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浆置换的护理干预

孙文超;辛延;王京华;郭颖

关键词:紫癜,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 血浆置换, 护理
摘要:目的 观察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血浆置换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TTP行血浆置换患者20例,其中11例作为观察组,9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的护理措施.对照组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数、血红蛋白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Hb、PLT、LDH、BUN和间接胆红素分别为:(79.23±2.45)g/L、(197.23±23.97)×109/L、(173.87 ±45.38) UL、(7.98±1.25) mmol/L和(9.87±5.69) mol/L;而对照组Hb、PLT、LDH、BUN和间接胆红素分别为:(56.32±3.54) g/L、(129.87±32.68)×109/L、(2678.21±65.49) UL、(10.57±2.09) mmol/L和(15.48±6.08) mol/L,两组各项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利于TTP行血浆置换患者康复.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氯氮平合并阿立哌唑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与社会功能的研究

    目的 探讨氯氮平合并阿立哌唑治疗的疗效、安全性与社会功能.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接受氯氮平治疗的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在氯氮平基础上合并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继续氯氮平治疗.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估疗效,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估社会功能,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SAS)评估不良反应,观察8周.结果 研究组8周末PANSS总分(65.7±12.6),低于对照组的(86.3±12.2) (P <0.01),CGI评估优于对照组(P<0.01),PSP总分(64.8±6.8),高于对照组的(38.2±8.7)(P<0.01),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氮平合并阿立哌唑治疗可以进一步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与社会功能.

    作者:张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甲氨蝶呤两种给药途径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局部和全身应用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观察组21例在超声引导下向附件包块内注入甲氨蝶岭50 mg;对照组19例采用肌注甲氨蝶呤,1 mk/kg体质量.两组患者均口服米非司酮,50 mg/次,2次/d,连续服用3d.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为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 (P <0.05);观察组患者外周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浓度恢复的平均时间及附件包块消失平均时间分别为(15.3±2.1)d、(31.8±9.5)d,而对照组分别为(30.8±7.4)d、(55.7±12.1)d,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共发生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05%,对照组中共发生1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4%,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局部应用甲氨蝶呤效果优于全身应用,且用药量更少,安全性更好.

    作者:丁付绿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泪管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46例疗效分析

    新生儿泪囊炎是婴幼儿常见的眼部疾病,占新生儿的1.75% ~6%[1],多继发于鼻泪管阻塞.本研究对住院的46例新生儿泪囊炎患儿采用泪管探通术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将宁波市姜山眼病防治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46例新生儿泪囊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月龄在2~22个月,平均9.5个月.其中,男22例,女24例.46例泪囊炎的新生儿共有患眼50只.其中,单眼42只(91.3%),双眼4只(8.7%).所有患儿均表现出溢泪、溢脓等泪囊炎的症状.

    作者:胡曙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高频超声动态评估在跟腱断裂经皮闭合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评价跟腱断裂术后跟腱功能恢复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跟腱断裂经皮闭合修复术患者进行超声诊断,于术后4周、8周、12周、24周进行超声动态检查,并同健侧进行对比.结果 32例患者均经高频超声诊断为跟腱断裂,术中证实所见损伤程度和损伤部位与超声诊断相符,术后4周、8周、12周、24周进行超声动态检查,跟腱损伤部位回声特点以及血流情况,与临床功能康复状况相符.结论 跟腱断裂术超声动态检查对患者术后跟腱功能恢复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志亚;黄永葵;张敏;曾燕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复发型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复发型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其临床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共纳入120例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根据其是否为复发型分为两组,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20例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中有20例患儿随访1年内复发,复发发生率为1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反复感染、使用白蛋白≥2次、采用短程治疗、白蛋白水平及血清IgG水平与复发型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生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反复感染、使用白蛋白≥2次及白蛋白水平低下是引起复发型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发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反复感染、使用白蛋白≥2次及白蛋白水平的低下,在临床工作中对于上述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有重要的意义,可降低患儿复发的风险.

    作者:张邵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电针联合牵引推拿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牵引、推拿和电针三联合疗法与传统推拿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探讨改良治疗方案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6例临床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就诊日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骨盆牵引同时推拿点穴手法治疗,外加电针疗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推拿手法治疗,2个疗程共30 d后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估,评估结果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31.3%,有效率93.7%;对照组治愈率16.6%,有效率81.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JOA评分提高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牵引、推拿和电针三联合疗法和传统推拿疗法均能取得相应的疗效,而改良综合疗法疗效更优,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董燕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严格的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予以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二甲双胍治疗,两组疗效均为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并观察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FBG、2hPG和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观察组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两组患者FCP和PC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或P<0.05),且观察组上升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3例,对照组发生2例,症状较轻.两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8,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能更好地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具有平稳降糖的作用,不增加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安全性较好;同时能更好地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黄胜利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立足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将人视为一个整体,强调生命的质量,在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防治中,人们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作用尤为突处,医疗领域的专业人员越来越全面深入地认识到心理和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重要作用[1].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原因,一般认为是遗传因素、理化因素及感染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心理、社会因素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各种心理量表在临床上的应用,使人们对精神因素与疾病的关系研究得以量化.社会支持一方面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另一方面对维持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具有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许多身体疾病和心理障碍有关,缺少社会支持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塑造,易于导致不良行为发生[3].

    作者:于良生;隋善儒;纪恒胜;从冰霜;隋忠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高分辨MRI与超声检查应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比较

    目的 探讨高分辨MRI与超声应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的成像特征.方法 8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脑梗死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45例稳定型及37例进展型,两组均实施MRI及超声检查,比较分析两组成像特征.结果 MRI检测结果显示,稳定型组脂质型斑块、纤维帽斑块、钙化或陈旧性出血斑块所占比例与进展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测结果显示,稳定型组扁平斑及硬斑所占比率显著高于进展型组(P<0.05);进展型组软斑及溃疡斑所占比率显著高于稳定型组(P<0.05).结论 MRI及超声应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各有优势,但MRI对斑块性质的描述更具体,优于超声检查,但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及敏感性,我们建议联合运用两种检查方法.

    作者:张天元;郭晓洁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不孕症的疗效及对睾酮和黄体生成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睾酮和黄体生成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患者12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克罗米芬治疗,观察组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达英-35)联合克罗米芬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睾酮、黄体生成素水平.结果 观察组排卵率为7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00% (P <0.05),观察组受孕率为3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观察组睾酮水平为(1.13±0.41) 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 ±0.62)nmol/L(P <0.05).观察组黄体生成素水平为(4.03±2.40) U/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2±2.41)U/L(P<0.05).结论 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能显著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同时能降低睾酮和黄体生成素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国锐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米非司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予诊断性刮宫,刮宫术后3d观察组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妈富隆)治疗、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有效率97.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5.7% (P <0.05);观察组FSH、LH、E2下降程度、控制出血时间与完全止血时间、子宫内膜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刘秀芹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肿瘤同期行手术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肿瘤症患者同期进行电切术的疗效.方法 对166例患者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分组治疗,A组:膀胱肿瘤部分切除术和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同期进行,60例;B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同期进行,66例;C组:单独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40例.结果 (1)A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同B组患者相近,但B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43.2±16.7)min、(11.3±2.4)d,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术中出血量为(119.5-±72.1)ml,明显较A组短少(P<0.05),同时B组患者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为(8.6±2.4)d,明显少于A组(P<0.05);(2)A组患者和B组患者术后排尿困难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A、B两组中只有3.2%的患者在术后出现排尿困难,而C组术后有28.5%的患者出现排尿困难;(3)A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高(33.2%),其次是C组(21.3%),B组低(12.6%);(4)术后平均随访1年,A组膀胱肿瘤复发率为25.3%,B组为18.2%,C组为23.7%,所有复发的肿瘤均为异位复发,在复诊后经电切术进行膀胱肿瘤切割后无一例患者再次复发.结论 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肿瘤症患者同期进行电切术可以避免患者承受二次手术痛苦,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手术相对安全,疗效可靠,复发率较低.

    作者:代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羟乙基淀粉200/0.5用于血液稀释对小儿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羟乙基淀粉(HES) 200/0.5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中对小儿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围术前期AHH治疗的1~12岁ASA Ⅰ~Ⅱ级患儿64例,将所有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HES 200/0.5)和对照组(乳酸林格液)各32例.所有患儿人手术室后行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待麻醉平衡后对治疗组输注HES 200/0.5,对照组输注乳酸林格液,两组均用乳酸林格液补充其余液体需要量.分别在行AHH前(T0)、AHH结束后30 min(T1)及AHH结束后60 min(T2)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两组患儿AHH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HR、中心静脉压(CVP)、国际标准化比(IN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时间(C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AHH治疗后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 Hct及Hb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均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HH治疗后心脏指数(CI)及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较治疗前均有所增加(均P <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S 200/0.5在AHH治疗过程中不会对小儿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作者:朱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紊乱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青春期和育龄期肥胖与非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代谢紊乱的特点.方法 选择80例PCOS患者,按体质量指数分为肥胖PCOS患者52例(BMI≥25 kg/m2),非肥胖PCOS患者28例(BMI< 25 kg/m2);按年龄分为青春期PCOS患者36例(年龄14~ 19岁),育龄期PCOS患者44例(年龄20 ~ 32岁).所有患者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行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血脂检测.结果 (1)与非肥胖PCOS组相比,肥胖PCOS组空腹胰岛素(INS0h)[(28.77±12.88)比(17.03 ±10.64,P<0.01]、HOMA-IR[(7.79 ±4.67)比(4.03±2.42,P<0.0l]升高,空腹血糖(BG0h,mmol/L)[(5.92±1.57)比(5.33±0.46),P<0.05]、AUCG[(24.16 ±8.76)比(20.70 ±3.54),P<0.05)]升高,IGT程度更重,血脂[TC(4.60±0.91)比(3.73±1.01) mmol/L,P<0.01;TG(1.73 ±0.90)比(1.14 ±0.63)mmol/L,P <0.01;LDL (2.76±0.71)比(2.19±0.60) mmol/L,P<0.01;ApoB (0.96 ±0.26)比(0.83±0.20) g/L,P<0.05]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与青春期PCOS组相比,育龄期PCOS组AUCG[(25.43 ±8.95)比(19.92 ±3.49),P<0.01]及血脂[TC (4.65 ±1.04)比(3.86±0.84) mmol/L,P<0.01;TG(1.72±1.00)比(1.28±0.57) mmol/L,P<0.05; LDL (2.79±0.80)比(2.28 ±0.51)mmol/L,P <0.01;ApoB (1.00±0.27)比(0.81±0.17) g/L,P<0.01]更高,IGT程度更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青春期和育龄期PCOS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代谢紊乱,其中肥胖患者,尤其是育龄期患者更易发生糖代谢和脂代谢紊乱;对青春期,尤其是肥胖的PCOS患者应及早筛查和及时干预,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阴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妇炎清栓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妇炎清栓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情况.方法 宫颈糜烂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普通治疗组)30例和观察组(妇炎清栓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组)30例.结果 观察组宫颈糜烂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妇炎清栓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宫颈糜烂症状改善明显,效果良好.

    作者:赖玉姣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高血压脑出血开颅与微创锥颅手术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分析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39例,其中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51例,标准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19例,微创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69例,将开颅血肿清除(包括小骨窗开颅和标准开颅70例)与微创锥颅血肿抽吸术(69例)分为两组,开颅组为A组,微创组为B组,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病死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结果 (1)手术时间微创组较开颅组明显缩短(P<0.01).(2)术后并发症开颅组发生率51.4%,微创组23.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术后再出血发生率A组10例,B组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再出血死亡7例,B组再出血死亡2例,再出血后病死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B组ADL明显优于A组.结论 微创锥颅引流术在某种程度上优于开颅手术,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生存质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费用低,是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理想的方法之一,便于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侯金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桥本脑病

    桥本脑病是桥本甲状腺炎的脑部并发症[1].1966年Brain等[2]首先报道一例40岁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难以解释的复发性、可自行缓解的卒中样发作及昏迷,此异常表现仅见于桥本甲状腺炎(TH).此后,许多文献报道了多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与TH的关系,并将这类疾病命名为桥本脑病(HE).目前国外文献报道不足150例,国内有9例个案报道[3-7],但推测其发病率远不止于此数字.可能由于目前国内对其认识尚不充分,存在漏诊或误诊为病毒性脑炎、有痴呆表现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路易体痴呆)或者Creutzfeldt-Jalkob病(CJD)、精神病、难治性癫痫等情况,从而导致部分患者未能及时得到确诊和治疗.鉴于此,笔者对HE的病理、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做一综述.

    作者:徐莉君;王燕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口内切开坚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口内切口坚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咀嚼效能的恢复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时间段采用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口内切口坚强内固定组(钛板内固定组)和颌间结扎牵引固定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术后颌间牵引时间、咀嚼效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坚强内固定组治愈率为90.7%,颌间结扎牵引固定组治愈率为73.8%,坚强内固定组治愈率明显高于颌间结扎牵引固定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张口度均有明显改善(P<0.01),坚强内固定组患者术后平均张口度改善较颌间结扎牵引固定组更为明显(P<0.01).坚强内固定组术后颌间牵引时间较颌间结扎牵引固定组明显缩短(P<0.01).坚强内固定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咀嚼效能恢复明显优于颌间结扎牵引固定组(P<0.01).两组患者均无创口感染、创口裂开病例,颌间结扎牵引固定组术后出现面部及牙齿麻木3例,颞下颌关节疼痛2例.坚强内固定组术后未发现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颌间结扎牵引固定组(P<0.05).结论 口内切口钛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临床疗效显著,骨折愈合快,术后张口度和咀嚼功能恢复效果好,固定牢靠,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小,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常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云南省昆明地区过敏性紫癜320例临床分析

    过敏性紫癜是以全身小血管改变为主的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部分病变血管中有微血栓形成,机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本病在春天发病率高,且易反复发作.绝大多数预后良好,肾脏和胃肠道常常受累,尤其肾脏受累程度是决定本病远期预后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对我院320例住院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医学院附属昆华医院2005年至2010年间收治的320例患者中男200例,女120例,男:女比例为1.67∶1.小年龄为2岁,2~4岁共9例,占2.8%,4~7岁84例,占26.3%,>7岁227例,占70.9%.全部病例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有关诊断标准[1].其中初发269例,占84.1%;复发51例,占15.9%.

    作者:王剑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番泻叶应用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237例

    目的 观察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合用小剂量番泻叶及单纯应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肠道清洁程度及患者口服药物后不适发生情况.方法 对行肠镜检查的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检查前肠道准备.聚乙二醇+番泻叶组应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1盒(75 g)+番泻叶1.5~3 g,聚乙二醇组应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盒(150 g)对两组患者的肠道清洁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聚乙二醇+番泻叶组237例,肠道清洁率90.7%,患者口服药物后不适发生率18.0%.聚乙二醇组212例,肠道清洁率69.7%,患者口服药物后不适发生率67.0%.二者肠道清洁率及患者口服药物后不适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合用番泻叶进行肠道清洁优于单纯应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两者合用后患者不适发生率减少,故推荐临床上行结肠镜检查时,使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合用番泻叶进行肠道清洁.

    作者:王剑鸿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