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影响因素分析

杨美荣;杨艳红;张国顺;王国立;路静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慢加急性肝衰竭,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慢性HBV感染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186例(病例组),选择同期住院的慢性HBV感染患者186为对照组.采用面对面问卷方式填写调查表,分析HBV感染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慢性HBV感染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的9个变量如下:8个危险因素:病毒重叠感染(OR=6.523,95%CI:2.034~10.030),药物应用(OR=9.012,95% CI:3.018~13.241),饮酒(OR=7.252,95% CI:1.985 ~11.247),细菌感染(OR=4.378,95%CI:2.032~5.648),外科手术(OR=8.514,95%CI:2.114~17.253),情绪紧张及劳累(OR=2.217,95% CI:1.729~5.648),遗传(OR=11.124,95% CI:2.168~13.429),高PCR-HBV DNA定量(OR=1.628,95% CI:1.504~3.282);1个保护因素:使用抗病毒药物(OR=0.163,95%CI:0.085~0.417).结论 病毒重叠感染、应用肝毒性药物、病前饮酒、细菌感染、外科手术、情绪紧张及劳累、父母遗传、高PCR-HBV DNA定量是影响慢性HBV感染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因素,使用抗病毒药物是保护性因素.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结肠黑变病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是指结肠固有层内的巨噬细胞内含脂褐素样物质的一种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是一种以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色素沉着为特征的病变,除了可累及结肠外,食道、胃、十二指肠、回肠,甚至结肠周围淋巴结、阑尾,均可有色素沉着[1].随着人口老龄化、便秘发病率的增加和结肠镜技术的广泛开展,国内外MC病例报道逐渐增多,但其病因、发病机制等均不太清楚.现就结肠黑变病的研究现状与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田田;闫晓明;杨岚岚;柳思琪;康太平;金珍婧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奈达铂、多西他赛联合同期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奈达铂、多西他赛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宫颈癌患者99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采用单纯放疗治疗.观察组5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期化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74%)明显高于对照组(7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358,P=0.017).两组均有较明显的消化道反应、肾功能损伤及骨髓抑制,但均能耐受.且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奈达铂、多西他赛联合同期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效果较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以作为有效的临床方案.

    作者:张彦;孙泽辉;孙泽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肾性贫血变异度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影响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分析肾性贫血变异度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功能进展的影响及不同血红蛋白变异度对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CKDⅢ、Ⅴ期患者血红蛋白变异度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相关性,不同血红蛋白变异度组别患者肾功能进展对比,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再住院率的对比.结果 123例患者血红蛋白的变化值为(20.6± 10.7)g/L与Ccr变化值(16.3±4.1)ml/min的相似性距离Pearson相关系数为0.82.经多元协方差分析控制吸烟史、血压、24h尿蛋白定量的影响因素后,CKDⅢ、Ⅴ期血红蛋白波动组患者的Ccr增长均高于血红蛋白稳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6、9.1、4.3,P<0.05或P<0.01).血红蛋白波动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再住院率均高于血红蛋白稳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6.9、5.1、10.6,P<0.05或P<0.01).结论 血红蛋白的波动加重患者的肾功能进展,增加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再住院率.

    作者:魏玮;王慧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立体定向下自体干细胞移植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下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患者脑出血后6个月在立体定向下行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行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脑出血7、12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功能独立性测量(FIM)评分.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脑出血后7个月FIM评分分别为(102.08±8.28)分与(95.28±8.75)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3.12±4.00)分与(20.40±4.33)分,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脑出血后6个月和12个月时两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立体定向下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后遗症的近期疗效有差异、远期疗效无差异.

    作者:任虹宇;刘明亮;李明轩;马建功;何承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

    目的 探讨普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3年3月行腹部手术2 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切口感染89例(观察组),选择同期80例无切口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因素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年龄≥60岁18例(20.22%),体质量指数≥25 kg/m2 19例(21.35%),合并基础疾病12例(13.48%),Ⅲ类切口17例(19.10%),手术时间≥2 h28例(31.46%),术前应用抗生素13例(14.61%),恶性肿瘤11例(12.36%),使用电刀28例(31.46%),与对照组比较[5例(6.25%)、4例(5.00%)、3例(3.75%)、4例(5.00%)、11例(12.75%)、3例(3.75%)、2例(2.50%)、11例(1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引起普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多,年龄、BMI、基础疾病、切口类型、手术种类、手术时间长短、术前有无抗生素应用、恶性肿瘤、使用电刀是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

    作者:王玉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疗程均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变化以及治疗前与治疗1周和4周时血清hs-CRP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分别为(6.4±1.6)、(6.4±1.6) mmol/L,甘油三酯(TG)分别为(3.3±0.6)、(2.2±0.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为(4.7±0.8)、(3.3±0.6)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64、P=0.028,t=5.872、P=0.042,t=5.692、P=0.035);观察组治疗前、后TC、TG、LDL-C分别为(6.4±1.4)、(3.5±0.6) mmol/L,(3.2±0.8)、(1.8±0.5)mmol/L,(4.6±0.6)、(2.4±0.5)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57、P=0.015,t=6.264、P=0.029,t=6.674、P=0.043),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t值分别为4.264、4.827和4.874,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分别为(1.3±0.4)、(1.6±0.7)mmol/L,观察组分别为(1.2±0.5)、(2.4±0.5)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76、P=0.039,t=6.743、P=0.031),且观察组上升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t=5.36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处理主效应和时间主效应的F值分别为24.565和15.675,P均<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和血清hs-CRP水平,从而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作者:李宏毅;张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选择201 1年7月至2013年6月连续在本院干部病房就诊并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300例,所有患者就诊时完善血脂、肝功能、肌酐及肾小球滤过率、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的检测,常规服用瑞舒伐他汀钙10 mg/晚,连续服用12周后复查上述指标,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 共有192例患者坚持服用瑞舒伐他汀钙并完成随访(随访率64%),治疗前患者血清甘油三酯为(1.393±0.787) mmol/L,治疗后为(1.139±0.428)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6,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前为(0.953±0.252) mmol/L,治疗后为(1.877±0.599)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06,P=0.001).肝功能、肌酐及尿微量白蛋白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钙可以明显降低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脂,且对转氨酶、肌酐、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无明显影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兴辉;周圣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术前、术中危险因素评估预测Ⅰ期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目的 通过术前、术中评估Ⅰ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从而有选择地进行淋巴结切除术.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374例,均经术前、术中临床诊断为子宫内膜癌Ⅰ期并行淋巴结切除,其中ⅠA期294例及ⅠB期80例,分析两组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1) ⅠA期患者淋巴结转移6例(2.0%),ⅠB期12例(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054,P<0.001).(2)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淋巴脉管浸润及宫颈腺体受累是影响早期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肌层浸润是影响早期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回归系数=2.339,标准误=0.585,OR=10.897,95%CI为3.273~32.367,P<0.001).(3)以浅肌层浸润、G2、年龄>60岁、肿瘤≥2 cm作为中危因素,以深肌层浸润、G3、子宫下段或宫颈腺体浸润等作为高危因素,则具有2个及以上中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106例)和1个及以上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138例)易发生淋巴结转移[5.66%(6/106)与0(0/130),P=0.04;8.70%(12/138)与2.54%(6/236),P=0.007].(4)术中冰冻切片诊断浅肌层浸润者213例,术后常规病理11例上升到ⅠB期,但这11例均有2个及以上的中危因素或1个高危因素.结论 Ⅰ期子宫内膜癌尤其ⅠA期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较低;肌层浸润与Ⅰ期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因此,术前、术中临床诊断为子宫内膜癌ⅠB期需常规行淋巴结切除术.ⅠA期有2个及以上中危因素和1个及以上高危因素者也需行淋巴结切除术,其他ⅠA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则不必行淋巴结切除术.

    作者:岑立微;王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隐睾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传统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隐睾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隐睾患儿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采用开放式手术30例,采用腹腔镜手术3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评价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单侧隐睾23例,双侧隐睾7例,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2±0.5)、(5.1±1.4) ml,手术时间分别为(41.1±6.3)、(67.3±5.6) min;开放手术组单侧隐睾24例,双侧隐睾6例,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为(13.4±1.8)、(17.7±2.1)ml,(56.1±5.7)、(81.2±8.9) min,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91、27.34、9.67、7.24,P均<0.05);术后恢复情况,腹腔镜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7±0.6)、(4.3±0.9)d,均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5.8±0.7)、(8.1±0.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42、20.22,P均<0.05).术后随访两组患儿的伤口愈合均较好,开放手术组4例患儿术后B超显示血运较差,睾丸位于阴囊中部以上,无弹性;观察组患儿术后B超检查正常,睾丸位于阴囊底部,有弹性,腹腔镜组疗效优于开放手术组(x2=2.41,P<0.05).开放手术组3例出现手术感染,降入阴囊睾丸回缩1例,萎缩2例,需要二次手术,腹腔镜组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较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小儿隐睾具有切口小、疗效好、术后恢复快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褚衍胜;黄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在2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在2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中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5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2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A(39例)、B组(36例).两组均给予降糖治疗,A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克拉霉素治疗,B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克拉霉素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及HP根除率.结果 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44%,38/39)明显优于B组(80.56%,29/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98,P=0.025),HP根除率(92.31%,36/39)明显优于B组(75.00%,2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72,P=0.041).结论 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对2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且更能有效根除HP,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辉;孙涛;李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胎盘收集额外脐带血对脐带血总量及造血干细胞总数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采用胎盘灌注方法从胎盘收集额外脐带血对脐带血总量及造血干细胞总数的影响.方法 收集21例新生婴儿胎盘中的脐带血,采用两步脐带血收集方法.(1)在取下胎盘前,常规收集脐带中的脐带血.(2)取下胎盘后,向脐静脉注入抗凝血剂,挤压胎盘将胎盘中血液收集到消毒血袋中.评估从胎盘中收集的脐带血对脐带血总量、有核细胞总数、单核细胞数的贡献.结果 两步脐带血收集方法对脐带血总量、有核细胞总数、单核细胞数的贡献:脐带血的收集总量范围为90.0~ 161.0ml,平均(126.1±26.6)ml;有核细胞总数为(1.58±0.72)×109个;单核细胞数为(0.878±0.320)× 109个.从胎盘中收集的21例脐带血的有核细胞数和单核细胞数分别占有核细胞总数和单核细胞总数的(51.00±9.87)%和(52.00±9.60)%.结论 用胎盘灌注方法从胎盘收集脐带血能增加脐带血总量,并具有造血干细胞和体外造血潜能.

    作者:范春燕;曹文艳;路春梅;魏菊屏;孙燕;郭丽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筛查的意义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高危孕妇孕早期甲状腺功能筛查的意义.方法 选择存在GDM危险因素的孕妇共194例,经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分为3组:A组(3项均正常,共109例)、B组(1项异常,共57例)和C组(2项及以上异常,共28例),在早孕期检测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素(TSH),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A组TSH水平显著低于B组和C组[(1.45±0.43) mU/L与(1.77±0.53)、(1.89±0.74) mU/L],FT4水平显著高于B组和C组[(11.62±0.98) nmol/L与(10.23±0.75)、(9.87±0.88) 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TPOAb、TGAb阳性比例显著低于B组和C组[9.17% (10/109)与21.05% (12/57)、28.57% (8/28);3.67% (4/109)与7.02%(5/57)、17.86% (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POAb+TGAb阳性比例也显著低于B组和C组[0.92%(1/109)与7.02%(4/57)、17.86%(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早孕期对GDM高危孕妇进行甲状腺功能筛查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牟莹莹;刘聿秀;修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弹性成像技术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甲状腺结节是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对甲状腺进行体格检查,触诊发现硬而实的特点多提示甲状腺恶性肿瘤,然而,触诊具有主观性特点,并且对于多结节的甲状腺肿大或小而深的甲状腺结节具有局限性[1].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吸取细胞学检查(US-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US-FNA)以其优秀的性能及创伤性小的优点广泛应用于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是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标准工具[2].然而,US-FNA对于细胞学上不明确或无法诊断的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具有无法克服的局限性.这些情况的发生率在所有进行穿刺吸取细胞学检查的甲状腺结节中高达30%[3].分子标记和术中冰冻切片等检查方法可克服以上局限性[4-5],但是前者需要额外费用,后者仅能术中完成,无法作为术前诊断的工具.

    作者:宋洁;李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慢性HBV感染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186例(病例组),选择同期住院的慢性HBV感染患者186为对照组.采用面对面问卷方式填写调查表,分析HBV感染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慢性HBV感染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的9个变量如下:8个危险因素:病毒重叠感染(OR=6.523,95%CI:2.034~10.030),药物应用(OR=9.012,95% CI:3.018~13.241),饮酒(OR=7.252,95% CI:1.985 ~11.247),细菌感染(OR=4.378,95%CI:2.032~5.648),外科手术(OR=8.514,95%CI:2.114~17.253),情绪紧张及劳累(OR=2.217,95% CI:1.729~5.648),遗传(OR=11.124,95% CI:2.168~13.429),高PCR-HBV DNA定量(OR=1.628,95% CI:1.504~3.282);1个保护因素:使用抗病毒药物(OR=0.163,95%CI:0.085~0.417).结论 病毒重叠感染、应用肝毒性药物、病前饮酒、细菌感染、外科手术、情绪紧张及劳累、父母遗传、高PCR-HBV DNA定量是影响慢性HBV感染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因素,使用抗病毒药物是保护性因素.

    作者:杨美荣;杨艳红;张国顺;王国立;路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肠道菌群与支气管哮喘关系的研究进展

    人体肠道内细菌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目前已发现500多种,细菌数目约1014个,为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是一个极其庞大及复杂的微生态系统.不同个体肠道细菌成分差异较大,甚至是在双胞胎之间也有不同[1].而一旦个体肠道内细菌早期定植形成后,肠道内菌群会保持一个稳定状态,通过这种稳态改变与生理学变化的联系,使利用肠道菌群诊断及治疗疾病成为可能[2].近年来肠道菌群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热点,人们试图探讨肠道菌群与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关系.有学者发现支气管哮喘患者体内存在肠道菌群失衡,也有学者通过动物或人体试验发现某些益生菌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可改善哮喘症状[3-5].肠道中益生菌可调节免疫系统,纠正Th1/Th2失衡.本文对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及其与支气管哮喘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闫晓明;张力文;王宗润;王宗美;张云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他汀类药物与骨形成

    一、他汀类药物简介 他汀类药物作为竞争性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3-hydroxy-3-methylglutaric acid,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够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减少血浆胆固醇浓度,进而降低心脏病的发生几率,一直被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1999年,Mundy等[1]首次发现他汀类药物能够诱导骨细胞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 mRNA表达水平上调,而BMP-2是公认的促进成骨细胞转化因子[2].随后诸多研究表明辛伐他汀具有促进成骨的潜在作用.

    作者:张克忠;田发明;张柳;王文雅;刘光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mia,He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参与蛋氨酸循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其发病机制可能是诱导细胞凋亡、减少一氧化氮(NO)生成、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和增殖、影响脂质代谢.及早发现并治疗可降低其水平,但能否降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金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卡巴胆碱联合复合膳食纤维对烧伤大鼠肠屏障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卡巴胆碱联合复合膳食纤维对烧伤大鼠肠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Wistar大鼠为动物实验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膳食纤维治疗组、卡巴胆碱治疗组、膳食纤维+卡巴胆碱治疗组.分别在伤后6、12、24h活杀动物,另设正常对照组.取小肠在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形态变化,取门静脉血检测血浆微量内毒素,取腹主动脉血检测血浆D乳酸的变化.结果 (1)各烫伤组大鼠肠黏膜结构受损程度不同,24h黏膜损伤为明显.(2)复合膳食纤维联合卡巴胆碱组较其他各组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降低[24h复合膳食纤维联合卡巴胆碱组为(0.517±0.034) EU/L、生理盐水组为(0.659±0.074) EU/L、膳食纤维治疗组为(0.589±0.027) EU/L、卡巴胆碱治疗组为(0.587±0.026) E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复合膳食纤维联合卡巴胆碱组较其他各组D乳酸水平显著降低[24h复合膳食纤维联合卡巴胆碱组为(102.996±10.102) μg/L、生理盐水组为(133.538±8.621)μg/L、膳食纤维治疗组为(121.223±10.519) μg/L、卡巴胆碱治疗组为(122.700±11.146)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烧伤休克早期联合应用卡巴胆碱与复合膳食纤维对大鼠肠屏障有明显保护作用,并且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单用卡巴胆碱或膳食纤维.

    作者:张磊;王瑞刚;贺瑞新;赵春香;张红梅;李冬梅;冯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胃镜下喷洒致康胶囊混悬液治疗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胃镜下喷洒致康胶囊混悬液治疗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84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8例.A组采用胃镜下喷洒去甲肾上腺素止血,B组采用胃镜下喷洒凝血酶止血,C组采用胃镜下喷洒致康胶囊混悬液止血.观察3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即时止血率、再出血率、急诊手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C组总有效率(96.4%,27/28)明显高于A组(71.4%,20/28)、B组(75.0%,21/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再出血率A组(28.6%,8/28)、B组(17.9%,6/28)均高于C组(3.6%,1/28),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25.0%,7/28)、B组(10.7%,3/28)均高于C组(0,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胃镜下喷洒致康胶囊混悬液治疗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陈红莉;唐建光;段杨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辛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流变的影响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0例及辛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组(联合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d,睡前顿服,连服15 d.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 mg/d,睡前顿服,连服15 d;丹红注射液3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输注,1次/d,连用15 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变、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 (28/40),联合组为84.0% (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38,P=0.039);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hs-CRP分别为(18.6±4.7)mg/L和(7.6±2.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84,P=0.007);联合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为(19.2±4.2)mg/L和(3.6±1.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44,P=0.004);联合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hs-CRP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84,P=0.009);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低切黏度、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142、4.672、5.738、5.354,P均<0.05).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可以有效改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流变,降低炎性反应,改善患者微循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郝慧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