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君;王燕美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声像图特点.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53例患者实质呈低回声36例,中等偏强回声10例,混合性回声7例;53例患者中来源于甲状腺癌17例,鼻咽癌24例,肺癌6例,乳腺癌4例,2例未查找到原发灶.淋巴结血流分级评为0级2例,Ⅰ级7例,Ⅱ级28例,Ⅲ级16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对颈部淋巴转移瘤位置、形态、大小及内部结构特点进行观察,发现其特征改变,可作为颈部淋巴结转移性肿瘤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作者:梁艳艳;陈伟军;余木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高血压脑出血开颅与微创锥颅手术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分析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39例,其中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51例,标准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19例,微创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69例,将开颅血肿清除(包括小骨窗开颅和标准开颅70例)与微创锥颅血肿抽吸术(69例)分为两组,开颅组为A组,微创组为B组,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病死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结果 (1)手术时间微创组较开颅组明显缩短(P<0.01).(2)术后并发症开颅组发生率51.4%,微创组23.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术后再出血发生率A组10例,B组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再出血死亡7例,B组再出血死亡2例,再出血后病死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B组ADL明显优于A组.结论 微创锥颅引流术在某种程度上优于开颅手术,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生存质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费用低,是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理想的方法之一,便于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侯金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MPP)的治疗效果、和对气道炎症的抗炎作用.方法 选取MPP患儿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在对症处理、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血沉、血清C-反应蛋白等,记录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的时间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MPP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47%;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WBC、ESR、CRP和MP-IgM阳性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在咳嗽、咳痰消失时间、肺部哮鸣音或湿哕音消失时间、憋喘消失时间、胸片炎症消失时间及治疗时间等方面,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或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14.71%(P<0.01).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迅速消除了气道的炎症状态,缓解了临床症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比较适用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
作者:郑敏亚;元君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血清胱抑素C、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在小儿过敏性紫癜(HSP)肾损伤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按照尿常规和生化检查结果异常程度分为肾损A组、肾损B组、非肾损组;同龄健康人28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双抗夹心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尿NAG酶.结果 尿NAG酶水平:肾损A组(127.11±15.63) ng/L、肾损B组(132.75±19.83) ng/L,均高于非肾损组的(111.36 ±20.10)ng/L(F =7.324,P<0.05);而非肾损组与对照组(108.14±13.83) 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胱抑素C水平:肾损A组(1.18 ±0.13)mg/L、肾损B组(1.19 ±0.17) mg/L、非肾损组(1.16 ±0.11)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79 ±0.14) mg/L(P <0.05).结论 尿NAG酶、血清胱抑素C可反映HSP患儿肾脏损害程度,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小儿HSP肾脏损伤的早期、灵敏诊断指标.
作者:刘伟华;杨宾;张北宁;亢秋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比较鼓室成型术前后临床听力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鼓室成型术患者资料,共78例,手术后随访至少1年,比较所有患者手术前后气骨差异情况,并分析应用不同材料对患者手术后的临床听力恢复情况有无差异.结果 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材料患者(听骨链完全者、自体骨移植者、PORP者、TORP者、羟基磷灰石全听骨赝复物者)手术后气骨导差情况明显优于手术前(P<0.05).结论 鼓室成型术治疗慢性中耳炎对于提高患者手术后听力效果明显,但应用不同材料的听骨假体对于患者术后听力恢复并无明显差异.
作者:王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慢性稳定型冠心病(CAD)患者静息常规心电图ST-T改变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了解ST-T改变预测左室功能的意义.方法 对80例慢性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40例伴有胸前导联ST-T改变者(阳性组)及40例不伴有胸前导联ST-T改变者(阴性组)进行左室LVEF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结果 心电图阳性组中,LVEF降低率为72.5%,高于心电图阴性组的22.5%(t=6.125,P=0.000),并且心电图阳性组中,冠脉病变2支及3支病变患者有27例,心电图阴性组为17例,两组冠脉病变程度与心电图ST-T改变的关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83,P=0.008).结论 静息常规心电图ST-T改变对预测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左心室功能具有一定的意义,这种关系可能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关.
作者:陈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严格的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予以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二甲双胍治疗,两组疗效均为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并观察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FBG、2hPG和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观察组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两组患者FCP和PC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或P<0.05),且观察组上升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3例,对照组发生2例,症状较轻.两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8,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能更好地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具有平稳降糖的作用,不增加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安全性较好;同时能更好地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黄胜利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经皮单侧穿刺和双侧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单一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接受单节段PVP治疗的患者共95例,进行平均26.4个月术后随访,其中接受单侧穿刺PVP患者44例,失访2例,接受双侧穿刺PVP患者51例,失访4例.手术前后分别使用VAS疼痛评分和SF-36评分,评估两种术式对于患者中远期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 单侧组和双侧组的VAS术后即时评分(2.69±0.55)分、(2.50±0.39)分,末次随访评分(2.63±0.46)分、(2.48±0.32)分,均明显低于术前评分(7.56±0.73)分、(7.45±0.54)分(t=1.895,1.801,均P<0.01),单侧组和双侧组的SF-36末次随访评分(84.92±2.88)分、(86.71±2.73)分,均明显高于术前评分(58.35±2.69)分、(57.93±2.45)分(P<0.01),但单侧组和双侧组间各时间点的VAS评分以及SF-36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穿刺的手术时间、透射次数、骨水泥用量均明显低于双侧穿刺组(P<0.01);而两组的骨水泥渗漏率和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较于双侧穿刺,单侧穿刺PVP针对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治疗同样可以获得相对满意的中远期术后疗效,同时减少了手术时间,避免了术中过度的放射暴露.
作者:赖欢乐;刘东光;陈理端;曾杏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用芨芍愈疡汤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88例胃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西药组20例,中药(芨芍愈疡汤)组35例,中西药组33例,分别比较三组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结果 三组之间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2.64,P=0.001);中药组与西药组、中西药组与西药组总有效率存在差异:95% CI分别为(0.328,0.472)、(0.091,0.649).中药组患者无不良发应,中西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西药组为10.0%,3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x2=3.432,P=0.211);西药组复发率为25.0%,中西药组及中药组均未见复发病例,西药组复发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x2=18.128,P=0.002).结论 芨芍愈疡汤治疗胃溃疡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且复发率较低.
作者:江惟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研究.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387例,其中合并尿路感染为268例,采用无菌法收集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结果 T2DMUTI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7.18%,其中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球菌占24.51%,依次为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占18.31%,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大肠埃希菌主要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嗯唑、左旋氧氟沙星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克雷伯菌主要对氨苄西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为72.92%;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氨苄西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对头孢曲松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为66.67%;肠球菌主要对氨苄西林、红霉素、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对万古霉素耐药性高,耐药率分别为100%.结论 临床上应及早对T2DMUTI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便合理指导用药,及时治愈感染,减少患者耐药发生.
作者:余梦琳;王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阴道镜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146例患者在阴道镜下行CIN的诊断;并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46例CIN患者,在阴道镜下行宫颈定位活检,经病理确诊CIN 123例,符合率为84.2%,不符合者23例,占15.8%;终确诊CIN I共52例,占符合率的72.7%;确诊CINⅡ共40例,占符合率的90.1%;确诊CINⅢ共23例,占符合率的96.6%;终诊断为宫颈浸润癌2例,漏诊率为1.0%.阴道镜下活检符合率随CIN型级增加而上升,各型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N患者采用阴道镜下诊断宫颈上皮内瘤病变,可提高宫颈早期癌及瘤前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是一种微创、经济、方便、可靠的诊断CIN的方法,值得临床使用、推广.
作者:张毅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应用血液滤过技术治疗妊娠中晚期急性胰腺炎患者效果及机理探讨.方法 将60例妊娠中晚期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30例(常规治疗+血液滤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尿淀粉酶、血钙、治疗后终止妊娠率、手术率.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血淀粉酶(1 108±120)U/L、尿淀粉酶(1 001±68)U/L、血钙(2.5±0.8)mmol/L;观察组血淀粉酶(1 008±920) U/L、尿淀粉酶(1000±67) U/L、血钙(2.3±1.0)mmol/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淀粉酶(500±10) U/L、尿淀粉酶(300±18) U/L、血钙(1.5±0.2)mmol/L、终止妊娠率(8例,26.67%)、手术率(6例,20.00%);观察组血淀粉酶(200±10) U/L、尿淀粉酶(100±18) U/L、血钙(0.15±0.1)mmol/L、终止妊娠率(1例,3.33%)、手术率(2例,6.6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液滤过技术治疗妊娠中晚期胰腺炎患者能够减低临床检验指标、减少终止妊娠率和手术率的发生,临床效果可靠.
作者:殷慧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3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个性化内瘘功能指导和保护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内瘘的使用时间、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以及患者对保护内瘘的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干预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7%(x2 =5.11,P<0.05).干预组的内瘘使用时间、血流量分别为(45.2±3.5)个月、(250.5±32.2)ml/min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8.4±3.8)个月、(210.6±26.4)ml/min,(t=5.23、6.25,均P<0.05).干预组在功能锻炼、按压止血、保护方法、堵塞的原因及预防、堵塞的应急处理方面的知晓情况率分别93.3%、100%、93.3%、100%、100%为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0%、86.7%、80.0%、80.0%、86.7%(x2=5.62~ 9.37,均P<0.05).结论 个体化的内瘘功能指导和保护措施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内瘘使用的寿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雪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新生儿泪囊炎是婴幼儿常见的眼部疾病,占新生儿的1.75% ~6%[1],多继发于鼻泪管阻塞.本研究对住院的46例新生儿泪囊炎患儿采用泪管探通术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将宁波市姜山眼病防治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46例新生儿泪囊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月龄在2~22个月,平均9.5个月.其中,男22例,女24例.46例泪囊炎的新生儿共有患眼50只.其中,单眼42只(91.3%),双眼4只(8.7%).所有患儿均表现出溢泪、溢脓等泪囊炎的症状.
作者:胡曙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促进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和不良反应监测.方法 回顾性调查302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并对报告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2例中成药不良反应中,65岁以上患者发生率高,为134例(占44.37%);引发不良反应多的是活血祛瘀类中成药,其次为补益类;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多的是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结论 加强中成药不良反应监测,合理使用中成药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倪祥浚;俞亚静;朱玲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小儿腹泻是小儿四大常见疾病之一,其中轮状病毒腹泻常见,以秋冬季多见,好发人群为半岁到两岁间婴幼儿.患儿表现为便次增加及蛋花样便,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及脱水症状,重症病情严重,可以累及多个系统,预后不佳[1-2].由于小儿消化系统及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其治疗和护理方法与成人不同,采用综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预后[3].本研究中,笔者通过对比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海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微创穿刺抽吸血肿法和颅锥钻孔抽吸血肿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微创穿刺抽吸血肿法31例(微创穿刺组),采用YL-I型微创穿刺针.颅锥钻孔抽吸血肿31例(颅锥钻孔组),根据CT确定的血肿位置估计血肿量,确定手术方案.结果 微创穿刺抽吸血肿法术后继发颅内出血4例(12.9)%,血肿清除率81.0%;治疗3个月后,轻型神经功能缺损16例(51.6%),中型神经功能缺损8例(25.8%),重型神经功能缺损3例(9.6%).颅锥钻孔抽吸血肿法术后继发颅内出血5例(16.1)%,血肿清除率82.6%;治疗3个月后,轻型神经功能缺损15例(48.4%),中型神经功能缺损8例(25.8%),重型神经功能缺损4例(12.9%).两组继发颅内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412,P=0.324).结论 两种方法血肿清除率相近;微创法术后继发颅内出血率偏低且适合耐受较差的患者.
作者:李少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微生态制剂对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小儿腹泻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全部患儿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患儿给蒙脱石散(思密达)口服,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微生态制剂金双歧,观察这两组患儿用药前后的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5%,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腹泻具有良好的效果,它可以提高机体的防御技能,恢复肠道的微生态平衡,达到防治腹泻的目的.
作者:程波;程宏;赵俊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乌头碱类药物包括草乌、川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由于此类药物的主要成份是乌头碱,有较强镇痛作用,常用于治疗腰腿疼痛和关节炎等,但其中毒量和治疗量很接近[1],若用量不当或由于炮制方法不当等原因,容易导致中毒,严重者甚至出现死亡.有资料报道口服纯乌头碱0.12 mg即可出现毒性反应,1 ~2 mg即可致死亡[2-4].笔者治疗乌头碱类药物中毒病例7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其俊;曾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羟乙基淀粉(HES) 200/0.5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中对小儿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围术前期AHH治疗的1~12岁ASA Ⅰ~Ⅱ级患儿64例,将所有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HES 200/0.5)和对照组(乳酸林格液)各32例.所有患儿人手术室后行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待麻醉平衡后对治疗组输注HES 200/0.5,对照组输注乳酸林格液,两组均用乳酸林格液补充其余液体需要量.分别在行AHH前(T0)、AHH结束后30 min(T1)及AHH结束后60 min(T2)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两组患儿AHH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HR、中心静脉压(CVP)、国际标准化比(IN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时间(C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AHH治疗后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 Hct及Hb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均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HH治疗后心脏指数(CI)及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较治疗前均有所增加(均P <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S 200/0.5在AHH治疗过程中不会对小儿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作者:朱涛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