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冠炫;阮静文
女,65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3个月,加重伴大小便失禁1周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无腰部及胸部疼痛,在家未予特殊治疗,病情逐渐加重,1周天前出现腹部皮肤感觉异常,需扶拐行走,伴大小便失禁,于外院就诊,行胸腰椎MRI检查示:胸7/8椎间盘后突致相应椎管狭窄,给予脱水消肿、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症状不但无缓解反而出现双下肢、腹部麻木无力加重,无法行走,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查体:脊椎生理弯曲存在,各脊椎及椎间隙无压痛及叩击痛,腹部自肋弓以下感觉减退,腹壁反射、肛门反射消失,双上肢运动及感觉正常,双下肢及会阴感觉异常,小腿前后肌群肌力Ⅰ级,股四头肌及臀大肌肌力0级,股二头肌肌力Ⅱ级,膝腱及跟腱反射未引出,巴彬斯基征、脑膜刺激征阴性.辅助检查:双下肢肌电图提示双下肢神经源性改变.
作者:郭琦;刘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索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吕梁市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采取单纯硬膜外麻醉(EA),观察组61例采取腰硬联合麻醉(CSEA),监测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观察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3.87±0.25) min、高阻滞平面(5.04±0.41)T、麻醉药用量(6.87±0.92) mL,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t=8.55,8.03,6.45,均P<0.05),而麻醉维持时间(116.76±7.89) min,较对照组明显增加(t=7.93,P<0.05).观察组T1、T2、T3时MAP和HR与T0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对照组T2时MAP较T0时明显减少(t=8.34,P<0.05),T2、T3时HR较T0时明显减少(t =7.87、7.56,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84%,与对照组比较(24.59%)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45,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中麻醉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且能维持产妇生命体征平稳,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剖宫产麻醉方式.
作者:薛银珠;张跃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微创技术配合腹针在基层医院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78例由同一组医师连续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术39例(对照组),行腹腔镜微创技术配合腹针治疗39例(研究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情况、胃肠减压、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62%(x2=7.94,P<0.05);研究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胃肠减压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t=19.45、22.64、18.53、21.04、20.59,均P<0.05);两组患者入院前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入院后2d、4d以及6d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9.34、20.46、22.91,均P<0.05).结论 与单一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术相比,基层医院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腹腔镜微创技术配合腹针具有疗效高、症状改善快等优点,并发症仍需长期随访.
作者:吴耀华;张博焱;梁佩韶;林荣恒;何子丹;饶惠平;陈静宜;丁敏;杨振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应用于首发脑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指导和护理;研究组则成立临床路径小组,应用循证医学理论及历史文献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教育前后效果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经临床健康教育路径护理后,患者对脑梗死疾病知识的知晓率(97.62%)、对护理服务满意度(100.00%)及健康行为合格率(97.6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8.47、21.31、9.72,均P<0.05).研究组脑梗死复发率(2.38%)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90,P<0.05).研究组血压和血脂正常水平持续时间[(9.21±2.64)个月、(9.52±2.23)个月]较对照组[(6.13±2.52)个月、(6.31±3.20]个月]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6、19.36,均P<0.05).研究组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70.31±6.2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4.81±6.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22,P<0.05).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13.62±1.45)分]明显优于对照组[(18.54±1.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5,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它可以将护理的工作模式由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工作有目的、有预见性,不再机械地执行医嘱,作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保证了脑梗死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首发脑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效果显著,降低了脑梗死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陆子琴;王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高脂饮食对青春期大鼠生长发育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的影响,探讨肝组织中IGF-1、IRS-1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生长落后的关系.方法 雄性SD大鼠36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C组,n=18)和高脂组(HF组,n=18),利用高脂饮食建立NAFLD的模型,免疫组化法与RT-PCR检测肝脏IGF-1、IRS-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与NC组比较,HF组8周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在第6、8、12周逐渐升高.HF组8周的血清ALT[(194.67±11.15) U/L]、TC[(1.81 ±0.09) mmol/L]、TG[(0.34±0.05) mmol/L]的含量均较6周[分别为(166.0 ±22.01) U/L、(1.52±0.22) mmol/L、(0.41 ±0.12) mmol/L]升高(均P<0.05),12周的ALT[(213.00±27.67) U/L]、TC[(2.15±0.37) mmol/L]、TG[(0.38 ±0.15) mmol/L]较6周和8周均显著增高.高脂组大鼠的体质及体长较NC组生长落后.HF组肝组织病理随时间延长,在6、8、12周肝组织的脂肪变、炎症程度、气球样变逐渐增强.免疫组化显示,HF组IRS-1[(1.46±0.23)、(0.74±0.17)、(0.85±0.31)]、IGF-1[(0.92 ±0.02)、(0.83±0.02)、(0.77±0.03)]的表达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024,P<0.05).HF组IGF-1和IRS-1的mRNA表达与组化结果一致.结论 肝组织IGF-1、IRS-1的表达水平与大鼠的体质与体长呈正相关,青春期高脂饮食会影响大鼠的生长发育,可能与肝组织IGF-1、IRS-1的水平下降有关.
作者:张青青;高莉莉;杨珊珊;彭标;沈栋林;赵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动脉瘤夹闭术对不同Fisher分级患者蛛网膜下腔积血量及脑血管痉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60例,根据Fisher分级(其中Ⅰ级患者20例,Ⅱ级患者25例Ⅲ级患者15例)分为动脉瘤性SAH(A组,20例),非动脉瘤SAH(B组,18例),同期未出现破裂动脉瘤行夹闭术的患者为C组(22例),比较手术效果.结果 以C组为标准,A、B、C组术前CT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P>0.05).治疗后,A、B两组脑痉挛评分均明显下降,其中Ⅰ级和Ⅱ级患者下降水平较Ⅲ级患者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5,P<0.05);C组血流速度在第7天和第13天明显升高(x2=7.05,P<0.05),而A、B组患者中Ⅰ、Ⅱ级患者的血流速度明显高于Ⅲ级患者血流速度(t=8.75,P<0.05).结论 对于Fisher分级Ⅰ和Ⅱ级患者而言,行动脉瘤夹闭术增加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量,脑血管痉挛加重,对Ⅲ级患者起到的效果较明显.
作者:赵志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及药敏状况.方法 于2014年6~ 12月对宁波市北仑区第二人民医院120例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患者进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Uu)及人型支原体培养,并对支原体进行药敏试验,比较男性、女性患者支原体、衣原体检测结果,观察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阳性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在检测阳性的120例患者中Uu所占比例高,达41.67% (50/120);其次是Mh,占31.67% (38/120).其中Uu在女性中的检出率(57.14%)明显高于男性(2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0.35,P<0.05).支原体对原始霉素的敏感率高,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敏感率均达到100.00%;其次是强力霉素,解脲支原体的敏感率达到98.00%,人型支原体的敏感率达到100.00%;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对交沙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6.00%和90.48%;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对四环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2.00%和90.48%.结论 支原体感染主要以Uu为主,临床支原体感染治疗可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原始霉素、强力霉素的敏感性较高.
作者:梅冠炫;阮静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靶向药物联合胸部同步放疗治疗ⅢB/Ⅳ期非鳞肺癌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符合条件非鳞肺癌住院病例,其基因检测均存在EGFR-TKI药物治疗敏感型突变.其中单纯口服EGFR-TKI靶向药物(单纯治疗组)26例;口服EGFR-TKI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同时联合胸部放疗(联合治疗组)38例;所有患者治疗中及治疗后均观察记录治疗毒副反应并进行随访、复查.分析指标包括急性毒性反应、疾病缓解率与生存获益.结果 近期疗效方面,联合治疗组疾病客观缓解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1%比46.2%,X2=4.02,P=0.02).联合组及单独治疗组中位PFS分别为11.5、10.1月,中位OS分别为26.7、23.4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5及0.32).两组常见毒副反应为皮疹、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相似.联合组胸部及血液学毒性反应明显增加,但主要限于1~2级,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口服EGFR-TKI靶向药物基础上联合胸部同步放疗治疗存在EGFR-TKI药物治疗敏感型突变的晚期非鳞肺癌,其毒副反应可接受,疾病客观反应率较好,生存方面优势有限,有待进一步分层研究.
作者:朱川;蔡祖艾;李湘宜;任必勇;熊德明;黄小平;贾茜;吴佼佼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分步延期手术治疗Ⅱ、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Ⅱ、Ⅲ型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Ruedi-Allgower分型系统进行分型,Ⅱ型18例,Ⅲ型20例.予以跟骨牵引或简单的外固定架行骨折临时固定7~17 d,待局部软组织损伤恢复后再行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10~18个月.根据Mazur评分系统评定踝关节功能.优12例,良18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78.9%.结论 Ⅱ、Ⅲ型Pilon骨折行分步延期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少,长期随访踝关节功能优良.
作者:徐秀成;郑永茂;柴充;谢纪宝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血糖药失效后的胰岛素治疗方案.方法 选择180例口服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A组(60例,甘精胰岛素组)、B组(60例,门冬胰岛素30组)和C组(60例,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组).24周后观察降糖疗效和安全性.3年后观察研究对象对三种治疗方案的依从性和长期疗效.结果 24周后,三组HbA1c水平与研究前比较均明显降低[A组:(7.3±0.8)%比(10.2±1.7)%;B组:(7.0±0.8)%比(9.9±1.5)%;C组:(6.9±0.7)%比(10.4±1.8)%,均P<0.05].低血糖的发生率A组1.04次·年-1·例-1,B组1.31次·年-1·例-1,C组1.66次·年-1·例-1,C组明显高于其它两组(x2=11.777、4.362,均P<0.05).每天平均降糖药物费用A组:(25.6±3.8)元,B组:(12.9±3.0)元,C组:(22.7±4.7)元,B组明显低于A组和C组(t=18.943、13.226,均P<0.05).3年后继续使用原治疗方案的患者比例,A组:68.0%,B组:73.0%,C组:40.0%.C组明显少于A组和B组(x2=8.656、12.398,均P<0.05).结论对于口服降血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选用门冬胰岛素30或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的长期疗效好,降血糖费用较低,患者依从性好,低血糖发生率低.
作者:石立;李德;杜云峰;高剑波;薛云;杨科春;陈丽叶;成金罗;叶新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和探析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慢性难愈性伤口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慢性难愈合性伤口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例,B组30例,全部病例均给予常规清创、引流、减压、换药等,B组患者在常规处理基础上进行自体PRP创口内注射并进行随访,观察注射后PRP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回收率及应用PRP应肉芽组织的生长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第7、14、21天伤口愈合效果相比,两组间与第1天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10.28%、22.16%、43.25%、65.78%;B组:18.75%、37.58%、61.84%、80.26%;X2分别为:7.895、8.934、10.231、9.076,均P<0.05).两组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PRP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2.6±5.2)d,常规组平均愈合时间(17.3±7.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2,P<0.05).结论 PRP能有效促进软组织伤口修复,对促进慢性难愈合性伤口愈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永熙;冯佳雄;黄晓涛;许研然;孙泽光;姚楚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采取甲状腺腺叶全切术及次切术的安全性及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择8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43例实施甲状腺腺叶全切术治疗,对照组43例实施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术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疗效、安全性、甲状腺功能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105.65±12.54) min,(6.35±2.01)d)均较对照组[(149.41±13.68) min,(9.62±2.45)d)短,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34.51±9.64)mL]显著多于观察组[(84.62±6.35) 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5%,对照组为72.09%,观察组显著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血清FT3与血清FT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后,两组指标均有一定程度下降,但观察组的FT3及FT4水平[(11.62±3.02) pmol/L,(51.24±7.25) pmol/L]明显较对照组[(14.14±5.11) pmol/L,(60.52±6.35) pmol/L)低(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咽喉水肿、声音嘶哑、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9.30%,对照组为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结节采取甲状腺腺叶全切术治疗的安全性高,临床疗效显著,可快速改善甲状腺功能,降低病情复发率,在良恶性难以辨别的肿瘤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术后可减少住院时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侯化森;傅跃权;靳维娜;李茂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糖尿病心肌病是指排除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其他心脏疾病,糖尿病患者出现心肌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心脏病变.超声心动图是常常首先选择的检查方法,核磁共振及核素显影等检查成了观察心肌纤维化和心肌代谢变化的新的检测手段.在治疗方面,需要多种方法进行干预,如控制血糖,使用他汀类降脂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滞剂、抗氧化剂和中医药等.
作者:郑仁东;刘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分析肠外营养药的临床应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统计2015年肠外营养药品应用情况,包括使用量、使用金额、使用范围等,同时进行用药合理性分析.结果 根据患者基础代谢值设计的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1 440 mL、脂肪乳氨基酸(18)注射液1 000 mL临床消耗量远远大于代谢轻度增加值设计的1 920 mL;而平衡性氨基酸制剂以复方氨基酸以18AA-Ⅳ使用量远大于18AA-Ⅱ及18AA.脂肪乳制剂以20%浓度的用量较大,因价格优势,普通长链脂肪乳使用量大于中长链脂肪乳.在用药合理性方面,着重对肠外营养适应证、用法用量、配伍、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在用药剂量、频次、配伍等方面仍存在问题,还需改进.结论 该院肠外营养的使用基本合理,但应严格控制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证,在药品配伍、使用频次等药物合理应用方面加强管理,提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杨传英;杨静;李淑珍;宋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CT和磁共振(MRI)检查在股骨头坏死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接受诊治的42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CT和MRI检查,并对两种影像学方法诊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RI对Ⅰ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检出率(87.50%)明显高于CT(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6,P<0.05).而MRI检查的总体符合率(96.78%)与CT(88.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3.00,P>0.05).MRI对单一囊变的诊断检出率(93.75%)与CT(7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3,P>0.05).而MRI对骨小梁结构模糊的诊断检出率(75.00%)明显高于CT(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0,P<0.05).结论 在对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中,MRI对早期股骨头坏死骨髓水肿和脂肪坏死等病理变化有高度敏感性,在准确性、危害性及敏感性均优于CT诊断技术,能直观地反映病灶形态和病理变化,因此可从整体上提高股骨头坏死诊断的水平.
作者:王俊琴;刘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超敏肌钙蛋白T与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用于小儿心肌炎诊断的意义,为该病提供可靠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 将小儿心肌炎61例、心肌炎合并毛细支气管炎28例和心肌炎合并新生儿肺炎23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健康对照组48例、毛细支气管炎55例和新生儿肺炎49例.以上所有患儿和健康对照组均采集血液标本,测定超敏肌钙蛋白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结果 健康对照组、毛细支气管炎、新生儿肺炎患儿之间的超敏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肌炎、心肌炎合并毛细支气管炎、心肌炎合并新生儿肺炎的超敏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结果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723、6.628、10.079、9.475、17.650、15.364,均P<0.05).同时检测两者检测心肌炎、心肌炎合并毛细支气管炎、心肌炎合并新生儿肺炎的检测异常率均高于单独检测超敏肌钙蛋白T和单独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x2 =7.426、6.310、6.720、4.308、4.381、6.900,均P<0.05).年龄1~12个月、1~3岁心肌炎患儿的超敏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均低于年龄<1个月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498、4.043、4.202、4.132,均P<0.05).结论 同时检测超敏肌钙蛋白T与肌酸激酶同工酶可用于小儿心肌炎的临床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晓波;胡兰娟;沈绍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心电图及平板运动试验表现.方法 选取176例冠脉造影提示心肌桥患者,观察不同深度及狭窄程度的心肌桥心电图及平板运动试验的表现.结果 深在型心肌桥缺血性ST段和T波改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浅表型(x2=11.02,P<0.01);心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Ⅲ级缺血性ST段和T波改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级和Ⅱ级(x2=12.78,P<0.01;x2 =24.45,P<0.01);深在型心肌桥平板运动试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浅表型;心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Ⅲ级,平板运动试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Ⅰ级和Ⅱ级(x2=9.23,P<0.05;x2=6.76,P<0.01).结论 心肌桥患者在心电图及平板运动均有不同的改变,其中深在型及收缩期狭窄程度Ⅲ级的较明显.
作者:黄玥;钱玉英;胡立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质量管理环(戴明环,PDCA循环)质量管理工具在提高病案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从2015年起对医院病案管理工作实行PDCA循环质量管理.选取实施PDCA循环前(2015年1月)的782份出院病历作为对照组,分析其3d、7d上交率及病案首页核心信息的填报缺陷率,进行原因分析、整改;选取实施PDCA循环后(2015年10月)的802份出院病历作为观察组,统计其3d、7d上交率及病案首页核心信息的填报缺陷率;对两组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观察组3d出院病历上交率为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x2=472.43,P<0.01);观察组7d出院病历上交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2%(x2=631.60,P<0.01);观察组病案首页核心信息填报缺陷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35,P <0.01).结论 PDCA循环法应用到病案管理工作中,可大幅提升病案管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可为病案管理建立一个长效管理持续改进机制.
作者:李梅英;谢芝海;植耀志;陈立庆;谢跃伟;陈爱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疾病不同严重程度患者外周血CD27+B细胞百分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20例、乙肝相关性肝硬化23例、肝癌21例,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设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收集健康对照组及HBV相关性疾病患者外周血,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免疫水平变化:CD27+B细胞百分率的值;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体液免疫:IgM、IgD表达的变化.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HBV相关性疾病患者CD27+B细胞百分率明显下降[(5.16±0.36)%比(4.52±0.22)%、(2.24±0.15)%、(0.58±0.02)%,F=4.32,P<0.05],并且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其下降的趋势逐渐明显;(2)三组HBV相关性疾病患者IgM、IgD明显上升,并且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其升高的幅度愈加明显(F=3.29、5.23,P=0.02、0.03).结论 CD27+B细胞与HBV相关性疾病具有密切关系,重建机体免疫防御系统对评估HBV相关性疾病预后及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建军;赵冬久;童美琴;何燕武;虞凤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序贯化疗治疗胃癌伴肝转移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行TACE序贯化疗治疗的胃癌伴肝转移的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及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评价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 经过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分别为(41.6±1.8)分、(41.6±2.3)分,对照组为(50.9±1.9)分、(53.0±3.5)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40、P=0.036).观察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总体自评、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值分别为(45.26±38.26)分比(35.17±33.65)分(P=0.044)、(71.98±17.36)分比(63.01±18.41)分(P=0.039)、(55.59±12.78)分比(49.67±12.43)分(P =0.048)、(74.82±14.23)分比(55.61±10.58)分(P=0.027)、(75.47±12.15)分比(57.22±14.78)分(P =0.031)、(70.24±22.00)分比(45.92±34.76)分(P=0.004)、(78.31±19.11)分比(67.23±11.96)分(P =0.03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TACE序贯化疗治疗胃癌伴肝转移的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对化疗的依从性及治疗的信心,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若;余慧茜;金益曼;俞耀军;吴朝晖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