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改变及其意义

郝兰香;胡海涛

关键词:2型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同型半胱氨酸, 血糖
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及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我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0例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选择同期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糖尿病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3组研究对象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组与2型糖尿病组患者Hcy[(7.3±1.8)、(17.6±4.7)、(13.3±2.9) μmol/L]、HbAlc[(4.0±1.1)%、(11.3±2.7)%、(9.2±1.4)%]、FBG[(4.2±1.7)、(11.5±3.4)、(10.1 ±2.1)mmol/L]及TC[(4.4±0.8)、(6.7±1.1)、(5.1±1.0) mmol/L]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091、5.107、6.017、5.813,P值分别为0.043、0.036、0.032、0.040);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Hcy、TC、FBG、HbAlc水平随眼底动脉硬化分级增加而升高,各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418、5.524、4.971、5.713,P值分别为0.038、0.041、0.042、0.040).结论 Hcy与血糖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子,降低Hcy和血糖可作为预防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新途径.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对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CAPN)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在严格戒酒的基础上,治疗组用GM1 100 mg溶于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 d,后改为40 mg肌内注射,维持14 d.对照组用维生素B1100 mg肌肉注射,1次/d,连用28 d.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两组神经传导速度(NCV)变化.结果 患者四肢肢端疼痛、麻木、蚁走感、走路不稳等症状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经GM1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3% (19/22),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50.0% (10/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82,P=0.011);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略有改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GM1对治疗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具有令人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齐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毛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毛细胞白血病(hairy cell leakemia,HCL)也称为多毛细胞白血病,临床上极为少见,约占白血病的2%,是一种以慢性淋巴样细胞增殖紊乱为特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2];由于临床少见,对其认识不足,易造成误诊误治[1].现就国内文献对HCL的报道综述如下,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1.概述:HCL在亚裔人群中罕见[1,3-5],通常认为HCL以老年人居多[1-3,5],事实上根据国内报道,中青年发病并不少见[1].

    作者:黄玉柱;杨惠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改变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及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我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0例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选择同期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糖尿病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3组研究对象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组与2型糖尿病组患者Hcy[(7.3±1.8)、(17.6±4.7)、(13.3±2.9) μmol/L]、HbAlc[(4.0±1.1)%、(11.3±2.7)%、(9.2±1.4)%]、FBG[(4.2±1.7)、(11.5±3.4)、(10.1 ±2.1)mmol/L]及TC[(4.4±0.8)、(6.7±1.1)、(5.1±1.0) mmol/L]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091、5.107、6.017、5.813,P值分别为0.043、0.036、0.032、0.040);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Hcy、TC、FBG、HbAlc水平随眼底动脉硬化分级增加而升高,各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418、5.524、4.971、5.713,P值分别为0.038、0.041、0.042、0.040).结论 Hcy与血糖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子,降低Hcy和血糖可作为预防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新途径.

    作者:郝兰香;胡海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球囊或支架辅助下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球囊或支架辅助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24例,介入治疗术前经影像学检查或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明确诊断.采用全身麻醉,经股动脉穿刺入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根据动脉瘤的形状、大小,采用相应辅助技术,选用合适的弹簧圈,逐步将瘤腔满意填塞.结果 24例患者共计24个瘤体,使用球囊辅助弹簧圈技术栓塞8个,使用支架辅助栓塞技术16个,其中100%栓塞21例,95%栓塞2例,死亡1例.23例患者电话随访1个月后恢复良好,无再出血发生.结论 联合使用支架和微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

    作者:马文群;张金霞;赵曙虹;宋国智;李利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脑梗死患者血清心肌酶变化60例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1、3、7、14 d测定心肌酶,总结脑梗死后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规律;伴随心肌酶谱升高者分别再按照是否再梗死、有无意识障碍进行分组.统计病死率判断预后.结果 60例脑梗死患者在入院1、3、7、14 d,心肌酶谱水平升高异常率分别为65.0%(39/60)、51.8%(29/56)、25.9%(14/54)、7.4% (4/54);与未再梗死患者相比,再梗死患者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425 ±130) U/L与(308±125) U/L,t=-1.337,P<0.05]、乳酸脱氢酶(LDH)[(377±98) U/L与(244 ±85) U/L,t=-2.544,P<0.05]、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426±138) U/L与(280±135) U/L,t=-2.871,P<0.05]较高;脑梗死后心肌酶谱生化指标入院1d内开始升高,3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恢复正常;与无意识障碍患者相比,有意识障碍患者CK[(430±109) U/L与(297 ±95) U/L,t=2.212,P<0.05]、CK-MB[(41±16) U/L与(23 ±12) U/L,t=2.667,P<0.05]、LDH[(312±88) U/L与(230±87) U/L,t=1.782,P<0.05]、α-HBD[(414±132) U/L与(255±110) U/L,t=2.430,P<0.05]显著升高;脑梗死后心肌酶谱水平升高患者病死率为25.6%(10/39),高于未伴随心肌酶谱水平升高患者的4.7%(1/21)(x2=3.9744,P<0.05).结论 脑梗死后心肌酶谱水平有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入院3d达峰值,以后逐渐恢复正常;心肌酶谱升高水平与患者脑梗死后是否再梗死、有无意识障碍及预后有关.

    作者:李冰;姜艳艳;王静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肺动脉内介入螺旋电吸式祛栓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栓塞

    目的 探讨Straub螺旋电吸式祛栓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16例患者经CT及肺动脉造影确诊为大面积肺血管栓塞,均采用Straub Rotarex进行经皮机械祛栓,观察患者介入治疗成功率、临床症状缓解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 16例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56.7±13.4)、(92.2±8.6) mm Hg]、动脉血氧饱和度[(84.1±10.4)%、(96.6±l2.7)%]、休克指数[(1.27±0.39)、(0.57±0.42)]、Miller评分[(22.7±11.4)、(12.1±7.8)分]及平均动脉压[(36.3±9.4)、(21.9±7.3) mm 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94、2.601、-2.592、-2.638、-2.617,P均<0.01).结论 螺旋电吸式祛栓术在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与安全性.

    作者:申玉良;刘玲玲;郭玉峰;武艳强;袁芳;侯爱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重度急性甲醇中毒抢救成功一例

    病历摘要:患者男,34岁,口服450 ml工业酒精(甲醇含量>70%)3h后被送至我院急诊科就诊.既往体健.查体:体温36℃,脉搏74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20/60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79次/min,心律不齐,意识不清,四肢肌张力正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5×109/L、红细胞4.30×1012/L、血红蛋白110g/L、血小板计数210×109/L;肝、肾功能及血清电解质正常;肌酸激酶368U/L;血气分析:代谢性酸中毒;心电图:窦性心律,心律不齐.

    作者:王艳英;刘凤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联合E/E'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价值

    目的 探讨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与舒张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 选择临床情况稳定、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4例,舒张功能正常组14例,舒张功能不全组30例,其中延迟松弛组18例,假性正常化充盈组12例,测定其血浆NT-proBNP浓度,同时应用脉冲多普勒成像测定跨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测定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依据E/E’比值将受试者分为3组,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舒张功能不全组血浆NT-proBNP为(115.2±78.9) ng/L,正常充盈组为(34.7±17.5) ng/L,假性正常化充盈组为(206.6±75.8) ng/L,随着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加重,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F=85.263,P=0.000),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依据E/E’比值将受试者分为3组:E/E’<10组16例,10~15组18例,E/E’>15组10例,3组受试者的血浆NT-proBNP分别为(39.5±20.1)、(71.2±26.4)、(203.7±75.2) ng/L,血浆NT-proBNP随着E/E'比值的增加逐渐增加(r =0.80,P<0.01).以NT-proBNP 119 ng/L为界值,诊断左心室充盈压升高(E/E’>15)的敏感性为87%,特异性100%.结论 血浆NT-proBNP联合多普勒超声E/E'对识别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的心脏改变,特别是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丹;刘晓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抗病毒治疗一例

    病历摘要:患者男,39岁,10年前体检时发现乙型肝炎五项中HBsAg、抗HBe、抗HBc阳性,肝功能正常,HBV DNA3.6×104 U/ml,未接受抗病毒等治疗.以后每年复查肝功能均正常.2009年4月体检时发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55 U/L),HBV DNA为8.4×104 U/ml.既往体健,无烟酒嗜好,无特殊用药史,无手术、输血史等,其母亲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体格检查:体温36.5C,脉搏7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70 mm Hg(1 mm Hg =0.133 kPa),神志清,慢性肝病面容,皮肤、巩膜无黄染,可见肝掌,未见蜘蛛痣,心、肺未闻及异常,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轻叩痛,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刘素芬;李明信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地佐辛超前镇痛对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躁动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地佐辛超前镇痛对胸腔镜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躁动的疗效.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对照组常规诱导,观察两组患者术毕躁动情况,记录拔管即刻及15、30、45 min后的VAS评分及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拔管时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10% (3/30)]明显低于对照组[60% (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拔管即刻及15、30、45 min的VAS评分[(1.3±1.2)、(2.4±1.7)、(2.7±1.3)、(2.8±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4±1.5)、(4.7±1.8)、(5.0±1.6)、(4.8±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内=18.6、P<0.05,F组间=20.4、P<0.05,F交互=20.0、P<0.05;两组不同时间段比较,P均<0.01).结论 地佐辛超前镇痛可以明显降低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率,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

    作者:张志军;张永平;景建闯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小剂量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小剂量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接受治疗的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98例,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7例,两性霉素B维持剂量为50 ~ 60 mg/d;实验组51例,两性霉素B维持剂量为25~ 30 mg/d.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性霉素B中位累计剂量对照组为725(175,1595) mg,实验组为735(225,1485) 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34);治疗中位时间对照组为19(8,34)d,实验组为29(11,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14 d对照组与实验组可评估疗效者分别为37例和48例,两组总有效率、无进展率、热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者对照组14例(29.8%),实验组6例(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对照组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高于实验组[27.7% (13/47)与11.8%(6/51),P=0.047].结论 两性霉素B维持剂量25 ~ 30 mg/d临床疗效不低于维持剂量50~60 mg/d,不良反应少,临床可操作性强,具有可实践性.

    作者:牛晓敏;许晓军;何慧清;宋奎;李卫华;黎伟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患者血清相关因子的变化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在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CPFE患者20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40例,肺气肿患者40例,ABC-ELISA法测定其血清TGF-β1、VEGF、IGF-Ⅰ.结果 CPFE组和IPF组血清TGF-β1、IGF-Ⅰ水平均明显高于肺气肿组[TGF-β1:(160.73 ±40.62)、(167.35±42.82)、(128.75±35.77) ng/L,IGF-Ⅰ:(179.65±60.73)、(192.32 ±58.75)、(148.73±49.67) ng/L,P<0.05或<0.01],IPF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肺气肿组[(506.12±82.37)、(437.31±62.58) ng/L,P<0.01].CPFE与肺气肿组血清中TGF-β1与IGF-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85和0.918,P均<0.01).CPFE吸烟组血清VEGF明显低于非吸烟组[(406.19 ±66.94)、(482.88 ±79.91) ng/L,t=-2.287,P=0.035].结论 IPF组血清VEGF水平明显升高,推测其参与了肺间质纤维化的形成.TGF-β1与IGF-Ⅰ存在正线性回归关系,两者在致纤维化的过程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作者:郭丽萍;魏会强;吕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11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112例接受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2例患者入院前均经阴道超声检查,101例明确诊断,11例怀疑为CSP;94例患者治疗前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以明确子宫瘢痕肌层厚度、孕囊大小.所有患者均成功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术中双侧子宫动脉灌注甲氨蝶呤50~100 mg,术后95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清宫术,17例患者在宫腔镜下行妊娠物清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痊愈,随访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可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贺海斌;胡燕;蒋本贵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近端胃舒张和排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近端胃舒张和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12月住院的FD患者60例为FD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5 mg/次、3次/d口服;另选择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为对照组,应用超声GE-200型诊断仪检测对照组入选时和FD组患者服药前后胃底气体评分、延迟排空相、近端胃容积、近端胃液体半排空时间(T1/2).结果 FD组延迟排空相服药前为(5.98±3.52) min,服药后为(4.83±2.5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91,P<0.01);FD组服药前胃液体T1/2为(18.98±8.52) min,服药后为(24.83±7.52) min,对照组为(26.11±4.51) min,胃液体T1/2FD组服药1前低于对照组,服药后高于服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07、5.63,P均<0.05).结论 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可改善FD患者的近端胃舒张功能,加快胃排空速度.

    作者:李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南方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比较南方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 (OH) D3]的浓度,探讨25(OH)D3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47例为2型糖尿病组,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135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25 (OH) D3浓度,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型糖尿病组患者血清25(OH) D3浓度较低,但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之间以及两组人群男、女性别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DM组为(23.10±1.59) μg/L,对照组(23.11 ±1.65) μg/L(t =0.064,P=0.949).T2DM组男、女性患者血清25 (OH) D3浓度分别为(23.22±1.54)、(22.95±1.65) μg/L(t=0.209,P>0.05).对照组男、女研究对象血清25(OH)D3浓度分别为(23.03±1.73)、(23.18±1.59) μg/L(t =0.436,P>0.05);(2)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的比例在T2DM组比较高,但两组人群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8.0%与94.8%,2.0%与5.2%;x2=2.034,P=0.154); (3)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 D3与甘油三酯呈显著负相关(r=-0.218,P<0.01).结论 (1)南方地区健康人群和T2DM患者维生素D水平均低下,且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的比例达90%以上;(2)甘油三酯是T2DM患者的独立危险因子.

    作者:韩睿;朱钊;茶雪平;刘华;苏炳驰;赵豫梅;刘伟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重症化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重症化的影响因素,指导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防止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严格按照病例和对照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随机抽取2006年8月至2012年7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和唐山市传染病院收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194例组成病例组;选择同期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94例为对照组.采用面对面问卷方式填写调查表.结果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慢性乙型肝炎反复发作有统计学意义的18个变量如下:17个危险因素:体力劳动(OR=3.105,95% CI:1.532~4.021);慢性乙型肝炎病史(OR=3.238,95% CI:1.745~3.984);重叠嗜肝病毒感染(OR=7.432,95%CI:3.159~ 16.382);肝毒性药物应用(OR=11.285,95%CI:6.758 ~28.372);应用免疫抑制剂(OR=17.324,95%CI:5.682~35.729);外科手术(OR=8.879,95% CI:3.182 ~21.458);饮酒史(OR =21.420,95% CI:9.358 ~45.861);细菌感染(OR=3.024,95% CI:1.729 ~4.236);非嗜肝病毒感染(OR=2.759,95% CI:1.824~5.281);e抗原阴性(OR=6.354,95% CI:2.314 ~ 12.306);PCR-HBVDNA定量(OR=1.795,95%CI:1.364~1.792);父亲患有乙型肝炎史(OR=3.216,95% CI:2.135~5.283);母亲患有乙型肝炎史(OR=5.283,95%CI:3.127~10.035);白细胞低(OR=2.280,95% CI:3.167~4.704);白蛋白低下(OR=3.531,95%CI:1.804~4.225);凝血酶原活动度低(OR=6.418,95%CI:3.015~9.581);上消化道出血(OR=5.985,95%CI:3.013~10.724);1个保护因素:使用抗病毒药物(OR=0.147,95%CI:0.086 ~0.438).结论 体力劳动、慢性乙型肝炎病史、父、母患有乙型肝炎病毒、手术史、饮酒史、细菌感染、重叠嗜肝病毒感染、非嗜肝病毒感染、白细胞低、白蛋白低下、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上消化道出血、高PCR-HBVDNA定量、肝毒性药物应用和应用免疫抑制剂是影响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重症化因素.使用抗病毒药物是保护性因素.

    作者:王玉兰;张国顺;徐晓平;尚华;王娜;李姗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33例Rockwood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Rockwood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3例Rockwood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16例采用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对照组17例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切口长度[(6.4±0.4)cm]、疼痛发生率(12.50%)、住院时间[(9.3±1.0)d]较对照组[(8.7±0.8)cm、41.18%、(14.8±1.5)d]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2,x2=4.22,t=12.25,P<0.01或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依据Karlsson标准进行疗效评定,观察组优良率93.75%较对照组52.94%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3,P <0.05).结论 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RockwoodⅢ型-Ⅴ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优于锁骨钩钢板,其很少干扰肩锁关节,且固定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与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观察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比较单极电切进行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与前列腺电切术的优劣.方法 统计2010、2011年施行前列腺剜除术77例,2009年施行前列腺电切术27例.将其分为剜除术组和电切术组,每组数据依据前列腺质量分为≥60 g组和<60g组.比较每组手术所用时间、出血量、切除前列腺组织量.结果 ≥60 g组:剜除术患者53例,前列腺质量(88.5 ±9.2)g,手术时间为(91.5±8.8) min,出血量为(110.0±16.4) ml,切除前列腺组织质量为(48.0±4.6)g;电切术患者12例,前列腺质量为(107.0±15.3)g,手术时间为(118.3±20.2)min,出血量为(193.3±22.3)ml,切除前列腺组织质量为(58.4±5.4)g.两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而前列腺质量、手术时间、切除前列腺组织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55、0.083、0.320).<60 g组:剜除术患者24例,前列腺质量为(43.1±3.2)g,手术时间为(62.7±6.8)min,出血量为(56±5) ml,切除前列腺组织质量(26.3±2.4)g;电切术患者15例,前列腺质量为(36.8±3.4)g,手术时间为(69.3±6.2)min,出血量为(110±20)rnl,切除前列腺组织质量为(23.6±2.1)g.<60 g组,剜除术与电切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前列腺体积:P =0.072;手术时间:P =0.431;出血量:P =0.082;切除前列腺组织:P=0.291).结论 应用单极电切术,对于较大前列腺(≥60 g)患者,应用剜除术比电切术有更少的出血量,随着术者经验的丰富、手术技术的熟练,剜除术可取代电切术治疗较大前列腺;<60g前列腺患者,剜除术与电切术无明显差异,术者可根据经验及熟练程度选择术式.

    作者:黄真;赵盟杰;刘绍明;息金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晚期食管癌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入选65例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于入院后24 ~ 72 h内分别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和普通鼻饲饮食.两组患者于治疗后1个月进行相关营养指标如体质量指数、上臂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测量;采血测定空腹血糖、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 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观察肠道和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治疗1个月后,肠内营养组与对照组比较体质量指数[(22.1±4.5)、(19.2±4.3) kg/m2]、皮褶厚度[(6.2±0.4)、(5.1±0.4)mm]、上臂围[(22.8±3.0)、(20.4±3.2) cm]、血清总蛋白[(49.2 ±10.1)、(45.1±9.9)g/L]、白蛋白[(35.5±5.8)、(30.6±6.1)g/L]、胆固醇[(5.0±0.6)、(4.3±0.7)mmol/L]、肝功能指标[ALT(36.0 ±4.7)、(61.5±9.9)U/L;AST(29.6±6.7)、(88.9±10.6) U/L;TBiL(17.7±3.8)、(31.6±9.4)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24、2.036、2.220、2.256、4.155、2.207、2.349、2.476、2.280,P均<0.05);腹泻和感染的发生率[12% (4/33)、34% (11/32),15%(5/33)、41% (13/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501、2.193,P均<0.05);而患者其他营养指标如血糖、甘油三酯以及并发腹胀、便秘、反流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改善晚期食管癌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肝功能的损伤,以及腹泻和感染的发生.

    作者:刘超群;李欣;浦江;付山峰;王晓辉;崔立红;孙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纤溶酶联合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纤溶酶联合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0例被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纤溶酶300 U+羟乙基淀粉5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为14 d;对照组给予舒血宁2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为14 d.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以及康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时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10.24±4.54)、(18.99±5.42)分,t=2.280,P=0.005].结论 纤溶酶联合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效果显著,能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预后.

    作者:王利军;王洪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