1月至2015年01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5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组(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患者PaO2< 13.3 kPa时即采取肺保护通气策略的机械通气治疗,而对照组患者PaO2<8 kPa时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腹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膀胱压、氧合指数(PaO2/FiO2)、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平均住院天数、死亡率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缓解、炎性反应程度、肺损伤程度及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前的APACHEⅡ评分、膀胱压、氧合指数、CRP和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为(12.8±7.6)分,膀胱压为(14.9±7.9)cmH2O,CRP为(48.8±30.1)mg/L,PCT为(1.25±0.55) μg/L,死亡率为3.84%,明显低于对照组(t分别为2.057、2.091,3.252、2.697,x2=4.305,均P<0.05),而观察组氧合指数为(300.0±34.9) 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8.1±32.8)mmH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2,P<0.01).结论 早期采取肺保护通气策略的机械通气可安全有效用于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
作者:张聪;蔡英丽;刘志兰;谢水群;任燕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梅毒低滴度血清固定孕妇孕期治疗对分娩婴儿的血清学转归是否有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 34例梅毒低滴度血清固定的孕妇根据孕期是否接受治疗分为治疗组(75例)和未治疗组(59例),比较两组孕妇及分娩婴儿的梅毒甲苯胺红不需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聚试验(TPPA)的变化.结果 (1)两组孕妇初次TRUST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20,P=0.797);(2)134例新生儿中有20例(14.9%)TRUST及梅毒螺旋体颗粒凝聚试验(TPPA)均为阴性,23例(17.2%) TPPA阳性,91例(67.9%)TRUST及TPPA双阳性.RUST滴度均低于或等于母亲产前的TRUST滴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892,P=0.607);(3)两组中相同TRUST滴度的婴儿,TRUST转阴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29、0.309、1.000);出生时TRUST滴度高者,婴儿期TRUST转阴时间晚于出生时TRUST滴度低者(均P<0.05);出生时TRUST阳性者,TPPA转阴时间均晚于TRUST阴性者(均P<0.05).TRUSTl:4滴度组中未治疗的婴儿TPPA转阴时间[(14.1±1.4)个月]长于治疗组[(12.5±1.1)个月](t=2.900,P=0.010).结论 毒低滴度血清固定的孕妇孕期治疗对新生儿TRUST及TPPA的阳性率和婴儿TRUST转阴时间无显著影响,对高TRUST滴度的婴儿TPPA转阴时间的缩短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郝树媛;高爱梅;高淑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序贯化疗治疗胃癌伴肝转移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行TACE序贯化疗治疗的胃癌伴肝转移的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及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评价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 经过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分别为(41.6±1.8)分、(41.6±2.3)分,对照组为(50.9±1.9)分、(53.0±3.5)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40、P=0.036).观察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总体自评、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值分别为(45.26±38.26)分比(35.17±33.65)分(P=0.044)、(71.98±17.36)分比(63.01±18.41)分(P=0.039)、(55.59±12.78)分比(49.67±12.43)分(P =0.048)、(74.82±14.23)分比(55.61±10.58)分(P=0.027)、(75.47±12.15)分比(57.22±14.78)分(P =0.031)、(70.24±22.00)分比(45.92±34.76)分(P=0.004)、(78.31±19.11)分比(67.23±11.96)分(P =0.03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TACE序贯化疗治疗胃癌伴肝转移的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对化疗的依从性及治疗的信心,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若;余慧茜;金益曼;俞耀军;吴朝晖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采取甲状腺腺叶全切术及次切术的安全性及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择8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43例实施甲状腺腺叶全切术治疗,对照组43例实施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术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疗效、安全性、甲状腺功能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105.65±12.54) min,(6.35±2.01)d)均较对照组[(149.41±13.68) min,(9.62±2.45)d)短,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34.51±9.64)mL]显著多于观察组[(84.62±6.35) 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5%,对照组为72.09%,观察组显著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血清FT3与血清FT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后,两组指标均有一定程度下降,但观察组的FT3及FT4水平[(11.62±3.02) pmol/L,(51.24±7.25) pmol/L]明显较对照组[(14.14±5.11) pmol/L,(60.52±6.35) pmol/L)低(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咽喉水肿、声音嘶哑、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9.30%,对照组为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结节采取甲状腺腺叶全切术治疗的安全性高,临床疗效显著,可快速改善甲状腺功能,降低病情复发率,在良恶性难以辨别的肿瘤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术后可减少住院时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侯化森;傅跃权;靳维娜;李茂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及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气雾剂对COPD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119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联合治疗组54例,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肺功能及6MWD.结果 联合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FEV1、FEV1/FVC、FVC、6MWD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5.89、tb=-6.88、te=-8.46、tf=-8.86、ti=-10.74、tj=-8.52、tm=-9.37、tn=-13.04,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FEV1、FEV1/FVC、FVC、6MWD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4.29、td=-7.19、tg=-6.16、th=-11.40、tk=-11.69、tl=-7.43、to=-11.71、tp=-10.53,均P<0.05);联合治疗组3个月FEV1、FEV1/FVC、FVC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v=2.69、tq=6.74、tr =2.91,均P<0.05);对照组治疗6个月FEV1、FEV1/FVC、FVC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2.50、tt=-9.46、tu=-1.65,均P<0.05).结论 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和噻托溴铵气雾剂均能较好的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及运动耐力,但两药联用对改善患者肺功能的速度上明显优于单药舒利迭.
作者:许祥稳;张念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靶向药物联合胸部同步放疗治疗ⅢB/Ⅳ期非鳞肺癌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符合条件非鳞肺癌住院病例,其基因检测均存在EGFR-TKI药物治疗敏感型突变.其中单纯口服EGFR-TKI靶向药物(单纯治疗组)26例;口服EGFR-TKI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同时联合胸部放疗(联合治疗组)38例;所有患者治疗中及治疗后均观察记录治疗毒副反应并进行随访、复查.分析指标包括急性毒性反应、疾病缓解率与生存获益.结果 近期疗效方面,联合治疗组疾病客观缓解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1%比46.2%,X2=4.02,P=0.02).联合组及单独治疗组中位PFS分别为11.5、10.1月,中位OS分别为26.7、23.4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5及0.32).两组常见毒副反应为皮疹、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相似.联合组胸部及血液学毒性反应明显增加,但主要限于1~2级,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口服EGFR-TKI靶向药物基础上联合胸部同步放疗治疗存在EGFR-TKI药物治疗敏感型突变的晚期非鳞肺癌,其毒副反应可接受,疾病客观反应率较好,生存方面优势有限,有待进一步分层研究.
作者:朱川;蔡祖艾;李湘宜;任必勇;熊德明;黄小平;贾茜;吴佼佼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鼻咽癌人群与EB病毒核抗原1(NA) IgA抗体、衣壳抗原(VCA) IgA抗体、Zta蛋白IgA抗体阳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17 175例血清进行EB病毒VCA-IgA、NA1-IgA和Zta-IgA抗体检测,对782例EB病毒抗体阳性体检者,进一步采用鼻咽CT影像检查、电子鼻咽镜检查,后通过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进行确诊.比较血清学检查结果中EB抗体单项阳性、两项抗体同时阳性和三项抗体同时阳性的鼻咽癌检出率,评价EB病毒抗体联合检测在鼻咽癌高危人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17 175例体检人群中,共检出EB病毒抗体阳性782例,以单项阳性多,占535例(68.41%),确诊鼻咽癌15例(2.80%);两项抗体同时阳性213例(27.24%),确诊鼻咽癌49例(23.00%);三项抗体同时阳性少,仅有34例(4.35%),确诊鼻咽癌18例(52.94%);通过体格检查,在16 393例EB病毒抗体阴性人群中通过鼻咽镜和咽部CT等体格检查,后确诊鼻咽癌6例(0.04%).结论 联合检测三项EB病毒抗体大大提高鼻咽癌诊断率;同时,也要做好其它体格检查,防止EB病毒抗体阴性鼻咽癌人群漏诊.
作者:陈善昌;吴家恩;陈栋;胡静云;彭凌;张小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高脂饮食对青春期大鼠生长发育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的影响,探讨肝组织中IGF-1、IRS-1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生长落后的关系.方法 雄性SD大鼠36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C组,n=18)和高脂组(HF组,n=18),利用高脂饮食建立NAFLD的模型,免疫组化法与RT-PCR检测肝脏IGF-1、IRS-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与NC组比较,HF组8周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在第6、8、12周逐渐升高.HF组8周的血清ALT[(194.67±11.15) U/L]、TC[(1.81 ±0.09) mmol/L]、TG[(0.34±0.05) mmol/L]的含量均较6周[分别为(166.0 ±22.01) U/L、(1.52±0.22) mmol/L、(0.41 ±0.12) mmol/L]升高(均P<0.05),12周的ALT[(213.00±27.67) U/L]、TC[(2.15±0.37) mmol/L]、TG[(0.38 ±0.15) mmol/L]较6周和8周均显著增高.高脂组大鼠的体质及体长较NC组生长落后.HF组肝组织病理随时间延长,在6、8、12周肝组织的脂肪变、炎症程度、气球样变逐渐增强.免疫组化显示,HF组IRS-1[(1.46±0.23)、(0.74±0.17)、(0.85±0.31)]、IGF-1[(0.92 ±0.02)、(0.83±0.02)、(0.77±0.03)]的表达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024,P<0.05).HF组IGF-1和IRS-1的mRNA表达与组化结果一致.结论 肝组织IGF-1、IRS-1的表达水平与大鼠的体质与体长呈正相关,青春期高脂饮食会影响大鼠的生长发育,可能与肝组织IGF-1、IRS-1的水平下降有关.
作者:张青青;高莉莉;杨珊珊;彭标;沈栋林;赵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血糖药失效后的胰岛素治疗方案.方法 选择180例口服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A组(60例,甘精胰岛素组)、B组(60例,门冬胰岛素30组)和C组(60例,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组).24周后观察降糖疗效和安全性.3年后观察研究对象对三种治疗方案的依从性和长期疗效.结果 24周后,三组HbA1c水平与研究前比较均明显降低[A组:(7.3±0.8)%比(10.2±1.7)%;B组:(7.0±0.8)%比(9.9±1.5)%;C组:(6.9±0.7)%比(10.4±1.8)%,均P<0.05].低血糖的发生率A组1.04次·年-1·例-1,B组1.31次·年-1·例-1,C组1.66次·年-1·例-1,C组明显高于其它两组(x2=11.777、4.362,均P<0.05).每天平均降糖药物费用A组:(25.6±3.8)元,B组:(12.9±3.0)元,C组:(22.7±4.7)元,B组明显低于A组和C组(t=18.943、13.226,均P<0.05).3年后继续使用原治疗方案的患者比例,A组:68.0%,B组:73.0%,C组:40.0%.C组明显少于A组和B组(x2=8.656、12.398,均P<0.05).结论对于口服降血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选用门冬胰岛素30或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的长期疗效好,降血糖费用较低,患者依从性好,低血糖发生率低.
作者:石立;李德;杜云峰;高剑波;薛云;杨科春;陈丽叶;成金罗;叶新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硝普钠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82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硝普钠静脉泵入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静脉泵入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 =5.33,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为(67.38±6.82) mm,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4.12、3.23,均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为(48.91±7.42)%,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t=3.92、3.77,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硝普钠可显著提高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抑制心肌重构,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何晋仙;司新成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和探讨端端胰肠套入式吻合、捆绑式胰肠吻合、端侧胰肠套入式吻合、改良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四种吻合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95例,其中端端胰肠套入式吻合23例、捆绑式胰肠吻合18例、端侧胰肠套入式吻合28例、改良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26例,比较四组患者胰肠吻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吻合时间:A组(34.0±4.6) rmin,B组(31.0 ±5.8)rmin,C组(32.0±6.3)min,D组(14.0 ±4.2)min,(P=0.037).术后胰瘘、胆漏、腹腔或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胰瘘的发生率低,但不同胰肠吻合方式胰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组胰肠吻合时间明显短于其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手术时间短,胰瘘的发生率低,并且操作简单、实用,安全.
作者:郑肇明;袁阳春;林嘉瑜;罗育青;李木然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及药敏状况.方法 于2014年6~ 12月对宁波市北仑区第二人民医院120例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患者进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Uu)及人型支原体培养,并对支原体进行药敏试验,比较男性、女性患者支原体、衣原体检测结果,观察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阳性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在检测阳性的120例患者中Uu所占比例高,达41.67% (50/120);其次是Mh,占31.67% (38/120).其中Uu在女性中的检出率(57.14%)明显高于男性(2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0.35,P<0.05).支原体对原始霉素的敏感率高,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敏感率均达到100.00%;其次是强力霉素,解脲支原体的敏感率达到98.00%,人型支原体的敏感率达到100.00%;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对交沙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6.00%和90.48%;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对四环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2.00%和90.48%.结论 支原体感染主要以Uu为主,临床支原体感染治疗可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原始霉素、强力霉素的敏感性较高.
作者:梅冠炫;阮静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指标、神经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磐安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患儿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治疗2周后,对患儿的治疗后CT分度、神经评分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T检查显示轻度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为33例,明显多于对照组,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为3例,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005 4、11.8402,均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恢复意识时间为(5.08±1.02)d、反射恢复时间为(6.74±1.53)d、恢复肌张力时间为(7.31±1.69)d,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002 7、5.354 6、6.224 0,均P<0.05).经治疗后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发生,观察组出现共济失调1例、智力低下2例、癫痫1例以及脑瘫0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x2 =7.407 4,P<0.05).结论 对于HIE的新生儿采用神经节苷脂治疗后,患儿CT分度、神经评分均明显改善,患儿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邹国忠;叶金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早期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在住院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将纳入研究的87例患者依据是否康复出院分为成活组(26例)和死亡组(61例),对两组早期血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成活组6h血乳酸值、血乳酸清除率、剩余碱、静脉血氧饱和度(SevO2)、APACHEⅢ评分分别为(8.46±2.37) mmol/L、(34.53±14.75)%、(-3.08±3.68) mmol/L、(68.35 ±6.33)%、(19.64 ±2.48)分,死亡组6h血乳酸值、血乳酸清除率、剩余碱、SevO2、APACHE Ⅲ评分分别为(12.32±3.56) mmol/L、(27.71±11.38)%、(-5.61±4.14)mmol/L、(63.22±5.94)%、(24.32±5.33)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9、2.36、2.73、3.66、5.62,均P<0.05);6h血乳酸清除率、SevO2(%)、APACHEⅢ评分为影响PCA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3、1.64、1.28,均P<0.05).结论 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可作评估PCAS预后的敏感指标,临床应充分重视.
作者:龚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糖控制满意的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胰岛素抵抗与母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孕24 ~28周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确诊的GDM孕妇60例,其中血糖控制满意的30例为血糖控制满意组,血糖控制不满意的30例为血糖控制不满意组.选取同期孕24~28周健康孕妇30例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于孕24~28周和孕足月后测定三组孕妇空腹血清FABP4、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记录并观察三组的母儿并发症.结果 血糖控制满意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剖宫产率、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0.0%、6.7%、13.3%、6.7%、23.3%、16.7%、10.0%、16.7%、10.0%,明显低于血糖控制不满意组的23.3%、20.0%、23.3%、16.7%、33.3%、33.3%、20.0%、30.0%、36.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33、6.12、6.01、3.97、7.41、5.46、10.02、4.79、9.22,均P<0.05);血糖控制满意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10.0%、6.7%、16.7%)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3%、0.0%、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45、8.46、4.69,均P<0.05),血糖控制满意组孕妇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剖宫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6.7%、13.3%、23.3%、10.0%、16.7%、10.0%)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0.0%、10.0%、20.0%、6.7%、13.3%、3.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孕24~ 28周时,血糖控制满意组FABP4、FINS、FPG、HOMA-IR分别为(1.78±0.33) ng/mL、(12.35 ±0.48) mIU/L、(5.51±0.96) mmoL/L、(3.88±0.55),血糖控制不满意组分别为(2.36±0.08) ng/mL、(13.92±1.17) mIU/L、(5.46 ±0.74) mmoL/L、(3.95±1.17),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32、10.36、11.54、7.34,均P<0.05).孕足月后,血糖控制满意组的FINS、HOMA-IR仍高于健康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血糖控制满意组的FABP4、FPG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随着血糖水平控制,GDM孕妇的FABP4、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但高胰岛素抵抗仍持续存在,同时血糖控制满意并不能完全降低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春红;王佳;成丽;韩晶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动脉瘤夹闭术对不同Fisher分级患者蛛网膜下腔积血量及脑血管痉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60例,根据Fisher分级(其中Ⅰ级患者20例,Ⅱ级患者25例Ⅲ级患者15例)分为动脉瘤性SAH(A组,20例),非动脉瘤SAH(B组,18例),同期未出现破裂动脉瘤行夹闭术的患者为C组(22例),比较手术效果.结果 以C组为标准,A、B、C组术前CT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P>0.05).治疗后,A、B两组脑痉挛评分均明显下降,其中Ⅰ级和Ⅱ级患者下降水平较Ⅲ级患者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5,P<0.05);C组血流速度在第7天和第13天明显升高(x2=7.05,P<0.05),而A、B组患者中Ⅰ、Ⅱ级患者的血流速度明显高于Ⅲ级患者血流速度(t=8.75,P<0.05).结论 对于Fisher分级Ⅰ和Ⅱ级患者而言,行动脉瘤夹闭术增加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量,脑血管痉挛加重,对Ⅲ级患者起到的效果较明显.
作者:赵志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CT和磁共振(MRI)检查在股骨头坏死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接受诊治的42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CT和MRI检查,并对两种影像学方法诊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RI对Ⅰ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检出率(87.50%)明显高于CT(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6,P<0.05).而MRI检查的总体符合率(96.78%)与CT(88.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3.00,P>0.05).MRI对单一囊变的诊断检出率(93.75%)与CT(7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3,P>0.05).而MRI对骨小梁结构模糊的诊断检出率(75.00%)明显高于CT(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0,P<0.05).结论 在对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中,MRI对早期股骨头坏死骨髓水肿和脂肪坏死等病理变化有高度敏感性,在准确性、危害性及敏感性均优于CT诊断技术,能直观地反映病灶形态和病理变化,因此可从整体上提高股骨头坏死诊断的水平.
作者:王俊琴;刘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分步延期手术治疗Ⅱ、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Ⅱ、Ⅲ型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Ruedi-Allgower分型系统进行分型,Ⅱ型18例,Ⅲ型20例.予以跟骨牵引或简单的外固定架行骨折临时固定7~17 d,待局部软组织损伤恢复后再行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10~18个月.根据Mazur评分系统评定踝关节功能.优12例,良18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78.9%.结论 Ⅱ、Ⅲ型Pilon骨折行分步延期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少,长期随访踝关节功能优良.
作者:徐秀成;郑永茂;柴充;谢纪宝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联合多项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49例宫颈癌患者、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60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法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的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ECLI)法检测血清糖类抗原72-4(CA72-4)、人附睾蛋白(HE4)的水平.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上述研究对象的生殖道HPV感染状况.结果 宫颈癌组血清CA72-4水平[3.13(2.25,7.63) ng/mL]明显高于CIN组的2.37(1.98,6.25)ng/mL和对照组的2.69(2.35,3.35)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28;P =0.003);宫颈癌组血清CEA水平[3.08(2.28,4.75) ng/mL]明显高于CIN组的1.45(1.00,1.83) ng/mL和对照组2.13(1.45,2.67)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0);宫颈癌组血清CA125水平[24.4(20.30,44.15) U/mL]明显高于CIN组的12.85(7.90,16.23)U/mL和对照组的12.33(11.26,17.11) 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宫颈癌组血清CA19-9水平[27.05(18.48,38.01) U/mL]明显高于CIN组的13.01(8.79,17.12) U/mL和对照组的12.83(10.89,17.93) 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宫颈癌组血清SCCA水平[1.7(0.90,4.75) ng/mL]明显高于CIN组的0.80(0.60,1.10) ng/mL和对照组的0.60(0.50,0.70)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三组间HE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HR-HPV感染率92.4%,CIN组9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6.875,P=0.000;x2=165.178,P=0.000).宫颈癌患者中,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在筛选宫颈癌的应用上,HR-HPV敏感度高.除外HE-4,HPV与其余5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宫颈癌诊断的敏感性为97.99%,明显高于单项检测敏感性(CA724 25.30%,CEA 20.89%,CA125 27.71%,CA19924.90%,SCCA 52.61%,HPV 92.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78.237,P=0.000;x2=307.036,P=0.000;x2=263.348,P=0.000;x2=280.769,P=0.000;x2=137.864,P=0.000;x2=8.580,P=0.003).结论 HR-HPV联合多项肿瘤标志物检测有利于提高宫颈癌的诊断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剑英;张毅敏;吴杰;单绿虎;熊娟;潘志文;徐笑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用药指导对COPD患者呼吸功能及IL-8、IL-17和NO等氧化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为COPD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齐河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COPD患者100例,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用药指导,观察干预前后患者呼吸功能及IL-8、IL-17和NO等氧化应激反应指标.结果 干预前患者的IL-17、IL-8与NO水平分别为(77.48±5.48) ng/mL,(216.48±29.40) ng/mL,(59.74±10.38) μmol/L,干预后患者的IL-17、IL-8与NO水平分别为(28.57±3.94) ng/mL、(43.80±3.69) ng/mL和(78.62±11.49) μmol/L,干预后患者的IL-17及IL-8水平显著下降,NO水平显著提高(t=7.49、4.83、6.59,均P<0.05).干预前患者的FEV1、FVC、FEV1/FVC水平分别为(50.24±3.27)%、(1.24±0.38)L和(53.52±2.37)%,干预后患者的FEV1、FVC、FEV1/FVC水平分别为(74.46±5.74)%、(1.99±0.41)L和(83.27±3.25)%,干预后患者的呼吸指标均显著提高(t=6.38、3.89、7.02,均P<0.05).经过3个月的干预,100例患者中,0级7例,Ⅰ级33例,Ⅱ级54例,Ⅲ级6例,经过统计学分析,较干预前显著改善(x2 =6.49,P<0.05).结论 经过3个月的干预,患者的呼吸功能限制改善,病情显著好转,用药指导对COPD患者的治疗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作者:徐桂红;李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和探析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慢性难愈性伤口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慢性难愈合性伤口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例,B组30例,全部病例均给予常规清创、引流、减压、换药等,B组患者在常规处理基础上进行自体PRP创口内注射并进行随访,观察注射后PRP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回收率及应用PRP应肉芽组织的生长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第7、14、21天伤口愈合效果相比,两组间与第1天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10.28%、22.16%、43.25%、65.78%;B组:18.75%、37.58%、61.84%、80.26%;X2分别为:7.895、8.934、10.231、9.076,均P<0.05).两组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PRP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2.6±5.2)d,常规组平均愈合时间(17.3±7.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2,P<0.05).结论 PRP能有效促进软组织伤口修复,对促进慢性难愈合性伤口愈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永熙;冯佳雄;黄晓涛;许研然;孙泽光;姚楚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老年心力衰竭并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控制液体入量、使用利尿剂并规范应用抗心力衰竭药物基础上,非限制低钠饮食,通过补充氯化钠,分析入院7d后适度补充氯化钠对心力衰竭治疗的影响及预后.结果 使用袢利尿剂减轻心源性水肿,适度补充氯化钠无心力衰竭加重或高钠血症,总有效率达95.83%,且安全有效.结论 对于老年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应在常规心力衰竭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积极纠正低钠血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
作者:卜巧云;亓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心电图及平板运动试验表现.方法 选取176例冠脉造影提示心肌桥患者,观察不同深度及狭窄程度的心肌桥心电图及平板运动试验的表现.结果 深在型心肌桥缺血性ST段和T波改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浅表型(x2=11.02,P<0.01);心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Ⅲ级缺血性ST段和T波改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级和Ⅱ级(x2=12.78,P<0.01;x2 =24.45,P<0.01);深在型心肌桥平板运动试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浅表型;心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Ⅲ级,平板运动试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Ⅰ级和Ⅱ级(x2=9.23,P<0.05;x2=6.76,P<0.01).结论 心肌桥患者在心电图及平板运动均有不同的改变,其中深在型及收缩期狭窄程度Ⅲ级的较明显.
作者:黄玥;钱玉英;胡立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是否有助于脾结核的诊断.方法 收集40例经螺旋CT诊断的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病理活检及临床诊疗结果综合分析螺旋CT诊断脾结核的准确率和临床影响因素以及CT影像学特征.结果 40例经螺旋CT检查诊断为脾结核的患者,结合穿刺活检病理及临床诊治结果,发现35例患者与活检病理及临床诊治得出的终诊断较为一致,诊断的正确率为87.5%;螺旋CT的准确率与患者结核病史及病灶的类型明显相关(x2=15.873、23.804,均P<0.01),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灶大小、贫血及红细胞沉降率无明显相关(x2=1.429、1.004、0.272、0.147、1.429,均P>0.05);确诊的35例脾结核患者的CT表现可见多发性或弥漫性结节状病变,结核病灶大小约为5~45 mm,边界均不清楚,病变部位多呈低密度,增强后无明显强化,可见钙化灶.结论 螺旋CT有助于脾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永章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分析肠外营养药的临床应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统计2015年肠外营养药品应用情况,包括使用量、使用金额、使用范围等,同时进行用药合理性分析.结果 根据患者基础代谢值设计的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1 440 mL、脂肪乳氨基酸(18)注射液1 000 mL临床消耗量远远大于代谢轻度增加值设计的1 920 mL;而平衡性氨基酸制剂以复方氨基酸以18AA-Ⅳ使用量远大于18AA-Ⅱ及18AA.脂肪乳制剂以20%浓度的用量较大,因价格优势,普通长链脂肪乳使用量大于中长链脂肪乳.在用药合理性方面,着重对肠外营养适应证、用法用量、配伍、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在用药剂量、频次、配伍等方面仍存在问题,还需改进.结论 该院肠外营养的使用基本合理,但应严格控制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证,在药品配伍、使用频次等药物合理应用方面加强管理,提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杨传英;杨静;李淑珍;宋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胰腺假性囊肿、囊腺瘤及囊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71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的常规超声及CEUS图像表现,并与手术或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评估两种方法的定性诊断能力.结果 71例胰腺囊性病变中,胰腺假性囊肿32、囊腺瘤24例,囊腺癌15例;CEUS在胰腺假性囊肿、胰腺囊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准确性分别为84.4%、93.0%和86.7%、88.7%,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56.3%、80.3%和53.3%、74.6%(x2=6.06、4.92、3.97、4.71,均P<0.05).结论 胰腺假性囊肿、囊腺瘤与囊腺癌在影像学表现方面存在一定相似之处,常规超声结合CEUS有助于提高胰腺囊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
作者:胡琴;董磊;沈晓清;金秀娥;王海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慢性乙肝患者90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认知行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对干预效果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前,两组GSES评分和SF-36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GSES评分为(22.53 ±4.1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82±4.51)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18,P<0.01);干预组SF-36各维度评分[综合健康状况(16.13±2.04)分、躯体功能(17.73±3.49)分、心理健康(15.73±2.69)分、角色受限(18.38±2.78)分、社会性功能(14.76±2.96)分、角色生理(15.89±2.85)分、活力和精力(19.18±3.43)分、机体疼痛(19.84±3.78)分]均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综合健康状况(12.62±2.15)分、躯体功能(13.18±2.31)分、心理健康(9.24±3.54)分、角色受限(8.67±3.47)分、社会性功能(9.24±2.42)分、角色生理(8.67±2.60)分、活力和精力(10.64±2.73)分、机体疼痛(10.80±2.4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96、8.863、9.189、17.309、9.287、12.046、11.645、14.937,均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可显著增强乙肝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工作中可进行推广.
作者:陈茹;林秀丽;陈艳艳;徐菊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去乙酰毛花苷结合米力农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08例,按就诊顺序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吸氧、抗感染、纠正酸碱平衡与电解质紊乱、改善通气等)基础上给予去乙酰毛花苷治疗,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结合米力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经治疗后显效33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经治疗后显效26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9.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乙酰毛花苷结合米力农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熊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复方玄驹胶囊治疗子宫内膜薄型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64例子宫内膜薄型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复方玄驹胶囊治疗,每次3粒,每天1次,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月经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t=23.476、13.370、16.007、17.393、22.000,均P<0.05),排卵率[(90.2±3.5)%]明显高于治疗前[(82.6±3.2)%](t=7.167,P <0.05),子宫内膜厚度[(8.9±0.7)mm]明显大于治疗前[(7.2±0.5)mm](t=8.838,P<0.05),窦卵泡个数(14.6±0.8)明显少于治疗前(22.6±1.5)(t=21.045,P<0.05).64例患者用药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时64例患者的妊娠率为14.1%,随访1年时64例患者的妊娠率为34.4%,两个随访时间段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194,P<0.05).结论 复方玄驹胶囊治疗子宫内膜薄型不孕症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艳丽;赵芳;赵文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术后应用自制量表对提高断指存活率的作用.方法 应用根据断指再植术后观察要点专门设计的观察量表配合断指再植术后常规护理对58例断指再植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结果 应用自制量表护士能准确及时地发现58例断指再植术后患者的病情变化,通知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处理,58例患者中,断指66指,存活60指,断指存活率91%.结论 观察量表的临床应用,使术后护理观察更全面、更细致,加强了护士临床工作的主动性,能有效提高断指再植术后断指存活率.
作者:黄津津;潘小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女,65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3个月,加重伴大小便失禁1周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无腰部及胸部疼痛,在家未予特殊治疗,病情逐渐加重,1周天前出现腹部皮肤感觉异常,需扶拐行走,伴大小便失禁,于外院就诊,行胸腰椎MRI检查示:胸7/8椎间盘后突致相应椎管狭窄,给予脱水消肿、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症状不但无缓解反而出现双下肢、腹部麻木无力加重,无法行走,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查体:脊椎生理弯曲存在,各脊椎及椎间隙无压痛及叩击痛,腹部自肋弓以下感觉减退,腹壁反射、肛门反射消失,双上肢运动及感觉正常,双下肢及会阴感觉异常,小腿前后肌群肌力Ⅰ级,股四头肌及臀大肌肌力0级,股二头肌肌力Ⅱ级,膝腱及跟腱反射未引出,巴彬斯基征、脑膜刺激征阴性.辅助检查:双下肢肌电图提示双下肢神经源性改变.
作者:郭琦;刘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糖尿病心肌病是指排除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其他心脏疾病,糖尿病患者出现心肌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心脏病变.超声心动图是常常首先选择的检查方法,核磁共振及核素显影等检查成了观察心肌纤维化和心肌代谢变化的新的检测手段.在治疗方面,需要多种方法进行干预,如控制血糖,使用他汀类降脂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滞剂、抗氧化剂和中医药等.
作者:郑仁东;刘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质量管理环(戴明环,PDCA循环)质量管理工具在提高病案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从2015年起对医院病案管理工作实行PDCA循环质量管理.选取实施PDCA循环前(2015年1月)的782份出院病历作为对照组,分析其3d、7d上交率及病案首页核心信息的填报缺陷率,进行原因分析、整改;选取实施PDCA循环后(2015年10月)的802份出院病历作为观察组,统计其3d、7d上交率及病案首页核心信息的填报缺陷率;对两组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观察组3d出院病历上交率为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x2=472.43,P<0.01);观察组7d出院病历上交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2%(x2=631.60,P<0.01);观察组病案首页核心信息填报缺陷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35,P <0.01).结论 PDCA循环法应用到病案管理工作中,可大幅提升病案管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可为病案管理建立一个长效管理持续改进机制.
作者:李梅英;谢芝海;植耀志;陈立庆;谢跃伟;陈爱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应用于首发脑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指导和护理;研究组则成立临床路径小组,应用循证医学理论及历史文献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教育前后效果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经临床健康教育路径护理后,患者对脑梗死疾病知识的知晓率(97.62%)、对护理服务满意度(100.00%)及健康行为合格率(97.6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8.47、21.31、9.72,均P<0.05).研究组脑梗死复发率(2.38%)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90,P<0.05).研究组血压和血脂正常水平持续时间[(9.21±2.64)个月、(9.52±2.23)个月]较对照组[(6.13±2.52)个月、(6.31±3.20]个月]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6、19.36,均P<0.05).研究组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70.31±6.2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4.81±6.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22,P<0.05).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13.62±1.45)分]明显优于对照组[(18.54±1.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5,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它可以将护理的工作模式由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工作有目的、有预见性,不再机械地执行医嘱,作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保证了脑梗死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首发脑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效果显著,降低了脑梗死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陆子琴;王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