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糖控制满意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母儿并发症的关系

杨春红;王佳;成丽;韩晶

关键词: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结局
摘要:目的 探讨血糖控制满意的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胰岛素抵抗与母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孕24 ~28周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确诊的GDM孕妇60例,其中血糖控制满意的30例为血糖控制满意组,血糖控制不满意的30例为血糖控制不满意组.选取同期孕24~28周健康孕妇30例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于孕24~28周和孕足月后测定三组孕妇空腹血清FABP4、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记录并观察三组的母儿并发症.结果 血糖控制满意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剖宫产率、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0.0%、6.7%、13.3%、6.7%、23.3%、16.7%、10.0%、16.7%、10.0%,明显低于血糖控制不满意组的23.3%、20.0%、23.3%、16.7%、33.3%、33.3%、20.0%、30.0%、36.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33、6.12、6.01、3.97、7.41、5.46、10.02、4.79、9.22,均P<0.05);血糖控制满意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10.0%、6.7%、16.7%)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3%、0.0%、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45、8.46、4.69,均P<0.05),血糖控制满意组孕妇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剖宫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6.7%、13.3%、23.3%、10.0%、16.7%、10.0%)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0.0%、10.0%、20.0%、6.7%、13.3%、3.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孕24~ 28周时,血糖控制满意组FABP4、FINS、FPG、HOMA-IR分别为(1.78±0.33) ng/mL、(12.35 ±0.48) mIU/L、(5.51±0.96) mmoL/L、(3.88±0.55),血糖控制不满意组分别为(2.36±0.08) ng/mL、(13.92±1.17) mIU/L、(5.46 ±0.74) mmoL/L、(3.95±1.17),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32、10.36、11.54、7.34,均P<0.05).孕足月后,血糖控制满意组的FINS、HOMA-IR仍高于健康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血糖控制满意组的FABP4、FPG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随着血糖水平控制,GDM孕妇的FABP4、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但高胰岛素抵抗仍持续存在,同时血糖控制满意并不能完全降低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腰身指数、体质量指数对代谢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中腰身指数/腰围身高比(WHtR)、体质量指数(BMI)对预测代谢综合征(MS)的筛查和预测作用并探索佳的预测指标.方法 该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任丘地区60~70岁老年常住居民共计5 010例,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应用ROC曲线进行分析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 WHtR预测MS的佳切点男女分别为0.54、0.55,BMI预测MS的佳切点男女分别为25.25 kg/m2、25.05 kg/m2;同一性别中,WHtR、BMI预测MS的曲线下面积对比,WHtR的曲线下面积较大,WHtR预测MS的价值高于BMI,WHtR是预测MS更好的指标.结论 WHtR和BMI对MS的预测和筛查有重要意义,特别是WHtR,具有明显预测价值.

    作者:徐丽华;颜应琳;于凯;杨红娜;李芳;何艳;殷小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超声造影对胰腺假性囊肿、囊腺瘤及囊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胰腺假性囊肿、囊腺瘤及囊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71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的常规超声及CEUS图像表现,并与手术或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评估两种方法的定性诊断能力.结果 71例胰腺囊性病变中,胰腺假性囊肿32、囊腺瘤24例,囊腺癌15例;CEUS在胰腺假性囊肿、胰腺囊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准确性分别为84.4%、93.0%和86.7%、88.7%,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56.3%、80.3%和53.3%、74.6%(x2=6.06、4.92、3.97、4.71,均P<0.05).结论 胰腺假性囊肿、囊腺瘤与囊腺癌在影像学表现方面存在一定相似之处,常规超声结合CEUS有助于提高胰腺囊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

    作者:胡琴;董磊;沈晓清;金秀娥;王海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治中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CT和磁共振(MRI)检查在股骨头坏死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接受诊治的42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CT和MRI检查,并对两种影像学方法诊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RI对Ⅰ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检出率(87.50%)明显高于CT(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6,P<0.05).而MRI检查的总体符合率(96.78%)与CT(88.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3.00,P>0.05).MRI对单一囊变的诊断检出率(93.75%)与CT(7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3,P>0.05).而MRI对骨小梁结构模糊的诊断检出率(75.00%)明显高于CT(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0,P<0.05).结论 在对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中,MRI对早期股骨头坏死骨髓水肿和脂肪坏死等病理变化有高度敏感性,在准确性、危害性及敏感性均优于CT诊断技术,能直观地反映病灶形态和病理变化,因此可从整体上提高股骨头坏死诊断的水平.

    作者:王俊琴;刘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硝普钠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硝普钠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82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硝普钠静脉泵入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静脉泵入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 =5.33,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为(67.38±6.82) mm,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4.12、3.23,均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为(48.91±7.42)%,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t=3.92、3.77,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硝普钠可显著提高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抑制心肌重构,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何晋仙;司新成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慢性乙肝患者90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认知行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对干预效果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前,两组GSES评分和SF-36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GSES评分为(22.53 ±4.1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82±4.51)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18,P<0.01);干预组SF-36各维度评分[综合健康状况(16.13±2.04)分、躯体功能(17.73±3.49)分、心理健康(15.73±2.69)分、角色受限(18.38±2.78)分、社会性功能(14.76±2.96)分、角色生理(15.89±2.85)分、活力和精力(19.18±3.43)分、机体疼痛(19.84±3.78)分]均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综合健康状况(12.62±2.15)分、躯体功能(13.18±2.31)分、心理健康(9.24±3.54)分、角色受限(8.67±3.47)分、社会性功能(9.24±2.42)分、角色生理(8.67±2.60)分、活力和精力(10.64±2.73)分、机体疼痛(10.80±2.4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96、8.863、9.189、17.309、9.287、12.046、11.645、14.937,均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可显著增强乙肝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工作中可进行推广.

    作者:陈茹;林秀丽;陈艳艳;徐菊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22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机制,探讨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22例患者中行手术治疗者6例,行保守治疗者16例.治疗后痊愈18例,有效3例,无效1例,治疗后患者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Fbg)水平分别为(24.17 ±2.13)s、(18.25±2.13)s、(31.68±10.30)s以及(2.26±0.52)g/L,较治疗前的(14.62±6.48)s、(12.27±1.63)s、(19.33±7.26)s以及(3.59±0.57) g/L有显著改善(t=10.362、9.774、12.281、8.462,P=0.028、0.032、0.012、0.029);出院后随访3个月,无LDVT复发病例.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较高,临床应积极的进行预防,一旦确诊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杨凡;何彩莲;吴解清;包飞飞;丁吉丽;李红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复方玄驹胶囊治疗子宫内膜薄型不孕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复方玄驹胶囊治疗子宫内膜薄型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64例子宫内膜薄型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复方玄驹胶囊治疗,每次3粒,每天1次,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月经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t=23.476、13.370、16.007、17.393、22.000,均P<0.05),排卵率[(90.2±3.5)%]明显高于治疗前[(82.6±3.2)%](t=7.167,P <0.05),子宫内膜厚度[(8.9±0.7)mm]明显大于治疗前[(7.2±0.5)mm](t=8.838,P<0.05),窦卵泡个数(14.6±0.8)明显少于治疗前(22.6±1.5)(t=21.045,P<0.05).64例患者用药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时64例患者的妊娠率为14.1%,随访1年时64例患者的妊娠率为34.4%,两个随访时间段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194,P<0.05).结论 复方玄驹胶囊治疗子宫内膜薄型不孕症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艳丽;赵芳;赵文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临床效果的比较

    目的 比较和探讨端端胰肠套入式吻合、捆绑式胰肠吻合、端侧胰肠套入式吻合、改良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四种吻合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95例,其中端端胰肠套入式吻合23例、捆绑式胰肠吻合18例、端侧胰肠套入式吻合28例、改良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26例,比较四组患者胰肠吻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吻合时间:A组(34.0±4.6) rmin,B组(31.0 ±5.8)rmin,C组(32.0±6.3)min,D组(14.0 ±4.2)min,(P=0.037).术后胰瘘、胆漏、腹腔或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胰瘘的发生率低,但不同胰肠吻合方式胰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组胰肠吻合时间明显短于其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手术时间短,胰瘘的发生率低,并且操作简单、实用,安全.

    作者:郑肇明;袁阳春;林嘉瑜;罗育青;李木然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同步放疗治疗晚期非鳞肺癌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靶向药物联合胸部同步放疗治疗ⅢB/Ⅳ期非鳞肺癌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符合条件非鳞肺癌住院病例,其基因检测均存在EGFR-TKI药物治疗敏感型突变.其中单纯口服EGFR-TKI靶向药物(单纯治疗组)26例;口服EGFR-TKI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同时联合胸部放疗(联合治疗组)38例;所有患者治疗中及治疗后均观察记录治疗毒副反应并进行随访、复查.分析指标包括急性毒性反应、疾病缓解率与生存获益.结果 近期疗效方面,联合治疗组疾病客观缓解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1%比46.2%,X2=4.02,P=0.02).联合组及单独治疗组中位PFS分别为11.5、10.1月,中位OS分别为26.7、23.4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5及0.32).两组常见毒副反应为皮疹、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相似.联合组胸部及血液学毒性反应明显增加,但主要限于1~2级,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口服EGFR-TKI靶向药物基础上联合胸部同步放疗治疗存在EGFR-TKI药物治疗敏感型突变的晚期非鳞肺癌,其毒副反应可接受,疾病客观反应率较好,生存方面优势有限,有待进一步分层研究.

    作者:朱川;蔡祖艾;李湘宜;任必勇;熊德明;黄小平;贾茜;吴佼佼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应用自制量表对提高断指再植术后断指存活率的作用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术后应用自制量表对提高断指存活率的作用.方法 应用根据断指再植术后观察要点专门设计的观察量表配合断指再植术后常规护理对58例断指再植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结果 应用自制量表护士能准确及时地发现58例断指再植术后患者的病情变化,通知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处理,58例患者中,断指66指,存活60指,断指存活率91%.结论 观察量表的临床应用,使术后护理观察更全面、更细致,加强了护士临床工作的主动性,能有效提高断指再植术后断指存活率.

    作者:黄津津;潘小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难愈性伤口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和探析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慢性难愈性伤口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慢性难愈合性伤口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例,B组30例,全部病例均给予常规清创、引流、减压、换药等,B组患者在常规处理基础上进行自体PRP创口内注射并进行随访,观察注射后PRP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回收率及应用PRP应肉芽组织的生长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第7、14、21天伤口愈合效果相比,两组间与第1天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10.28%、22.16%、43.25%、65.78%;B组:18.75%、37.58%、61.84%、80.26%;X2分别为:7.895、8.934、10.231、9.076,均P<0.05).两组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PRP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2.6±5.2)d,常规组平均愈合时间(17.3±7.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2,P<0.05).结论 PRP能有效促进软组织伤口修复,对促进慢性难愈合性伤口愈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永熙;冯佳雄;黄晓涛;许研然;孙泽光;姚楚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早期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估早期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于2010年1月至2015年01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5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组(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患者PaO2< 13.3 kPa时即采取肺保护通气策略的机械通气治疗,而对照组患者PaO2<8 kPa时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腹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膀胱压、氧合指数(PaO2/FiO2)、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平均住院天数、死亡率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缓解、炎性反应程度、肺损伤程度及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前的APACHEⅡ评分、膀胱压、氧合指数、CRP和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为(12.8±7.6)分,膀胱压为(14.9±7.9)cmH2O,CRP为(48.8±30.1)mg/L,PCT为(1.25±0.55) μg/L,死亡率为3.84%,明显低于对照组(t分别为2.057、2.091,3.252、2.697,x2=4.305,均P<0.05),而观察组氧合指数为(300.0±34.9) 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8.1±32.8)mmH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2,P<0.01).结论 早期采取肺保护通气策略的机械通气可安全有效用于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

    作者:张聪;蔡英丽;刘志兰;谢水群;任燕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超敏肌钙蛋白T与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用于小儿心肌炎诊断的意义

    目的 了解超敏肌钙蛋白T与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用于小儿心肌炎诊断的意义,为该病提供可靠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 将小儿心肌炎61例、心肌炎合并毛细支气管炎28例和心肌炎合并新生儿肺炎23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健康对照组48例、毛细支气管炎55例和新生儿肺炎49例.以上所有患儿和健康对照组均采集血液标本,测定超敏肌钙蛋白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结果 健康对照组、毛细支气管炎、新生儿肺炎患儿之间的超敏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肌炎、心肌炎合并毛细支气管炎、心肌炎合并新生儿肺炎的超敏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结果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723、6.628、10.079、9.475、17.650、15.364,均P<0.05).同时检测两者检测心肌炎、心肌炎合并毛细支气管炎、心肌炎合并新生儿肺炎的检测异常率均高于单独检测超敏肌钙蛋白T和单独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x2 =7.426、6.310、6.720、4.308、4.381、6.900,均P<0.05).年龄1~12个月、1~3岁心肌炎患儿的超敏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均低于年龄<1个月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498、4.043、4.202、4.132,均P<0.05).结论 同时检测超敏肌钙蛋白T与肌酸激酶同工酶可用于小儿心肌炎的临床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晓波;胡兰娟;沈绍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CD27+B细胞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疾病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疾病不同严重程度患者外周血CD27+B细胞百分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20例、乙肝相关性肝硬化23例、肝癌21例,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设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收集健康对照组及HBV相关性疾病患者外周血,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免疫水平变化:CD27+B细胞百分率的值;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体液免疫:IgM、IgD表达的变化.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HBV相关性疾病患者CD27+B细胞百分率明显下降[(5.16±0.36)%比(4.52±0.22)%、(2.24±0.15)%、(0.58±0.02)%,F=4.32,P<0.05],并且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其下降的趋势逐渐明显;(2)三组HBV相关性疾病患者IgM、IgD明显上升,并且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其升高的幅度愈加明显(F=3.29、5.23,P=0.02、0.03).结论 CD27+B细胞与HBV相关性疾病具有密切关系,重建机体免疫防御系统对评估HBV相关性疾病预后及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建军;赵冬久;童美琴;何燕武;虞凤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质量管理环在医院病案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质量管理环(戴明环,PDCA循环)质量管理工具在提高病案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从2015年起对医院病案管理工作实行PDCA循环质量管理.选取实施PDCA循环前(2015年1月)的782份出院病历作为对照组,分析其3d、7d上交率及病案首页核心信息的填报缺陷率,进行原因分析、整改;选取实施PDCA循环后(2015年10月)的802份出院病历作为观察组,统计其3d、7d上交率及病案首页核心信息的填报缺陷率;对两组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观察组3d出院病历上交率为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x2=472.43,P<0.01);观察组7d出院病历上交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2%(x2=631.60,P<0.01);观察组病案首页核心信息填报缺陷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35,P <0.01).结论 PDCA循环法应用到病案管理工作中,可大幅提升病案管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可为病案管理建立一个长效管理持续改进机制.

    作者:李梅英;谢芝海;植耀志;陈立庆;谢跃伟;陈爱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序贯化疗治疗胃癌伴肝转移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序贯化疗治疗胃癌伴肝转移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行TACE序贯化疗治疗的胃癌伴肝转移的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及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评价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 经过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分别为(41.6±1.8)分、(41.6±2.3)分,对照组为(50.9±1.9)分、(53.0±3.5)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40、P=0.036).观察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总体自评、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值分别为(45.26±38.26)分比(35.17±33.65)分(P=0.044)、(71.98±17.36)分比(63.01±18.41)分(P=0.039)、(55.59±12.78)分比(49.67±12.43)分(P =0.048)、(74.82±14.23)分比(55.61±10.58)分(P=0.027)、(75.47±12.15)分比(57.22±14.78)分(P =0.031)、(70.24±22.00)分比(45.92±34.76)分(P=0.004)、(78.31±19.11)分比(67.23±11.96)分(P =0.03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TACE序贯化疗治疗胃癌伴肝转移的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对化疗的依从性及治疗的信心,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若;余慧茜;金益曼;俞耀军;吴朝晖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索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吕梁市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采取单纯硬膜外麻醉(EA),观察组61例采取腰硬联合麻醉(CSEA),监测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观察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3.87±0.25) min、高阻滞平面(5.04±0.41)T、麻醉药用量(6.87±0.92) mL,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t=8.55,8.03,6.45,均P<0.05),而麻醉维持时间(116.76±7.89) min,较对照组明显增加(t=7.93,P<0.05).观察组T1、T2、T3时MAP和HR与T0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对照组T2时MAP较T0时明显减少(t=8.34,P<0.05),T2、T3时HR较T0时明显减少(t =7.87、7.56,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84%,与对照组比较(24.59%)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45,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中麻醉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且能维持产妇生命体征平稳,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剖宫产麻醉方式.

    作者:薛银珠;张跃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老年人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7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老年心力衰竭并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控制液体入量、使用利尿剂并规范应用抗心力衰竭药物基础上,非限制低钠饮食,通过补充氯化钠,分析入院7d后适度补充氯化钠对心力衰竭治疗的影响及预后.结果 使用袢利尿剂减轻心源性水肿,适度补充氯化钠无心力衰竭加重或高钠血症,总有效率达95.83%,且安全有效.结论 对于老年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应在常规心力衰竭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积极纠正低钠血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

    作者:卜巧云;亓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甲状腺腺叶全切术与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采取甲状腺腺叶全切术及次切术的安全性及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择8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43例实施甲状腺腺叶全切术治疗,对照组43例实施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术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疗效、安全性、甲状腺功能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105.65±12.54) min,(6.35±2.01)d)均较对照组[(149.41±13.68) min,(9.62±2.45)d)短,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34.51±9.64)mL]显著多于观察组[(84.62±6.35) 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5%,对照组为72.09%,观察组显著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血清FT3与血清FT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后,两组指标均有一定程度下降,但观察组的FT3及FT4水平[(11.62±3.02) pmol/L,(51.24±7.25) pmol/L]明显较对照组[(14.14±5.11) pmol/L,(60.52±6.35) pmol/L)低(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咽喉水肿、声音嘶哑、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9.30%,对照组为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结节采取甲状腺腺叶全切术治疗的安全性高,临床疗效显著,可快速改善甲状腺功能,降低病情复发率,在良恶性难以辨别的肿瘤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术后可减少住院时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侯化森;傅跃权;靳维娜;李茂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心脏骤停综合征患者早期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早期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在住院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将纳入研究的87例患者依据是否康复出院分为成活组(26例)和死亡组(61例),对两组早期血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成活组6h血乳酸值、血乳酸清除率、剩余碱、静脉血氧饱和度(SevO2)、APACHEⅢ评分分别为(8.46±2.37) mmol/L、(34.53±14.75)%、(-3.08±3.68) mmol/L、(68.35 ±6.33)%、(19.64 ±2.48)分,死亡组6h血乳酸值、血乳酸清除率、剩余碱、SevO2、APACHE Ⅲ评分分别为(12.32±3.56) mmol/L、(27.71±11.38)%、(-5.61±4.14)mmol/L、(63.22±5.94)%、(24.32±5.33)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9、2.36、2.73、3.66、5.62,均P<0.05);6h血乳酸清除率、SevO2(%)、APACHEⅢ评分为影响PCA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3、1.64、1.28,均P<0.05).结论 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可作评估PCAS预后的敏感指标,临床应充分重视.

    作者:龚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